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乃應彼,非應我也。

    ”因立下親征诏,果大捷焉。

     ◎優容大臣 仁皇天資純厚,遇事優容,每以寬大為政,不事刻。

    厚待儒臣,如張文端英、高江村士奇等,朝夕談論,無異友生。

    與李文貞光地談《易》,每至子夜,諸侍從多枕戈以待。

    又枉法諸臣,苟可宥者必寬縱之。

    如明相雖貪擅,上念其籌畫三逆之功,時加警策,終未置之極典。

    徐健庵乾學昆仲與高江村比昵,時有“九天供賦歸東海,萬國金珠獻淡人”之謠,上知之,惟奪其官而已。

    嘗谕近臣曰:“諸臣為秀才,皆徒步布素,一朝得位,便高軒驷馬,八驺擁護,皆何所來赀?可細究乎!”其明通下情若此。

     ◎善天文算法 自明中葉泰西人入中國,而算法、天文精于中土,中土因《大統》法系許魯齋所定,故終扼其說不行。

    仁皇天縱聰明,夙習算法,特命靈台皆以西法為主,惟置閏用中法以合《堯典》。

    千年錯失,定于一旦,然後乾象昭明,千歲可坐而定,乃知聖人禦世,故天預令西法傳人中土,使上因之懸象布命,億萬年之景運,固先兆于是矣。

     ◎不改常度 仁皇臨禦六十餘年,凡一切起居飲食,自有常度,未嘗更改。

    雖酷暑燕處,從未免冠。

    見純皇帝詩注中。

     ◎拜明孝陵 仁皇帝六巡江、浙,每至江甯,必幸明孝陵,拜谒如儀。

    嘗曰:“明太祖一代人傑,不可亵慢。

    ”其他如遼、金諸陵,亦皆如谒明陵制,其雅慕先代如此。

     ◎世宗居藩大度 世宗居藩邸時,一切外間人情物理無不通徹。

    凡藩屏外任者,上皆命将其省封域、産殖、豐庶、貧啬等情,具載一小冊呈覽,是以天下利弊如指諸掌。

    理密親王時為儲位,上事之最敬,而王先受宵小言,待上甚薄。

    及王被罪,聖祖将王縛置空廬,不許人谒見。

    上親持湯羹以進,守者遏之,上曰:“吾惟知盡昆弟之情,不知顧己之利害也!”聖祖聞而善之。

     ◎世宗不興土木 憲皇在位十三載,日夜憂勤,毫無土木、聲色之娛。

    餘嘗聞内務府司員觀豫言,查舊案檔,雍正中惟特造風、雲、雷、雨四神祠,以備祈禱雨外,初無特建一離宮别館以供遊賞。

    故當時國帑豐盈,人民富庶,良有以也。

     ◎理足國帑 康熙間,仁皇寬厚,以豫大豐亨以馭國用,故庫帑虧绌,日不暇給。

    憲皇即位後,綜核名實,罷一切不急之務,如河防海塘等巨費,皆罷不修,體恤民力。

    特置封樁庫于内閣之東,凡一切贓款羨餘銀兩,皆貯其内,至末年至三千餘萬,國用充足。

    每令直省将天下正供籴米随漕以入,故倉庾亦皆充實,積貯可供二十餘年之用,真善為政理也。

     ◎寵待大臣 世宗夙知大臣祿薄不足歲用,故特定中外養廉銀兩以濟其用。

    其外,歲時尚賞上方珍物無算,以通上下之情。

    鄂文端公召入時,上特命海司空望為之起第于大市街北,凡器用物具無不備置。

    張文和嘗小疾,及病痊後,上告近詩曰:“朕股肱不快,數日始愈。

    ”衆争來問安,上笑曰:“張廷玉有疾,豈非朕股肱耶?”其優待也如此。

    陳中丞時夏宦籍滇南,上因其母老,特命雲、貴有司置傳,送其母至其任所。

    嶽威信公鐘琪以邊勳置高位,或謗其系嶽武穆後,欲複宋、金世仇之語,上特封其奏以示嶽公。

    後公出征西域,上特命其子浚送至玉門關以慰之。

    其體下情若此。

    故一時将相感上威德,無不效力用命,以成一代郅隆之化也。

     ◎用顧天成(當作成天) 上以蔡宗丞嵩依附年黨,因籍其家。

    得顧太史天成《詠星星草》詩稿,疑其語涉譏諷,命蔡索其全集進呈。

    見恭挽聖祖詩雲“已過虞舜巡方日,尚少唐堯在位年”之句,上因之淚下,曰:“草莽之間乃有此忠臣耶!”因召入,特賜編修,命值上書房以示寵雲。

     ◎賞花釣魚 世宗馭下嚴肅,然每假以辭色,以聯上下之情。

    丙午秋,特宴文武大僚于乾清宮,賦詩飲酒。

    每佳時令節,必賜諸王大臣遊宴,泛舟福海,賞花釣魚,竟日乃散。

    故當時堂廉之間,歡若父子,無不可達之情也。

     ◎察下情 雍正初,上因允祀輩深蓄逆謀,傾危社稷,故設缇騎,邏察之人四出偵讠,凡闾閻細故,無不上達。

    有引見人買新冠者,路逢人問之,告其故。

    次日入朝,免冠謝恩,上笑曰:“慎勿污汝新帽也!”王殿元雲錦于元旦同戚友為葉子戲,忽失一葉。

    次日趨朝,上問夜間何以為歡,王以實對。

    上笑曰:“不欺暗室,真狀元郎。

    ”因袖中出葉示之,即王夜間所失葉。

    王制府士俊出都,張文和公薦一健仆,供役甚謹。

    後王将陛見,其仆預辭去。

    王問何故,仆曰:“汝數年無大咎,吾亦入京面聖,以為汝先容地。

    ”始知為侍衛某,上遣以偵王劣迹也。

    故人懷畏懼,罔敢肆意為也。

     ◎朱批谕旨 上于即位後,慮本章或有所漏洩,故一切緊要政典俱改命折奏,皆可封達上前,無能知者。

    上于幾暇,親加批覽,或秉燭至丙夜未罷。

    所批皆動辄萬言,無不洞徹要,萬裡之外有如觌面,獎善服奸,無不感浃肌髓。

    後付刻者,隻十之三四,其未發者,貯藏保和殿東西庑中,積若山嶽焉。

     ◎善禅機 憲皇舊邸與柏林寺相近,故上同迦陵上人朝夕談禅,頗通釋理。

    臨莅後,嘗告近臣曰:“朕欲治世法十載,然後開明釋法。

    ”故于十一年稍講禅理。

    所著《悅心集》及谕諸寺院等谕,皆直達上乘,非浮泛之士所可解者。

    又謂木陳頗通世法,非禅宗正眼,黜其法派。

    又以皓月所宗以袈裟傳派,實為魔道,并着撤其鐘版以辨邪正。

    又以張紫陽雖道教,其《悟真外篇》實通禅理,并着歸入《釋藏》中以廣法門。

    皆隻眼正見,直達如來之真谛也。

     ◎杖殺優伶 世宗萬幾之暇,罕禦聲色。

    偶觀雜劇,有演《繡襦》院本《鄭儋打子》之劇,曲伎俱佳,上喜賜食。

    其伶偶問今常州守為誰者(戲中鄭儋乃常州刺史),上勃然大怒曰:“汝優伶賤輩,何可擅問官守?其風實不可長。

    ”因将其立斃杖下,其嚴明也若此。

     ◎禁抑宗藩 國初入關時,諸王多著勞績,故酬庸錫類之典,甚為優厚,下五旗人員皆為王等僚屬,任其差遣。

    承平日久,諸王皆習尚驕慢,往往禦下殘暴,任意貪縱。

    如兩廣總督楊琳為敦郡王屬下,王曾遣閹人赴廣,據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