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關燈
十分詳明。

     作者生活在清統治由盛轉衰的乾隆、嘉慶、道光年間,故書中有不少内容也反映了這一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演變動向。

    如論清統治集團日趨驕奢腐敗的情況說:“近日宗室蕃衍,入仕者少,飽食終日,毫無所事。

    又食指繁多,每患貧窭,好為不法之事,累見奏牍。

    蓋宗室習俗倨傲,不惟漢士大夫不肯親昵,即滿洲親戚,稍知貴重者,亦不肯甘為之下。

    惟市井小人,日加谄媚,奉為事主,宗室樂與之狎,一朝失足,遽難回步。

    ”(續錄卷四《宗室積習》)帝王的生活尤為奢糜,乾隆帝下江南時,地方富戶“進奉上方水陸珍錯至百餘品,其他王公近侍以及輿儓奴隸,皆供食馔,一日之餐,費至十餘萬”(續錄卷二《本朝富民之多》)。

    對于朝中權貴如和珅以及地方疆吏的貪賄成風,書中也作了相當記載。

    在卷十“湖北謠”中,還錄下了一則百姓諷刺地方大官僚的民謠:“畢不管,福死要,陳倒包。

    ”斥責總督畢沅無所事事,巡撫福甯“天資陰刻”,廣納賄賂,布政使陳望之專門找人差錯,“務使下屬傾囊解橐以贈,然後得免”。

    卷四“關稅”記載了直隸省官員為私利而不斷加重關稅,将乾隆十八年(1753)的四百三十三萬,提高到乾隆六十年的八百四十六萬,以後為中飽私囊又“日加苛斂,以緻商賈傾家蕩産,裹足不前,乃使物價昂貴,于民生大有虧損”。

     《嘯亭雜錄》所記也有一些傳聞失實處,如續錄卷四“完立媽媽”條以為“完立”乃“萬曆”的音轉,即明萬曆帝之母,其實“完立”是滿語“木偶”之意,指滿人供奉的神像。

    又如卷十“書光顯寺戰事”一條,系據其外祖父綽爾铎行狀而來,魏源以為“颠倒草錯,于地勢賊情軍事,無一相應,宜删去”(《聖武記》)。

    但總的來說,此書記事較嚴謹,與其他同類筆記比較起來,尤少“鬼怪詭涎之語”。

    魏源的《聖武記》、李桓的《國朝耆獻類征》和民國時修纂《清史稿》,都從中取得不少材料。

    李慈銘也稱其“所載國朝掌故極詳,間及名臣佚事……其中爵裡字号,間有誤者,而大緻确實為多,考國故者莫備于是書矣”(《越缦堂讀書記》)。

     書成于道光前期,初以抄本流傳,各本卷數不一,或稱正、續錄各十卷,或續錄僅三卷。

    光緒元年(1875),醇親王奕??請人将正錄十卷、續錄五卷之抄本删為正錄八卷、續錄二卷,于六年刊行,是為九思堂刻本。

    宣統元年(1909),上海圖書公司複将端方所藏正錄十卷、續錄三卷之抄本鉛印出版,稱《足本嘯亭雜錄》。

    1980年中華書局以後者為底本,校以他本,并将啟功所藏《嘯亭續錄》第四、第五兩卷抄本補入,标點出版,此為目前最完備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