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百艘,名為其父飲膳之赀,實陰鬻米于外洋以獲重利,皆幕客某為之經理。
後江督高文端晉聞客練達幕事,欲親為延聘,某公恐洩其陰事,因延幕客會飲,置毒酒中,以滅其口。
至今蘇人猶能言之。
◎闵撫軍 闵撫軍鹗元,烏程人。
中乙醜進士,累任安徽、江蘇巡撫。
初任皖時,以廉潔自重,布衣蔬食,接見僚屬必談性理,《近思錄》諸書背誦如瀉水狀,人皆服。
袁簡齋先生笑曰:“如其廉潔果實,不過高辛氏之孽子流耳。
況外木強而内多狡詐,不近人情,乃王荊公之絮餘,徒贻害蒼生耳。
”人皆以其言為過當。
及撫吳日,頗改前節,苞苴日進,動逾千萬,人始服袁之言。
時李昭信相國以貪墨獲罪,上嚴谕令各督撫議其罪。
人皆希上旨以為可誅,獨闵探知上有憐才意,乃以議貴議功為言,複以諸督撫養廉實不敷用,必須受諸陋規始足以充公項等語。
上雖嚴斥,心是其語,李相因之末減其罪。
時以其弟獲罪,降為三品頂帶。
故吳人諺曰“議貴議功,一言活,昭信中堂,難逃青史;僞仁僞義,三品留,江蘇巡撫,無補蒼生”雲。
後以庇屬員冒征案獲罪遣戍,人争快之。
其家置産券約,皆惟書“文”字,蓋預防籍沒也,其用心刻如此。
◎李中丞 李中丞湖,江西人。
屢任封疆,以廉能著。
撫粵時,海盜充斥,邊民為之逋薮,督臣巴延三性懦怯不能制,公設關禁,嚴為查究,谕将士泛重洋,冒波濤,嚴為捕緝。
未逾年,擒盜數千人,公誅首惡,其餘皆縱之,曰:“此亦吾民,何忍使撄白刃也!”故民皆感服。
輿人誦曰“廣東真樂土,來了李巡撫”之語。
卒以勞瘁卒,上甚悼之,谥恭毅,蔭其子為中書。
◎舒梁阿三公遠見 乾隆初,政令寬大,一時輔翌大臣,皆忠正有遠略。
嘗見梁文莊詩正掌戶部時上疏稿,核計度支盈绌,如在指掌。
略言:“每歲天下租賦,除官兵俸饷各項經費外,惟餘二百餘萬,實不足備水旱兵戈之用。
今雖府庫充盈,然乞皇上以節儉為要,慎勿興土木之功,黩武之師,以為持盈保泰之計。
”當時人皆咎其言利。
至嘉慶初年,河水屢溢漫口,川、楚教匪用兵九載,國帑為之告匮,始服公之遠識預定于五六十年前也。
壬辰、癸巳間,純皇帝以八旗火器未備,因建營于藍靛廠間,欲令鳥槍兵丁皆攜家往住,以便演習。
舒文襄公上言:“火器為國家要務,不可使盡居城外,以緻内城無備,倉卒用之,難以立至。
”上從其言,因分為内外二營。
至嘉慶癸酉秋,林清之變,有賴内營火器,始能即時撲滅。
又西域初定,公上言命商賈販綢緞往新疆,皆令官與之平準,而命其攜銀以歸,不許私置貨物入關,以幹禁令,蓋預防内地銀兩有所虧缺也。
又乾隆庚子,上以天下殷富,乃議改綠營名糧。
名為公費,而招募樸實其額,以為足兵之計。
阿文成公力言不可,和相希上意,乃改巡捕五營之制,天下督撫因而議行,歲糜費國帑三百餘萬,國用因之不足。
甲戌春,今上從廷臣議,始複舊制。
若三公者,可謂謀慮深遠,得輔相之道矣。
◎馬侯 奉義侯馬蘭泰者,元裔也。
其祖某,國初時歸降最先,故膺五等之封。
雍正中,北征準噶爾,馬為副将軍,屯察汗赤柳。
軍中無以為娛,馬乃選兵丁中之韶美者,傅粉女妝,褒衣長袖,教以歌舞,日夜會飲于穹幕中。
為他将帥所舉發,奪爵遣戍焉。
◎信勇公 信勇公瑪木特,厄魯特人。
初為準噶爾宰桑。
乾隆癸酉,杜爾伯特汗策淩來降(事見後卷)。
達瓦齊遣公追之。
既入邊複逸出,副都統達青阿誘公擒之。
純皇帝谕曰:“瑪木特倘召之不至,或至而心懷不服,則擒之可。
今遣使往辄至,不明懲其罪,反誘擒,非也。
”诏宥罪遣歸,給衣冠,公感上恩,稽首而還。
後我兵入,公感激前事,且念達瓦齊不足事,乃赴副将軍薩拉爾軍,請内徙。
因入觐,上念歸志誠信,授内大臣。
時議征達瓦齊,以阿睦爾撒納為左副将軍,以公為參贊。
公密奏曰:“阿睦爾撒納豺狼也,雖降不可命往,往必為殃。
”上以不逆詐谕之。
軍抵伊犁,公多贊畫功,封三等信勇公,賞雙眼孔雀翎,四團龍服。
命守紮哈沁,以疾留伊犁。
聞阿逆叛(事見前卷),将脫歸之兵衛,為逆黨擒赴阿逆所,阿逆慰之曰:“準噶爾與天朝疆域殊異,爾欲内向何也?不如歸我,當善視之。
”公怒唾而言曰:“天下豈有無君之國哉?達瓦齊篡而虐,聖天子讨其罪。
噶爾丹策零嗣已絕,我不内歸将焉往?且天朝已擒我,不即誅複釋還,此所謂生死而肉骨也,何忍背之?爾先我往,聖天子待爾厚,爾乃謀逆,今既擒我,我何懼?死則死爾,大軍至,将磔汝,犬猶不食爾肉也。
”阿逆慚,缢殺之。
事聞,上震悼,禦制《烈士行》以獎之。
公生長窮荒,乃知忠義若爾,實為中原士大夫之所宜景行者也。
◎仙提督 仙提督鶴翎,山東人。
甲午秋,王倫叛逆時,公為千總,随副都統尹公吉圖入汪家小樓搜緝王倫。
尹公驟抱倫背,為賊黨刀劍叢至,尹公仆地。
公奮身前,救尹公出,因背受刃傷如畫,三日乃蘇。
舒文襄公奏聞,上立擢為守備,後遊至湖南提督。
征苗匪時有勞績焉。
◎富公 宗室輔國公富春者,敬謹莊親王裔也。
任杭州将軍時,撫軍王直望,貪吏也,性耽聲色。
元旦拜聖牌,王以困酒故,日中始至,公正色責曰:“元日履端茲始,拜牌臣子禮儀,安可遲延若是?殊玩忄曷于時日也。
”王長跽請謝。
公退謂人曰:“王公其不久乎!為人臣者不以笃敬将事,能無遭天譴乎!”逾年,王果以貪縱敗,卒如公言。
◎李毓昌 李縣令毓昌,山東即墨人。
中嘉慶戊辰進士,揀發江蘇試用。
淮安報水災,大吏遣公往查核。
故事,凡委員往,漫不省察,惟心其陋規而已。
山陽令王伸漢,貪吏也,有冒增戶口事,為公訪察,将欲舉發。
伸漢懼,乞太守王某代為緩頰,公力拒之。
伸漢乃遣其仆包祥,乞公從者李祥、顧祥、姚升等,私以賄進言。
公正色曰:“今歲某赴科場,皇上所命題,即以德本财末為言。
某雖不肖,敢欺君納賄耶?明日并以此禀諸制府可也。
”李祥等赧顔退,告諸包祥。
包祥懼,因以其賄贈顧祥、姚升等,命謀害公以滅口,顧祥等許諾。
是晚公赴太守宴歸,明早即欲解纜。
時公寓古寺中,寂阒無人,夜間,公獨酌自遣,仆等因以毒酒進。
公飲覺之,遂停杯,血流于頤。
仆等愈懼,因以帛勒死之,以自缢聞。
王伸漢并賄通檢驗者,遂朦胧通禀。
公柩歸家,公叔某于亵衣中睹血迹,因上控都察院。
上大怒,會缇帥緝獲姚升,盡得其實,然後逮伸漢入,鞫供如前,因立置典刑,包祥、顧祥、李祥、姚升等皆正法。
贈公知府銜,蔭其子為舉人,上複禦制詩以旌之。
或雲公柩歸時,其家已釋然,公托夢于其叔,言其屈枉,已授江都城隍神位,箧中有血衣可證。
其叔如其言,啟箧視之果然,因而成訟。
其語近誕,不足信也。
◎石倉十二代詩選 《四庫全書提要》雲:《石倉十二代詩選》五百六卷,曹學著。
學工詩,去取頗有别裁。
其明詩分初集、次集,《千頃堂書目》尚有三集、四集、五集、六集,三百八十四卷,近佚雲。
今餘家所藏則一千七百四十三卷,較《四庫》所收多至千餘卷矣。
古逸詩十三卷,唐詩一百卷、拾遺十卷,宋詩一百七卷,元詩五十卷。
明初集八十六卷,次集一百四十卷,三集一百卷,四集一百三十二卷,五集五十二卷,六集一百卷,七集一百卷,八集一百零一卷,九集十一冊,十集四冊,續集十冊,再續集九冊,三續集五冊,三四續集、四五續集一冊,五續集三冊,五六續集一冊,南直集八冊,浙集八冊,閩集八冊,社集十冊,楚集四冊,川集一冊,江西集一冊,陝西集一冊,河南集一冊。
九集後不分卷,以冊代卷,其曰三四續、四五續,義例難通,而雕镌完好,刷印清楚,自是閩中初拓精本,法時帆祭酒頗加賞鑒,以為近世難覓之本。
惟七集、八集中數卷為王功偉明經攜去,以至遺佚不複得為全豹,殊堪扼腕也。
◎恒侍衛 宗室侍衛公恒斌,字纟文,太宗文皇帝第十子輔國公韬塞裔也。
充三等侍衛。
父薩喇善,官吉林将軍。
以事谪伊犁,方卧病不起,公奮然曰:“古人有身代父役者,吾何不為?”遂陳情當事乞代奏。
有旨責其沽名,褫職,仍命從父行,純皇帝殊恻然也。
公竟行,晝夜侍父疾,至廢寝食,父每怒其愚,公無幾微怨。
抵伊犁,父疾以瘳,阿文成公時為伊犁将軍,賢其行。
尋哈薩克新附,遣使入貢,奉旨擇賢員伴送,阿公因命公充伴送官入京,途間馭陪臣忠信得大體。
上召見加慰藉,仍授三等侍衛,留京供職,蓋特恩也。
公請畢伴送事仍往伊犁侍父,上允之,擢二等侍衛。
三十年,烏什回人叛,公随明忠烈公瑞由伊犁倍道進抵烏什,戰屢捷。
三月朔,領兵為左翼,陣城南山下接戰,賊更麇至,公奮勇邀擊之,所向披靡。
賊懼,隐城壕誘公,公怒馬前,萬镞齊發,不及禦,殁于陣。
事聞,上轸惜,因宥其父罪還京,賜恤如例,蔭雲騎尉。
◎傅文忠之謙 傅文忠公恒以椒房勳戚,當朝軸者幾三十年,惟以尊奉前輩,引擢後進為要務,故一時英俊之士多集于朝。
如孫文定嘉淦、嶽威信鐘琪、盧巡撫焯等皆起自廢棄田裡,畢制府沅、孫文靖士毅、阿相國爾泰、阿文成桂皆公所賞識者,後皆為封疆大吏。
其子文襄王複以英年擁節,屢鎮邊隅。
累世三公,門多故吏,殊有袁氏之風。
聞公款待下屬,每多謙沖,與其同幾共榻,毫無驕汰之狀。
汪文端公死,公為之代請,得蔭其子承霈為部曹;舒文襄公籍沒遣戍,公代贖其宅,俟其歸而贈之:故皆感佩其德,久之不衰。
然于恩怨分明,有诋之者,務為排擠。
又頗好奢靡,衣冠器具皆尚華美,風俗因之轉移,視諸盧懷慎布衣脫粟,呂蒙正之休休有容者,殊有愧于昔也。
◎私造假印案 嘉慶己巳冬,工部有書吏王書常者,私镌假印,冒支國帑。
其于欽派歲修工程,皆假捏大員名姓,重複向戶曹支領,每歲耗銀至數十餘萬兩。
久之為工頭某告發,始置書常于法,大吏降黜有差。
夫水曹支領銀兩,必須諸司空簽押畢,關知戶曹,度支大員複加查核,然後發帑,定例本為詳慎。
乃諸部曹夤緣為奸,伺大員談笑會飲時,将稿文雁行斜進,諸大員不複寓目,仰視屋梁,手畫大諾而已。
更有倩幕友代畫者。
其習已久,故使奸蠹胥吏得以肆其奸志。
嗟夫!于照常供職之事,尚複洩沓若此,又安望其興利除弊,緻吾民于熙之世也哉?宜夫我皇上屢降明谕諄諄之告誡也。
◎伊桑阿 貴州中丞伊桑阿,高文端公兄子也。
累任封疆,以貪黩聞,為下吏舉發。
上命初
後江督高文端晉聞客練達幕事,欲親為延聘,某公恐洩其陰事,因延幕客會飲,置毒酒中,以滅其口。
至今蘇人猶能言之。
◎闵撫軍 闵撫軍鹗元,烏程人。
中乙醜進士,累任安徽、江蘇巡撫。
初任皖時,以廉潔自重,布衣蔬食,接見僚屬必談性理,《近思錄》諸書背誦如瀉水狀,人皆服。
袁簡齋先生笑曰:“如其廉潔果實,不過高辛氏之孽子流耳。
況外木強而内多狡詐,不近人情,乃王荊公之絮餘,徒贻害蒼生耳。
”人皆以其言為過當。
及撫吳日,頗改前節,苞苴日進,動逾千萬,人始服袁之言。
時李昭信相國以貪墨獲罪,上嚴谕令各督撫議其罪。
人皆希上旨以為可誅,獨闵探知上有憐才意,乃以議貴議功為言,複以諸督撫養廉實不敷用,必須受諸陋規始足以充公項等語。
上雖嚴斥,心是其語,李相因之末減其罪。
時以其弟獲罪,降為三品頂帶。
故吳人諺曰“議貴議功,一言活,昭信中堂,難逃青史;僞仁僞義,三品留,江蘇巡撫,無補蒼生”雲。
後以庇屬員冒征案獲罪遣戍,人争快之。
其家置産券約,皆惟書“文”字,蓋預防籍沒也,其用心刻如此。
◎李中丞 李中丞湖,江西人。
屢任封疆,以廉能著。
撫粵時,海盜充斥,邊民為之逋薮,督臣巴延三性懦怯不能制,公設關禁,嚴為查究,谕将士泛重洋,冒波濤,嚴為捕緝。
未逾年,擒盜數千人,公誅首惡,其餘皆縱之,曰:“此亦吾民,何忍使撄白刃也!”故民皆感服。
輿人誦曰“廣東真樂土,來了李巡撫”之語。
卒以勞瘁卒,上甚悼之,谥恭毅,蔭其子為中書。
◎舒梁阿三公遠見 乾隆初,政令寬大,一時輔翌大臣,皆忠正有遠略。
嘗見梁文莊詩正掌戶部時上疏稿,核計度支盈绌,如在指掌。
略言:“每歲天下租賦,除官兵俸饷各項經費外,惟餘二百餘萬,實不足備水旱兵戈之用。
今雖府庫充盈,然乞皇上以節儉為要,慎勿興土木之功,黩武之師,以為持盈保泰之計。
”當時人皆咎其言利。
至嘉慶初年,河水屢溢漫口,川、楚教匪用兵九載,國帑為之告匮,始服公之遠識預定于五六十年前也。
壬辰、癸巳間,純皇帝以八旗火器未備,因建營于藍靛廠間,欲令鳥槍兵丁皆攜家往住,以便演習。
舒文襄公上言:“火器為國家要務,不可使盡居城外,以緻内城無備,倉卒用之,難以立至。
”上從其言,因分為内外二營。
至嘉慶癸酉秋,林清之變,有賴内營火器,始能即時撲滅。
又西域初定,公上言命商賈販綢緞往新疆,皆令官與之平準,而命其攜銀以歸,不許私置貨物入關,以幹禁令,蓋預防内地銀兩有所虧缺也。
又乾隆庚子,上以天下殷富,乃議改綠營名糧。
名為公費,而招募樸實其額,以為足兵之計。
阿文成公力言不可,和相希上意,乃改巡捕五營之制,天下督撫因而議行,歲糜費國帑三百餘萬,國用因之不足。
甲戌春,今上從廷臣議,始複舊制。
若三公者,可謂謀慮深遠,得輔相之道矣。
◎馬侯 奉義侯馬蘭泰者,元裔也。
其祖某,國初時歸降最先,故膺五等之封。
雍正中,北征準噶爾,馬為副将軍,屯察汗赤柳。
軍中無以為娛,馬乃選兵丁中之韶美者,傅粉女妝,褒衣長袖,教以歌舞,日夜會飲于穹幕中。
為他将帥所舉發,奪爵遣戍焉。
◎信勇公 信勇公瑪木特,厄魯特人。
初為準噶爾宰桑。
乾隆癸酉,杜爾伯特汗策淩來降(事見後卷)。
達瓦齊遣公追之。
既入邊複逸出,副都統達青阿誘公擒之。
純皇帝谕曰:“瑪木特倘召之不至,或至而心懷不服,則擒之可。
今遣使往辄至,不明懲其罪,反誘擒,非也。
”诏宥罪遣歸,給衣冠,公感上恩,稽首而還。
後我兵入,公感激前事,且念達瓦齊不足事,乃赴副将軍薩拉爾軍,請内徙。
因入觐,上念歸志誠信,授内大臣。
時議征達瓦齊,以阿睦爾撒納為左副将軍,以公為參贊。
公密奏曰:“阿睦爾撒納豺狼也,雖降不可命往,往必為殃。
”上以不逆詐谕之。
軍抵伊犁,公多贊畫功,封三等信勇公,賞雙眼孔雀翎,四團龍服。
命守紮哈沁,以疾留伊犁。
聞阿逆叛(事見前卷),将脫歸之兵衛,為逆黨擒赴阿逆所,阿逆慰之曰:“準噶爾與天朝疆域殊異,爾欲内向何也?不如歸我,當善視之。
”公怒唾而言曰:“天下豈有無君之國哉?達瓦齊篡而虐,聖天子讨其罪。
噶爾丹策零嗣已絕,我不内歸将焉往?且天朝已擒我,不即誅複釋還,此所謂生死而肉骨也,何忍背之?爾先我往,聖天子待爾厚,爾乃謀逆,今既擒我,我何懼?死則死爾,大軍至,将磔汝,犬猶不食爾肉也。
”阿逆慚,缢殺之。
事聞,上震悼,禦制《烈士行》以獎之。
公生長窮荒,乃知忠義若爾,實為中原士大夫之所宜景行者也。
◎仙提督 仙提督鶴翎,山東人。
甲午秋,王倫叛逆時,公為千總,随副都統尹公吉圖入汪家小樓搜緝王倫。
尹公驟抱倫背,為賊黨刀劍叢至,尹公仆地。
公奮身前,救尹公出,因背受刃傷如畫,三日乃蘇。
舒文襄公奏聞,上立擢為守備,後遊至湖南提督。
征苗匪時有勞績焉。
◎富公 宗室輔國公富春者,敬謹莊親王裔也。
任杭州将軍時,撫軍王直望,貪吏也,性耽聲色。
元旦拜聖牌,王以困酒故,日中始至,公正色責曰:“元日履端茲始,拜牌臣子禮儀,安可遲延若是?殊玩忄曷于時日也。
”王長跽請謝。
公退謂人曰:“王公其不久乎!為人臣者不以笃敬将事,能無遭天譴乎!”逾年,王果以貪縱敗,卒如公言。
◎李毓昌 李縣令毓昌,山東即墨人。
中嘉慶戊辰進士,揀發江蘇試用。
淮安報水災,大吏遣公往查核。
故事,凡委員往,漫不省察,惟心其陋規而已。
山陽令王伸漢,貪吏也,有冒增戶口事,為公訪察,将欲舉發。
伸漢懼,乞太守王某代為緩頰,公力拒之。
伸漢乃遣其仆包祥,乞公從者李祥、顧祥、姚升等,私以賄進言。
公正色曰:“今歲某赴科場,皇上所命題,即以德本财末為言。
某雖不肖,敢欺君納賄耶?明日并以此禀諸制府可也。
”李祥等赧顔退,告諸包祥。
包祥懼,因以其賄贈顧祥、姚升等,命謀害公以滅口,顧祥等許諾。
是晚公赴太守宴歸,明早即欲解纜。
時公寓古寺中,寂阒無人,夜間,公獨酌自遣,仆等因以毒酒進。
公飲覺之,遂停杯,血流于頤。
仆等愈懼,因以帛勒死之,以自缢聞。
王伸漢并賄通檢驗者,遂朦胧通禀。
公柩歸家,公叔某于亵衣中睹血迹,因上控都察院。
上大怒,會缇帥緝獲姚升,盡得其實,然後逮伸漢入,鞫供如前,因立置典刑,包祥、顧祥、李祥、姚升等皆正法。
贈公知府銜,蔭其子為舉人,上複禦制詩以旌之。
或雲公柩歸時,其家已釋然,公托夢于其叔,言其屈枉,已授江都城隍神位,箧中有血衣可證。
其叔如其言,啟箧視之果然,因而成訟。
其語近誕,不足信也。
◎石倉十二代詩選 《四庫全書提要》雲:《石倉十二代詩選》五百六卷,曹學著。
學工詩,去取頗有别裁。
其明詩分初集、次集,《千頃堂書目》尚有三集、四集、五集、六集,三百八十四卷,近佚雲。
今餘家所藏則一千七百四十三卷,較《四庫》所收多至千餘卷矣。
古逸詩十三卷,唐詩一百卷、拾遺十卷,宋詩一百七卷,元詩五十卷。
明初集八十六卷,次集一百四十卷,三集一百卷,四集一百三十二卷,五集五十二卷,六集一百卷,七集一百卷,八集一百零一卷,九集十一冊,十集四冊,續集十冊,再續集九冊,三續集五冊,三四續集、四五續集一冊,五續集三冊,五六續集一冊,南直集八冊,浙集八冊,閩集八冊,社集十冊,楚集四冊,川集一冊,江西集一冊,陝西集一冊,河南集一冊。
九集後不分卷,以冊代卷,其曰三四續、四五續,義例難通,而雕镌完好,刷印清楚,自是閩中初拓精本,法時帆祭酒頗加賞鑒,以為近世難覓之本。
惟七集、八集中數卷為王功偉明經攜去,以至遺佚不複得為全豹,殊堪扼腕也。
◎恒侍衛 宗室侍衛公恒斌,字纟文,太宗文皇帝第十子輔國公韬塞裔也。
充三等侍衛。
父薩喇善,官吉林将軍。
以事谪伊犁,方卧病不起,公奮然曰:“古人有身代父役者,吾何不為?”遂陳情當事乞代奏。
有旨責其沽名,褫職,仍命從父行,純皇帝殊恻然也。
公竟行,晝夜侍父疾,至廢寝食,父每怒其愚,公無幾微怨。
抵伊犁,父疾以瘳,阿文成公時為伊犁将軍,賢其行。
尋哈薩克新附,遣使入貢,奉旨擇賢員伴送,阿公因命公充伴送官入京,途間馭陪臣忠信得大體。
上召見加慰藉,仍授三等侍衛,留京供職,蓋特恩也。
公請畢伴送事仍往伊犁侍父,上允之,擢二等侍衛。
三十年,烏什回人叛,公随明忠烈公瑞由伊犁倍道進抵烏什,戰屢捷。
三月朔,領兵為左翼,陣城南山下接戰,賊更麇至,公奮勇邀擊之,所向披靡。
賊懼,隐城壕誘公,公怒馬前,萬镞齊發,不及禦,殁于陣。
事聞,上轸惜,因宥其父罪還京,賜恤如例,蔭雲騎尉。
◎傅文忠之謙 傅文忠公恒以椒房勳戚,當朝軸者幾三十年,惟以尊奉前輩,引擢後進為要務,故一時英俊之士多集于朝。
如孫文定嘉淦、嶽威信鐘琪、盧巡撫焯等皆起自廢棄田裡,畢制府沅、孫文靖士毅、阿相國爾泰、阿文成桂皆公所賞識者,後皆為封疆大吏。
其子文襄王複以英年擁節,屢鎮邊隅。
累世三公,門多故吏,殊有袁氏之風。
聞公款待下屬,每多謙沖,與其同幾共榻,毫無驕汰之狀。
汪文端公死,公為之代請,得蔭其子承霈為部曹;舒文襄公籍沒遣戍,公代贖其宅,俟其歸而贈之:故皆感佩其德,久之不衰。
然于恩怨分明,有诋之者,務為排擠。
又頗好奢靡,衣冠器具皆尚華美,風俗因之轉移,視諸盧懷慎布衣脫粟,呂蒙正之休休有容者,殊有愧于昔也。
◎私造假印案 嘉慶己巳冬,工部有書吏王書常者,私镌假印,冒支國帑。
其于欽派歲修工程,皆假捏大員名姓,重複向戶曹支領,每歲耗銀至數十餘萬兩。
久之為工頭某告發,始置書常于法,大吏降黜有差。
夫水曹支領銀兩,必須諸司空簽押畢,關知戶曹,度支大員複加查核,然後發帑,定例本為詳慎。
乃諸部曹夤緣為奸,伺大員談笑會飲時,将稿文雁行斜進,諸大員不複寓目,仰視屋梁,手畫大諾而已。
更有倩幕友代畫者。
其習已久,故使奸蠹胥吏得以肆其奸志。
嗟夫!于照常供職之事,尚複洩沓若此,又安望其興利除弊,緻吾民于熙之世也哉?宜夫我皇上屢降明谕諄諄之告誡也。
◎伊桑阿 貴州中丞伊桑阿,高文端公兄子也。
累任封疆,以貪黩聞,為下吏舉發。
上命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