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小
中
大
◎甯王養菊
京中向無洋菊,籬邊所插黃紫數種,皆薄瓣粗葉,毫無風趣。
甯恪王弘皎為怡賢王次子,好與士大夫交,因得南中佳種,以蒿接莖,枝葉茂盛,反有勝于本植。
分神品、逸品、幽品、雅品諸名目,凡名類數百種,初無重複者。
每當秋塍雨後,五色紛披,王或載酒荒畦,與諸名士酬倡,不減靖節東籬趣也。
王又自制精扇,體制雅潔,名東園扇,一時士大夫争購之,以為賞鑒雲。
◎花老虎 花軍門連布,滿洲人。
以世職氵存至南籠鎮總兵官。
性質直,與人交有肝膽。
少時讀書,曾習《左傳》,故于戰法精妙。
乙卯春,方入觐,半道值銅仁紅苗殺官吏反,福文襄王以總督進剿,檄留公随營。
素稔公勇,令首先解永綏圍。
公率百餘騎長驅直入,破毀苗寨數十。
苗人皆烏合衆,未見大敵,大驚曰:“天人神兵至耶,何勇健乃爾?”因遠相奔潰,永綏之圍立解。
時公着豹皮戰裙,故苗人呼為“花老虎”雲。
王大軍至,令公結一營,當大營前禦賊,悉以剿事委之。
王日置酒宴會,或雜以歌舞,公則晝夜巡徼,饑不及食,倦不及寝。
苗匪既知王持重不戰,乃獸駭豕突,或一日數至,公竭力堵禦,賊已退,乃敢告王知。
如此百晝夜,須發盡白,而旁有忌其功者,互相肘掣,故不及成功。
小竹山賊匪叛,黔督勒公保檄公督兵往剿。
公禦賊山梁上,轉戰益奮,中鳥槍三,堕入深澗中,诟罵不絕口。
賊欲鈎出之,乃自力轉入岩石中,折頸而死。
事定,諸将弁百計出其屍,顱骨皆寸寸斷矣。
事聞,上震悼,特賜祭葬雲。
◎穆富二将 川、楚教匪竊發,鹿挺獸駭,蔓延三省。
一時諸大将,多擁兵自衛,任其奔突,惟知擄掠良民以供糈食,故當時呼官兵有“紅蓮教”之目。
唯穆軍門維、富将軍成二将督齊、魯兵堵禦甚嚴,賊人畏之,群相戒曰:“慎勿犯三眼纛将軍。
”蓋山東旗纛皆繪三太極圖雲。
穆,江南人,少隸山東行伍。
征王倫時手斃賊帥,為純皇帝所喜,每見之即問曰:“穆維尚未升擢耶?”故不數年即至開阃。
後以勞瘁卒于軍中。
富公,滿洲人。
少充巡捕營将佐,以し捷稱。
後擢成都将軍。
以救援覺羅牧庵參政故,殉于陣,上深惜之。
◎和相善谑 和相雖位極人臣,然殊乏大臣體度,好言市井谑語,以為嬉笑。
嘗于乾清宮演禮,諸王大臣多有俊雅者,和相笑曰:“今日如孫武子教演女兒兵矣!”又安南貢金座獅象空其底者,和詫曰:“惜其中空虛,不然可多得黃金無算也。
”為夷官所姗笑,其器量淺隘若此。
嘗閱《聞見後錄》,載章子厚好為市衢之談,以取媚于神宗之語,可見今古權奸如出一轍也。
◎趙泰安 趙泰安相國國麟,山東人。
理學名儒。
純皇帝即位之初,首擢綸扉。
公亦以古大臣自期,一時籲弗都俞,朝野傳為盛事。
後有民人俞長庚父死,延諸大臣往吊唁,謝以重賄。
或言公亦偕往,為仲副憲永檀所劾,公力為辨白,其事終無左證。
上以其言戆急,殊失大臣之體,乃遷公為工部侍郎。
公即日謝病歸故裡中,十數載始薨雲。
◎自鳴葫蘆 康熙中,吾邸遼東莊頭某家植蔬菜,籬間結一巨葫蘆,中能作音樂之聲,獻于先修王。
修王異之,因進于仁廟。
上甚為愛惜,日置養心殿中,後随殉景陵雲。
◎三楊将軍 乙卯春,苗匪竊叛,福文襄王率師征之。
有神兵數千助陣,苗匪因之敗潰。
土人雲與三楊将軍廟相近,王奏于朝,特建祠以祀之。
見邸抄。
◎雞公山 先良親王南征時,于雞公山與耿逆接戰。
時有神兵助順,中有披發仗劍者,去系真武神助戰,王請立廟祀之。
見《池北偶談》。
◎先良王善知人 先良王率師讨耿逆,凡智勇非常之士,無不為王所識。
有拔自行伍間者,姚制府啟聖、吳留村興祚皆以縣令起家,王優待之,不數年薦至封疆大吏。
賴征南塔、黃總兵大賴、藍将軍理、楊昭武提皆由王所賞識,卒至專阃。
黃有黑甲,重三百餘斤,王凱旋時,黃持以為饋,餘少時猶見之。
鐵光照耀,雖勇し之夫,着之不行數武,亦可想見将軍之勇力矣。
◎先良王大溪灘之捷 良王進師衢州時,賊将馬九玉擄大溪灘,又名太極灘,以遏我師。
王率諸将身先用命,賊伏起草莽,短兵相接,轉戰竟日。
王坐古廟側,指揮三軍,纛旗為火槍擊穿者數十,二護衛負寺雙扉以庇之。
王饑進食,典膳者方割肉,為槍所斃,而王談笑宴如也。
我兵踴躍擊賊,賊遂大敗去,九玉自是斂兵不複出戰。
随王二内監,聞槍箭聲震懼,遂自缢于廟中。
王既勝九玉,遂偃旗鼓,一日夜行數百裡,夜抵江山縣。
王曰:“若不乘其銳攻之,使賊有備,曠日持久非計也。
”乃乘月下攻之,其縣立下。
常山聞警遂降,直抵仙霞嶺。
嶺下有溪,賊目金應虎攏其船于對岸,我兵不能渡。
王躊躇假寐,夢先烈王撫王背曰:“此豈宴安時耶?繞灘西上數裡,其淺處可涉也。
”如是者再。
王忪然醒,遂遣将至上流,果覓淺處,遂斷流而渡。
賊人以為兵從天下,故不戰而潰。
◎先修王善書 先祖修親王,自幼秉母妃教,習二王書法,臨池精妙。
薨時,先恭王尚幼,多至遺佚。
餘嘗睹王所書《多心經》,用《聖教》筆法,體勢遒勁。
又其所書《友竹說》、《會心齋言志記》,皆用率更體制,蓋效王若霖筆意,尊時尚也。
又善繪事,洪大令慶祥家藏王所繪白衣觀音像,趺坐正襟,莊嚴淡素,即王當時贈其祖農部公德元者,惜所傳無多焉。
◎和真艾雅喀 吉林東北有和真艾雅喀部,其人濱海而居,剪魚皮為衣裙,以捕魚為業。
去吉林二千餘裡,即金時所謂海上女真也。
其舊俗,父母至六十誕日,即聚宗族會飲,其父母軀肉,以供賓客,埋其骨于戶樞前,歲時以為祭奠,其鄉黨始稱孝焉。
仁皇帝習知其弊,許其世娶宗女,命改正其污習。
至今其部落及歲時至吉林納聘,将軍即購買民女乘以紅輿代宗女,以厚奁贈之。
其部落甚為尊奉,初不計其僞也。
◎玉甕 承光殿南,乾隆十年建石亭以置元代玉甕。
按:《辍耕錄》“黑玉酒甕,玉有白章,随其形刻為魚獸出沒波濤之狀,其大可貯酒三十馀石。
徑四尺五寸,高二尺,圍圓一丈五尺。
至元二年告成,敕置廣寒殿”雲。
其後屢易朝代,廢置某道院中,以為醬瓿。
有工部侍郎三和者,善博古物,于道院見之,因賤價贖以歸。
進上,仍置故處。
純皇禦制《玉甕歌》以紀其事,命廷臣赓和,以鄭虎文之詩為最。
其詞曰:“天啟聖瑞玉甕出,惟聖克受昭聲歌。
臣愚未睹法宮寶,伏讀睿藻心為摹。
甕廣三尺容五石,随形突浮圓荷。
刻劃類鑄象鼎物,長風蹴踏萬裡波。
腥涎怪物走蛟蜃,呀呷ㄦ騰鼋鼍。
陽冰不冶陰火阒,怪變滅沒吞江河。
伊誰鏟削運鬼斧,或巨靈掌吳剛柯。
吾思此玉當在璞,鬼然萬古藏嵯峨。
百靈孕含胚太極,潤及草木輝岩阿。
原為聖役剖鑿出,宛轉人世襲臼窠。
那知德薄不能有,供玩耳目羞婀。
如延津劍泗水鼎,神物終化理不訛。
于時恭承陛下聖,萬方貢獻聲猗那。
人無遺賢物鮮棄,希世寶肯終煙蘿。
熊熊龍氣光燭夜,乃迹而得歸搜羅。
轉敕内府輸朽貫,千金易緻驷馬馱。
陳之廣殿重圖訓,奠如金瓯無傾陂。
龍翔鳳翥發天唱,四十八人鳴相和。
嗚呼隐見會有遇,委棄道院歲已多。
冬菹實腹泥沒足,學士憑吊資吟哦。
拂拭偶及光萬國,經天不掩同羲娥。
甄幽拔隐寄深慨,誰其會者空摩挲。
異物且貴況奇士,努力明盛無蹉跎。
” ◎年羹堯之驕 年大将軍羹堯,受憲皇帝知遇,以平青海功,封一等公,金、黃服飾,三眼花翎,四團龍補。
其子年富,封一等男,其家奴魏之耀,賞四品頂戴,實為近世所無。
年既承天眷,日漸驕邁,入京日,公卿跪接于廣甯門外,年策馬過,毫不動容。
王公有下馬問候者,年颔之而已。
至禦前,箕坐無人臣禮,上皆優容之。
而年猶不悟,至書“夕惕朝乾”為“朝惕夕乾”,語意幹指斥,故上決意誅之。
籍沒日,其家蓄婦女舊包頭數箧,支欲作綿甲者,又有刀劍無算。
命其交将印于嶽威信時,年遲三日始付出。
或雲其幕客有勸其叛者,年默然久之,夜觀天象,浩然長歎曰:“事不諧矣!”始改就臣節。
其降為杭州駐防防禦時,日坐湧金門側,鬻薪賣菜者皆不敢出其門,曰:“年大将軍在也。
”其餘威尚如此,實近日勳臣所未有也。
◎太和門箭 豫通親王下江南時,王铎、錢謙益等迎降,王未察其誠僞,命都統舒穆祿譚泰往偵之。
公至太和門,門扉為故明舊物,生鐵包裹,甚為堅厚,公拔矢射之,洞穿其扉,明人驚駭,以為神力,今其箭猶存。
每翠華南幸時,有司飾其苦羽以示威德焉。
◎王文簡公補谥 漁洋先生入仕三十餘年,以醇謹稱職,仁皇帝甚為優眷。
因與理密親王酬倡,為上所怒,故以他故罷官,沒無恤典。
純皇時與沈文悫公談及近日詩道中衰,無複曩日之盛之語,沈公乘間曰:“因不讀王某之詩,蓋以其卒無谥法,無所羨慕故也。
”上因命同韓文懿補谥焉。
◎蓮筏 萬壽寺僧人蓮筏,長洲人。
為寺中住持十數年。
貌清癯,蕭然白發,為出世狀。
頗解禅理,與章嘉國師談論經典,每至竟日,國師深服其博。
蓮公背謂人曰:“章嘉經典雖谙熟,然未解阿羅漢道,尚下乘學也。
”其詩清新,饒有别趣,與韓旭亭、法祭酒唱和,頗有“虎溪三笑”之風。
丁巳春,餘至寺,師為款茶,年已七十餘,尚輕健如故。
未久謝世。
聞其圓寂數日前,至鄭邸盤旋竟日,曰:“七寶池邊已促吾行,不複參谒王矣。
”此石琴主人親告餘者,亦彼教中善知識也。
◎婁真人 婁真人近垣,江西人。
憲皇帝時召入京師,居光明殿。
有妖人賈某之鬼為患,真人為之設醮禱祈,立除其祟。
又在上前結幡招鶴,頗有左驗,上喜之,封“妙應真人”。
真人雖嗣道教,頗不喜言煉氣修真之法,雲:“此皆妖妄之人借以謀生理耳,焉有真仙肯向紅塵中度世也。
”先恭王延至邸,問其養生術,真人曰:“王今錦衣玉食,即真神仙中人。
”席上有燒豬,真人因笑曰:“今日食燒豬,即絕好養生術,又奚必外求哉?”王深服其言,曰:“婁公為真學道者,始能見及此也。
”年九十餘始仙逝。
◎戴學士 戴學士梓,字文開,浙江仁和人。
少有機悟,自制火器,能擊百步外。
先良王南征時,公以布衣從軍,獻連珠火炮法。
下江山縣有功,王承制授以道員紮付。
仁皇帝召見,喜其能文,命直南書房,
甯恪王弘皎為怡賢王次子,好與士大夫交,因得南中佳種,以蒿接莖,枝葉茂盛,反有勝于本植。
分神品、逸品、幽品、雅品諸名目,凡名類數百種,初無重複者。
每當秋塍雨後,五色紛披,王或載酒荒畦,與諸名士酬倡,不減靖節東籬趣也。
王又自制精扇,體制雅潔,名東園扇,一時士大夫争購之,以為賞鑒雲。
◎花老虎 花軍門連布,滿洲人。
以世職氵存至南籠鎮總兵官。
性質直,與人交有肝膽。
少時讀書,曾習《左傳》,故于戰法精妙。
乙卯春,方入觐,半道值銅仁紅苗殺官吏反,福文襄王以總督進剿,檄留公随營。
素稔公勇,令首先解永綏圍。
公率百餘騎長驅直入,破毀苗寨數十。
苗人皆烏合衆,未見大敵,大驚曰:“天人神兵至耶,何勇健乃爾?”因遠相奔潰,永綏之圍立解。
時公着豹皮戰裙,故苗人呼為“花老虎”雲。
王大軍至,令公結一營,當大營前禦賊,悉以剿事委之。
王日置酒宴會,或雜以歌舞,公則晝夜巡徼,饑不及食,倦不及寝。
苗匪既知王持重不戰,乃獸駭豕突,或一日數至,公竭力堵禦,賊已退,乃敢告王知。
如此百晝夜,須發盡白,而旁有忌其功者,互相肘掣,故不及成功。
小竹山賊匪叛,黔督勒公保檄公督兵往剿。
公禦賊山梁上,轉戰益奮,中鳥槍三,堕入深澗中,诟罵不絕口。
賊欲鈎出之,乃自力轉入岩石中,折頸而死。
事定,諸将弁百計出其屍,顱骨皆寸寸斷矣。
事聞,上震悼,特賜祭葬雲。
◎穆富二将 川、楚教匪竊發,鹿挺獸駭,蔓延三省。
一時諸大将,多擁兵自衛,任其奔突,惟知擄掠良民以供糈食,故當時呼官兵有“紅蓮教”之目。
唯穆軍門維、富将軍成二将督齊、魯兵堵禦甚嚴,賊人畏之,群相戒曰:“慎勿犯三眼纛将軍。
”蓋山東旗纛皆繪三太極圖雲。
穆,江南人,少隸山東行伍。
征王倫時手斃賊帥,為純皇帝所喜,每見之即問曰:“穆維尚未升擢耶?”故不數年即至開阃。
後以勞瘁卒于軍中。
富公,滿洲人。
少充巡捕營将佐,以し捷稱。
後擢成都将軍。
以救援覺羅牧庵參政故,殉于陣,上深惜之。
◎和相善谑 和相雖位極人臣,然殊乏大臣體度,好言市井谑語,以為嬉笑。
嘗于乾清宮演禮,諸王大臣多有俊雅者,和相笑曰:“今日如孫武子教演女兒兵矣!”又安南貢金座獅象空其底者,和詫曰:“惜其中空虛,不然可多得黃金無算也。
”為夷官所姗笑,其器量淺隘若此。
嘗閱《聞見後錄》,載章子厚好為市衢之談,以取媚于神宗之語,可見今古權奸如出一轍也。
◎趙泰安 趙泰安相國國麟,山東人。
理學名儒。
純皇帝即位之初,首擢綸扉。
公亦以古大臣自期,一時籲弗都俞,朝野傳為盛事。
後有民人俞長庚父死,延諸大臣往吊唁,謝以重賄。
或言公亦偕往,為仲副憲永檀所劾,公力為辨白,其事終無左證。
上以其言戆急,殊失大臣之體,乃遷公為工部侍郎。
公即日謝病歸故裡中,十數載始薨雲。
◎自鳴葫蘆 康熙中,吾邸遼東莊頭某家植蔬菜,籬間結一巨葫蘆,中能作音樂之聲,獻于先修王。
修王異之,因進于仁廟。
上甚為愛惜,日置養心殿中,後随殉景陵雲。
◎三楊将軍 乙卯春,苗匪竊叛,福文襄王率師征之。
有神兵數千助陣,苗匪因之敗潰。
土人雲與三楊将軍廟相近,王奏于朝,特建祠以祀之。
見邸抄。
◎雞公山 先良親王南征時,于雞公山與耿逆接戰。
時有神兵助順,中有披發仗劍者,去系真武神助戰,王請立廟祀之。
見《池北偶談》。
◎先良王善知人 先良王率師讨耿逆,凡智勇非常之士,無不為王所識。
有拔自行伍間者,姚制府啟聖、吳留村興祚皆以縣令起家,王優待之,不數年薦至封疆大吏。
賴征南塔、黃總兵大賴、藍将軍理、楊昭武提皆由王所賞識,卒至專阃。
黃有黑甲,重三百餘斤,王凱旋時,黃持以為饋,餘少時猶見之。
鐵光照耀,雖勇し之夫,着之不行數武,亦可想見将軍之勇力矣。
◎先良王大溪灘之捷 良王進師衢州時,賊将馬九玉擄大溪灘,又名太極灘,以遏我師。
王率諸将身先用命,賊伏起草莽,短兵相接,轉戰竟日。
王坐古廟側,指揮三軍,纛旗為火槍擊穿者數十,二護衛負寺雙扉以庇之。
王饑進食,典膳者方割肉,為槍所斃,而王談笑宴如也。
我兵踴躍擊賊,賊遂大敗去,九玉自是斂兵不複出戰。
随王二内監,聞槍箭聲震懼,遂自缢于廟中。
王既勝九玉,遂偃旗鼓,一日夜行數百裡,夜抵江山縣。
王曰:“若不乘其銳攻之,使賊有備,曠日持久非計也。
”乃乘月下攻之,其縣立下。
常山聞警遂降,直抵仙霞嶺。
嶺下有溪,賊目金應虎攏其船于對岸,我兵不能渡。
王躊躇假寐,夢先烈王撫王背曰:“此豈宴安時耶?繞灘西上數裡,其淺處可涉也。
”如是者再。
王忪然醒,遂遣将至上流,果覓淺處,遂斷流而渡。
賊人以為兵從天下,故不戰而潰。
◎先修王善書 先祖修親王,自幼秉母妃教,習二王書法,臨池精妙。
薨時,先恭王尚幼,多至遺佚。
餘嘗睹王所書《多心經》,用《聖教》筆法,體勢遒勁。
又其所書《友竹說》、《會心齋言志記》,皆用率更體制,蓋效王若霖筆意,尊時尚也。
又善繪事,洪大令慶祥家藏王所繪白衣觀音像,趺坐正襟,莊嚴淡素,即王當時贈其祖農部公德元者,惜所傳無多焉。
◎和真艾雅喀 吉林東北有和真艾雅喀部,其人濱海而居,剪魚皮為衣裙,以捕魚為業。
去吉林二千餘裡,即金時所謂海上女真也。
其舊俗,父母至六十誕日,即聚宗族會飲,其父母軀肉,以供賓客,埋其骨于戶樞前,歲時以為祭奠,其鄉黨始稱孝焉。
仁皇帝習知其弊,許其世娶宗女,命改正其污習。
至今其部落及歲時至吉林納聘,将軍即購買民女乘以紅輿代宗女,以厚奁贈之。
其部落甚為尊奉,初不計其僞也。
◎玉甕 承光殿南,乾隆十年建石亭以置元代玉甕。
按:《辍耕錄》“黑玉酒甕,玉有白章,随其形刻為魚獸出沒波濤之狀,其大可貯酒三十馀石。
徑四尺五寸,高二尺,圍圓一丈五尺。
至元二年告成,敕置廣寒殿”雲。
其後屢易朝代,廢置某道院中,以為醬瓿。
有工部侍郎三和者,善博古物,于道院見之,因賤價贖以歸。
進上,仍置故處。
純皇禦制《玉甕歌》以紀其事,命廷臣赓和,以鄭虎文之詩為最。
其詞曰:“天啟聖瑞玉甕出,惟聖克受昭聲歌。
臣愚未睹法宮寶,伏讀睿藻心為摹。
甕廣三尺容五石,随形突浮圓荷。
刻劃類鑄象鼎物,長風蹴踏萬裡波。
腥涎怪物走蛟蜃,呀呷ㄦ騰鼋鼍。
陽冰不冶陰火阒,怪變滅沒吞江河。
伊誰鏟削運鬼斧,或巨靈掌吳剛柯。
吾思此玉當在璞,鬼然萬古藏嵯峨。
百靈孕含胚太極,潤及草木輝岩阿。
原為聖役剖鑿出,宛轉人世襲臼窠。
那知德薄不能有,供玩耳目羞婀。
如延津劍泗水鼎,神物終化理不訛。
于時恭承陛下聖,萬方貢獻聲猗那。
人無遺賢物鮮棄,希世寶肯終煙蘿。
熊熊龍氣光燭夜,乃迹而得歸搜羅。
轉敕内府輸朽貫,千金易緻驷馬馱。
陳之廣殿重圖訓,奠如金瓯無傾陂。
龍翔鳳翥發天唱,四十八人鳴相和。
嗚呼隐見會有遇,委棄道院歲已多。
冬菹實腹泥沒足,學士憑吊資吟哦。
拂拭偶及光萬國,經天不掩同羲娥。
甄幽拔隐寄深慨,誰其會者空摩挲。
異物且貴況奇士,努力明盛無蹉跎。
” ◎年羹堯之驕 年大将軍羹堯,受憲皇帝知遇,以平青海功,封一等公,金、黃服飾,三眼花翎,四團龍補。
其子年富,封一等男,其家奴魏之耀,賞四品頂戴,實為近世所無。
年既承天眷,日漸驕邁,入京日,公卿跪接于廣甯門外,年策馬過,毫不動容。
王公有下馬問候者,年颔之而已。
至禦前,箕坐無人臣禮,上皆優容之。
而年猶不悟,至書“夕惕朝乾”為“朝惕夕乾”,語意幹指斥,故上決意誅之。
籍沒日,其家蓄婦女舊包頭數箧,支欲作綿甲者,又有刀劍無算。
命其交将印于嶽威信時,年遲三日始付出。
或雲其幕客有勸其叛者,年默然久之,夜觀天象,浩然長歎曰:“事不諧矣!”始改就臣節。
其降為杭州駐防防禦時,日坐湧金門側,鬻薪賣菜者皆不敢出其門,曰:“年大将軍在也。
”其餘威尚如此,實近日勳臣所未有也。
◎太和門箭 豫通親王下江南時,王铎、錢謙益等迎降,王未察其誠僞,命都統舒穆祿譚泰往偵之。
公至太和門,門扉為故明舊物,生鐵包裹,甚為堅厚,公拔矢射之,洞穿其扉,明人驚駭,以為神力,今其箭猶存。
每翠華南幸時,有司飾其苦羽以示威德焉。
◎王文簡公補谥 漁洋先生入仕三十餘年,以醇謹稱職,仁皇帝甚為優眷。
因與理密親王酬倡,為上所怒,故以他故罷官,沒無恤典。
純皇時與沈文悫公談及近日詩道中衰,無複曩日之盛之語,沈公乘間曰:“因不讀王某之詩,蓋以其卒無谥法,無所羨慕故也。
”上因命同韓文懿補谥焉。
◎蓮筏 萬壽寺僧人蓮筏,長洲人。
為寺中住持十數年。
貌清癯,蕭然白發,為出世狀。
頗解禅理,與章嘉國師談論經典,每至竟日,國師深服其博。
蓮公背謂人曰:“章嘉經典雖谙熟,然未解阿羅漢道,尚下乘學也。
”其詩清新,饒有别趣,與韓旭亭、法祭酒唱和,頗有“虎溪三笑”之風。
丁巳春,餘至寺,師為款茶,年已七十餘,尚輕健如故。
未久謝世。
聞其圓寂數日前,至鄭邸盤旋竟日,曰:“七寶池邊已促吾行,不複參谒王矣。
”此石琴主人親告餘者,亦彼教中善知識也。
◎婁真人 婁真人近垣,江西人。
憲皇帝時召入京師,居光明殿。
有妖人賈某之鬼為患,真人為之設醮禱祈,立除其祟。
又在上前結幡招鶴,頗有左驗,上喜之,封“妙應真人”。
真人雖嗣道教,頗不喜言煉氣修真之法,雲:“此皆妖妄之人借以謀生理耳,焉有真仙肯向紅塵中度世也。
”先恭王延至邸,問其養生術,真人曰:“王今錦衣玉食,即真神仙中人。
”席上有燒豬,真人因笑曰:“今日食燒豬,即絕好養生術,又奚必外求哉?”王深服其言,曰:“婁公為真學道者,始能見及此也。
”年九十餘始仙逝。
◎戴學士 戴學士梓,字文開,浙江仁和人。
少有機悟,自制火器,能擊百步外。
先良王南征時,公以布衣從軍,獻連珠火炮法。
下江山縣有功,王承制授以道員紮付。
仁皇帝召見,喜其能文,命直南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