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話二十一·笑柄
關燈
小
中
大
兩浙都轉鹽運使時,餘為幕中掌書記,每聽都轉閑話,必以諧谑出之。
丙辰三月,與閣學阮公元、方伯謝公啟昆、觀察秦公瀛同遊西湖,三公皆即席賦詩,惟都轉一人默坐他席,笑曰:“公等皆科目出身,吟詩作賦,餘捐班人亦有句可請教否?曰‘春來老腿酸于醋,雨後新苔滑似油。
’”合座稱善,方伯謂都轉曰:“君肯作詩,便是名家矣。
”一日呼驺出署,有老婦認為地方官,号哭叫冤,都轉停輿訊問者久之。
供稱其夫某又置别室,停妻再娶,有幹法紀等語。
都轉忽正色向此婦曰:“我是賣鹽官,不管你吃醋。
”遂呼驺而行,合市大笑。
◎館 歙縣諸生曹某者,素貧苦,惟蒙館自給。
年四十餘,以優貢入京朝考,列二等,仍寓京蒙館,為作一詩雲:“本為求官去,反從問舍來。
何時官與舍?兩字得分開。
”亦可發一笑也。
◎醬 今南方烹庖魚肉,皆用醬,故不論大小門戶,當三伏時,每家必自制之,取其便也。
其制醬時必書“姜太公在此”五字,為壓勝,處處皆然。
有問于袁簡齋曰:“何義也?”袁笑曰:“此太公不善将兵,而善将醬。
”蓋戲語耳。
後閱顔師古《急就章》雲:“醬者,百味之将帥,醬領百味而行。
”乃知雖一時戲語,卻暗合古人意義,見《随園随筆》。
◎打油詩 按打油詩始見于《南部新書》,其無關于人之名節者,原未嘗不可以為遊戲。
若借此報怨,或發人隐私,或誣人狹亵,此陰律之所最重,不可不慎也。
友人陳鬥泉雲:“金腿蒙君賜,舉家大笑歡。
柴燒三擔盡,水至一缸幹。
肉似枯荷葉,皮同破馬鞍。
牙關三十六,個個不平安。
”此種詩雖諧谑,而煉字煉句,音節铿锵,非老手不能。
又金陵有一僧嘗作打油詩四十首,命其集曰《牛山四十{辟肉}》,中有一首雲:“春叫貓兒貓叫春,聽他越叫越精神,老僧亦有貓兒意,不敢人前叫一聲。
”莫謂是打油詩,其筆甚峭,不可及也。
又王講泉明經言其友郎蘇門庶常,留館後乞假回裡,由糧船挈眷入京。
有七律三首雲:“自中前年丁醜科,庶常館裡兩年過。
半歐半趙書雖好,非宋非唐賦若何?要做駱駝留種少,但求老虎壓班多(當時譬喻話)。
三錢卷子三錢筆,四寶青雲賬亂拖。
”“幾人雅雅複魚魚,能賦能詩又善書。
那怕朝珠無翡翠,隻愁帽頂有車渠。
先生體統原來老,吉士頭銜到底虛。
試問衙門各前輩,此中風味近何如?”“糧船一搭到長安,告示封條亦可觀。
有屋三間開宅子,無車兩腳走京官。
功名老大騰身易,煤米全家度日難。
怪底門工頻報道,今朝又到幾知單。
” ◎兩槐夾井 舊傳有一秀才,于歲試前一日偕友閑步,見道旁有兩槐樹,中界一井,戲謂其友曰:“明日入場,即用此典故也。
”一時笑其妄言,試後出場驗其文,果有自兩槐夾井以來一段雲雲。
及案發,列高等,得補廪饩。
蘇州有徐孝廉者,肄業紫陽書院,課題是“九人而已,至三分天下有其二”,後二比有“九貂九騷”對“三薰三栗”,發案亦前列,同人叩問用何書?徐曰:“吾昨見市中有乞兒搶薰肉三塊,物主毆以栗子拳三下。
至九貂九騷,俗語所謂十個胡子九個騷,十個{髟賴}{髟利}九個刁,此其典耳。
”滿座大笑。
近時風氣,衡文者大率類此。
胸既空疏而喜用典故,明知獺祭而視為妙文,所以受人欺妄,而諸生之以聰明自用者,亦以此欺人。
時文變遷,皆由此輩,可歎也已。
◎畫豬 或謂文中之時藝,猶畫中之豬,餘駭然問故,曰:“牛羊犬馬,各有專家,曾見有以剛鬣為點染者乎?今所流傳字幅詩文詞賦以及雜言小說,無不可書之屏幛,曾見有錄荊川、鹿門、歸、胡、陶、董之制義者乎?” ◎文王課 今人占文王課,多用錢以定奇耦,因名曰金錢課。
是筮法之變,非京房《易傳》之錢蔔也。
人有以問餘者,答曰:“錢可通神,自然靈驗耳。
” ◎賦得詩 今大小試俱有賦得詩,命題多不注出處,偶有知者,其人未必淹博;偶有不知者,其人亦未必空疏也。
況歲科兩試,并不在詩題之知與不知,而必欲使人暗中摸索耶,或誤認題旨,轉為所累。
彭文勤公為江蘇學政,考長、元、吳三學,出詩題“平仲君遷”四字,諸童生未讀庾子山《枯樹賦》,惟賦晏子搬家,為一時笑柄。
◎戲言 吾鄉華雨棠先生通申韓之學,有名公卿間,常曰:“吾長子才庸而糊塗,故使其出仕;次子才敏而練達,故使其治家。
”聞者莫不笑之,雖有戲言,實抒懷抱。
◎三百銅錢 餘友揚州王古靈,能畫人物,無古無今,用筆如篆,今之吳道子也。
嘗畫《兩仙對酌圖》贈餘,餘題其上雲:“三百銅錢沽十斤,兩人對酌恰平分。
頹然醉倒白石上,仰看千峰推白雲。
”有一商翁見之,啞然失笑曰:“三百銅錢可以入詩,則三百紋銀、三百洋錢皆可以為詩矣。
”殊不知餘用少陵語也,故俗子難與言詩。
◎陋吏銘 近日捐官者,辄喜捐鹽場大使,以其職與知縣相等,而無刑名錢谷之煩也。
有揚州輕薄少年用劉禹錫《陋室銘》而為《陋吏銘》者,其辭雲:“官不在高,有場則名。
才不在深,有鹽則靈。
斯雖陋吏,惟利是馨。
絲圓堆案白,色減入枰青。
談笑有場商,往來皆竈丁。
無須調鶴琴,不離經。
無刑錢之聒耳,有酒色之勞形。
或借遠公廬(署印官有借佛寺為公館者),或醉竹西亭(候補人員每喜遊平山堂,每日命酒宴樂而已)。
孔子雲:‘何陋之有。
’” ◎圈文章 吾鄉有王榮世者,其父乃販牛估也,一字不識。
而榮世少聰穎,喜讀書。
既開筆作時文,每至文期,父必索其文而閱之,數其圈多者則喜形于色,圈少則撻之,未數年榮世果入泮。
昔趙青藜先生館選後,掌教徽州紫陽書院,娶兩妾,各生一子,俱同庚,後皆長成能作文矣。
趙自為批閱,二妾亦各閱其子之文,較相比對,以圈多者為偏愛,必讠少罵終日,至于不食。
趙不得已,每閱文時,必置算盤于案頭,總以圈點同其數,以平兩妾之詈,後二子皆中式。
◎不準 為官者必用讀書人,以其有體有用也。
然斷不可用書呆子,凡人一呆而萬事隳矣。
有名進士某者,選得知縣,到任未幾,有報竊案刃傷事主者,刑席拟批,總嫌不當,乃親書狀尾雲:“賊,兇人也。
兵,兇器也。
以兇人而持兇器,爾必撄其鋒而試之,其被殺也,宜哉!不準。
”昔傳歸震川先生作令,視民如子,每坐堂皇,觀者如雲,不禁也。
一日訊奸情,觀者益衆。
先生曰:“汝等若不退,吾灑墨水矣。
”滿堂大笑。
◎木蘭詩 有某公子迷于兩伶人,一日演《佳期》,問兩人誰為優。
餘笑曰:“我有定評,隻不敢說耳。
”某固問。
答曰:“《木蘭詩》結末二語。
”座中皆大笑。
◎鑲邊酒 近時俗尚驕奢,挾妓飲酒,殆無虛日。
其座旁陪客,或有寒士不能具纏頭揮霍于筵前者,謂之鑲邊酒。
餘笑曰:“昔杜少陵《嘗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詩》所謂‘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耦絲’者,豈非鑲邊酒耶?” ◎二婢 有某紳緻仕歸,一日之内連納兩妾。
人笑其非,餘獨謂此公當深于經學者。
何以言之?《易》曰:“枯楊生弟。
”《禮記》曰:“行役以婦人。
”皆老年娶妾之證。
餘如有錢
丙辰三月,與閣學阮公元、方伯謝公啟昆、觀察秦公瀛同遊西湖,三公皆即席賦詩,惟都轉一人默坐他席,笑曰:“公等皆科目出身,吟詩作賦,餘捐班人亦有句可請教否?曰‘春來老腿酸于醋,雨後新苔滑似油。
’”合座稱善,方伯謂都轉曰:“君肯作詩,便是名家矣。
”一日呼驺出署,有老婦認為地方官,号哭叫冤,都轉停輿訊問者久之。
供稱其夫某又置别室,停妻再娶,有幹法紀等語。
都轉忽正色向此婦曰:“我是賣鹽官,不管你吃醋。
”遂呼驺而行,合市大笑。
◎館 歙縣諸生曹某者,素貧苦,惟蒙館自給。
年四十餘,以優貢入京朝考,列二等,仍寓京蒙館,為作一詩雲:“本為求官去,反從問舍來。
何時官與舍?兩字得分開。
”亦可發一笑也。
◎醬 今南方烹庖魚肉,皆用醬,故不論大小門戶,當三伏時,每家必自制之,取其便也。
其制醬時必書“姜太公在此”五字,為壓勝,處處皆然。
有問于袁簡齋曰:“何義也?”袁笑曰:“此太公不善将兵,而善将醬。
”蓋戲語耳。
後閱顔師古《急就章》雲:“醬者,百味之将帥,醬領百味而行。
”乃知雖一時戲語,卻暗合古人意義,見《随園随筆》。
◎打油詩 按打油詩始見于《南部新書》,其無關于人之名節者,原未嘗不可以為遊戲。
若借此報怨,或發人隐私,或誣人狹亵,此陰律之所最重,不可不慎也。
友人陳鬥泉雲:“金腿蒙君賜,舉家大笑歡。
柴燒三擔盡,水至一缸幹。
肉似枯荷葉,皮同破馬鞍。
牙關三十六,個個不平安。
”此種詩雖諧谑,而煉字煉句,音節铿锵,非老手不能。
又金陵有一僧嘗作打油詩四十首,命其集曰《牛山四十{辟肉}》,中有一首雲:“春叫貓兒貓叫春,聽他越叫越精神,老僧亦有貓兒意,不敢人前叫一聲。
”莫謂是打油詩,其筆甚峭,不可及也。
又王講泉明經言其友郎蘇門庶常,留館後乞假回裡,由糧船挈眷入京。
有七律三首雲:“自中前年丁醜科,庶常館裡兩年過。
半歐半趙書雖好,非宋非唐賦若何?要做駱駝留種少,但求老虎壓班多(當時譬喻話)。
三錢卷子三錢筆,四寶青雲賬亂拖。
”“幾人雅雅複魚魚,能賦能詩又善書。
那怕朝珠無翡翠,隻愁帽頂有車渠。
先生體統原來老,吉士頭銜到底虛。
試問衙門各前輩,此中風味近何如?”“糧船一搭到長安,告示封條亦可觀。
有屋三間開宅子,無車兩腳走京官。
功名老大騰身易,煤米全家度日難。
怪底門工頻報道,今朝又到幾知單。
” ◎兩槐夾井 舊傳有一秀才,于歲試前一日偕友閑步,見道旁有兩槐樹,中界一井,戲謂其友曰:“明日入場,即用此典故也。
”一時笑其妄言,試後出場驗其文,果有自兩槐夾井以來一段雲雲。
及案發,列高等,得補廪饩。
蘇州有徐孝廉者,肄業紫陽書院,課題是“九人而已,至三分天下有其二”,後二比有“九貂九騷”對“三薰三栗”,發案亦前列,同人叩問用何書?徐曰:“吾昨見市中有乞兒搶薰肉三塊,物主毆以栗子拳三下。
至九貂九騷,俗語所謂十個胡子九個騷,十個{髟賴}{髟利}九個刁,此其典耳。
”滿座大笑。
近時風氣,衡文者大率類此。
胸既空疏而喜用典故,明知獺祭而視為妙文,所以受人欺妄,而諸生之以聰明自用者,亦以此欺人。
時文變遷,皆由此輩,可歎也已。
◎畫豬 或謂文中之時藝,猶畫中之豬,餘駭然問故,曰:“牛羊犬馬,各有專家,曾見有以剛鬣為點染者乎?今所流傳字幅詩文詞賦以及雜言小說,無不可書之屏幛,曾見有錄荊川、鹿門、歸、胡、陶、董之制義者乎?” ◎文王課 今人占文王課,多用錢以定奇耦,因名曰金錢課。
是筮法之變,非京房《易傳》之錢蔔也。
人有以問餘者,答曰:“錢可通神,自然靈驗耳。
” ◎賦得詩 今大小試俱有賦得詩,命題多不注出處,偶有知者,其人未必淹博;偶有不知者,其人亦未必空疏也。
況歲科兩試,并不在詩題之知與不知,而必欲使人暗中摸索耶,或誤認題旨,轉為所累。
彭文勤公為江蘇學政,考長、元、吳三學,出詩題“平仲君遷”四字,諸童生未讀庾子山《枯樹賦》,惟賦晏子搬家,為一時笑柄。
◎戲言 吾鄉華雨棠先生通申韓之學,有名公卿間,常曰:“吾長子才庸而糊塗,故使其出仕;次子才敏而練達,故使其治家。
”聞者莫不笑之,雖有戲言,實抒懷抱。
◎三百銅錢 餘友揚州王古靈,能畫人物,無古無今,用筆如篆,今之吳道子也。
嘗畫《兩仙對酌圖》贈餘,餘題其上雲:“三百銅錢沽十斤,兩人對酌恰平分。
頹然醉倒白石上,仰看千峰推白雲。
”有一商翁見之,啞然失笑曰:“三百銅錢可以入詩,則三百紋銀、三百洋錢皆可以為詩矣。
”殊不知餘用少陵語也,故俗子難與言詩。
◎陋吏銘 近日捐官者,辄喜捐鹽場大使,以其職與知縣相等,而無刑名錢谷之煩也。
有揚州輕薄少年用劉禹錫《陋室銘》而為《陋吏銘》者,其辭雲:“官不在高,有場則名。
才不在深,有鹽則靈。
斯雖陋吏,惟利是馨。
絲圓堆案白,色減入枰青。
談笑有場商,往來皆竈丁。
無須調鶴琴,不離經。
無刑錢之聒耳,有酒色之勞形。
或借遠公廬(署印官有借佛寺為公館者),或醉竹西亭(候補人員每喜遊平山堂,每日命酒宴樂而已)。
孔子雲:‘何陋之有。
’” ◎圈文章 吾鄉有王榮世者,其父乃販牛估也,一字不識。
而榮世少聰穎,喜讀書。
既開筆作時文,每至文期,父必索其文而閱之,數其圈多者則喜形于色,圈少則撻之,未數年榮世果入泮。
昔趙青藜先生館選後,掌教徽州紫陽書院,娶兩妾,各生一子,俱同庚,後皆長成能作文矣。
趙自為批閱,二妾亦各閱其子之文,較相比對,以圈多者為偏愛,必讠少罵終日,至于不食。
趙不得已,每閱文時,必置算盤于案頭,總以圈點同其數,以平兩妾之詈,後二子皆中式。
◎不準 為官者必用讀書人,以其有體有用也。
然斷不可用書呆子,凡人一呆而萬事隳矣。
有名進士某者,選得知縣,到任未幾,有報竊案刃傷事主者,刑席拟批,總嫌不當,乃親書狀尾雲:“賊,兇人也。
兵,兇器也。
以兇人而持兇器,爾必撄其鋒而試之,其被殺也,宜哉!不準。
”昔傳歸震川先生作令,視民如子,每坐堂皇,觀者如雲,不禁也。
一日訊奸情,觀者益衆。
先生曰:“汝等若不退,吾灑墨水矣。
”滿堂大笑。
◎木蘭詩 有某公子迷于兩伶人,一日演《佳期》,問兩人誰為優。
餘笑曰:“我有定評,隻不敢說耳。
”某固問。
答曰:“《木蘭詩》結末二語。
”座中皆大笑。
◎鑲邊酒 近時俗尚驕奢,挾妓飲酒,殆無虛日。
其座旁陪客,或有寒士不能具纏頭揮霍于筵前者,謂之鑲邊酒。
餘笑曰:“昔杜少陵《嘗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詩》所謂‘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耦絲’者,豈非鑲邊酒耶?” ◎二婢 有某紳緻仕歸,一日之内連納兩妾。
人笑其非,餘獨謂此公當深于經學者。
何以言之?《易》曰:“枯楊生弟。
”《禮記》曰:“行役以婦人。
”皆老年娶妾之證。
餘如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