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話十九·陵墓
關燈
小
中
大
◎漢富春公錢讓墓
萬曆《湖州府志》雲,富春公墓在長興縣西五裡。
按公諱讓,字德高,高密太守鹹之曾孫。
順帝永和元年,舉孝廉,除曆陽、章安二縣長。
後從太尉趙峻,辟為西曹掾,遷黃門選部侍郎。
九江寇盜周生、範容作亂,诏授廣陵太守、征東大将軍讨平之。
桓帝建和元年,拜廣陵相、征東大将軍、使持節、都督江東諸軍事、徐兖二州刺史,封富春公,食邑五千戶,實封一百五十戶。
夫人徐氏,合葬長城縣平望鄉西北梓山,乃江東錢氏第一代祖也(長城,即今之長興縣)。
◎漢太子洗馬錢京墓 案先世《大宗譜》,公諱京,字仲恭,富春公第二子,仕後漢曆東宮舍人、太子洗馬,葬長城縣吳概山。
◎漢孝女曹娥墓 按嘉泰會稽志,雲在縣東七十二裡。
《後漢書》,元嘉初度尚設祭之诔之,改葬娥于江南道旁,即此。
餘于乾隆、嘉慶間嘗三過其廟,廟之東偏有雙桧亭,宋張即之書。
亭後有大小兩冢,其大為娥之父母,其小者即娥墓也,餘為補書一碑刻石墓上。
◎漢東海孝婦墓 餘曩嘗入京,過郯城縣,路旁有東海孝婦祠,香火甚盛。
嘉慶廿三年夏,偶遊海州之雲台山,過新縣北二裡亦有孝婦祠,祠後有二冢,相傳孝婦死于姑墓,土人為立祠焉。
然案沈括《夢溪筆譚》,今東海縣即漢之贛榆,屬琅邪,非古之東海也。
《廣輿記》謂孝婦是郯人,《一統志》雲冢在郯城東十裡,又似以郯城為真墓雲。
◎三國吳王夫人墓 華亭南二裡許,有屋基廢地一塊,近處居民有劉叟者,每見有紅裳女子徘徊其間,人有見者,旋入地中而滅,甚怪之。
疑土中有異,發之不數尺,獲一磚甚古,下有巨椁如屋。
旁有穴,以火燭之,有石榻,上卧髑髅一具,前植短碑,有吳陸公遜第三女王夫人之墓十二字,非篆非隸。
左列石幾,供一瓦盆,其色如玉,乃取出貯水,甚清,經年不竭。
後見紅裳者複來,或隐或見,其人随感疾死。
盆為好事者取去,并無他異。
此乾隆初年事。
◎吳大将軍丁奉墓 華亭新橋鎮東市有丁奉墓。
嘉慶八年,農人墾田見一石,攜歸,石上有“大将軍丁奉墓”六字,餘俱漫滅。
今墓尚存,高三尺許。
案《三國·吳志》,丁奉,安豐人。
以斬孫,遷大将軍。
迎立孫皓,擢大司馬左軍師。
◎晉謝太傅墓 謝太傅安墓,在長興縣西南六十裡,地名三鴉岡,今尚有子孫守墓者。
按《晉書》,文靖卒,本葬于建康之梅嶺。
至陳,始興王叔陵淫暴,好發古冢。
晉世王公貴人多葬其地,叔陵乃發謝墓,以葬其生母彭氏。
時文靖裔孫名夷吾者,适為長城令,徙葬于此,立廟祀焉,有大觀三年墓田碑可考。
嘉慶三年,吾友邢山太守來宰是邑,重修其墓,并賦詩雲:“謝公原上夕陽斜,華表巋然樹半遮。
雷雨元功高百辟,風雲荒冢護三鴉。
古陂已泐唐人石,野草猶開晉代花。
賴有烏衣賢裔在,蘩重薦不須嗟。
”錢竹汀宮詹、秦小岘少寇、阮雲台宮保俱有詩紀之,為一時盛事雲。
◎晉永安侯錢廣墓 弘治《湖州府志》雲,在長興縣西二裡。
按先世《大宗譜》,公諱廣,字敬仲,西晉舉孝廉,除上将軍。
平賊石冰、封雲等有功,征補軍咨祭酒、揚威将軍、領江州刺史、使持節、征虜将軍、都督江洪二州諸軍事,封永安侯,谥忠壯。
夫人周氏,合葬長城縣胡陵山。
按《晉書》,永安侯廣,名見《周傳》。
◎梁臨川王錢伯仁墓 按臨川王伯仁,字仲方,宋明帝泰始中,舉孝廉,除王府兵曹參軍、員外散騎常侍。
蕭梁革命,義不再仕,遂挂冠歸。
天監二年,诏舉世家勳德之士,郡守柳渾表薦之,拜揚州刺史,卒葬高密太守墓西二裡。
夫人吳郡張氏,子五人:肅之、樂之、邕之、敬之、和之。
有女名寶嫒,歸文瓒陳公,生子霸先,即陳武帝也。
永定初,追贈臨川王,見《陳書·外戚傳》。
又按顔魯公《湖州石柱記》雲,錢氏長城人,父仲方。
高祖微時,先娶之,早卒。
及即位,追尊為昭皇後,墓曰嘉陵,在縣北五裡。
◎梁妙嚴公主墓 蘇城闾丘坊巷有息園,今為錢氏家廟,族弟溪司馬購顧氏依園地增築之。
園中有高阜曰妙嚴台者,即梁時妙嚴公主墓,府志已載之。
案徐柯《妙嚴台詩序》雲,考梁時公主之見于史書者,有玉姚、玉婉、玉、令慝、含貞,又長城、吉安皆有封号,不知妙嚴主何封也。
簡文王皇後生長山公主,名妙碧,則妙嚴為簡文女無疑矣,舊志以為梁武帝女,誤也。
公主之墓西去數百步,今為蒲林巷,巷之西口有石馬一區,故老相傳尚是墓前物,今俗稱石馬鞍頭是也。
墓上建一亭,登亭南望有傑閣,即禅興寺閣,上有公主像,戴毗羅帽,兩手合十,作跏趺狀,有宮女十人侍其兩旁。
相傳公主曾下降郡人孫,死,梁亦旋滅,陳高祖以先朝公主,賜十宮人以優禮之,年八十餘而卒。
嘉慶十八年,溪浚池得宋時舊刻,似是界石,有東至王從事地雲雲,則此墓唐、宋時猶存也。
◎陳黃門侍郎顧野王墓 案《吳地記》,顧野王墓在橫山東平陸。
橫山,今在吳郡西南十八裡。
《隋書·十道志》雲,山四面皆橫,故名橫山。
顧炎武詩序亦以為在今蘇州府吳縣橫山之東越來溪上,今三吳顧氏皆其後也。
◎唐褚中令遂良墓 唐褚中令墓,據《河南府志》在偃師者,誤也。
案《新唐書》本傳,遂良貶死愛州,即窆于彼,二男彥甫彥沖、一孫俱。
鹹通九年,诏訪其喪,歸葬陽翟,唐人有詩紀其事,安有葬在偃師之說?且《宰相世系表》雲,褚氏出自漢褚少孫後,裔孫重始居陽翟。
又《褚亮傳》雲,亮父,祖澹,皆錢塘人。
是其先并無居缑氏之說,自史載遂良自愛州貶所歸葬陽翟,亦應在今禹州,不得雲偃師也。
乾隆戊申正月,餘在開封,偶閱《河南府志》,與洪稚存論及此,故記之。
◎唐工部郎杜甫墓 案《河南通志》雲,唐工部郎杜甫墓在河南府偃師縣之土婁村,元和八年,元微之志其墓。
劉句《舊唐書》載宗武子嗣業遷甫之柩,歸葬于偃師西首陽山之前。
墓志亦雲啟子美之柩,襄事于偃師。
者,當陽侯墓也。
是墓在偃師土婁無疑矣。
自《河南府志》有鞏人與事之語,遂沿司馬溫公詩話誤載入鞏縣,反駁元微之葬偃師,為江陵途次懸拟之詞,豈《舊唐書》亦不可據耶?以嗣業數千裡乞丐焦勞,遷柩歸葬,豈不知其祖平日不忘本不忘仁之言?葬當陽,以慰泉壤,禮也。
乃去土婁咫尺,遷就葬鞏,既違祖遺志,而又悖元公襄之言,斷無是理。
乾隆初年為村民所侵,耕為麥地,邑令朱公訪出造營碑記,以複舊制。
閱四十餘年,又複侵削,舊時墓前本有杜公祠,為鄉民改祀土谷神,欲複其舊不可,乃于城西五裡堡專建焉。
前臨通衢,過者易識,後洛水暴漲,棟宇摧頹。
五十二年,邑令南皮湯公毓倬又為清理,廣其兆域,崇其冢封,環以牆垣,前開墓
按公諱讓,字德高,高密太守鹹之曾孫。
順帝永和元年,舉孝廉,除曆陽、章安二縣長。
後從太尉趙峻,辟為西曹掾,遷黃門選部侍郎。
九江寇盜周生、範容作亂,诏授廣陵太守、征東大将軍讨平之。
桓帝建和元年,拜廣陵相、征東大将軍、使持節、都督江東諸軍事、徐兖二州刺史,封富春公,食邑五千戶,實封一百五十戶。
夫人徐氏,合葬長城縣平望鄉西北梓山,乃江東錢氏第一代祖也(長城,即今之長興縣)。
◎漢太子洗馬錢京墓 案先世《大宗譜》,公諱京,字仲恭,富春公第二子,仕後漢曆東宮舍人、太子洗馬,葬長城縣吳概山。
◎漢孝女曹娥墓 按嘉泰會稽志,雲在縣東七十二裡。
《後漢書》,元嘉初度尚設祭之诔之,改葬娥于江南道旁,即此。
餘于乾隆、嘉慶間嘗三過其廟,廟之東偏有雙桧亭,宋張即之書。
亭後有大小兩冢,其大為娥之父母,其小者即娥墓也,餘為補書一碑刻石墓上。
◎漢東海孝婦墓 餘曩嘗入京,過郯城縣,路旁有東海孝婦祠,香火甚盛。
嘉慶廿三年夏,偶遊海州之雲台山,過新縣北二裡亦有孝婦祠,祠後有二冢,相傳孝婦死于姑墓,土人為立祠焉。
然案沈括《夢溪筆譚》,今東海縣即漢之贛榆,屬琅邪,非古之東海也。
《廣輿記》謂孝婦是郯人,《一統志》雲冢在郯城東十裡,又似以郯城為真墓雲。
◎三國吳王夫人墓 華亭南二裡許,有屋基廢地一塊,近處居民有劉叟者,每見有紅裳女子徘徊其間,人有見者,旋入地中而滅,甚怪之。
疑土中有異,發之不數尺,獲一磚甚古,下有巨椁如屋。
旁有穴,以火燭之,有石榻,上卧髑髅一具,前植短碑,有吳陸公遜第三女王夫人之墓十二字,非篆非隸。
左列石幾,供一瓦盆,其色如玉,乃取出貯水,甚清,經年不竭。
後見紅裳者複來,或隐或見,其人随感疾死。
盆為好事者取去,并無他異。
此乾隆初年事。
◎吳大将軍丁奉墓 華亭新橋鎮東市有丁奉墓。
嘉慶八年,農人墾田見一石,攜歸,石上有“大将軍丁奉墓”六字,餘俱漫滅。
今墓尚存,高三尺許。
案《三國·吳志》,丁奉,安豐人。
以斬孫,遷大将軍。
迎立孫皓,擢大司馬左軍師。
◎晉謝太傅墓 謝太傅安墓,在長興縣西南六十裡,地名三鴉岡,今尚有子孫守墓者。
按《晉書》,文靖卒,本葬于建康之梅嶺。
至陳,始興王叔陵淫暴,好發古冢。
晉世王公貴人多葬其地,叔陵乃發謝墓,以葬其生母彭氏。
時文靖裔孫名夷吾者,适為長城令,徙葬于此,立廟祀焉,有大觀三年墓田碑可考。
嘉慶三年,吾友邢山太守來宰是邑,重修其墓,并賦詩雲:“謝公原上夕陽斜,華表巋然樹半遮。
雷雨元功高百辟,風雲荒冢護三鴉。
古陂已泐唐人石,野草猶開晉代花。
賴有烏衣賢裔在,蘩重薦不須嗟。
”錢竹汀宮詹、秦小岘少寇、阮雲台宮保俱有詩紀之,為一時盛事雲。
◎晉永安侯錢廣墓 弘治《湖州府志》雲,在長興縣西二裡。
按先世《大宗譜》,公諱廣,字敬仲,西晉舉孝廉,除上将軍。
平賊石冰、封雲等有功,征補軍咨祭酒、揚威将軍、領江州刺史、使持節、征虜将軍、都督江洪二州諸軍事,封永安侯,谥忠壯。
夫人周氏,合葬長城縣胡陵山。
按《晉書》,永安侯廣,名見《周傳》。
◎梁臨川王錢伯仁墓 按臨川王伯仁,字仲方,宋明帝泰始中,舉孝廉,除王府兵曹參軍、員外散騎常侍。
蕭梁革命,義不再仕,遂挂冠歸。
天監二年,诏舉世家勳德之士,郡守柳渾表薦之,拜揚州刺史,卒葬高密太守墓西二裡。
夫人吳郡張氏,子五人:肅之、樂之、邕之、敬之、和之。
有女名寶嫒,歸文瓒陳公,生子霸先,即陳武帝也。
永定初,追贈臨川王,見《陳書·外戚傳》。
又按顔魯公《湖州石柱記》雲,錢氏長城人,父仲方。
高祖微時,先娶之,早卒。
及即位,追尊為昭皇後,墓曰嘉陵,在縣北五裡。
◎梁妙嚴公主墓 蘇城闾丘坊巷有息園,今為錢氏家廟,族弟溪司馬購顧氏依園地增築之。
園中有高阜曰妙嚴台者,即梁時妙嚴公主墓,府志已載之。
案徐柯《妙嚴台詩序》雲,考梁時公主之見于史書者,有玉姚、玉婉、玉、令慝、含貞,又長城、吉安皆有封号,不知妙嚴主何封也。
簡文王皇後生長山公主,名妙碧,則妙嚴為簡文女無疑矣,舊志以為梁武帝女,誤也。
公主之墓西去數百步,今為蒲林巷,巷之西口有石馬一區,故老相傳尚是墓前物,今俗稱石馬鞍頭是也。
墓上建一亭,登亭南望有傑閣,即禅興寺閣,上有公主像,戴毗羅帽,兩手合十,作跏趺狀,有宮女十人侍其兩旁。
相傳公主曾下降郡人孫,死,梁亦旋滅,陳高祖以先朝公主,賜十宮人以優禮之,年八十餘而卒。
嘉慶十八年,溪浚池得宋時舊刻,似是界石,有東至王從事地雲雲,則此墓唐、宋時猶存也。
◎陳黃門侍郎顧野王墓 案《吳地記》,顧野王墓在橫山東平陸。
橫山,今在吳郡西南十八裡。
《隋書·十道志》雲,山四面皆橫,故名橫山。
顧炎武詩序亦以為在今蘇州府吳縣橫山之東越來溪上,今三吳顧氏皆其後也。
◎唐褚中令遂良墓 唐褚中令墓,據《河南府志》在偃師者,誤也。
案《新唐書》本傳,遂良貶死愛州,即窆于彼,二男彥甫彥沖、一孫俱。
鹹通九年,诏訪其喪,歸葬陽翟,唐人有詩紀其事,安有葬在偃師之說?且《宰相世系表》雲,褚氏出自漢褚少孫後,裔孫重始居陽翟。
又《褚亮傳》雲,亮父,祖澹,皆錢塘人。
是其先并無居缑氏之說,自史載遂良自愛州貶所歸葬陽翟,亦應在今禹州,不得雲偃師也。
乾隆戊申正月,餘在開封,偶閱《河南府志》,與洪稚存論及此,故記之。
◎唐工部郎杜甫墓 案《河南通志》雲,唐工部郎杜甫墓在河南府偃師縣之土婁村,元和八年,元微之志其墓。
劉句《舊唐書》載宗武子嗣業遷甫之柩,歸葬于偃師西首陽山之前。
墓志亦雲啟子美之柩,襄事于偃師。
者,當陽侯墓也。
是墓在偃師土婁無疑矣。
自《河南府志》有鞏人與事之語,遂沿司馬溫公詩話誤載入鞏縣,反駁元微之葬偃師,為江陵途次懸拟之詞,豈《舊唐書》亦不可據耶?以嗣業數千裡乞丐焦勞,遷柩歸葬,豈不知其祖平日不忘本不忘仁之言?葬當陽,以慰泉壤,禮也。
乃去土婁咫尺,遷就葬鞏,既違祖遺志,而又悖元公襄之言,斷無是理。
乾隆初年為村民所侵,耕為麥地,邑令朱公訪出造營碑記,以複舊制。
閱四十餘年,又複侵削,舊時墓前本有杜公祠,為鄉民改祀土谷神,欲複其舊不可,乃于城西五裡堡專建焉。
前臨通衢,過者易識,後洛水暴漲,棟宇摧頹。
五十二年,邑令南皮湯公毓倬又為清理,廣其兆域,崇其冢封,環以牆垣,前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