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巴裡坤、哈密,各設辦事大臣及營汛諸官,其轉通糧帑,開牙設候,鹹如内地焉。

     ◎蒙古儒士 敖漢部落為元太祖第四弟某王裔,其台吉額驸彭楚克林沁者,尚簡親王郡主。

    通文藝,熟習遼、金、元諸代事,嘗與裘文達公談三史事,裘為之瞪目,然以他書卷詢之,彭亦不能驟答也。

    純皇帝呼之曰敖漢先生,見禦制詩注中。

    彭既習漢俗,不樂居本土,故典宿衛數十年,卒于京邸。

     ◎馬太傅 馬太傅齊,富察氏,為文忠公之伯。

    曆仕兩朝,居相位者幾三十餘年。

    時明、索既敗後,公同其弟太尉公武權重一時,時諺雲“二馬吃盡天下草”雲。

    公不甚識宇,延西賓課子弟學,其師不時至,太傅告僚屬曰:“所雇先生終不惬人意,他日當買一先生,定當差勝此也。

    ”時人傳為笑談。

     ◎孔王祠 定南武壯王祠在阜城門外,春秋遣太常卿祠享,蓋順治辛卯王殉節桂林時所建立也。

    近日祠宇頹壞,榱桷傾折,丹青垩,無人奏請修葺者,蓋有歲修祭田為祠官所侵蝕,故不敢揭報,恐破其奸也。

    履端親王永成有孔王祠長律一首,格調遒勁,故備錄之。

    其詩曰:“王本尼山裔,支分遼水東。

    風雲需際會,草澤見英雄。

    皮島才初展,吳橋計漸窮(王先随毛文龍駐皮島,嗣因吳橋兵敗,乃奔我國)。

    天教投上國,時至樹宏功。

    締造膺皇眷,招徕錫命隆。

    師仍提舊部,銜獨授元戎(我太宗命仍統所部兵馬都元帥)。

    袍解豐貂暖,筵張秘殿融。

    直将心腹待,應竭股肱忠。

    兵特稱天(天聰八年,賜王所統兵号天兵),恩尤出聖衷。

    鼓鼙勞乍效,銀币赉何豐(是年閏八月從征,由大同入敗明兵,恩賜銀币)。

    國号承基大,宗王拜爵同(崇德元年,封王為恭順王)。

    威揚平壤外,聲震塞垣中。

    降将開山海,偏師佐鄧、馮。

    賊氛旋拉朽,明業已飄蓬。

    定鼎邀殊賞,為屏冠上公。

    自茲頻讨亂,所向辄橫空。

    捷屢馳吳、楚,銘兼勒華嵩(同豫親王平定江南等處)。

    定南封更晉,攘外獎宜崇。

    疆圉偏多事,幹城合鞠躬。

    蠻方琛未獻,粵徼道宜通(六月五日奉命往定廣西)。

    遠統貔貅往,親蒙矢石攻。

    桂林除跋扈,梧野起疲癃。

    反側行看盡,功名惜未終。

    潢池妖複熾,萑澤孽潛讧(九年李定國入犯桂林)。

    大帥成孤注,危城倚上穹。

    來援音杳杳,出戰勢匆匆。

    冠裂肝俱碎,袍沾血盡紅。

    肯将身落賊,争覺氣如虹。

    素帛全忠節,丹忱報聰(城陷,王自缢死)。

    盟無慚帶砺,軍竟化沙蟲。

    馬革酬專阃,牛眠敕考工。

    烈名标武壯,曠典荷。

    我偶纡吟辔,人來說殡宮。

    由來能擇主,浩歎緬英風。

    ” ◎綠頭牌 定制,凡召見、引見等名次,皆用粉牌書名,雁行以進。

    王貝勒用紅頭牌,公以下皆用綠頭牌。

    繕寫姓名籍貫及入仕年歲,出師勳績諸事,以便上之觀覽焉。

     ◎膳牌 凡王公大臣有入朝奏事者,皆書名粉牌以進,待上召見。

    于用膳時呈進,名曰膳牌焉。

     ◎宗學 雍正中,特設宗室左、右翼各學,揀王公等專管,歲時欽派大臣考其殿最,以為王公獎罰。

    左翼在金魚胡同,右翼在簾子胡同,皆設宗室總管、副管各一人以司月饷公費等事。

    三歲考績,授七品筆帖式,以為獎勵。

    覺羅、八旗各設學一,其總管、副管如宗學之制。

    滿教習用候補筆帖式,漢教習用舉人考取,皆月有帑糈,四時特賜衣缣,以禦寒暑,其體制實為周備。

    為天潢者,不思奮志讀課,互相砥砺,乃至甘于淪廢者,亦可謂徒自暴棄矣。

     ◎八旗官學 雍正中,設八旗官學,凡三品。

    設鹹安宮官學在西華門内,擇八旗子弟之尤俊秀者,充補學弟子。

    月有帑糈,不計歲月,俟入仕後,始除其籍。

    特派大臣綜理其事,其教習皆用進士,或參用舉人,非舊制也。

    其次曰景山官學,在景山内,皆内務府子弟充補。

    其制與鹹安宮同,為内務府總管所轄。

    其次曰八旗官學,每旗各設學一,擇本旗滿洲、蒙古、漢軍之子弟補充。

    以十年為期,已滿期未及中式者,即除其名,另為挑補。

    為國子監祭酒所司,亦附于太學之意,其立制非不詳備。

    然近日所司者或以賄進,教習惟圖博其進身之階,不複用心課藝。

    或有處館于外,終歲不入學者,其子弟挂名其間,亦圖免博士弟子之試。

    其視太學生以賄進者,相去無幾,實有負祖宗之良法也。

     ◎張鳳陽 康熙中,餘邸包衣人有大俠張鳳陽者,交結戚裡言路,專擅六部權勢,有郭解、魯朱家之風。

    時諺曰:“要做官,問索三;要講情,問老明;其任之暫與長,問張鳳陽。

    ”蓋謂伊與明、索二相也。

    張嘗憩于郊,有某中丞驺卒至,呵張起立,張睨視曰:“是何龌龊官,乃敢威焰若是?”未逾月,其中丞即遭白簡,一時勢焰,人莫之及。

    納蘭太傅、高江村等款待賓客,鳳陽裼裘露頂,忝踞上位,其結交也如此。

    先良王夙知其行,會先外祖董鄂公見罪于鳳陽,鳳陽即率其徒入外祖宅,拆毀堂庑,外祖公奔告王。

    王燕見仁皇帝時,遂免冠奏,上曰:“汝家人可自治之。

    ”王歸,呼鳳陽至,立斃杖下。

    未逾時而孝惠章皇後之懿旨至,命免鳳陽罪,已無及矣。

    都人大悅,鹹感王惠焉。

     ◎老年科目 本朝老年中式者,陳檢讨維崧舉宏博時,年逾五十。

    丁醜,姜西溟宸英七十三中探花。

    癸未,王樓村式丹五十九會狀;宮恕堂鴻曆五十八、查他山慎行五十四。

    己醜,何端惠世基五十八;壬辰,胡文良煦五十八;乙未,裘琏七十二;辛醜,陸坡星奎勳五十九。

    俱入翰林。

    乾隆丙辰,劉起振八十歲授檢讨。

    己未,沈歸愚尚書六十七入翰林。

    張總憲泰開六十二。

    癸醜,吳種芝贻詠五十八中會元。

    嘉慶丙辰,元和王岩八十六中式,未及殿試卒。

    己巳,山東王服經八十四入翰林。

    皆熙朝盛事也。

     ◎青年科目 國朝年少登第,順治丁亥,王文靖熙年二十;乙未,伊文端桑阿年十六;戊戌,陳文貞廷敬年二十。

    康熙癸醜,徐文定元夢年十八、納蘭侍衛成德年十九;己未,李丹壑孚青年十六;辛未,黃昆圃叔琳年二十;庚辰,史文靖贻直年十九;壬辰,舒大成年十八;辛醜,勵少司寇宗萬年十七。

    雍正庚戌,嵇文恭璜年二十。

    乾隆丁巳,德定圃保年十九;乙醜,夢侍郎麟年十八;戊辰,朱文正年十八;壬申,熊恩绂年二十;甲戌,戈太仆源年十九;丁醜,彭紹升年十八;辛巳,秦司寇承恩年二十;丙戌,祥布政鼐年二十;甲辰,蔣制府攸年十九、文侍郎甯年十八;丁未,何太守元良年十九、其弟甯夏守道生年十八,同中式。

    嘉慶己未,張侍禦麟年十八。

     ◎吳留村 康熙中,先良王奉命南征,一時奇材異能之士,皆經拔擢。

    吳留村興祚,父大圭,紹興人。

    明末時負販遼東,先烈王收為幕客。

    掌會計之事,任頭等護衛,邸中皆呼為“蠻宰”。

    公以乙榜知無錫縣,有惠政。

    因與上官忤,罷官,落拓江、淮間。

    适遇良王南征,公杖策進谒,王大喜,立授同知紮付。

    命攻紫琅山,下之,王即承制授太守。

    時吳逆将韓大任敗走吉安,擁衆數萬犯汀州,閩中大震。

    公啟王曰:“此可折簡而招也。

    ”因輕裘率數騎入大任軍。

    叩其壘,大任延入,公長揖畢,仰天大哭。

    大任驚問其故,公曰:“吾來生吊将軍也,安得不哭?将軍所以威行海内者,以吳王待将軍如心腹之重故也。

    今托以專阃,深信不疑,數年之間,未建咫尺之功,屢為官兵所敗。

    挺而走險,突入閩南,康王擁告捷之師,挾久逸之衆,破将軍如摧枯拉朽耳。

    将軍兵敗身辱,孤騎南下,吳王殺之如機上骨耳。

    是其死期已近,安得不使仆預為吊也。

    ”大任遲回久之,曰:“然則歸降康王若何?”公曰:“祚之來,實為王使以迓将軍之師,請公解甲歸朝,效命大邦,可保終身之令名也。

    ”大任悟,乃率衆降良王。

    王大喜,曰:“公此行,何異汾陽之見回纥也?”公曆任至兩廣總督,同姚制府取金門、廈門有功。

    鄭氏既降,其将藍理曾受明魯王将軍封号,率三千衆據島不降,公說以大義,理乃受命。

    時納蘭相公明珠與公不睦,乃不增理标下糧饷,皆公以私财蓄之,理感激用命,擒海賊無算。

    公又奏通洋舶,立十三行,諸番商賈,粵東至今賴以豐庶焉。

    其後以事去官,降副都統。

    仁皇帝北征噶爾丹,命公轉饷。

    公素知塞外山川,因命運卒走捷徑,先達軍中。

    時禦營已絕糧數日,上大喜,謂理密親王曰:“吾父子有濟矣!”因詢運糧官名,近臣以公對,上曰:“究竟舊臣,其材可恃也!”因擢福建巡撫。

    未數月卒。

    公既感良王恩,歲時修僚屬禮甚恭。

    王建邸時,奉旨命天下督撫助,公毫無獻納,王怪之。

    及邸造成,公适進簾榻古玩諸物,價逾萬金,設之庭寝,無不合度,蓋公預令人丈量而制辦者也。

    王意釋然。

    雖小節,其敏捷也如此。

     ◎敬一主人 敬一主人諱高塞,文皇帝之第七子也。

    封鎮國公,世居盛京。

    主人善文翰,詩多清警。

    愛醫無闾山幽雅,嘗于夏日讀書其間,有遼東丹王之風。

    孫赤崖以事戍吉林,主人留于邸中數載,遇赦始歸,其愛才也如此。

    有《壽祺堂集》行世,漁洋《池北偶談》中曾采其詩句焉。

     ◎安南四臣 乾隆己酉,福文襄王既受阮光平降,乃遷安南故王黎維祺宗族入京,入鑲黃旗漢軍旗分。

    其陪臣黎亻等四人不肯發改服,上怒置諸獄中。

    及今上即位,命移居火器營,四臣歡然就道,吟詠不辍。

    及嘉慶癸亥,農耐國長阮福映滅光平裔,獻表稱臣。

    上受其降,改封越南國王,因放四臣歸國,亦蠻夷中俊傑之士也。

     ◎瞿圃狀元 乾隆初,有粵東殿撰以少年擅巍科,揚曆中外,頗受上知遇。

    然不甚通文理,嘗讀孔子“觀射于矍相之圃”之矍為瞿,人皆笑之,呼為“瞿圃狀元”雲。

    又有某殿撰任湖北道,丁艱歸。

    會有楚中人貌甚猙獰,挾巨斧于其宅旁,日相窺伺,為其覺察,因遞解歸。

    終不知何事以緻之,蓋有夙怨故也。

    後居家修池塘,猝中風卒,是日雷雨異常,衆皆謂其為雷所擊雲。

     ◎張狀元 張狀元書勳,元和人。

    少貧窭,奮志讀書以求科目。

    秋間,院中晾粟米,其父命其看視,狀元以讀書故,其粟與雞食盡,狀元未之覺也。

    按漢高鳳以讀書故,其粟與雞食盡,遭其父責,狀元之事其有似也。

     ◎權責之淫虐 雍正中,某宗室家有西洋椅,于街衢間睹有少艾,即擄歸,坐其椅上,任意宣淫,其人不能動轉也。

    又有某公爵淫其家婢,不從,以雞卵塞其陰戶緻死。

    乾隆中,某驸馬家巨富,嘗淫其婢不從,命裸置雪中僵死。

    其家撻死女婢無算,皆自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