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裡,賊已畏懼。

    至夜間,公起曰:“此正擒賊時也。

    ”因吹角命士卒喊号進,公首先逾壕,焚其寨堡,士卒益用命,一鼓殲之。

    回報馬公,馬公方踞鞍危立,戰栗不能上馬也。

    事聞,上大喜,立擢公副将。

    後任南開化鎮總兵,未逾年卒于任。

    按寶豐為中原腹心之地,四通八達,無不襟連,微公乘賊之瑕,即時撲滅,倘至盤踞日久,豕突于江、淮、濠、颍之間,則其禍有不忍言者矣。

    若公者,謂之社稷之臣可也。

     ◎超勇王 超勇王成衮劄布,額驸襄親王之長子也。

    襄親王光顯寺之戰,功在社稷(事見後卷)。

    王嗣掌定邊左副将軍印,父子專阃,軍中榮之。

    其族貝勒青滾雜蔔,因其兄額林沁多爾濟以故縱阿逆故賜死(事見前卷)。

    陰煽惑諸喀爾喀蒙古諸藩,曰:“元太祖裔無正法理。

    ”欲共謀叛逆。

    其檄至王所,王大怒曰:“焉有人臣犯法,而其骨肉代為複仇之理?吾家世笃忠貞,豈可效叛人之謀,自蹈誅夷也?”因首發其謀,複寄劄于哲蔔尊丹巴胡圖克圖,令其谕所部知大義,俾勿惑。

    事聞,純皇帝嘉之,即命王統師以剿,曰:“大義滅親,此王茂宏所以仗安東節也。

    ”王率諸喀爾喀藩部兵力為追捕,青滾雜蔔計窮,擁兵自衛。

    王傳檄諸部,宣布國家威德,其黨皆散,惟餘青滾雜蔔父子數人,宛延沙漠中,迷失道路,為官兵所擒。

    上大悅,賜王金、黃帶,封其子為世子,以優赉之。

    王白皙,微髭數莖,不類蒙古世族。

    知兵法,有元臣木華黎所著兵法,王世收藏之,暇時擁一編展誦,故用兵多合古法。

    掌大将軍印幾四十年,未嘗戮一偏卒,曰:“三世為将,道家所忌,吾敢恣意誅戮,贻禍于後人耶?”其弟郡王車克登布以勇捷見稱,上嘗以霍去病、曹彰比之。

     ◎軍營之奢 宗室副都統東林,文皇帝第十子韬塞裔也。

    任侍衛時,從征川、楚教匪凡十餘年。

    其親為餘言者雲:“軍中糜費甚衆,其帑饷半為糧員侵蝕,任其濫行冒銷,有建昌道石作瑞,曾侵蝕帑銀至五十餘萬兩。

    然其奢費亦屬糜濫,延諸将帥會飲,多在深箐荒麓間,人迹之所罕至者,其蟹魚珍羞之屬,每品皆用五六兩,一席多至三四十品,而賞賜優伶,犒赉仆從之費不與焉。

    有某閣部初至,石為饋珍珠三斛,蜀錦一萬匹,他物稱是。

    故其所侵蝕者,轉皆蕩盡,至死無殓費,人皆快之。

    軍中奢糜之風,實古今之所未有也。

    ”聞明參政亮言其随明忠毅公瑞征烏什回部時,軍中大帥,惟有肉一哉,鹽酪數品而已。

    其事未逾數十年,而其風變易至此,其作俑者可勝誅乎。

     ◎李漱芳 李侍禦漱芳,四川人。

    巡視中城,有傅文忠公家奴栾大,恃公之權勢,招徕無賴輩,肆行市衢間,無人敢過而問者。

    公慨然曰:“傅相以忠謹傳家,故能奕祀而保大。

    其家奴遊蕩,非公所能知者,不可使其風日滋,反贻累于椒房,其攸關甚钜。

    ”乃命捕大審得實,立登白簡。

    純皇大悅,立遺戍栾大,傅公罰锾有差,而擢公為給事中,以旌其直焉。

    其後以谏匿災事失實降官,人争惜之。

     ◎俄羅斯 俄羅斯國在喀爾喀、烏裡雅蘇台之極北,東西袤長數萬裡。

    東接黑龍江,西連安集延、敖罕諸部落。

    其人黑皙目,衣服、食物、語言、文字皆近西洋,與蒙古部落習俗懸絕。

    其文官皆洋中人為之,武官始參用本國人。

    其主名察罕汗,女傳已七世,生男則為異姓人,生女始為國種。

    又《蒙古源流》雲“元太祖之長子分封絕城,來往數萬裡(事見《元史》),即為俄羅斯之始祖”雲。

    然則彼國亦元裔也,其世系莫可考矣。

     ◎熊志契 熊文端公賜履,漢陽人。

    相仁皇帝先後幾三十年,忠清剛介,崇尚理學,當時号為賢相。

    薨時,家無擔石,賴族人熊本主喪,始獲葬焉。

    其暮年始生子名志契,公甚鐘愛。

    然志契才智庸劣,幼失估恃,無人訓迪,遂至目不識丁。

    仁皇念公舊德,召見志契,欲賜科目,因問曰:“汝所羨慕者何?”志契童,因遽曰:“我欲策蹇驢遊都市中。

    ”上嗟歎曰:“賜履無子矣!”因命歸。

    乾隆甲子,授翰林院孔目,遂命上驷院賜驢一頭,以遂其志。

    後志契以孔目終其身,曆官幾四十馀年,乾隆丙午始卒,年已七十馀矣。

     ◎阿文成相度 阿文成公與和相同值軍機大臣十數年,既薰莸不相合,乃除召見議政外,毫不與通交接。

    凡立禦階之側,公必去和相十數武,愕然獨立,和就與言政事,公亦漫應之,終不移故處也。

    安南國王阮光平至京,遣其臣饋公土儀,公取一二物,使人出曰:“中朝相公問陪臣好。

    汝國王既誠心朝觐,其優赉厚寵,皆出自皇上體恤遠人之意,莫謂中朝相公不識順逆二字也。

    ”其陪臣汗流浃背,出謂人曰:“此誠宰相語。

    ”公有上賜馬,一日脫缰去,圉人入告,公方觀書,曰:“覓之。

    ”既獲複命,公徐曰:“好。

    ”仍讀書如故。

    其相度也若此。

     ◎蔡必昌 蔡太守必昌任四川重慶守,雲能過陰間,預知冥中事。

    福文襄王征廓爾喀時,蔡往谒見。

    王因問此行休咎,蔡雲:“此次行軍,蒇事必速,冥中隻造冊數月。

    此後不數年,川、楚間當有大劫難至,冥中已造冊數年,尚未已也。

    ”王因問冊中名姓,蔡怃然曰:“未來事不可預言,依稀記得秋帆制府乃冊中首領也。

    ”其言乃甲寅七月望日,洪大令慶祥親告餘者。

    其時楚中尚無兵燹之事,餘責以為妄言休咎。

    明年果有楚苗之變,其後川、楚教匪蠢動,兵連九載,始得蕩平,果如洪令所言雲。

     按:《雜錄》中不錄鬼怪詭誕之語,以為近日奇異小說過多,有意避其窠臼。

    惟載此段與費直義公事者(費事載後)。

    費事乃餘幼聞先人所述,必非荒渺之語,此言實系餘聞于未變之先者,故漫記之,以志異雲。

     ◎四神祠 太液池北岸大西天寺中,有四神祠,狀貌偉然,甲胄峙立。

    聞故老雲為瓜爾佳直義公費英東、舒穆祿武勳王揚古利、鈕钴祿果毅公額亦都、瓜爾佳公勞薩四公之像。

    孝莊文皇後念其舊勳,故塑像祀于廟中。

    乾隆戊寅,寺中災,太監等往撲救,見四像宛轉欲動。

    急扶之出,四神像即似趨行狀,不數武已至門外,得以無恙。

    亦一異也。

     ◎蘇相國 蘇相國淩阿,姓他塔拉氏,中庚申舉人。

    晚年與和相聯姻,始氵存公卿,龌龊守位,無甚表見。

    任江督時,貪庸異常,每接見屬員,曰:“皇上厚恩,命餘覓棺材本來也。

    ”人皆笑之。

    其劾楊天相誣盜案事,衆皆為楊抱屈。

    楊正法日,六營合祭,哭聲震天,幾至激變,賴陳軍門大用安撫之始已。

    其入閣後,龍鐘目毛,至不能辨戚友,舉動賴人扶掖。

    瑤華主人弘午嘗笑謂餘曰:“此活傀儡戲也。

    ”和相賜死後,公即予告,複命守護裕陵,久之乃卒。

    然其少時,充中書舍人,請諾于政事堂中,衆皆笑其庸劣,惟鄂文端公曰:“諸君莫輕視蘇公,其人骨相非凡,将來必坐老夫位也。

    ”人皆以為公一時谑語,後卒踐其言,亦一奇也。

     ◎楊誠齋軍門 楊誠齋軍門芳,貴州人。

    少貧窭,讀書應試未就,乃充行伍,藉軍糧以贍其家。

    乾隆乙卯,楚苗竊發,毗連黔境,銅仁諸苗亦乘時蠢動。

    攻銅仁寨時,遊擊為孫總兵清元,欲棄寨避賊,公奮然曰:“芳聞咫地寸土,莫非為天子所守者,奈何委之于賊?”孫壯其言,因與賊戰,乃至敗績。

    時福文襄王督師,命諸将移寨,聞兵敗,怒,欲置孫于法。

    孫叩首曰:“非裨将之過,皆楊芳一人意也。

    ”王命縛公至,诘曰:“汝何人,乃敢抗吾法?”時兵衛森嚴,堂宇深邃,公大聲曰:“芳幼讀聖賢書,惟知忠孝字。

    今寨雖小,為天子所畀付,若輕棄,是違君命也,故芳欲一戰以揚士氣。

    其勝之與否,自有主之者,非芳之罪。

    如使芳執殳效命,早裹屍馬革矣。

    ”言既終,愀然長嘯。

    王壯其言,命為親軍,日見委任,不數載官至專阃。

    公與楊時齋軍門為布衣交,遂至通譜。

    公善謀,時齋善戰,二公如左右手,不可須臾離者。

    其守陝安鎮,政令寬洽,民感其惠。

    公嘗入陛見,其署篆者暴虐,激變營兵,亂軍蒲大芳揭竿而起,然感公舊德,曰:“楊夫人在,慎勿殺害也。

    ”因共舁夫人轎送出南山,共拜叩去。

    其善馭士卒也如此。

     ◎信莊二王生命 信恪郡王如松、莊慎親王永常同年月日生,莊惟後信數刻,時互以弟兄稱之。

    稽其福命,信先莊薨十七年,然其子恭王淳穎以複睿忠王爵故,因贈王為親王。

    莊慎王無子嗣,其弟子承襲。

    信恪王少封公爵,任工部侍郎等官,莊慎王少亦賜公品級,曆副都統等官。

    雖文武少差,而其升轉如一,亦一異也。

     ◎先悼王善六合槍 先悼王諱椿泰,先良親王嫡子,幼襲王爵。

    闊懷大度,撫僚屬以寬恕,喜人讀書應試,人皆深感其惠。

    善舞六合槍,手法奇捷,雖十數人揮刃敵之,莫之能禦。

    又善畫朱砂判,嘗于端午日刺指血點睛,故每多靈異。

    餘少時尚見一軸,其判俯首視傍側,如有所睹,每使人警畏雲。

     ◎欽訓堂博古 宗室輔國公永敬,号素菊,理密親王孫也。

    好收藏古字畫書籍,善為甄别真僞,凡經公品題者,百無一失,故收藏家皆首推之。

    汪文端公嘗倩公分别所藏卷軸,公撫摩終日,曰:“惟米襄陽一帖近真迹,其餘皆僞鼎也。

    ”汪為之勃然變色,公亦不顧也。

    餘幼時拜谒其室,見架上書卷紛披,惜未得一寓目,近聞皆至散佚,殊可惜也。

     ◎趙護衛 趙護衛名赫紳,其先蒙古人,為餘邸僚屬。

    性忠醇,先修王命傅先恭王,凡醫藥飲食皆賴以調護。

    乾隆乙亥春,邸中有護衛雙愛者,出境滋事,先人劾之,愛因反噬為奉先人命者,而引護衛為證。

    時先人與時相不睦,因嗾某尚書欲坐實其事。

    時尚書據高座,侍郎等左右列,護衛囚服缧绁入。

    尚書故作怒狀,欲護衛引陷先人,加以三木者再。

    護衛仰天大呼曰:“如本王如情,方隐匿之不暇,敢據實以入告乎?皇天後土,實鑒斯情,赫紳雖死,不敢誣王以求活也。

    ”尚書為之氣奪。

    時趙方伯荪英為部郎,因進言曰:“紳已老,不可再加以刑,何不以鞫紳者而鞫愛也?”尚書語塞,不得已引愛鞠之。

    甫加刑,愛即輸服,先人之冤始白。

    而護衛卒以創死。

     ◎費武襄公知大體 費武襄公揚古,以戚畹故封伯爵,為撫遠大将軍,征噶爾丹。

    既奏凱,衆皆欲露布揚功績,公卻之,其奏折惟言兵至某處失迷道路,宛轉山徑中數日,又于某處敗績,又于某處絕糧數日,皆臣失算之故。

    賴聖天子洪福,得以無慮。

    今徼幸成功,實出意外之語。

    幕客或咎其失體制,公曰:“天子深居九重,如見奏功之易若此,必長其好大喜功之志。

    軍中士卒勞瘁,不可不令上聞之,以消異日窮兵黩武之患也。

    ”人皆服其言得體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