四 宛 丘
關燈
小
中
大
,都蹲集着乞丐一般的居民,其餘的大部分就是亂草和磚頭瓦塊。
一個國都,火把它燒成這樣子,二年了,竟沒有人肯出來整理,這國家還成什麼國家呢。
子胥一邊走一邊想,心裡七上八下,好像也填滿了路上的磚瓦和碎石。
走近東門,望見一片周圍百步的水池,水清見底,旁邊有幾個衣履稍為整潔的女子在那裡洗衣服,子胥還看得出多半是楚軍的軍服。
他無心細看,隻匆匆地從東門走出去了。
東門外是一座座的墓園。
有的都被荊棘封住,無法走進。
有的裡邊還有羊腸小徑,好像有人出入。
子胥選了一塊較為隐秘、又較為整潔的地方,恰巧這裡有幾棵梅樹,他便坐在樹下。
這時太陽已經落在宛丘的後邊,子胥感到饑餓,從袋裡掏出幹糧。
他一邊吃,一邊想,在不遠的地方就有楚國的駐軍,裡邊也許有他的鄉人,也許有他少年時一起練習過騎射的同學。
從城父到現在,不過半個多月,卻好像過了半生一般。
他一路所經驗的無非是些瑣碎而複雜的事;原野永久是那樣空闊,但他隻要接近城市,便覺得到處都織遍了蜘蛛網,一邁步便粘在身上。
他希望有一個簡單而雄厚的力量,把這些人間的瑣碎廓清一些。
他想到南方的故鄉,那裡茂盛的森林,那裡樸厚可愛的人們。
他是怎樣渴想擁抱那些楚國的士兵啊,但是不能,運命把他和他們分開了,他不但不能投到他們的懷裡去,反倒要躲避他們,像是在這梅樹下随時要提防蛇豸一般。
他要好好地警醒這一夜,不要讓草裡的蛇豸爬到身上來&hellip&hellip 墓園内走出一個細長的身體,停止在園門旁,口裡不曉得哼哼些什麼,盡在向着從城裡的來路張望,望了許久,自言自語地說: &ldquo怎麼還沒有回來呢?&rdquo口裡又哼哼了一些什麼,随後又說: &ldquo是回來的時候了。
&rdquo 他那焦急的、期待的心情,随着夜色一瞬比一瞬濃厚,自然沒注意到梅樹下的子胥。
子胥也不願意被人看見,但是不知怎麼,不自主地做出一種聲音,被他發現了。
&ldquo什麼人在這梅樹下邊呢?&rdquo &ldquo一個行路人,城裡無處可以投宿,隻有在這裡過一夜。
&rdquo &ldquo舍下也是狹窄不堪,不能招待遠人呀。
&rdquo他說完這句話,又回到自己身上,自言自語,&ldquo怎能還沒有回來呢?&rdquo &ldquo你在等待着誰呢?&rdquo子胥問。
&ldquo我等待着我的妻。
&rdquo他回答子胥,同時又自己發着牢騷,&ldquo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我不主張她做這樣的事,她一定要去做,她隻說,不去怎樣生活呢。
咳,我是多麼窮苦也不肯叫她去從敵人手裡讨生活呀&mdash&mdash你知道嗎,衡門之下,可以栖遲;泌之洋洋,可以療饑,這是我們陳國的名句,百多年前一個無名的詩人作的。
這是說,人要忍受得住貧窮。
&rdquo &ldquo尊夫人做的是什麼事呢?&rdquo &ldquo還不是在東門裡的水池旁給楚國兵士洗衣裳。
我們窮到這個地步,每人隻有半件衣裳,一年未必能換洗一次。
但楚國人是愛清潔的,天天洗澡,三天換一次衣裳。
誰若能謀得一個洗衣的位置,每月的收入似乎比公卿大夫還要多&mdash&mdash其實,我真不願意我的妻從那些楚國人的手裡讨錢&mdash&mdash因為他們是我們的敵人,若是沒有他們,我們何至于窮到這等地步。
&rdquo他說到這裡,神情間有一刹那的興奮,但聲音立刻又低下去了。
&ldquo但是她不聽我的話,我隻好由她去幹這個不體面的事。
&rdquo他說着說着,又哼起那個調子來,這次子胥卻聽懂了,正是《衡門》那首詩。
這人的談話,時而驕傲,時而謙卑,顯然是貧窮與憂患使他的神經變了質,最初不肯同流合污,要把住一點理想過日子
一個國都,火把它燒成這樣子,二年了,竟沒有人肯出來整理,這國家還成什麼國家呢。
子胥一邊走一邊想,心裡七上八下,好像也填滿了路上的磚瓦和碎石。
走近東門,望見一片周圍百步的水池,水清見底,旁邊有幾個衣履稍為整潔的女子在那裡洗衣服,子胥還看得出多半是楚軍的軍服。
他無心細看,隻匆匆地從東門走出去了。
東門外是一座座的墓園。
有的都被荊棘封住,無法走進。
有的裡邊還有羊腸小徑,好像有人出入。
子胥選了一塊較為隐秘、又較為整潔的地方,恰巧這裡有幾棵梅樹,他便坐在樹下。
這時太陽已經落在宛丘的後邊,子胥感到饑餓,從袋裡掏出幹糧。
他一邊吃,一邊想,在不遠的地方就有楚國的駐軍,裡邊也許有他的鄉人,也許有他少年時一起練習過騎射的同學。
從城父到現在,不過半個多月,卻好像過了半生一般。
他一路所經驗的無非是些瑣碎而複雜的事;原野永久是那樣空闊,但他隻要接近城市,便覺得到處都織遍了蜘蛛網,一邁步便粘在身上。
他希望有一個簡單而雄厚的力量,把這些人間的瑣碎廓清一些。
他想到南方的故鄉,那裡茂盛的森林,那裡樸厚可愛的人們。
他是怎樣渴想擁抱那些楚國的士兵啊,但是不能,運命把他和他們分開了,他不但不能投到他們的懷裡去,反倒要躲避他們,像是在這梅樹下随時要提防蛇豸一般。
他要好好地警醒這一夜,不要讓草裡的蛇豸爬到身上來&hellip&hellip 墓園内走出一個細長的身體,停止在園門旁,口裡不曉得哼哼些什麼,盡在向着從城裡的來路張望,望了許久,自言自語地說: &ldquo怎麼還沒有回來呢?&rdquo口裡又哼哼了一些什麼,随後又說: &ldquo是回來的時候了。
&rdquo 他那焦急的、期待的心情,随着夜色一瞬比一瞬濃厚,自然沒注意到梅樹下的子胥。
子胥也不願意被人看見,但是不知怎麼,不自主地做出一種聲音,被他發現了。
&ldquo什麼人在這梅樹下邊呢?&rdquo &ldquo一個行路人,城裡無處可以投宿,隻有在這裡過一夜。
&rdquo &ldquo舍下也是狹窄不堪,不能招待遠人呀。
&rdquo他說完這句話,又回到自己身上,自言自語,&ldquo怎能還沒有回來呢?&rdquo &ldquo你在等待着誰呢?&rdquo子胥問。
&ldquo我等待着我的妻。
&rdquo他回答子胥,同時又自己發着牢騷,&ldquo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我不主張她做這樣的事,她一定要去做,她隻說,不去怎樣生活呢。
咳,我是多麼窮苦也不肯叫她去從敵人手裡讨生活呀&mdash&mdash你知道嗎,衡門之下,可以栖遲;泌之洋洋,可以療饑,這是我們陳國的名句,百多年前一個無名的詩人作的。
這是說,人要忍受得住貧窮。
&rdquo &ldquo尊夫人做的是什麼事呢?&rdquo &ldquo還不是在東門裡的水池旁給楚國兵士洗衣裳。
我們窮到這個地步,每人隻有半件衣裳,一年未必能換洗一次。
但楚國人是愛清潔的,天天洗澡,三天換一次衣裳。
誰若能謀得一個洗衣的位置,每月的收入似乎比公卿大夫還要多&mdash&mdash其實,我真不願意我的妻從那些楚國人的手裡讨錢&mdash&mdash因為他們是我們的敵人,若是沒有他們,我們何至于窮到這等地步。
&rdquo他說到這裡,神情間有一刹那的興奮,但聲音立刻又低下去了。
&ldquo但是她不聽我的話,我隻好由她去幹這個不體面的事。
&rdquo他說着說着,又哼起那個調子來,這次子胥卻聽懂了,正是《衡門》那首詩。
這人的談話,時而驕傲,時而謙卑,顯然是貧窮與憂患使他的神經變了質,最初不肯同流合污,要把住一點理想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