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關燈


    全班同學都逗樂了,一對一跟着學舌:拿了——沒拿。

    你冤枉我了——我沒冤枉。

    好幾天大家一見面就是這兩句話,幾乎成了一年級六班的典故。

    有一次,朱老師上課前無意問了一句:闆擦誰拿了? 全班立刻一起回答:沒拿——你冤枉我了。

     朱老師也不禁莞爾一笑。

     你們也覺得我真拿了吳迪的橡皮?下課時男生聚在一起聊天,方槍槍湊過去試探地替自己辯解,想得到一些同情。

     那你哭什麼?馬青輕蔑地望着他說,你為什麼不打她? 我打她了,我推她、掐她、我……方槍槍茫然地凝視着遠方。

     沒看見。

    馬青臉伸到方槍槍臉前輕輕搖動,笑道:那也不叫打。

     你們等着吧,方槍槍擄胳膊挽袖子氣勢洶洶地說,我這就讓你們看。

     一幫男生笑嘻嘻地嘴裡喊着:看打架喽。

    眉飛色舞跟着他來到吳迪座位前。

     吳迪正在和從前面位子回過頭的陳北燕對題,不知道一群男生為什麼忽然來到自己面前,漠然地擡頭看了他們一眼。

    那視線并沒有落在方槍槍身上,隻是一掃而過。

    方槍槍還是被這平靜的目光擋了一下,像夏天街頭老太大推的冰棍車掀開棉被那一刹,被一股涼意冰鎮了一下。

    這一猶豫使他的動作中斷了,意圖也暴露了,一種軟弱的情感占了上風,他實在不是這塊料:坦然地走到毫無防備的對手面前,冷丁出手,劈面一‘記重拳。

    盡管這對手隻是個女生,一個常受他欺負,根本無還手之力的小姑娘,他還是感到一種畏懼,因蓄意侵犯他人引緻自己發生的不安全感。

     這時陳北燕叫起來:你要幹嗎方槍槍! 這一叫使方槍槍羞憤難當。

    強烈的羞恥感使他差不多以為自已是正義的,正義的事業不容耽擱,于是他大義凜然地伸出手,給那坐着的小姑娘光嫩的臉蛋上兇惡的一巴掌。

    吳迪哭着從座位的另一邊跑出去,方槍槍也一下變得敏捷,踩着桌子追上去。

     這一手很老練,很像真正的壞蛋的做法——他迅速伸腿在正交替奔跑的吳迪的兩隻腳間踢了一下。

    吳迪張開兩手向前撲倒,像一陣亂着的風突然停了,四周安靜。

    她的膝蓋手肘都擦破了,一臉土,哭得很不好看。

     方槍槍走過去看,覺得自己終于清白了。

    聽到旁邊有男生噴噴贊歎“三王真厲害”,心裡很受用,飄飄然,甚或覺得自己真會武了,走回自己座位時架着膀子一副練過的樣子。

     朱老師嚴厲批評了他。

    吳迪爸爸也到學校來了。

    那是個戴着眼鏡文質彬彬的知識分子模樣的軍人,可以看出女兒的鼻子、嘴和皮膚遺傳自他。

     問題的解決是各打五十大闆:打女同學不對;随便懷疑同學拿了自己東西也不對。

     這個爸爸一看也是個懦弱的好好先生。

    方槍槍向吳迪道歉後,他也要吳迪向方槍槍道歉。

    我想我應該用“迫使”這個詞。

    吳迪向方槍槍說“對不起”時委屈極了,我無法形容她那時臉上的神态。

     數年以後,方槍槍家搬離29号院,在挪動床時方槍槍看見一塊綠色橡皮。

    他忘了這東西的來曆,吳迪也已轉學到不知什麼地方去了。

    他以為那是自己的遺物,揀起來聞聞,綠橡皮已經不香了,隻有一股嗆鼻的塵土味兒。

     一年級小學生方槍槍感受到了做一個學生和當保育院小朋友的不一樣。

    很多時候不能再依自己的心願不假思索地行事了。

    譬如你不能又喜歡一個女孩又用欺負她的方式跟她玩。

    那種複雜的情感表達方式是不被周圍人所接受的。

    要麼你就跟她好像哥們兒一樣,要麼你就對她壞像地主壓迫丫鬟,必須有個态度像大白天一樣清楚。

    你不能想一套,做一套,心理是連貫的而行為是暖昧的。

    在這兒,沒人關注你的想法,隻注重你的行為也叫表現,不管你想什麼,隻看你怎麼幹。

    大家隻憑這點評價一個人。

     朱老師經常對全班同學講:你們都不是小孩了。

    你們要學會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責,不能老拿“不是故意的”請求别人原諒。

    老師看一個同學的好壞就是看他的行為,良好的行為代表良好的動機,不好的行為就是你有不好的動機——雷鋒同志能夠那麼滿腔熱情地為人民服務就是因為他有一顆火熱的心“對同志像春天般的溫暖”。

     就我的印象,朱老師所言不是她個人發明,而是當時的官方觀點:動機效果一緻論。

     都不是小孩了——這提法令人激動,那等于是要求一個人一貫正确,如果做不到,就一貫耍兩面派。

    我相信沒有哪個孩子心理能和行為同步,除非你不老實,在某些時刻隐藏自我,那才有可能使自己像個大人——完美的人。

     那也不難,不與人的本性抵觸,或者說那本來就是人性中的一部分。

     我叫它僞善,僞善的說法這叫“積極要求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