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吏于圓殿奠獻糕酒,行禮如儀。
是日,内管領一人,于上神殿獻糕酒楮帛,親、郡王各遣護衛一人,于上神殿獻楮帛。
凡浴佛之禮,歲以孟夏上旬八日,司俎官率執事人等,自大内請佛至堂子祭神殿,陳香镫獻糕酒,王公各遣人獻糕。
執事設盥盤,贊祀二人浴佛畢,六酌獻,三緻禱如儀。
是日大内及軍民人等不祈禱,不祭神,禁屠宰,不理刑名。
凡出師展拜堂子之禮,皇上親征(如仁皇帝征噶爾丹事),诹吉起行,内府官預設禦拜褥于圓殿外,及内門外禦營黃龍大纛前,兵部陳螺角,銮儀衛陳鹵簿均如儀。
皇上先詣圓殿,次詣纛前,均行三跪九叩禮。
六軍凱旋,皇上入都門,先詣堂子行禮。
命将出師,皇上率大将軍及随征将士詣堂子行禮,儀均與親征同。
凱旋日,詣堂子行告成禮,均與古之礻周告功明堂之禮相同。
實國家祈禱之虔,百神之所佑庇,與商、周之制若合符節,所以綿億萬載之基也。
◎額經略 額經略爾登保,吉林人。
少以侍衛從福文襄王征台灣、廓爾喀、苗疆諸部落有功,氵存至護軍統領。
楚苗之役,公受瘴得疾,時福文襄、和宣勇相繼卒,亦有傳公已故者,其家已為之設位祭,久之始知其訛。
嘉慶己未冬,授經略,督辦三省教匪。
公雖武人,為富尚書德甥,故夙知兵法,待下過嚴厲,然遇有功者,必親為撫視。
又延胡學士必顯為幕客,凡出師皆請其參酌,故每戰必勝,賊皆畏懼。
聞慶總憲溥言,公行師川、楚時,如數日不遇賊,則抑郁不樂,鞭撻士卒不已。
聞鼙鼓聲,即踴躍據鞍,指揮三軍,欣然從事。
及凱師歸,公必命烹肥羊,呼衆将士至,邀與同食,公親持刀為之割削,視諸将如骨肉。
言語質樸,如違其制,則當筵謾罵,初不少貸。
一日,遊總兵雲棟違公節制至敗衄,公罵之曰:“汝何畜産,乃敢違乃公令以緻敗辱?如楊遇春小兒,斷不緻若此。
”時楊方在坐,而公初不顧忌,其真率也若此,故人皆為之用命。
甲子春歸朝,任禦前大臣。
餘于朝廊遇之,高不逾中人,性和霭,初不意其勇烈若此也。
乙醜秋病笃時,上遣莊親王往視,王嘉其勳績,公瞪目曰:“吾有何功可計,殊愧死矣!”其謙沖又如此。
然性好殺戮,擒賊至,無論老稚盡皆殲滅,嘗曰:“毋留此賊種,緻他日更生事變也。
”故卒無嗣,人皆為之惜雲。
◎劄克塔爾 劄克塔爾,金川番部人。
其父某為索諾木所殺,故公自弱冠投誠。
因秘獻入番捷徑,阿文成公得以進兵成功。
純皇帝憐其幼稚,命近臣撫視之,後氵存至護軍統領。
公雖外夷,性敏捷,川、楚之役,公每膺師旅,未嘗敗北,軍中敬畏之,呼曰“苗張”,無敢撄其鋒者。
丙寅秋,瓦柴關兵變,公首趨赴。
時西安駐防兵已為賊沖潰,勢甚猖獗,公怒馬獨出,手殺數賊,賊有識之者,詫曰“苗張至矣”,因皆奔潰。
楊時齋提督繼至,為之撫慰,賊皆棄甲請降,是役往返不逾二十日,皆二公之功也。
壬申春病卒于邸,上悼惜之,賜金币,令人董其喪焉。
◎西山活佛 乾降乙巳、丙午間,有順義民婦張李氏,善醫術,兼工符祈禱之事,病者服其藥辄瘥。
又有宦家婦女為之延譽,争建西山三教庵、西峰寺與之居,虔為供奉,号為“西山老佛”。
後燒香者既衆,男婦雜沓,頗有桑間、濮上之疑,為有司所懲治,将張李氏伏法,其風始熄雲。
◎法和尚 乾隆中,有法和尚者,居城東某寺,勢甚薰赫。
所結交皆王公貴客,于寺中設賭局,誘富室子弟聚博,又私蓄諸女伎日夜淫縱,其富逾王侯,人莫敢撄。
果毅公阿裡衮惡其壞法,乃令番役陰夜逾垣擒之,盡獲其不法諸狀。
阿恐獄緩,為之緩頰者衆,乃遍集諸寺僧寮,立斃杖下。
逾時要津之托始至,已無及矣,人争快之。
至于市井間繪圖鬻之,久之未已也。
◎阿裡瑪 國初有骁将阿裡瑪者,能自握其發足懸于地,又能舉盛京實勝寺之石獅,重逾千斤。
戰功甚钜。
入京後,所為多不法,章皇帝欲置于法,恐其難制,有巴圖魯占者,其勇亞于阿,因命其擒之。
占至阿邸,故與之語,猝握其指。
阿怒,以手拂占,擲于庭外數十武,因數之曰:“汝何等人,乃敢與吾鬥勇耶?”占以上命告。
阿笑曰:“好男兒安惜死為?何須用绐計也!”因受縛,坐車中赴市曹。
至宣武門,阿曰:“死則死耳,餘滿洲人,終不使漢兒見之,誅于門内可也。
”因以足纟圭城門甕洞間,車不能行。
行刑者從其語,阿延頸受戮,其頸脈如鐵,刀不能下。
阿自命占以佩刀割其筋,然後伏法,亦一奇男子也。
◎三焦 醫家載十二經之脈,其所言手少陽三焦者,人莫能指其定處,諸醫家或分上中下三俞為三焦以敷衍之。
然六陽經絡皆為六腑之所系,故命為陽,未可統指背俞,謾無定所。
蓋三焦男子藏精之處,為腎髒之外腑。
腎賦形有二,故膀胱三焦分為其腑,即命門之關鍵也。
或有被磔刑者,見其膀胱後别有白膜,包裹精液,此即三焦之謂也。
世之盲醫不察而妄相指拟,緻使十二經之名殊缺其一,亦古今行醫者之所宜曉也。
◎秦腔 自隋時以龜茲樂入于燕曲,緻使古音湮失而番樂橫行,故琵琶樂器為今樂之祖,蓋其四弦能統攝二十八調也。
今昆腔北曲,即其遺音。
南曲雖未知其始,蓋即小詞之濫觞,是以昆曲雖繁音促節居多,然其音調猶餘古之遺意。
惟弋腔不知起于何時,其铙钹喧阗,唱口嚣雜,實難供雅人之耳目。
近日有泰腔、宜黃腔,亂彈諸曲名,其詞淫亵猥鄙,皆街談巷議之語,易入市人之耳。
又其音靡靡可聽,有時可以節憂,故趨附日衆。
雖屢經明旨禁之,而其調終不能止,亦一時習尚然也。
◎王樹勳 王樹勳,江都人。
其父某曾任微職。
樹勳幼入京應試,不售,乃于廣慧寺為僧,法名明心。
性聰悟,剽竊佛氏絮語,以為直通圓覺。
又假扶乩、蔔筮諸異術,京師士大夫多崇信之。
樹勳以重賄賂諸人之阍者,故多探刺其陰私事而揚言于外,故人愈尊奉之。
蔣予蒲、龐士冠等以詞垣名流,甘列弟子之位,其餘達官顯宦為其門人者無算。
朱文正公正人也,亦與之談晤,其他可知矣。
為和相所訪拿,樹勳複以重賄賂司員吉倫,為之袒護,因末減其罪,勒令還俗而已。
樹勳後遊蕩江湖間,時值川、楚教匪倡亂,松相公筠時督師湖北,樹勳仗策軍門。
松公故喜佛法,樹勳投其意指,公大賞鑒,因命易裝為道士。
入某寨中說賊降,公大悅,獎以七品官銜。
樹勳複從軍數載,積功至襄陽太守。
嘗入都引見,刑部尚書金光悌,貪吏也,因其子病劇,延樹勳醫治。
樹勳怵以禍福,光悌至長跪請命,人哄傳為笑談。
為禦史石公承藻登諸白簡,上下其章訊之,得實,上獎之曰:“真禦史也。
”因褫樹勳職,遣戍黑龍江,光悌以先物故,得免置議,蔣予蒲、宋等黜降有差。
夫樹勳以一浮蕩僧人,乃敢以口舌幹請諸大僚為之薦引,緻身二千石之貴,其雖遭遣戍,谪死窮荒,不無厚幸。
諸名士以翰墨名流,而甘為缁衣弟子,以至遭其笞撻之辱,亦可謂斯文掃地矣。
◎畫眉楊 京師有善作口伎者,能為百鳥之語,其效畫眉尤酷似,故人皆以“畫眉楊”呼之。
餘嘗見其作鹦鹉呼茶聲,宛如嬌女窺窗。
又聞其作鸾鳳翺翔戛戛和鳴,如聞在天際者。
至于午夜寒雞,孤床蟋蟀,無不酷似。
一日作黃鳥聲,如見完于綠樹濃陰中,韓孝廉崧觸其思鄉之感,因之落涕,亦可知其伎矣。
◎魏長生 魏長生,四川金堂人。
行三,秦腔之花旦也。
甲午夏入都,年已逾三旬外。
時京中盛行弋腔,諸士大夫厭其嚣雜,殊乏聲色之娛,長生因之變為秦腔。
辭雖鄙猥,然其繁音促節,嗚嗚動人,兼之演諸淫亵之狀,皆人所罕見者,故名動京師。
凡王公貴位以至詞垣粉署,無不傾擲纏頭數千百,一時不得識交魏三者,無以為人。
其徒陳銀官,複髫齡韶秀,當時有青出于藍之譽。
長生既蓄厚赀,乃抽身歸裡,陳遂繼其師業。
當時百官殷富習俗奢靡,故二子得以媚取,為和相所覺察,因荷校銀官于缇帥署前以辱之,為緩頰者,皆谪貶有差。
乃逐陳銀官歸川中,其風稍息。
銀官不知所終。
嘉慶辛酉,長生複入都,其所蓄已蕩盡,年逾知命,猶複當場賣笑。
人以其名重,故多交結之,然婆娑一老娘,無複當日之姿媚矣。
壬戌送春日,卒于旅邸,貧無以殓,受其惠者為董其喪,始得歸柩于裡。
長生雖優伶,頗有俠氣。
庚子南城火災,形家言西南有劍氣沖擊,長生因建文昌祠以厭勝。
又納蘭太傅孫成安者,初與其狎昵,後遇事遣戍歸,貧無以立,長生嘗贈恤之,亦其難能也。
◎茅麓山 茅麓山在鄖陽界,毗連三省,廣數千裡。
明末時,流賊餘黨郝搖旗等竄入其中,複有明疏宗某,郝等崇奉為主,恃險假息。
康熙初,命圖文襄公海為督師,同川督李公國英、護軍統領穆公哩瑪率三省兵會剿。
諸将皆于層岩陡壁間,草衣卉服,攀援荊葛而進,逾年始蕩平其巢穴。
故今京師中諺語有其事險難者,則曰又上茅麓山耶。
則當日之形勢可知矣。
◎煙蘭小譜 自魏長生以秦腔首倡于京都,其繼之者如雲。
有王湘雲者,湖北沔陽人。
善秦腔,貌疏秀,為士大夫所賞識。
有宗臣某,嘗拆其園中樓閣為其償逋債。
湘雲性幽藹,善繪墨蘭,頗多風趣。
餘太史集為之作《煙蘭小譜》,以紀一時花月之盛,以湘雲為魁選雲。
後湘雲改業為商賈,家頗富饒,至今猶在雲。
◎喬道人 乾隆庚戌、辛亥間,有喬道人自陝右至。
貌清癯鶴立,面微暈紅,自雲數百歲,曾經明末鼎革事,與孫百谷、周忠武相交。
言皆妄誕,然談兵家事曆曆如繪。
或雲為年大将軍之潰卒,曾經青海戰事,故所言了了,然無左證也。
今漕帥李公奕疇深為崇奉。
喬居一小庵中,飲啖如常,毫無他異。
壬戌五月中,卒于旅邸,亦卒無他奇驗,蓋如抱樸子所言古強類也。
又有某道士居西城紅廟玉皇閣,能預見知和相死期。
辛酉夏大雨,鈕鑽祿缇帥明安嘗延其在海澱寺中築壇祈晴,頗有小驗。
上以其惑衆,命逐出境外,亦不知其所終。
◎嶽少保之死 昔蘇東坡以不及見範文正公為恨,蓋不同朝故也。
嶽少保起入為少宗伯時,餘已任散秩大臣,固直宿中禁,不得常至西苑,故未能與公一會,至今心猶耿耿。
聞公入都時,已抱沈疴,京中素無邸舍,因寓居友人家中。
後病笃時,遷于某寺中,龛燈む帳,渾如旅客,實近日大僚中所罕見者。
其夫人賴友生為之置室,親紡織以度日。
而其本旗都統某,因公有代屬員分賠款項,立逼夫人鬻室充公,人皆為之切齒。
未逾歲,某卒以貪事敗死。
◎毒死幕客 有某江督,任蘇撫時其父為福建将軍。
某歲出洋船數
是日,内管領一人,于上神殿獻糕酒楮帛,親、郡王各遣護衛一人,于上神殿獻楮帛。
凡浴佛之禮,歲以孟夏上旬八日,司俎官率執事人等,自大内請佛至堂子祭神殿,陳香镫獻糕酒,王公各遣人獻糕。
執事設盥盤,贊祀二人浴佛畢,六酌獻,三緻禱如儀。
是日大内及軍民人等不祈禱,不祭神,禁屠宰,不理刑名。
凡出師展拜堂子之禮,皇上親征(如仁皇帝征噶爾丹事),诹吉起行,内府官預設禦拜褥于圓殿外,及内門外禦營黃龍大纛前,兵部陳螺角,銮儀衛陳鹵簿均如儀。
皇上先詣圓殿,次詣纛前,均行三跪九叩禮。
六軍凱旋,皇上入都門,先詣堂子行禮。
命将出師,皇上率大将軍及随征将士詣堂子行禮,儀均與親征同。
凱旋日,詣堂子行告成禮,均與古之礻周告功明堂之禮相同。
實國家祈禱之虔,百神之所佑庇,與商、周之制若合符節,所以綿億萬載之基也。
◎額經略 額經略爾登保,吉林人。
少以侍衛從福文襄王征台灣、廓爾喀、苗疆諸部落有功,氵存至護軍統領。
楚苗之役,公受瘴得疾,時福文襄、和宣勇相繼卒,亦有傳公已故者,其家已為之設位祭,久之始知其訛。
嘉慶己未冬,授經略,督辦三省教匪。
公雖武人,為富尚書德甥,故夙知兵法,待下過嚴厲,然遇有功者,必親為撫視。
又延胡學士必顯為幕客,凡出師皆請其參酌,故每戰必勝,賊皆畏懼。
聞慶總憲溥言,公行師川、楚時,如數日不遇賊,則抑郁不樂,鞭撻士卒不已。
聞鼙鼓聲,即踴躍據鞍,指揮三軍,欣然從事。
及凱師歸,公必命烹肥羊,呼衆将士至,邀與同食,公親持刀為之割削,視諸将如骨肉。
言語質樸,如違其制,則當筵謾罵,初不少貸。
一日,遊總兵雲棟違公節制至敗衄,公罵之曰:“汝何畜産,乃敢違乃公令以緻敗辱?如楊遇春小兒,斷不緻若此。
”時楊方在坐,而公初不顧忌,其真率也若此,故人皆為之用命。
甲子春歸朝,任禦前大臣。
餘于朝廊遇之,高不逾中人,性和霭,初不意其勇烈若此也。
乙醜秋病笃時,上遣莊親王往視,王嘉其勳績,公瞪目曰:“吾有何功可計,殊愧死矣!”其謙沖又如此。
然性好殺戮,擒賊至,無論老稚盡皆殲滅,嘗曰:“毋留此賊種,緻他日更生事變也。
”故卒無嗣,人皆為之惜雲。
◎劄克塔爾 劄克塔爾,金川番部人。
其父某為索諾木所殺,故公自弱冠投誠。
因秘獻入番捷徑,阿文成公得以進兵成功。
純皇帝憐其幼稚,命近臣撫視之,後氵存至護軍統領。
公雖外夷,性敏捷,川、楚之役,公每膺師旅,未嘗敗北,軍中敬畏之,呼曰“苗張”,無敢撄其鋒者。
丙寅秋,瓦柴關兵變,公首趨赴。
時西安駐防兵已為賊沖潰,勢甚猖獗,公怒馬獨出,手殺數賊,賊有識之者,詫曰“苗張至矣”,因皆奔潰。
楊時齋提督繼至,為之撫慰,賊皆棄甲請降,是役往返不逾二十日,皆二公之功也。
壬申春病卒于邸,上悼惜之,賜金币,令人董其喪焉。
◎西山活佛 乾降乙巳、丙午間,有順義民婦張李氏,善醫術,兼工符祈禱之事,病者服其藥辄瘥。
又有宦家婦女為之延譽,争建西山三教庵、西峰寺與之居,虔為供奉,号為“西山老佛”。
後燒香者既衆,男婦雜沓,頗有桑間、濮上之疑,為有司所懲治,将張李氏伏法,其風始熄雲。
◎法和尚 乾隆中,有法和尚者,居城東某寺,勢甚薰赫。
所結交皆王公貴客,于寺中設賭局,誘富室子弟聚博,又私蓄諸女伎日夜淫縱,其富逾王侯,人莫敢撄。
果毅公阿裡衮惡其壞法,乃令番役陰夜逾垣擒之,盡獲其不法諸狀。
阿恐獄緩,為之緩頰者衆,乃遍集諸寺僧寮,立斃杖下。
逾時要津之托始至,已無及矣,人争快之。
至于市井間繪圖鬻之,久之未已也。
◎阿裡瑪 國初有骁将阿裡瑪者,能自握其發足懸于地,又能舉盛京實勝寺之石獅,重逾千斤。
戰功甚钜。
入京後,所為多不法,章皇帝欲置于法,恐其難制,有巴圖魯占者,其勇亞于阿,因命其擒之。
占至阿邸,故與之語,猝握其指。
阿怒,以手拂占,擲于庭外數十武,因數之曰:“汝何等人,乃敢與吾鬥勇耶?”占以上命告。
阿笑曰:“好男兒安惜死為?何須用绐計也!”因受縛,坐車中赴市曹。
至宣武門,阿曰:“死則死耳,餘滿洲人,終不使漢兒見之,誅于門内可也。
”因以足纟圭城門甕洞間,車不能行。
行刑者從其語,阿延頸受戮,其頸脈如鐵,刀不能下。
阿自命占以佩刀割其筋,然後伏法,亦一奇男子也。
◎三焦 醫家載十二經之脈,其所言手少陽三焦者,人莫能指其定處,諸醫家或分上中下三俞為三焦以敷衍之。
然六陽經絡皆為六腑之所系,故命為陽,未可統指背俞,謾無定所。
蓋三焦男子藏精之處,為腎髒之外腑。
腎賦形有二,故膀胱三焦分為其腑,即命門之關鍵也。
或有被磔刑者,見其膀胱後别有白膜,包裹精液,此即三焦之謂也。
世之盲醫不察而妄相指拟,緻使十二經之名殊缺其一,亦古今行醫者之所宜曉也。
◎秦腔 自隋時以龜茲樂入于燕曲,緻使古音湮失而番樂橫行,故琵琶樂器為今樂之祖,蓋其四弦能統攝二十八調也。
今昆腔北曲,即其遺音。
南曲雖未知其始,蓋即小詞之濫觞,是以昆曲雖繁音促節居多,然其音調猶餘古之遺意。
惟弋腔不知起于何時,其铙钹喧阗,唱口嚣雜,實難供雅人之耳目。
近日有泰腔、宜黃腔,亂彈諸曲名,其詞淫亵猥鄙,皆街談巷議之語,易入市人之耳。
又其音靡靡可聽,有時可以節憂,故趨附日衆。
雖屢經明旨禁之,而其調終不能止,亦一時習尚然也。
◎王樹勳 王樹勳,江都人。
其父某曾任微職。
樹勳幼入京應試,不售,乃于廣慧寺為僧,法名明心。
性聰悟,剽竊佛氏絮語,以為直通圓覺。
又假扶乩、蔔筮諸異術,京師士大夫多崇信之。
樹勳以重賄賂諸人之阍者,故多探刺其陰私事而揚言于外,故人愈尊奉之。
蔣予蒲、龐士冠等以詞垣名流,甘列弟子之位,其餘達官顯宦為其門人者無算。
朱文正公正人也,亦與之談晤,其他可知矣。
為和相所訪拿,樹勳複以重賄賂司員吉倫,為之袒護,因末減其罪,勒令還俗而已。
樹勳後遊蕩江湖間,時值川、楚教匪倡亂,松相公筠時督師湖北,樹勳仗策軍門。
松公故喜佛法,樹勳投其意指,公大賞鑒,因命易裝為道士。
入某寨中說賊降,公大悅,獎以七品官銜。
樹勳複從軍數載,積功至襄陽太守。
嘗入都引見,刑部尚書金光悌,貪吏也,因其子病劇,延樹勳醫治。
樹勳怵以禍福,光悌至長跪請命,人哄傳為笑談。
為禦史石公承藻登諸白簡,上下其章訊之,得實,上獎之曰:“真禦史也。
”因褫樹勳職,遣戍黑龍江,光悌以先物故,得免置議,蔣予蒲、宋等黜降有差。
夫樹勳以一浮蕩僧人,乃敢以口舌幹請諸大僚為之薦引,緻身二千石之貴,其雖遭遣戍,谪死窮荒,不無厚幸。
諸名士以翰墨名流,而甘為缁衣弟子,以至遭其笞撻之辱,亦可謂斯文掃地矣。
◎畫眉楊 京師有善作口伎者,能為百鳥之語,其效畫眉尤酷似,故人皆以“畫眉楊”呼之。
餘嘗見其作鹦鹉呼茶聲,宛如嬌女窺窗。
又聞其作鸾鳳翺翔戛戛和鳴,如聞在天際者。
至于午夜寒雞,孤床蟋蟀,無不酷似。
一日作黃鳥聲,如見完于綠樹濃陰中,韓孝廉崧觸其思鄉之感,因之落涕,亦可知其伎矣。
◎魏長生 魏長生,四川金堂人。
行三,秦腔之花旦也。
甲午夏入都,年已逾三旬外。
時京中盛行弋腔,諸士大夫厭其嚣雜,殊乏聲色之娛,長生因之變為秦腔。
辭雖鄙猥,然其繁音促節,嗚嗚動人,兼之演諸淫亵之狀,皆人所罕見者,故名動京師。
凡王公貴位以至詞垣粉署,無不傾擲纏頭數千百,一時不得識交魏三者,無以為人。
其徒陳銀官,複髫齡韶秀,當時有青出于藍之譽。
長生既蓄厚赀,乃抽身歸裡,陳遂繼其師業。
當時百官殷富習俗奢靡,故二子得以媚取,為和相所覺察,因荷校銀官于缇帥署前以辱之,為緩頰者,皆谪貶有差。
乃逐陳銀官歸川中,其風稍息。
銀官不知所終。
嘉慶辛酉,長生複入都,其所蓄已蕩盡,年逾知命,猶複當場賣笑。
人以其名重,故多交結之,然婆娑一老娘,無複當日之姿媚矣。
壬戌送春日,卒于旅邸,貧無以殓,受其惠者為董其喪,始得歸柩于裡。
長生雖優伶,頗有俠氣。
庚子南城火災,形家言西南有劍氣沖擊,長生因建文昌祠以厭勝。
又納蘭太傅孫成安者,初與其狎昵,後遇事遣戍歸,貧無以立,長生嘗贈恤之,亦其難能也。
◎茅麓山 茅麓山在鄖陽界,毗連三省,廣數千裡。
明末時,流賊餘黨郝搖旗等竄入其中,複有明疏宗某,郝等崇奉為主,恃險假息。
康熙初,命圖文襄公海為督師,同川督李公國英、護軍統領穆公哩瑪率三省兵會剿。
諸将皆于層岩陡壁間,草衣卉服,攀援荊葛而進,逾年始蕩平其巢穴。
故今京師中諺語有其事險難者,則曰又上茅麓山耶。
則當日之形勢可知矣。
◎煙蘭小譜 自魏長生以秦腔首倡于京都,其繼之者如雲。
有王湘雲者,湖北沔陽人。
善秦腔,貌疏秀,為士大夫所賞識。
有宗臣某,嘗拆其園中樓閣為其償逋債。
湘雲性幽藹,善繪墨蘭,頗多風趣。
餘太史集為之作《煙蘭小譜》,以紀一時花月之盛,以湘雲為魁選雲。
後湘雲改業為商賈,家頗富饒,至今猶在雲。
◎喬道人 乾隆庚戌、辛亥間,有喬道人自陝右至。
貌清癯鶴立,面微暈紅,自雲數百歲,曾經明末鼎革事,與孫百谷、周忠武相交。
言皆妄誕,然談兵家事曆曆如繪。
或雲為年大将軍之潰卒,曾經青海戰事,故所言了了,然無左證也。
今漕帥李公奕疇深為崇奉。
喬居一小庵中,飲啖如常,毫無他異。
壬戌五月中,卒于旅邸,亦卒無他奇驗,蓋如抱樸子所言古強類也。
又有某道士居西城紅廟玉皇閣,能預見知和相死期。
辛酉夏大雨,鈕鑽祿缇帥明安嘗延其在海澱寺中築壇祈晴,頗有小驗。
上以其惑衆,命逐出境外,亦不知其所終。
◎嶽少保之死 昔蘇東坡以不及見範文正公為恨,蓋不同朝故也。
嶽少保起入為少宗伯時,餘已任散秩大臣,固直宿中禁,不得常至西苑,故未能與公一會,至今心猶耿耿。
聞公入都時,已抱沈疴,京中素無邸舍,因寓居友人家中。
後病笃時,遷于某寺中,龛燈む帳,渾如旅客,實近日大僚中所罕見者。
其夫人賴友生為之置室,親紡織以度日。
而其本旗都統某,因公有代屬員分賠款項,立逼夫人鬻室充公,人皆為之切齒。
未逾歲,某卒以貪事敗死。
◎毒死幕客 有某江督,任蘇撫時其父為福建将軍。
某歲出洋船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