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内務府定制
自古宮禁,服禦、飲食、燕好必須有專司之者,惟周禮分設各官統屬冢宰,所以合宮府為一體,其制實為良美。
後世人主皆委宦寺掌之,故閹人得以專擅,因之越俎犯章,幹預國柄,皆因{目}禦仆夫,不得其人故也。
我朝龍興之初,創立内務府,以往昔之舊仆專司其事。
入關後,複以明三十二衛人附麗之,凡内廷之會計,服禦、物飾、宮禦、武備等皆統屬于内務府大臣,紀綱嚴肅,與周制統屬于冢宰之制相符。
其閹人寺宦,則惟使之供給灑掃之役,毋得任事,将漢、唐、宋、明曆代諸弊政一旦廓而清之,其法度之精詳,規模之宏遠,尤為超越千古矣。
其職掌:廣儲司凡庫有六,曰銀庫,曰緞匹,曰衣庫,曰茶庫,曰皮庫,曰瓷器庫,各有專司,惟茶庫兼收人參,為六庫中之最要。
初名禦用監,順治十八年改設專司焉。
其初,本府進項不敷用時,檄取戶部庫銀以為接濟。
乾隆中,上親為裁定,汰去冗費若幹,歲支用六十餘萬兩。
其後歲為盈積,反充外府之用,較諸明代,每勒取金花銀兩,徒充閹人之囊橐者,真不啻霄壤之别也。
會計司掌領皇莊田畝諸事。
田地各有等第,盛京莊八十有四:一等莊三十五,二等莊十,三等莊八,四等莊三十四。
山海關外莊二百十有一:一等莊六十六,二等莊四,三等莊二十,四等莊百二十一。
喜峰口、古北口外莊百三十八,均一等。
歸化城莊十有三。
畿輔莊三百二十有二:一等五十七,二等十有六,三等三十八,四等二百十有一,半莊七十一。
每莊設莊長一人,瓜田菜圃置長亦如之。
莊賦共地一萬三千二百七十二頃八十畝有奇,賦糧九萬三千四百四十石,菽二千二百二十五石,刍八萬一千九百四十束各有奇。
凡編比壯丁,每三年一次,盛京及關外、口外各莊,由總管、将軍、都統等,畿輔由府委官,各具冊于府,由府彙冊奏聞。
凡皇子分封,各按爵秩給以莊地、人丁,公主、郡主贈嫁亦如之。
選宮女,于内府三旗佐領内管領下女子年十三以上者,造冊送府,奏交宮殿監督領侍等引見。
入選者留宮,餘令其父母擇配,其留宮之女,至二十五歲遣還擇配。
凡收錄内監,由禮部冊列姓名、籍貫移府,總管太監察其來由無異,乃委年老内監一人驗實具奏,候旨分撥。
年老者聽其回籍為民。
凡支領内監月費,執事人匠役饩廪皆隸之。
掌儀司,凡飨奉先殿之禮。
于大内景運門之東建奉先殿,朔、望瞻拜,時節薦新,生忌祭享,出入啟告,以展孝思。
前殿、後殿均九間,中為穿堂以聯前後,缭以周垣,供奉列聖、列後神牌。
凡朔望,萬壽聖節、元正、冬日及國有大慶,均恭奉列聖神牌前殿祭飨,禮成還禦後殿寝室。
其禮儀祭器,一如太廟之制,惟不設牲俎,不行飲福受胙禮,王公不陪祭。
其樂名《贻平》、《敉平》、《敷平》、《紹平》、《光平》、《平》諸名,異于太廟之奏,其遣官行禮,亦與太廟儀同。
凡遇列聖、列後諸聖誕、忌辰及元宵、清明、中元、霜降、歲除等日,于後殿行禮,神位前設有镫酒脯果實焉。
壽皇殿尊奉仁皇帝、憲皇帝、純皇帝禦容,凡遇聖誕及忌辰,皇上躬率諸皇子及近支王,展谒行禮,其歲時奠獻,一如事生儀。
凡燕外藩之禮,歲除及正月十五日賜外藩蒙古宴,奏請欽命進酒大臣、内管領備筵九十席,宴于保和殿及正大光明殿。
屆時,鴻胪寺、理藩院引蒙古王、公、台吉入,領侍衛内大臣序王公班次,八旗一二品武職亦預焉。
皇上升殿,奏《隆平》之章,蒙古王公武大臣各就席,行一叩禮,座。
尚茶正升迩禦筵,降乃進茶。
丹陛清樂作,奏《海宇升平》之章,尚茶正率侍衛等舉茶案由中道進,至檐下正中北向跪,注茶于碗。
進茶大臣奉茶入中門,群臣皆就本位跪,進茶大臣由中陛升至禦前進茶,退立于西。
上飲茶,與宴之臣僚鹹行一叩禮。
進茶大臣跪受茶碗,由右陛降,出中門,衆皆坐。
侍衛等分賜與宴臣僚茶,皆于本位一叩,飲畢複行一叩禮。
尚茶正撤茶案退,樂止。
展席幂,乃進酒如進茶儀。
進酒大臣出,尚膳正率尚膳進膳。
殿廷靖樂奏《萬象清甯》之章,尚膳正奉旨分賜食品于各席遍,樂止。
奏《慶隆舞》、《揚烈舞》(儀見後卷)。
以次畢,殿内奏《喜起舞》畢,上簡召王公大臣賜酒,群臣鹹跪受,一叩,卒飲。
朝鮮國俳進,百伎并作,退。
尚膳正升,撤禦筵,降,與宴之王公大臣等謝宴,行一跪三叩禮。
丹陛大樂作,奏《治平》之章,皇上還宮,鴻胪寺、理藩院引外藩及百官以次退。
皇子成婚,公主下嫁,設宴其邸,與内廷宴同。
凡皇子婚禮,先期移文欽天監,诹吉以聞。
乃命夫婦偕老之大臣傳制曰:“以某官女某氏作配皇幾子為福晉。
”福晉父率阖族謝恩,行三跪九叩禮。
擇吉簡内大臣、侍衛随皇子詣福晉家行定親禮。
福晉父率阖族彩服迎于大門外,延皇子入至正寝。
于福晉父母前行三叩禮畢,皇子回宮,福晉父率族人送大門外。
诹吉行納采禮,以内務府大臣、宮殿監督、領侍充使。
及門,福晉父迎入中堂謝恩,行三跪九叩禮,與宴大臣陪福晉父及族人之在官者宴于中堂,内務府命婦女官同陪女眷宴于内室畢,内務府大臣暨宮殿監督、領侍回朝複命。
成婚先一日,皇子于皇上、皇後前行禮,福晉母率諸婦至皇子所居宮中,設床帳妝奁,工部于宮門及皇子所居宮皆懸彩。
屆吉時,于皇子宮設錦褥二,東西向,設酒馔案于前,置兩爵兩卺于案。
請皇子西面,福晉東面,相向行兩拜禮,各就坐。
執事者執金瓶,女官以卺爵酌酒,合和以進,皇子與福晉皆飲,乃進馔。
酒馔三行,皇子與福晉皆起,仍行兩拜禮,撤馔案。
次日,皇子偕福晉朝見皇上、皇後,女官二人引皇子居左稍前,行三跪九叩禮,福晉居右稍後,行六肅三跪三叩禮。
公主下嫁亦如之。
王公之女奉旨授為和碩公主、郡主暨宗女撫養中宮者,其下嫁之禮,各視爵秩以别差等,筵宴會禮部辦理。
其進時憲書,進春牛,皆如禮部儀。
凡妃嫔大事,皆會禮、工二部按例遵行。
都虞司掌内府兵衛等事。
凡訓練内府護軍、骁騎,歲以春秋二季,由該管官督率操演,各賞罰有差。
凡宿衛大内,護軍統領宿神武門内,掌順貞門鑰,其大内後複道中,皆内務府護軍直宿。
其直宿西華門北者,合護軍、骁騎、步軍及三旗服役人、銮儀衛校尉别立班次,曰防範兵,專司戒火。
凡皇後内廷主位出入,以内務府總管或散秩大臣一人,司官八人,内府護軍統領一人,護軍參領四人,護軍校十人,率護衛豹尾班執槍者十人,佩儀刀者十人,翊衛擴軍百人導引扈從。
皇子、福晉出入,遞減騎從。
凡畿輔行宮,京東七外,京西四處,京北六處,口外十三處,各設千總若幹人,分隸湯山、盤山、黃新莊、熱河各總管管轄。
凡捕牲烏喇官弁亦隸屬焉。
慎刑司專理太監、蘇拉等詞訟。
凡審谳内府所屬人犯,罪在杖一百以下者,本司依律議結,杖以上者,皆移送刑部定拟,如事幹宮禁者,請旨鞫問。
凡内監私逃,按其次數,分别自首、被獲,治以枷杖之罪。
營造司,凡匠役均有定額,内府所屬人在官執藝者,于佐領管領下選取,招募民匠,于工部咨取。
又設司匠、領催以督率之,缺則取補,惰則革除。
凡修造紫禁城内工程,小修大修建造皆會工部,大内繕完,由内監匠人,皇城牆垣有應修理者,奏交工部,均由欽天監诹吉興工。
慶豐司,凡牧所定額,設内三圈于西華門外,養扇牛十有二,牿牛六,牡牛三,青牛一,乳牛無定數。
設三外圈于南苑。
設羊六圈于豐台,設牛羊群牧于張家口外,各牧所牛羊,均由該管官烙印。
凡典牧,設廄長、廄副若幹人,廄丁、司菽等夫以遞增減。
口外牧群,設總管一人,副管二人,牛羊群協領、牧長、牧副、牧丁若幹人,隸張家口外總管管轄。
大淩河牛群隸盛京将軍管轄。
凡郊廟祭祀皆用廄牛焉。
凡出牧,歲以三月十五日後四月初一日前,均于南苑寬閑豐草之處牧放,停止刍菽,以九月二十日後十月初五日前各歸原圈飼養。
凡勸懲内外各圈,視牛犢斃損之多寡以别功過。
遊牧諸群,每三牛三年孳生一犢,三羊三年孳生二羔,于定數内缺少者治罪,定數外孳生者,由該總管奏聞。
上驷院,凡圉牧設内廄于皇城,外廄于南苑,設牧群于盛京及張家口外。
以畜馬蕃庶,籍其數而頒之,凡出牧懲勸稽查與慶豐司牛羊同。
凡供直馬,以内廄禦馬四,齊其毛,具鞍辔立院門外。
行幸駐跸,以禦馬六,立圈門右如之。
凡遇車駕巡幸,日以十馬備上乘禦,由内院大臣奏請于禦馬内簡其尤良者以從,其需用駕車馬、公馬及橐駝之數,附疏以聞。
其扈跸之各執事官役、内監所乘之馬,由所司行院如數以公馬撥給。
凡礻周馬,歲春秋二祭禱馬于神,系帛于禦馬鬣尾以為識,凡三十匹。
附養四色馬四十匹,令祭堂子,率以十匹詣神前受厘,系絲帛亦如之。
奉宸院掌禦園亭河道,南苑、西山稻田諸事。
凡網戶,沙河二十六人,霸州四十六人,江南六人,歲給銀米有差。
其河道應通浚者,知會工部修理。
凡稻田,玉泉山十有五頃,供上方玉食,餘田三十餘頃,皆征租賦。
禦河、三海諸處,歲各有蓮藕之租,均量地薄征,以供内庭莳植花卉之用。
武備院掌上甲胄、弓矢、兵仗及鞍辔、行帳諸事。
凡禦蓋,皇上禦殿,設繡蓋,巡幸鹵簿,設黃羅銷金九龍三檐曲柄華蓋。
凡設褥,上春冬用黑貂,夏秋用黃龍绮,均于換季日更易。
凡兵仗,皆由院敬謹修造,禦用弓矢皆選盛京之良苦石成造。
凡采辦物料,歲支崇文門稅務銀千兩,交各省敬謹采辦。
以上皆内府之所專司,若内務府大臣得人,則宮府之禁綦嚴,紀綱整肅,實為超轶漢、唐諸制多矣。
◎堂子 國家起自遼、沈,有設竿祭天之禮。
又總祀社稷諸神祗于靜室,名曰堂子,實與古明堂會祀群神之制相符,猶沿古禮也。
既定鼎中原,建堂子于長安左門外,建祭神殿于正中,即彙祀諸神祗者。
南向前為拜天圓殿,殿南正中設大内緻祭立杆石座。
次稍後兩翼分設各六行,行各六重,第一重為諸皇子緻祭立杆石座,諸王、貝勒、公等各依次序列,均北向。
東南建上神殿,南向,相傳為祀明将鄧子龍位。
蓋子龍與太祖有舊誼,故附祀之。
歲正朔,皇上率宗室、王、公、滿一品文武官詣堂子,行拜天禮。
凡立杆祭神于堂子之禮,歲以季春、季秋月朔日舉行。
祭日懸黃幡,系采繩,綴五色缯百縷,楮帛二十有七,備陳香镫。
司俎官于大内恭請神位,由坤甯宮以彩亭舁出,行中路至堂子,安奉于祭神殿内東向,陳糕餌九盤,酒戋三。
圓殿陳糕餌三,酒戋一,楮帛如數。
司俎官以贊祀緻辭行禮。
大内緻祭後,越日為馬祭神于堂子如儀。
凡月祭,孟春上旬三日,餘月朔日,大内遣司俎官率堂子官
後世人主皆委宦寺掌之,故閹人得以專擅,因之越俎犯章,幹預國柄,皆因{目}禦仆夫,不得其人故也。
我朝龍興之初,創立内務府,以往昔之舊仆專司其事。
入關後,複以明三十二衛人附麗之,凡内廷之會計,服禦、物飾、宮禦、武備等皆統屬于内務府大臣,紀綱嚴肅,與周制統屬于冢宰之制相符。
其閹人寺宦,則惟使之供給灑掃之役,毋得任事,将漢、唐、宋、明曆代諸弊政一旦廓而清之,其法度之精詳,規模之宏遠,尤為超越千古矣。
其職掌:廣儲司凡庫有六,曰銀庫,曰緞匹,曰衣庫,曰茶庫,曰皮庫,曰瓷器庫,各有專司,惟茶庫兼收人參,為六庫中之最要。
初名禦用監,順治十八年改設專司焉。
其初,本府進項不敷用時,檄取戶部庫銀以為接濟。
乾隆中,上親為裁定,汰去冗費若幹,歲支用六十餘萬兩。
其後歲為盈積,反充外府之用,較諸明代,每勒取金花銀兩,徒充閹人之囊橐者,真不啻霄壤之别也。
會計司掌領皇莊田畝諸事。
田地各有等第,盛京莊八十有四:一等莊三十五,二等莊十,三等莊八,四等莊三十四。
山海關外莊二百十有一:一等莊六十六,二等莊四,三等莊二十,四等莊百二十一。
喜峰口、古北口外莊百三十八,均一等。
歸化城莊十有三。
畿輔莊三百二十有二:一等五十七,二等十有六,三等三十八,四等二百十有一,半莊七十一。
每莊設莊長一人,瓜田菜圃置長亦如之。
莊賦共地一萬三千二百七十二頃八十畝有奇,賦糧九萬三千四百四十石,菽二千二百二十五石,刍八萬一千九百四十束各有奇。
凡編比壯丁,每三年一次,盛京及關外、口外各莊,由總管、将軍、都統等,畿輔由府委官,各具冊于府,由府彙冊奏聞。
凡皇子分封,各按爵秩給以莊地、人丁,公主、郡主贈嫁亦如之。
選宮女,于内府三旗佐領内管領下女子年十三以上者,造冊送府,奏交宮殿監督領侍等引見。
入選者留宮,餘令其父母擇配,其留宮之女,至二十五歲遣還擇配。
凡收錄内監,由禮部冊列姓名、籍貫移府,總管太監察其來由無異,乃委年老内監一人驗實具奏,候旨分撥。
年老者聽其回籍為民。
凡支領内監月費,執事人匠役饩廪皆隸之。
掌儀司,凡飨奉先殿之禮。
于大内景運門之東建奉先殿,朔、望瞻拜,時節薦新,生忌祭享,出入啟告,以展孝思。
前殿、後殿均九間,中為穿堂以聯前後,缭以周垣,供奉列聖、列後神牌。
凡朔望,萬壽聖節、元正、冬日及國有大慶,均恭奉列聖神牌前殿祭飨,禮成還禦後殿寝室。
其禮儀祭器,一如太廟之制,惟不設牲俎,不行飲福受胙禮,王公不陪祭。
其樂名《贻平》、《敉平》、《敷平》、《紹平》、《光平》、《平》諸名,異于太廟之奏,其遣官行禮,亦與太廟儀同。
凡遇列聖、列後諸聖誕、忌辰及元宵、清明、中元、霜降、歲除等日,于後殿行禮,神位前設有镫酒脯果實焉。
壽皇殿尊奉仁皇帝、憲皇帝、純皇帝禦容,凡遇聖誕及忌辰,皇上躬率諸皇子及近支王,展谒行禮,其歲時奠獻,一如事生儀。
凡燕外藩之禮,歲除及正月十五日賜外藩蒙古宴,奏請欽命進酒大臣、内管領備筵九十席,宴于保和殿及正大光明殿。
屆時,鴻胪寺、理藩院引蒙古王、公、台吉入,領侍衛内大臣序王公班次,八旗一二品武職亦預焉。
皇上升殿,奏《隆平》之章,蒙古王公武大臣各就席,行一叩禮,座。
尚茶正升迩禦筵,降乃進茶。
丹陛清樂作,奏《海宇升平》之章,尚茶正率侍衛等舉茶案由中道進,至檐下正中北向跪,注茶于碗。
進茶大臣奉茶入中門,群臣皆就本位跪,進茶大臣由中陛升至禦前進茶,退立于西。
上飲茶,與宴之臣僚鹹行一叩禮。
進茶大臣跪受茶碗,由右陛降,出中門,衆皆坐。
侍衛等分賜與宴臣僚茶,皆于本位一叩,飲畢複行一叩禮。
尚茶正撤茶案退,樂止。
展席幂,乃進酒如進茶儀。
進酒大臣出,尚膳正率尚膳進膳。
殿廷靖樂奏《萬象清甯》之章,尚膳正奉旨分賜食品于各席遍,樂止。
奏《慶隆舞》、《揚烈舞》(儀見後卷)。
以次畢,殿内奏《喜起舞》畢,上簡召王公大臣賜酒,群臣鹹跪受,一叩,卒飲。
朝鮮國俳進,百伎并作,退。
尚膳正升,撤禦筵,降,與宴之王公大臣等謝宴,行一跪三叩禮。
丹陛大樂作,奏《治平》之章,皇上還宮,鴻胪寺、理藩院引外藩及百官以次退。
皇子成婚,公主下嫁,設宴其邸,與内廷宴同。
凡皇子婚禮,先期移文欽天監,诹吉以聞。
乃命夫婦偕老之大臣傳制曰:“以某官女某氏作配皇幾子為福晉。
”福晉父率阖族謝恩,行三跪九叩禮。
擇吉簡内大臣、侍衛随皇子詣福晉家行定親禮。
福晉父率阖族彩服迎于大門外,延皇子入至正寝。
于福晉父母前行三叩禮畢,皇子回宮,福晉父率族人送大門外。
诹吉行納采禮,以内務府大臣、宮殿監督、領侍充使。
及門,福晉父迎入中堂謝恩,行三跪九叩禮,與宴大臣陪福晉父及族人之在官者宴于中堂,内務府命婦女官同陪女眷宴于内室畢,内務府大臣暨宮殿監督、領侍回朝複命。
成婚先一日,皇子于皇上、皇後前行禮,福晉母率諸婦至皇子所居宮中,設床帳妝奁,工部于宮門及皇子所居宮皆懸彩。
屆吉時,于皇子宮設錦褥二,東西向,設酒馔案于前,置兩爵兩卺于案。
請皇子西面,福晉東面,相向行兩拜禮,各就坐。
執事者執金瓶,女官以卺爵酌酒,合和以進,皇子與福晉皆飲,乃進馔。
酒馔三行,皇子與福晉皆起,仍行兩拜禮,撤馔案。
次日,皇子偕福晉朝見皇上、皇後,女官二人引皇子居左稍前,行三跪九叩禮,福晉居右稍後,行六肅三跪三叩禮。
公主下嫁亦如之。
王公之女奉旨授為和碩公主、郡主暨宗女撫養中宮者,其下嫁之禮,各視爵秩以别差等,筵宴會禮部辦理。
其進時憲書,進春牛,皆如禮部儀。
凡妃嫔大事,皆會禮、工二部按例遵行。
都虞司掌内府兵衛等事。
凡訓練内府護軍、骁騎,歲以春秋二季,由該管官督率操演,各賞罰有差。
凡宿衛大内,護軍統領宿神武門内,掌順貞門鑰,其大内後複道中,皆内務府護軍直宿。
其直宿西華門北者,合護軍、骁騎、步軍及三旗服役人、銮儀衛校尉别立班次,曰防範兵,專司戒火。
凡皇後内廷主位出入,以内務府總管或散秩大臣一人,司官八人,内府護軍統領一人,護軍參領四人,護軍校十人,率護衛豹尾班執槍者十人,佩儀刀者十人,翊衛擴軍百人導引扈從。
皇子、福晉出入,遞減騎從。
凡畿輔行宮,京東七外,京西四處,京北六處,口外十三處,各設千總若幹人,分隸湯山、盤山、黃新莊、熱河各總管管轄。
凡捕牲烏喇官弁亦隸屬焉。
慎刑司專理太監、蘇拉等詞訟。
凡審谳内府所屬人犯,罪在杖一百以下者,本司依律議結,杖以上者,皆移送刑部定拟,如事幹宮禁者,請旨鞫問。
凡内監私逃,按其次數,分别自首、被獲,治以枷杖之罪。
營造司,凡匠役均有定額,内府所屬人在官執藝者,于佐領管領下選取,招募民匠,于工部咨取。
又設司匠、領催以督率之,缺則取補,惰則革除。
凡修造紫禁城内工程,小修大修建造皆會工部,大内繕完,由内監匠人,皇城牆垣有應修理者,奏交工部,均由欽天監诹吉興工。
慶豐司,凡牧所定額,設内三圈于西華門外,養扇牛十有二,牿牛六,牡牛三,青牛一,乳牛無定數。
設三外圈于南苑。
設羊六圈于豐台,設牛羊群牧于張家口外,各牧所牛羊,均由該管官烙印。
凡典牧,設廄長、廄副若幹人,廄丁、司菽等夫以遞增減。
口外牧群,設總管一人,副管二人,牛羊群協領、牧長、牧副、牧丁若幹人,隸張家口外總管管轄。
大淩河牛群隸盛京将軍管轄。
凡郊廟祭祀皆用廄牛焉。
凡出牧,歲以三月十五日後四月初一日前,均于南苑寬閑豐草之處牧放,停止刍菽,以九月二十日後十月初五日前各歸原圈飼養。
凡勸懲内外各圈,視牛犢斃損之多寡以别功過。
遊牧諸群,每三牛三年孳生一犢,三羊三年孳生二羔,于定數内缺少者治罪,定數外孳生者,由該總管奏聞。
上驷院,凡圉牧設内廄于皇城,外廄于南苑,設牧群于盛京及張家口外。
以畜馬蕃庶,籍其數而頒之,凡出牧懲勸稽查與慶豐司牛羊同。
凡供直馬,以内廄禦馬四,齊其毛,具鞍辔立院門外。
行幸駐跸,以禦馬六,立圈門右如之。
凡遇車駕巡幸,日以十馬備上乘禦,由内院大臣奏請于禦馬内簡其尤良者以從,其需用駕車馬、公馬及橐駝之數,附疏以聞。
其扈跸之各執事官役、内監所乘之馬,由所司行院如數以公馬撥給。
凡礻周馬,歲春秋二祭禱馬于神,系帛于禦馬鬣尾以為識,凡三十匹。
附養四色馬四十匹,令祭堂子,率以十匹詣神前受厘,系絲帛亦如之。
奉宸院掌禦園亭河道,南苑、西山稻田諸事。
凡網戶,沙河二十六人,霸州四十六人,江南六人,歲給銀米有差。
其河道應通浚者,知會工部修理。
凡稻田,玉泉山十有五頃,供上方玉食,餘田三十餘頃,皆征租賦。
禦河、三海諸處,歲各有蓮藕之租,均量地薄征,以供内庭莳植花卉之用。
武備院掌上甲胄、弓矢、兵仗及鞍辔、行帳諸事。
凡禦蓋,皇上禦殿,設繡蓋,巡幸鹵簿,設黃羅銷金九龍三檐曲柄華蓋。
凡設褥,上春冬用黑貂,夏秋用黃龍绮,均于換季日更易。
凡兵仗,皆由院敬謹修造,禦用弓矢皆選盛京之良苦石成造。
凡采辦物料,歲支崇文門稅務銀千兩,交各省敬謹采辦。
以上皆内府之所專司,若内務府大臣得人,則宮府之禁綦嚴,紀綱整肅,實為超轶漢、唐諸制多矣。
◎堂子 國家起自遼、沈,有設竿祭天之禮。
又總祀社稷諸神祗于靜室,名曰堂子,實與古明堂會祀群神之制相符,猶沿古禮也。
既定鼎中原,建堂子于長安左門外,建祭神殿于正中,即彙祀諸神祗者。
南向前為拜天圓殿,殿南正中設大内緻祭立杆石座。
次稍後兩翼分設各六行,行各六重,第一重為諸皇子緻祭立杆石座,諸王、貝勒、公等各依次序列,均北向。
東南建上神殿,南向,相傳為祀明将鄧子龍位。
蓋子龍與太祖有舊誼,故附祀之。
歲正朔,皇上率宗室、王、公、滿一品文武官詣堂子,行拜天禮。
凡立杆祭神于堂子之禮,歲以季春、季秋月朔日舉行。
祭日懸黃幡,系采繩,綴五色缯百縷,楮帛二十有七,備陳香镫。
司俎官于大内恭請神位,由坤甯宮以彩亭舁出,行中路至堂子,安奉于祭神殿内東向,陳糕餌九盤,酒戋三。
圓殿陳糕餌三,酒戋一,楮帛如數。
司俎官以贊祀緻辭行禮。
大内緻祭後,越日為馬祭神于堂子如儀。
凡月祭,孟春上旬三日,餘月朔日,大内遣司俎官率堂子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