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城 父
關燈
小
中
大
,他不想再見,父親的面貌,他不想再見。
他要走出去,遠遠地走去,為了将來有回來的那一天;而且走得越遠,才能回來得越快。
至于忠厚老實的伍尚,三年沒有見到父親的面,日夜都在為父親擔心;不去郢城,父親必死,去郢城,父親也死。
若能一見父親死前的面,雖死亦何辭呢。
子胥筆直地立在他的面前,使他沉吟了許久,最後他也擇定了他的道路: &ldquo父親召我,我不能不去;看一看死前的父親,我不能不去;從此你的道路那樣遼遠,責任那樣重大,我為了引長你的道路,加重你的責任,我也不能不去。
我的面前是一個死,但是穿過這個死以後,我也有一個遼遠的路程,重大的責任:将來你走入荒山,走入大澤,走入人煙稠密的城市,一旦感到空虛,感到生命的煙一般缥缈、羽毛一般輕的時刻,我的死就是一個大的重量,一個沉的負擔落在你身上,使你感到真實,感到生命的分量&mdash&mdash你還要一步步地前進。
&rdquo 這時,兄弟二人,不知是二人并成一人呢,還是一人分成兩個:一個要回到生他的地方去,一個要走到遠方;一個去尋找死,一個去求生。
二人的眼前忽然明朗,他們已經從這沉悶的城裡解放出來了。
誰的身内都有死,誰的身内也有生;好像弟弟将要把哥哥的一部分帶走;哥哥也要把弟弟的一部分帶回。
三年來患難共守、愁苦相對的生活,今夜得到升華,誰也不能區分出誰是誰了。
&mdash&mdash在他們眼前,一幕一幕飄過家鄉的景色:九百裡的雲夢澤、晝夜不息的江水,水上有淩波漫步、含睇宜笑的水神;雲霧從西方的山嶽裡飄來,從雲師雨師的擁戴中顯露出披荷衣、系蕙帶、張孔雀蓋、翡翠旗的司命。
如今,在一天比一天愁苦的人民的面前,好像水神也在水上斂了步容,司命也久已不在雲中顯示。
他們懷念着故鄉的景色,故鄉的神祇,伍尚要回到那裡去,随着它們一起收斂起來,子胥卻要走到遠方,為了再回來,好把那幅已經卷起來的美麗的畫圖又重新展開。
不約而同,那司命神在他們心頭一度出現,他們面對着他立下了誓言。
這時雞已三唱,窗外破曉了。
等到紅日高升,城父的居民又在街頭走動時,水井邊有幾個人聚談。
有人起了疑問,太子府裡怎麼還是那樣寂靜呢? 一個神經過敏的杞國人說:&ldquo好像比往日更寂靜了,怕是有什麼不幸的事實發生吧。
&rdquo 另一個自信力很強的人說:&ldquo絕對沒有問題,使者一路勞頓,當然要睡點早覺。
我們最好等到正午,在南門外開個大會歡迎使者。
&rdquo 大家聽了這話,覺得很有道理,都說,應該把當年歡迎太子建時所組織的樂隊從新召集起來。
一傳二,二傳三,都認為歡迎會是勢所必然的事。
午飯後,大家聚集在南門外的廣場上,恭候使者。
不久,派去的代表垂頭喪氣地回來了,據說太子府裡不但靜靜地沒有人聲,就是轅門内停着的高車驷馬也不見了。
又有人跑到伍氏的私邸,也是死一般的沉寂,走到内院,隻見伍尚的夫人獨自守着一架織布機在哭泣。
問來問去,才知道,郢城的使者一再催促,請伍氏兄弟立即就道。
兄弟兩個商量了一夜。
天剛亮時,伍尚就走進來對他的夫人說: &ldquo我們要去了。
你此後惟一生活的方法就是守着這架織布機,一直等到弟弟将來回來的那一天。
你好好度你漫長的歲月吧!&rdquo 夫人也不理解這是怎麼一回事,當伍尚向外走時,她淚眼模糊地隻看見子胥從壁上取下來他的弓&hellip&hellip
他要走出去,遠遠地走去,為了将來有回來的那一天;而且走得越遠,才能回來得越快。
至于忠厚老實的伍尚,三年沒有見到父親的面,日夜都在為父親擔心;不去郢城,父親必死,去郢城,父親也死。
若能一見父親死前的面,雖死亦何辭呢。
子胥筆直地立在他的面前,使他沉吟了許久,最後他也擇定了他的道路: &ldquo父親召我,我不能不去;看一看死前的父親,我不能不去;從此你的道路那樣遼遠,責任那樣重大,我為了引長你的道路,加重你的責任,我也不能不去。
我的面前是一個死,但是穿過這個死以後,我也有一個遼遠的路程,重大的責任:将來你走入荒山,走入大澤,走入人煙稠密的城市,一旦感到空虛,感到生命的煙一般缥缈、羽毛一般輕的時刻,我的死就是一個大的重量,一個沉的負擔落在你身上,使你感到真實,感到生命的分量&mdash&mdash你還要一步步地前進。
&rdquo 這時,兄弟二人,不知是二人并成一人呢,還是一人分成兩個:一個要回到生他的地方去,一個要走到遠方;一個去尋找死,一個去求生。
二人的眼前忽然明朗,他們已經從這沉悶的城裡解放出來了。
誰的身内都有死,誰的身内也有生;好像弟弟将要把哥哥的一部分帶走;哥哥也要把弟弟的一部分帶回。
三年來患難共守、愁苦相對的生活,今夜得到升華,誰也不能區分出誰是誰了。
&mdash&mdash在他們眼前,一幕一幕飄過家鄉的景色:九百裡的雲夢澤、晝夜不息的江水,水上有淩波漫步、含睇宜笑的水神;雲霧從西方的山嶽裡飄來,從雲師雨師的擁戴中顯露出披荷衣、系蕙帶、張孔雀蓋、翡翠旗的司命。
如今,在一天比一天愁苦的人民的面前,好像水神也在水上斂了步容,司命也久已不在雲中顯示。
他們懷念着故鄉的景色,故鄉的神祇,伍尚要回到那裡去,随着它們一起收斂起來,子胥卻要走到遠方,為了再回來,好把那幅已經卷起來的美麗的畫圖又重新展開。
不約而同,那司命神在他們心頭一度出現,他們面對着他立下了誓言。
這時雞已三唱,窗外破曉了。
等到紅日高升,城父的居民又在街頭走動時,水井邊有幾個人聚談。
有人起了疑問,太子府裡怎麼還是那樣寂靜呢? 一個神經過敏的杞國人說:&ldquo好像比往日更寂靜了,怕是有什麼不幸的事實發生吧。
&rdquo 另一個自信力很強的人說:&ldquo絕對沒有問題,使者一路勞頓,當然要睡點早覺。
我們最好等到正午,在南門外開個大會歡迎使者。
&rdquo 大家聽了這話,覺得很有道理,都說,應該把當年歡迎太子建時所組織的樂隊從新召集起來。
一傳二,二傳三,都認為歡迎會是勢所必然的事。
午飯後,大家聚集在南門外的廣場上,恭候使者。
不久,派去的代表垂頭喪氣地回來了,據說太子府裡不但靜靜地沒有人聲,就是轅門内停着的高車驷馬也不見了。
又有人跑到伍氏的私邸,也是死一般的沉寂,走到内院,隻見伍尚的夫人獨自守着一架織布機在哭泣。
問來問去,才知道,郢城的使者一再催促,請伍氏兄弟立即就道。
兄弟兩個商量了一夜。
天剛亮時,伍尚就走進來對他的夫人說: &ldquo我們要去了。
你此後惟一生活的方法就是守着這架織布機,一直等到弟弟将來回來的那一天。
你好好度你漫長的歲月吧!&rdquo 夫人也不理解這是怎麼一回事,當伍尚向外走時,她淚眼模糊地隻看見子胥從壁上取下來他的弓&hellip&hel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