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知府重谷解湖北任,奉旨省親至滇,因索玩器于瘴故前騰越州知州陳廷獻之家人,杖殺之,論抵。
是月,逮貴州巡撫湯聘。
是月,總督明瑞條上大舉機宜,略曰:“前次辦理,種種草率,動失機宜。
如永昌、騰越、順甯、威遠、普洱沿邊土境二千餘裡,迤西七關八隘,旁通側出,絕少險要可守之區,若處處駐兵,二三萬衆亦不敷分派。
今臣親督勁兵,鼓勇進剿,賊必救護巢穴。
其各土境厄要總區,如九龍江、隴川、黑山門等處,自應留營,派委妥員,慎選兵練,偵探賊警,随時剿逐,知會就近土司應援。
其餘崎岖小路,隻令各總兵驅将弁使人長川遊巡備禦。
如此則防守之兵大減于前,而聲勢不分,較為得力。
先于新街水路上遊,量為伐木造船,使船料木片沿江流下,先聲牽綴。
彼知将長驅水道,必于此設備以分其勢力。
兵自永昌、騰越兩處出口,由宛頂、木邦一路作為正兵,其餘或分兩路三路,由猛密等處并進,俾得聯絡聲援,出奇設疑,使賊疲于奔救。
前所需兵糧,系雇覓夫馬設站滾運,撥兵護送,此次進剿,不若裹帶為便,細核購辦牛隻馱載,所費且有節省。
官兵出口後,自黑山門、遮放以内,仍照例安設台站,備遞文報至軍前。
遇有奏報,即于進剿官兵内擇妥幹馬壯者數十員名,長川送至黑山門交遞。
如經過外夷部落,有誠心歸化者,酌留官兵數十或二三百名,作一大台站以資遞送。
倘得依此相機酌辦,更屬周妥,遞事亦較便易。
”并條列軍械、糧運、馱載各款,俱報可。
是月,又查辦遮放運糧官員,奏逮同知胡邦佑、守備陳谟下獄。
尋釋,令随營贖罪,考訂輿圖中地名。
七月,劾曲尋鎮總兵索柱,以其稱疾偷安也。
得旨落職,效力自贖。
是月,以提督楊甯辦軍務多舛,奏請以貴州提督譚五格調補。
楊甯尋亦革職。
是月,複劾永昌府知府陳大呂,以其勒買軍糧縱衙役短價也。
是月,補罕朝玑為把總。
罕朝玑者,耿馬土司罕國楷之從子也。
先是,二十八年,土司罕國楷禀其子不孝及通謀周國惠,審訊無實,留會城,以随征功授土把總。
茲複以去歲有功,且通夷、漢語,授把總。
是月,複查糧員逃入者,以提督李時升呈出書稿内有糧員吳等紛散去也語。
革典史夏之璜職,其吳楷、張志元、胡紹周、陳正楷等皆以原無派撥護糧官兵得宥。
福靈安卒于永昌。
七月,整欠召教率緬賊陷猛搦,追叭先捧,遂犯猛臘,至九龍江。
先是,緬賊由打樂入者,據猛遮之猛混未散,由猛勇入者,據猛籠紮營盤踞。
德保已授普洱鎮,同開化鎮書敏于四月丙午先至九龍江軍營,調到官兵四千二百名。
正值煙瘴熾發,欽奉谕旨,轸念士卒,乃令停兵,蓄精養銳,将領分遣弁兵于補角、小猛侖、橄榄壩、茨通駐紮防守。
猛勇之召工既附緬賊,整欠之召教、召淵惡叭先捧之授指揮使而并得管轄其整欠也,務謀執叭先捧以洩其忿。
六月癸巳,召工、召教、召淵率賊衆二三千人至猛搦,叭先捧與之力戰經旬,景線呐賽、景海召罕彪集練助之。
奈軍糧匮竭,火藥鉛彈俱無,夷、民困餓難支。
丙午,猛搦遂陷,叭先捧遁入茶山之漫了寨,呐賽、召罕彪等竄入内地。
是時開化鎮書敏駐小猛侖,普洱鎮德保駐九龍江之大渡口,召工等追攝叭先捧,遂入猛臘。
七月辛卯,緬賊三百餘人及附從之猛勇、整欠、孟艮擺夷約千人,貴家餘黨二百餘人至小猛侖,書敏隔江施放槍炮。
日既午,書敏病笃,遂回緬寺,留官兵堵禦。
至晚,緬賊從上遊而渡,官兵沖散,書敏奔茨通之小寨,令都司那蘇泰帶兵二百名堵禦蠻賴。
閏七月乙未,賊由茨通至蠻賴,那蘇泰死之,書敏由倚邦至舊垤,病故。
德保在九龍江聞風逃遁,率四達色等,徒跣曆九晝夜回至思茅,住二日,率将官等複赴九龍江。
緬賊三百餘人至橄榄壩、小猛養,焚燒擄掠,由整哈渡而退至孟艮盤踞。
普洱知府及參将報知總督明瑞,即參奏德保,解京正法,書敏戮屍枭示。
乃饬署普洱鎮七十一、昭通鎮佟國英率兵分駐小猛養、補角,凡外域投誠之難民寄居各猛者,俱行赈恤。
九月,将軍兼總督明瑞議進剿。
時領隊大臣内廷侍衛率滿洲官兵,川、貴鎮協率川、貴将領弁兵,及本省派出之官兵俱抵永昌,四川、廣東、廣西解運之牛馬,滇省各府、州、縣所辦之糧馬亦陸續到齊。
乃定議分為兩路:将軍明瑞率大兵由木邦進取錫箔,參贊額爾景額由老官屯進取猛密。
時從征者員外郎富顯、馮光熊,道員諾穆親、錢受谷,道府楊重英、郭鵬沖、蕭日章,革職知府陳元震、胡邦佑,同知圖敏,提督譚五格,鎮将得寶、李全國、柱達興阿、王玉廷、哈國興、本進忠、長青及文武員弁。
以李經朝、翁得勝等為通事,充向導,線甕團、線官猛、線五格等俱在軍。
二路約相會于阿瓦。
乙巳出師。
會天大雨,三晝夜不絕,人馬俱立泥潦中,饑且冷,多疾病,糗糧又盡濕,裹糧以牛,行不能速。
至潞江,人衆船少,不能畢濟。
十月壬戌,始渡船至營分兵,将軍明瑞以庚午師次宛頂,越八日,整隊入木邦,軍容甚盛。
時參贊珠魯讷以十日至騰越,進木邦,即留守,給以兵五千,俾為聲援,以楊重英、郭鵬沖及陳元震、胡邦佑司印務糧饷。
十二月,參贊額爾景額卒于老官屯軍中。
時景額亦于十月癸卯抵騰越,與提督譚五格率官兵于十一月壬辰出虎踞關,趨猛密。
越六日至老官屯,賊已立木栅,進攻不能克,日與接戰亦不能勝,我兵久屯于堅栅之下,人亦多疾病,額爾景額幽恚以死。
上優叙之,以其弟額爾登額代。
是月,将軍明瑞率萬二千人抵錫箔江,結浮橋以渡。
至蒲卡始遇賊之前哨,擒數人,詢知賊聚于蠻結,遂進攻蠻結。
賊果立十六栅以待,領隊大臣觀音保麾衆先據山之左臂,賊來争,不得上。
翌日,兩軍相持未決,而顧賊栅甚堅。
其法,立木為栅,聚兵于其中,栅之外又開深壕,植竹木于旁,皆銳其末而外向。
賊有栅自護,我槍炮不能傷,而賊從栅隙處發鳥槍擊我辄中,此賊之長技也。
哈國興請分三路登山,俯趨而薄之。
軍士畢奮,時出邊已逾月未見賊,至是始與賊遇,無人不欲殺賊也,一呼而直逼其栅。
有黔兵王連者先躍入,十餘人繼之,賊忄匡亂不知所為,多被殺。
遂破一栅,乘勢複攻得其三,而十二栅之賊乘夜盡遁。
蓋賊自新街交兵以來,從未經此大創,已首竄喙伏不敢複抗矣。
明将軍亦一目中傷幾殒,越數日始稍愈。
領隊大臣觀音保、劄爾豐阿等鹹勸乘勝退兵至木邦,整旅複進,明将軍負銳氣,欲直抵阿瓦。
觀音保曰:“我兵出師時已失軍裝,今軍器日見其少,糧饷不足,恐難深入以受其绐。
”明忿然曰:“汝氣餒否,非夫也。
”觀音保傲然曰:“若非滿洲丈夫,吾侪共将軍死可也。
”因進軍象孔,去阿瓦隻七十裡。
失道,而軍中糧已匮,明将軍集諸将議,諸将懲前言,莫敢有言退者。
明瑞念糧既斷,勢不能複進,而又慮猛密路之師或已先入,而将軍轉退兵則法當死。
聞猛籠有糧,且地近猛密,冀可得猛密路消息,于是定計就糧猛籠。
賊探知我兵不複向阿瓦,又我病兵為賊所掠者,詢知軍中糧盡,糾衆來追及我于章子壩。
至是,無日不戰,明瑞與哈國興、觀音保等更番殿後,至猛籠果多糧,軍士賴以濟。
會歲暮,即其地度歲,共駐兵七日以行,而猛密之信杳如也。
是月,參贊額爾登額以九千衆攻老官屯木栅不克。
師久頓,賊衆日增,王玉廷陣亡,時錫箔路音信已斷。
得旨,令前赴應援,乃與提督譚五格撤兵回。
時倉卒撤兵,又不設殿,賊得以襲我之後,軍器亦失。
乃入關,賊即尾随入戶撒、臘撒二處恣搶掠,時副将孫爾桂、王振元俱由關退回駐紮,賊聞有備乃退。
額爾登額偵猛卯及邦中山梁有賊,不敢進,乃旋師至隴川所屬之猛籠,迂途月餘,由龍陵出宛頂。
三十三年春,明瑞自猛籠取道大山土司以歸。
猛籠糧尚多,而牛馬俱盡,無可馱運,人各攜數升,餘皆火之。
将至大山,又有蠻化之捷。
先是,賊之綴我也,每夕駐營猶相距十餘裡不敢近。
至是,我兵營于蠻化山巅,賊即營于山半。
明瑞浩然曰:“賊輕我甚矣,若不決一死戰,益将肆毒于我,無噍類矣。
”賊久識我軍号令,每晨興,我三吹螺而啟行,賊亦起而追我。
明日仍吹螺者三,而我兵盡伏于箐中以待,毋得有一人留營者。
令既下,翌日三螺畢,賊果謂我兵已行也,争蟻附而上。
我兵萬衆突出,槍炮聲如雷,賊惶遽不及戰,辄反走,趾及頂背,自相蹴踏,死者無慮二千餘人,我兵乘勢擊殺又一二千人,坡澗皆滿。
是役,我兵傷者數人,總兵李全受傷死。
自是賊不敢近數日,每夜在數十裡外轟大炮數聲而已。
而賊之先一日過者,已栅于要路,明瑞留五日,以所得牛馬分犒軍士畢,行至其處,則已攻不能拔。
有波龍人引以間道,始得出。
過波龍老廠,新廠是貴家所采銀處,居民遺址盡數十裡,計當日廠丁不下數萬,已皆為賊沖散盡,愀然者久之。
而賊複增兵追至。
是月,木邦兵潰。
上年十二月,珠魯讷駐師木邦,分撥參将王棟赴錫箔擺台站,索柱赴宋賽擺台站,守備郭景霄于天生橋擺台站,丁醜皆起程。
甲申,索柱偵得有賊兵至語,即前進,遇賊戰,路阻,丙戌,退守錫箔橋。
正月辛卯,賊數百來攻,次日賊數千至,以大炮攻,守備郭景霄方渡河接索柱營,見賊西面來攻,即潰,參将王棟營兵亦潰。
索柱等沖出,次日總兵胡大猷之師複潰于葫蘆口,索柱陣亡。
辛醜,賊鋒及木邦,參贊珠魯讷誓死率文武七十人出禦,乃付印及禦賜将軍之寶匣于陳元震,言我死汝以是歸。
元震懼,即偕郭鵬沖逃入内地。
珠魯讷出師,隔河遇賊,歸而欲以印征兵,而元震已赍印遁。
因移知巡撫鄂甯,鄂甯即參奏。
得旨以叛論,置極典。
明日壬寅,賊大至,珠魯讷自刭,執楊重英,我兵大潰,總兵胡大猷與胡邦佑鹹陣殁,廣南府經曆許景淹亦自刭死。
木邦一路,台站俱斷,其賊首乘勝率猛密、木邦二路之衆,畢集于明将軍壘。
明瑞行抵小猛育,賊已猬集,不下四五萬人,我兵當分七營,而環視四圍皆賊也。
而額爾登額尚駐兵宛頂,去小猛育僅一舍,竟擁兵不救。
明瑞遣卒探路,曰:“路旁已有賊栅矣。
”乃命諸将達興阿、本進忠等率軍士乘夜出,而身自拒賊,相從者領隊大臣觀音保、紮拉豐阿,總兵哈國興、常青、德福及巴圖魯侍衛數十人,親兵數百人。
及晨,血戰于萬賊中,無不一當百。
已而紮爾豐阿中槍死,巴圖魯侍衛皆散,副都統德森保竟降賊。
觀音保發數矢連殪數賊,尚餘一矢欲複射,忽收而策馬向草深處,以其镞刺喉死,恐矢盡無以自戕而被執也。
明瑞身負數傷,亦慮落賊手,力疾行,距戰處已二十裡,氣僅屬,乃從容下馬,手自割發授家人使歸報,而自缢于樹下。
家人以木葉掩其軀而去。
二月之十日也,計自章子壩與賊接戰,賊日增,我兵日少,孤軍無援,轉戰五六十日,未嘗一敗。
明瑞晨起即躬自督戰,且戰且撤,及歸營率以昏時,勺水猶未入口。
糧久絕,僅啖牛炙一脔,猶與親随之戰士共之。
所将皆饑疲創殘之餘,明瑞體恤備至,有傷病者,令士練舁以行,不忍棄,故雖極困憊,無一人有怨志。
及其死也,非不能自拔出,蓋以阿瓦未平,懼無以返命。
上亦有全師速出之旨,而路阻不得達,遙望阙庭,進退維谷,故傍皇展轉,決計以身殉。
又不忍将士之相随死也,結隊徐行,持重自固,使賊不能覆我。
直至
是月,逮貴州巡撫湯聘。
是月,總督明瑞條上大舉機宜,略曰:“前次辦理,種種草率,動失機宜。
如永昌、騰越、順甯、威遠、普洱沿邊土境二千餘裡,迤西七關八隘,旁通側出,絕少險要可守之區,若處處駐兵,二三萬衆亦不敷分派。
今臣親督勁兵,鼓勇進剿,賊必救護巢穴。
其各土境厄要總區,如九龍江、隴川、黑山門等處,自應留營,派委妥員,慎選兵練,偵探賊警,随時剿逐,知會就近土司應援。
其餘崎岖小路,隻令各總兵驅将弁使人長川遊巡備禦。
如此則防守之兵大減于前,而聲勢不分,較為得力。
先于新街水路上遊,量為伐木造船,使船料木片沿江流下,先聲牽綴。
彼知将長驅水道,必于此設備以分其勢力。
兵自永昌、騰越兩處出口,由宛頂、木邦一路作為正兵,其餘或分兩路三路,由猛密等處并進,俾得聯絡聲援,出奇設疑,使賊疲于奔救。
前所需兵糧,系雇覓夫馬設站滾運,撥兵護送,此次進剿,不若裹帶為便,細核購辦牛隻馱載,所費且有節省。
官兵出口後,自黑山門、遮放以内,仍照例安設台站,備遞文報至軍前。
遇有奏報,即于進剿官兵内擇妥幹馬壯者數十員名,長川送至黑山門交遞。
如經過外夷部落,有誠心歸化者,酌留官兵數十或二三百名,作一大台站以資遞送。
倘得依此相機酌辦,更屬周妥,遞事亦較便易。
”并條列軍械、糧運、馱載各款,俱報可。
是月,又查辦遮放運糧官員,奏逮同知胡邦佑、守備陳谟下獄。
尋釋,令随營贖罪,考訂輿圖中地名。
七月,劾曲尋鎮總兵索柱,以其稱疾偷安也。
得旨落職,效力自贖。
是月,以提督楊甯辦軍務多舛,奏請以貴州提督譚五格調補。
楊甯尋亦革職。
是月,複劾永昌府知府陳大呂,以其勒買軍糧縱衙役短價也。
是月,補罕朝玑為把總。
罕朝玑者,耿馬土司罕國楷之從子也。
先是,二十八年,土司罕國楷禀其子不孝及通謀周國惠,審訊無實,留會城,以随征功授土把總。
茲複以去歲有功,且通夷、漢語,授把總。
是月,複查糧員逃入者,以提督李時升呈出書稿内有糧員吳等紛散去也語。
革典史夏之璜職,其吳楷、張志元、胡紹周、陳正楷等皆以原無派撥護糧官兵得宥。
福靈安卒于永昌。
七月,整欠召教率緬賊陷猛搦,追叭先捧,遂犯猛臘,至九龍江。
先是,緬賊由打樂入者,據猛遮之猛混未散,由猛勇入者,據猛籠紮營盤踞。
德保已授普洱鎮,同開化鎮書敏于四月丙午先至九龍江軍營,調到官兵四千二百名。
正值煙瘴熾發,欽奉谕旨,轸念士卒,乃令停兵,蓄精養銳,将領分遣弁兵于補角、小猛侖、橄榄壩、茨通駐紮防守。
猛勇之召工既附緬賊,整欠之召教、召淵惡叭先捧之授指揮使而并得管轄其整欠也,務謀執叭先捧以洩其忿。
六月癸巳,召工、召教、召淵率賊衆二三千人至猛搦,叭先捧與之力戰經旬,景線呐賽、景海召罕彪集練助之。
奈軍糧匮竭,火藥鉛彈俱無,夷、民困餓難支。
丙午,猛搦遂陷,叭先捧遁入茶山之漫了寨,呐賽、召罕彪等竄入内地。
是時開化鎮書敏駐小猛侖,普洱鎮德保駐九龍江之大渡口,召工等追攝叭先捧,遂入猛臘。
七月辛卯,緬賊三百餘人及附從之猛勇、整欠、孟艮擺夷約千人,貴家餘黨二百餘人至小猛侖,書敏隔江施放槍炮。
日既午,書敏病笃,遂回緬寺,留官兵堵禦。
至晚,緬賊從上遊而渡,官兵沖散,書敏奔茨通之小寨,令都司那蘇泰帶兵二百名堵禦蠻賴。
閏七月乙未,賊由茨通至蠻賴,那蘇泰死之,書敏由倚邦至舊垤,病故。
德保在九龍江聞風逃遁,率四達色等,徒跣曆九晝夜回至思茅,住二日,率将官等複赴九龍江。
緬賊三百餘人至橄榄壩、小猛養,焚燒擄掠,由整哈渡而退至孟艮盤踞。
普洱知府及參将報知總督明瑞,即參奏德保,解京正法,書敏戮屍枭示。
乃饬署普洱鎮七十一、昭通鎮佟國英率兵分駐小猛養、補角,凡外域投誠之難民寄居各猛者,俱行赈恤。
九月,将軍兼總督明瑞議進剿。
時領隊大臣内廷侍衛率滿洲官兵,川、貴鎮協率川、貴将領弁兵,及本省派出之官兵俱抵永昌,四川、廣東、廣西解運之牛馬,滇省各府、州、縣所辦之糧馬亦陸續到齊。
乃定議分為兩路:将軍明瑞率大兵由木邦進取錫箔,參贊額爾景額由老官屯進取猛密。
時從征者員外郎富顯、馮光熊,道員諾穆親、錢受谷,道府楊重英、郭鵬沖、蕭日章,革職知府陳元震、胡邦佑,同知圖敏,提督譚五格,鎮将得寶、李全國、柱達興阿、王玉廷、哈國興、本進忠、長青及文武員弁。
以李經朝、翁得勝等為通事,充向導,線甕團、線官猛、線五格等俱在軍。
二路約相會于阿瓦。
乙巳出師。
會天大雨,三晝夜不絕,人馬俱立泥潦中,饑且冷,多疾病,糗糧又盡濕,裹糧以牛,行不能速。
至潞江,人衆船少,不能畢濟。
十月壬戌,始渡船至營分兵,将軍明瑞以庚午師次宛頂,越八日,整隊入木邦,軍容甚盛。
時參贊珠魯讷以十日至騰越,進木邦,即留守,給以兵五千,俾為聲援,以楊重英、郭鵬沖及陳元震、胡邦佑司印務糧饷。
十二月,參贊額爾景額卒于老官屯軍中。
時景額亦于十月癸卯抵騰越,與提督譚五格率官兵于十一月壬辰出虎踞關,趨猛密。
越六日至老官屯,賊已立木栅,進攻不能克,日與接戰亦不能勝,我兵久屯于堅栅之下,人亦多疾病,額爾景額幽恚以死。
上優叙之,以其弟額爾登額代。
是月,将軍明瑞率萬二千人抵錫箔江,結浮橋以渡。
至蒲卡始遇賊之前哨,擒數人,詢知賊聚于蠻結,遂進攻蠻結。
賊果立十六栅以待,領隊大臣觀音保麾衆先據山之左臂,賊來争,不得上。
翌日,兩軍相持未決,而顧賊栅甚堅。
其法,立木為栅,聚兵于其中,栅之外又開深壕,植竹木于旁,皆銳其末而外向。
賊有栅自護,我槍炮不能傷,而賊從栅隙處發鳥槍擊我辄中,此賊之長技也。
哈國興請分三路登山,俯趨而薄之。
軍士畢奮,時出邊已逾月未見賊,至是始與賊遇,無人不欲殺賊也,一呼而直逼其栅。
有黔兵王連者先躍入,十餘人繼之,賊忄匡亂不知所為,多被殺。
遂破一栅,乘勢複攻得其三,而十二栅之賊乘夜盡遁。
蓋賊自新街交兵以來,從未經此大創,已首竄喙伏不敢複抗矣。
明将軍亦一目中傷幾殒,越數日始稍愈。
領隊大臣觀音保、劄爾豐阿等鹹勸乘勝退兵至木邦,整旅複進,明将軍負銳氣,欲直抵阿瓦。
觀音保曰:“我兵出師時已失軍裝,今軍器日見其少,糧饷不足,恐難深入以受其绐。
”明忿然曰:“汝氣餒否,非夫也。
”觀音保傲然曰:“若非滿洲丈夫,吾侪共将軍死可也。
”因進軍象孔,去阿瓦隻七十裡。
失道,而軍中糧已匮,明将軍集諸将議,諸将懲前言,莫敢有言退者。
明瑞念糧既斷,勢不能複進,而又慮猛密路之師或已先入,而将軍轉退兵則法當死。
聞猛籠有糧,且地近猛密,冀可得猛密路消息,于是定計就糧猛籠。
賊探知我兵不複向阿瓦,又我病兵為賊所掠者,詢知軍中糧盡,糾衆來追及我于章子壩。
至是,無日不戰,明瑞與哈國興、觀音保等更番殿後,至猛籠果多糧,軍士賴以濟。
會歲暮,即其地度歲,共駐兵七日以行,而猛密之信杳如也。
是月,參贊額爾登額以九千衆攻老官屯木栅不克。
師久頓,賊衆日增,王玉廷陣亡,時錫箔路音信已斷。
得旨,令前赴應援,乃與提督譚五格撤兵回。
時倉卒撤兵,又不設殿,賊得以襲我之後,軍器亦失。
乃入關,賊即尾随入戶撒、臘撒二處恣搶掠,時副将孫爾桂、王振元俱由關退回駐紮,賊聞有備乃退。
額爾登額偵猛卯及邦中山梁有賊,不敢進,乃旋師至隴川所屬之猛籠,迂途月餘,由龍陵出宛頂。
三十三年春,明瑞自猛籠取道大山土司以歸。
猛籠糧尚多,而牛馬俱盡,無可馱運,人各攜數升,餘皆火之。
将至大山,又有蠻化之捷。
先是,賊之綴我也,每夕駐營猶相距十餘裡不敢近。
至是,我兵營于蠻化山巅,賊即營于山半。
明瑞浩然曰:“賊輕我甚矣,若不決一死戰,益将肆毒于我,無噍類矣。
”賊久識我軍号令,每晨興,我三吹螺而啟行,賊亦起而追我。
明日仍吹螺者三,而我兵盡伏于箐中以待,毋得有一人留營者。
令既下,翌日三螺畢,賊果謂我兵已行也,争蟻附而上。
我兵萬衆突出,槍炮聲如雷,賊惶遽不及戰,辄反走,趾及頂背,自相蹴踏,死者無慮二千餘人,我兵乘勢擊殺又一二千人,坡澗皆滿。
是役,我兵傷者數人,總兵李全受傷死。
自是賊不敢近數日,每夜在數十裡外轟大炮數聲而已。
而賊之先一日過者,已栅于要路,明瑞留五日,以所得牛馬分犒軍士畢,行至其處,則已攻不能拔。
有波龍人引以間道,始得出。
過波龍老廠,新廠是貴家所采銀處,居民遺址盡數十裡,計當日廠丁不下數萬,已皆為賊沖散盡,愀然者久之。
而賊複增兵追至。
是月,木邦兵潰。
上年十二月,珠魯讷駐師木邦,分撥參将王棟赴錫箔擺台站,索柱赴宋賽擺台站,守備郭景霄于天生橋擺台站,丁醜皆起程。
甲申,索柱偵得有賊兵至語,即前進,遇賊戰,路阻,丙戌,退守錫箔橋。
正月辛卯,賊數百來攻,次日賊數千至,以大炮攻,守備郭景霄方渡河接索柱營,見賊西面來攻,即潰,參将王棟營兵亦潰。
索柱等沖出,次日總兵胡大猷之師複潰于葫蘆口,索柱陣亡。
辛醜,賊鋒及木邦,參贊珠魯讷誓死率文武七十人出禦,乃付印及禦賜将軍之寶匣于陳元震,言我死汝以是歸。
元震懼,即偕郭鵬沖逃入内地。
珠魯讷出師,隔河遇賊,歸而欲以印征兵,而元震已赍印遁。
因移知巡撫鄂甯,鄂甯即參奏。
得旨以叛論,置極典。
明日壬寅,賊大至,珠魯讷自刭,執楊重英,我兵大潰,總兵胡大猷與胡邦佑鹹陣殁,廣南府經曆許景淹亦自刭死。
木邦一路,台站俱斷,其賊首乘勝率猛密、木邦二路之衆,畢集于明将軍壘。
明瑞行抵小猛育,賊已猬集,不下四五萬人,我兵當分七營,而環視四圍皆賊也。
而額爾登額尚駐兵宛頂,去小猛育僅一舍,竟擁兵不救。
明瑞遣卒探路,曰:“路旁已有賊栅矣。
”乃命諸将達興阿、本進忠等率軍士乘夜出,而身自拒賊,相從者領隊大臣觀音保、紮拉豐阿,總兵哈國興、常青、德福及巴圖魯侍衛數十人,親兵數百人。
及晨,血戰于萬賊中,無不一當百。
已而紮爾豐阿中槍死,巴圖魯侍衛皆散,副都統德森保竟降賊。
觀音保發數矢連殪數賊,尚餘一矢欲複射,忽收而策馬向草深處,以其镞刺喉死,恐矢盡無以自戕而被執也。
明瑞身負數傷,亦慮落賊手,力疾行,距戰處已二十裡,氣僅屬,乃從容下馬,手自割發授家人使歸報,而自缢于樹下。
家人以木葉掩其軀而去。
二月之十日也,計自章子壩與賊接戰,賊日增,我兵日少,孤軍無援,轉戰五六十日,未嘗一敗。
明瑞晨起即躬自督戰,且戰且撤,及歸營率以昏時,勺水猶未入口。
糧久絕,僅啖牛炙一脔,猶與親随之戰士共之。
所将皆饑疲創殘之餘,明瑞體恤備至,有傷病者,令士練舁以行,不忍棄,故雖極困憊,無一人有怨志。
及其死也,非不能自拔出,蓋以阿瓦未平,懼無以返命。
上亦有全師速出之旨,而路阻不得達,遙望阙庭,進退維谷,故傍皇展轉,決計以身殉。
又不忍将士之相随死也,結隊徐行,持重自固,使賊不能覆我。
直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