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話八·談詩
關燈
小
中
大
。
”“丁棱仙侶有方幹(謂子山),聯袂尋春扣绮關。
時複中之音呖呖,翩何遲也步珊珊。
周旋翻累當筵立,平視驚從隔座看。
多謝小紅真解事,金筒玉碗許頻餐。
”“一飲瓊漿百感生,藍橋夢影尚分明。
平添杜牧重來恨,久負羅敷已嫁盟。
未免有情空複爾,似曾相識轉憐卿。
欲将細語從頭問,怕聽鹦哥喚客聲。
”四詩可稱絕倒。
◎以人存詩 于宗堯字二巍,遼東廣甯衛人。
康熙七年,年十八,由蔭生出令常熟,精敏慈惠,一時有神君之頌。
《病中詠懷》雲:“三年花縣鎖江煙,南國風流事渺然。
雲外錦峰餐秀色,瓯中琴水拂廉泉。
流亡滿目愁填壑,水旱焦心欲問天。
草野不肥吾貌瘦,強将憔悴弄冰弦。
”按公卒時年才二十一,詳縣志。
此詩蓋公當日為醫士陸顯甫書扇頭者,陸氏子孫至今寶藏焉。
南城曾賓谷中丞以名翰林出為兩淮轉運使者十三年。
揚州當東南之沖,其時川、楚未平,羽書狎至,冠蓋交馳,日不暇給,而中丞則旦接賓客,晝理簡牍,夜誦文史,自若也。
署中辟題襟館,與一時賢士大夫相唱和,如袁簡齋、王夢樓、王蘭泉、吳谷人、張警堂、陳東浦、謝芗泉、王葑町、錢裴山、周載軒、陳桂堂、李啬生、楊西禾、吳山尊、伊耐園,及公子述之、蒲快亭、黃贲生、王惕甫、宋芝山、吳蘭雪、胡香海、胡黃海、吳退庵、吳白庵、詹石琴、儲玉琴、陳理堂、郭厚庵、蔣伯生、蔣藕船、何豈匏、錢玉魚、樂蓮裳、劉霞裳諸君時相往來,較之《西昆酬倡》,殆有過之。
中丞嘗于九峰園作秋契之會,賦詩雲:“昨得蘭亭春契硯,便思招客蘭亭遊。
蘭亭去此一千裡,春契故事知誰修?揚州虹橋亦名勝,冶春詞句今傳讴。
漁洋遺韻繼者少,百有餘歲空悠悠。
今年三月動佳興,頗乏知己相赓酬。
來名士稍長集,江天雨霁開涼秋。
安江門外水新漲,浩蕩豈可輸閑鷗。
棹歌聲發古渡頭,蒹葭深處清而幽。
濃春桃李反嫌俗,秋契之樂前無俦。
南園水木況明瑟,九點煙岚出庭側。
硯池一曲含風漪,倒影奇峰嶽蓮碧。
我攜契硯适來此,一洗寒泉翠欲滴。
此池為我契硯開,此峰為餘硯山石。
異哉此會非偶然,蘭亭之人幾曾得?座中名士鹹歎息,複有丹青潤州客(謂陸曉峰)。
明朝寫出秋契圖,洗硯之人宜可識。
”一時和者甚多。
吾鄉徐阆齋孝廉一詩尤妙,附記于此:“春秋二七逢秋契,故事千年人不記。
《魯都》賦手建安才,《臨河》叙錄蘭亭字。
蘭亭繭紙昭陵收,此文未入文選樓。
一時詩句總寂寞,細氈碑打蛟龍愁。
秋契主人有秋骨,白面繡衣持玉節。
錦帶紅迎吉慶花,金樽綠瀉銀河月。
直教江水作流觞,江月照客江花香。
園中九峰欲飛去,齊吐雲氣天蒼涼。
群賢少長列坐次,知公今年三十四。
右軍修契三十三,公長一歲應兄事。
前日公攜春契硯,新詩揚州家傳遍。
今朝又作秋契會,觀者人人盡稱羨。
殘醉江臯寄采箋,風流不讓永和年。
相思一夜秋蘭發,花裡新吟秋契篇。
” 憶自乾隆戊申歲,餘嘗與阆齋同客秋帆尚書河南幕府。
其年七月,尚書擢兩湖總督,餘回江東,阆齋以與修《衛輝府志》,獨留汴梁,送詩雲:“我留黃河邊,送君黃河口。
黃河八月浪連天,白日蛟龍挾船走。
因君寄信報平安,家有高堂可健餐?春來更望長安去,愁絕天涯行路難。
”嗚呼!以阆齋之才之美,不得中進士,入詞館,卒以從軍功試為縣令,郁郁以殁,可悲也! 阮雲台宮保以嘉慶元年提督浙江學政,諸生中有長于一藝者,必置高等,賞歎不已,是以人材蔚起,小學奮興,為一時之盛。
宮保嘗試湖州,賦秋桑詩,和者數十家,有諸生胡名敬者,和雲:“微黃比似菊衣痕,幾樹蕭疏蔭荜門。
材美早需當世用,價高留待異時論。
禦寒隻為蒼生計,曆久空餘直幹存。
多少绮羅叢裡客,何曾根本與酬恩?”“西郊昨夜有霜侵,減卻茅檐一片陰。
但使陽和調晚節,幾曾經緯負初心?春閨自昔相須急,寒士于今得庇深。
菊秀蘭芳休把玩,直垂青眼到疏林。
”便爾吐屬不凡,頗有霖雨蒼生之志。
不數年,果中鄉榜,成進士,今官翰林侍讀學士。
長白斌少仆良為前任兩江總督玉公德第八公子,嘉慶己卯、辛巳之間,官蘇松糧道,駐紮常熟。
署後即虞山也,有小樓可以望遠,題曰辛峰一角樓,與吳中諸名士讀畫論詩,殆無虛日,自題一聯雲:“群彥集東南,有溫李詩才筌熙繪事;高樓占西北,挹石梅香月辛嶺晴雲。
”年未四十,著書盈尺矣。
《過拂水山莊》二首雲:“江總歸來白發新,劫灰餘燼戀無因。
風騷壇坫三朝重,金粉河山半壁陳。
貂珥苦思推輔座,蛾麋甘讓作完人。
孝陵銅狄苔花冷,詞館空吟舊院春。
”“海天閑話感滄桑,猶有交情憶孟陽。
淚化绛雲紅踯躅,詩題拂水綠荒涼。
彥回有壽甯為福,庾信多才亦不祥。
禅悅簡栖聊自慰,東風愁殺柳枝娘。
” 吳杜村觀察名紹浣,其祖父俱業鹾,至杜村與其兄蘇泉俱中進士,入翰林。
杜村詩不多作,亦無專集,而筆甚逋峭。
嘗記其《舟中感懷》二首雲:“楓葉兼蘆荻,紛紛滿客舟。
水雲千裡白,風露一天秋。
獨宿同孤雁,愁懷寄遠鷗。
披衣人不寐,剪燭數更籌。
”“江湖天地闊,感慨别離多。
壯歲猶如此,衰年更奈何。
懷人看落日,倚枕發高歌。
長嘯驚龍蟄,寒風起碧波。
”七言如“鄉思暗随燈影動,客愁齊逐雨聲來”,“亂山鐘響僧歸寺,古渡燈昏月滿船”。
《詠梅花》雲:“山間月黯誰橫笛,江上春寒獨掩門。
”又《寒夜》雲“衆星皆淡漠,孤月自精神”,十字亦妙。
輔國公裕瑞為豫親王弟,自号思元主人,所居曰樊學齋,有亭台花木之勝,一時名士如楊蓉裳、吳蘭雪輩皆與之遊。
所著有《萋香軒吟草》一卷,十額驸豐紳殷德稱其詩清華幽豔,是能鑄長吉、飛卿而自成一家者。
記其《灤陽道中》雲:“一馬長驅挂玉鞭,清秋風景倍蕭然。
野蛾亂落荒林雪,山鳥斜沖古寺煙。
雀舌宜烹疏雨夜,豆棚欲話晚涼天。
無眠靜對寒檠影,起視雲邊月正圓。
”殊清新可喜。
主人嘗贈餘七古一首,又《和京師冬日八詠》及《春遊八詠》諸作,詩甚長未錄也。
婺源齊梅麓庶常彥槐,散館後出宰吾邑,未及數載,即賦歸田,遂蔔居陽羨為侍養計。
于其行也,餘為刻坡公《種橘帖》贈之。
其《留别梁溪詩》四首雲:“撫字催科兩弗堪,八年竽濫大江南。
政難言美差無惡,吏豈能廉隻不貪。
苗長但須除一莠,馬蕃焉用禁原蠶。
此生足傲東坡處,腹貯山泉百甕甘。
”“年年清興在春深,扃戶重将舊業尋。
校士可能持玉尺,論文誰與度金針?伫看骐骥骧雲路,莫遣鸱集泮林。
畢竟詞章總餘事,讀書須得聖賢心。
”“可憐秋旱稻苗枯,火急符書尚索逋。
拙吏甘同道州考,流民終賴鄭公圖。
聖恩浩蕩如天大,鄉俗敦龐自古無。
推解不緣諸父老,哀鴻安得命全蘇(自注雲:甲戌大旱,自恩赈外,邑之殷富捐赀接濟,不下十四萬缗,全活饑民無算)。
”“一橋一墓五年修,點綴青山與碧流。
俗變荊蠻思泰伯(自注雲:泰伯墓在鴻山,歲久傾圮,予募赀修葺),名題豐樂憶滁州(自注雲:望亭橋舊名龍彙,久圮,子以赈餘之錢興修,改名豐樂)。
平川日落漁樵渡,寒食花開士女遊。
俯仰之間已陳迹,他時還念故侯不?” 袁簡齋先生通、遲兩公子,雖不以科第起家,而皆能詩。
遲子名壽芝者,年未弱冠,稿已筍束,記其《遊栖霞寺》一聯雲:“清靜尚嫌禽作語,玲珑誰與石争能?”頗有乃祖家法。
又鉛山蔣心餘先生曾孫名志伊者,号小榭,能詩。
道光壬午九月,餘偶至邗江,相晤于王古靈席上,有《題小紅雪樓詩卷後》一律雲:“續書香海記前回,曾見山陽舊雨來。
小草每依庭際長,寒花獨向畫圖開。
春風自掃元卿徑,尊酒誰傾杜叟醅。
赢得詞人題妙筆,欲招黃鶴醉江梅。
”俱可謂善承家學者。
東鄉吳蘭雪舍人有姬人綠春,本蘇州人,生長盛京,性修潔,愛貞靜,善畫蘭,法陳古白,又能詩,舍人甚愛寵。
死時年二十二耳,舍人悼痛不已,賦詩雲:“冷暖相依僅五年,不應草草賦遊仙。
早知一病無醫法,何苦三
”“丁棱仙侶有方幹(謂子山),聯袂尋春扣绮關。
時複中之音呖呖,翩何遲也步珊珊。
周旋翻累當筵立,平視驚從隔座看。
多謝小紅真解事,金筒玉碗許頻餐。
”“一飲瓊漿百感生,藍橋夢影尚分明。
平添杜牧重來恨,久負羅敷已嫁盟。
未免有情空複爾,似曾相識轉憐卿。
欲将細語從頭問,怕聽鹦哥喚客聲。
”四詩可稱絕倒。
◎以人存詩 于宗堯字二巍,遼東廣甯衛人。
康熙七年,年十八,由蔭生出令常熟,精敏慈惠,一時有神君之頌。
《病中詠懷》雲:“三年花縣鎖江煙,南國風流事渺然。
雲外錦峰餐秀色,瓯中琴水拂廉泉。
流亡滿目愁填壑,水旱焦心欲問天。
草野不肥吾貌瘦,強将憔悴弄冰弦。
”按公卒時年才二十一,詳縣志。
此詩蓋公當日為醫士陸顯甫書扇頭者,陸氏子孫至今寶藏焉。
南城曾賓谷中丞以名翰林出為兩淮轉運使者十三年。
揚州當東南之沖,其時川、楚未平,羽書狎至,冠蓋交馳,日不暇給,而中丞則旦接賓客,晝理簡牍,夜誦文史,自若也。
署中辟題襟館,與一時賢士大夫相唱和,如袁簡齋、王夢樓、王蘭泉、吳谷人、張警堂、陳東浦、謝芗泉、王葑町、錢裴山、周載軒、陳桂堂、李啬生、楊西禾、吳山尊、伊耐園,及公子述之、蒲快亭、黃贲生、王惕甫、宋芝山、吳蘭雪、胡香海、胡黃海、吳退庵、吳白庵、詹石琴、儲玉琴、陳理堂、郭厚庵、蔣伯生、蔣藕船、何豈匏、錢玉魚、樂蓮裳、劉霞裳諸君時相往來,較之《西昆酬倡》,殆有過之。
中丞嘗于九峰園作秋契之會,賦詩雲:“昨得蘭亭春契硯,便思招客蘭亭遊。
蘭亭去此一千裡,春契故事知誰修?揚州虹橋亦名勝,冶春詞句今傳讴。
漁洋遺韻繼者少,百有餘歲空悠悠。
今年三月動佳興,頗乏知己相赓酬。
來名士稍長集,江天雨霁開涼秋。
安江門外水新漲,浩蕩豈可輸閑鷗。
棹歌聲發古渡頭,蒹葭深處清而幽。
濃春桃李反嫌俗,秋契之樂前無俦。
南園水木況明瑟,九點煙岚出庭側。
硯池一曲含風漪,倒影奇峰嶽蓮碧。
我攜契硯适來此,一洗寒泉翠欲滴。
此池為我契硯開,此峰為餘硯山石。
異哉此會非偶然,蘭亭之人幾曾得?座中名士鹹歎息,複有丹青潤州客(謂陸曉峰)。
明朝寫出秋契圖,洗硯之人宜可識。
”一時和者甚多。
吾鄉徐阆齋孝廉一詩尤妙,附記于此:“春秋二七逢秋契,故事千年人不記。
《魯都》賦手建安才,《臨河》叙錄蘭亭字。
蘭亭繭紙昭陵收,此文未入文選樓。
一時詩句總寂寞,細氈碑打蛟龍愁。
秋契主人有秋骨,白面繡衣持玉節。
錦帶紅迎吉慶花,金樽綠瀉銀河月。
直教江水作流觞,江月照客江花香。
園中九峰欲飛去,齊吐雲氣天蒼涼。
群賢少長列坐次,知公今年三十四。
右軍修契三十三,公長一歲應兄事。
前日公攜春契硯,新詩揚州家傳遍。
今朝又作秋契會,觀者人人盡稱羨。
殘醉江臯寄采箋,風流不讓永和年。
相思一夜秋蘭發,花裡新吟秋契篇。
” 憶自乾隆戊申歲,餘嘗與阆齋同客秋帆尚書河南幕府。
其年七月,尚書擢兩湖總督,餘回江東,阆齋以與修《衛輝府志》,獨留汴梁,送詩雲:“我留黃河邊,送君黃河口。
黃河八月浪連天,白日蛟龍挾船走。
因君寄信報平安,家有高堂可健餐?春來更望長安去,愁絕天涯行路難。
”嗚呼!以阆齋之才之美,不得中進士,入詞館,卒以從軍功試為縣令,郁郁以殁,可悲也! 阮雲台宮保以嘉慶元年提督浙江學政,諸生中有長于一藝者,必置高等,賞歎不已,是以人材蔚起,小學奮興,為一時之盛。
宮保嘗試湖州,賦秋桑詩,和者數十家,有諸生胡名敬者,和雲:“微黃比似菊衣痕,幾樹蕭疏蔭荜門。
材美早需當世用,價高留待異時論。
禦寒隻為蒼生計,曆久空餘直幹存。
多少绮羅叢裡客,何曾根本與酬恩?”“西郊昨夜有霜侵,減卻茅檐一片陰。
但使陽和調晚節,幾曾經緯負初心?春閨自昔相須急,寒士于今得庇深。
菊秀蘭芳休把玩,直垂青眼到疏林。
”便爾吐屬不凡,頗有霖雨蒼生之志。
不數年,果中鄉榜,成進士,今官翰林侍讀學士。
長白斌少仆良為前任兩江總督玉公德第八公子,嘉慶己卯、辛巳之間,官蘇松糧道,駐紮常熟。
署後即虞山也,有小樓可以望遠,題曰辛峰一角樓,與吳中諸名士讀畫論詩,殆無虛日,自題一聯雲:“群彥集東南,有溫李詩才筌熙繪事;高樓占西北,挹石梅香月辛嶺晴雲。
”年未四十,著書盈尺矣。
《過拂水山莊》二首雲:“江總歸來白發新,劫灰餘燼戀無因。
風騷壇坫三朝重,金粉河山半壁陳。
貂珥苦思推輔座,蛾麋甘讓作完人。
孝陵銅狄苔花冷,詞館空吟舊院春。
”“海天閑話感滄桑,猶有交情憶孟陽。
淚化绛雲紅踯躅,詩題拂水綠荒涼。
彥回有壽甯為福,庾信多才亦不祥。
禅悅簡栖聊自慰,東風愁殺柳枝娘。
” 吳杜村觀察名紹浣,其祖父俱業鹾,至杜村與其兄蘇泉俱中進士,入翰林。
杜村詩不多作,亦無專集,而筆甚逋峭。
嘗記其《舟中感懷》二首雲:“楓葉兼蘆荻,紛紛滿客舟。
水雲千裡白,風露一天秋。
獨宿同孤雁,愁懷寄遠鷗。
披衣人不寐,剪燭數更籌。
”“江湖天地闊,感慨别離多。
壯歲猶如此,衰年更奈何。
懷人看落日,倚枕發高歌。
長嘯驚龍蟄,寒風起碧波。
”七言如“鄉思暗随燈影動,客愁齊逐雨聲來”,“亂山鐘響僧歸寺,古渡燈昏月滿船”。
《詠梅花》雲:“山間月黯誰橫笛,江上春寒獨掩門。
”又《寒夜》雲“衆星皆淡漠,孤月自精神”,十字亦妙。
輔國公裕瑞為豫親王弟,自号思元主人,所居曰樊學齋,有亭台花木之勝,一時名士如楊蓉裳、吳蘭雪輩皆與之遊。
所著有《萋香軒吟草》一卷,十額驸豐紳殷德稱其詩清華幽豔,是能鑄長吉、飛卿而自成一家者。
記其《灤陽道中》雲:“一馬長驅挂玉鞭,清秋風景倍蕭然。
野蛾亂落荒林雪,山鳥斜沖古寺煙。
雀舌宜烹疏雨夜,豆棚欲話晚涼天。
無眠靜對寒檠影,起視雲邊月正圓。
”殊清新可喜。
主人嘗贈餘七古一首,又《和京師冬日八詠》及《春遊八詠》諸作,詩甚長未錄也。
婺源齊梅麓庶常彥槐,散館後出宰吾邑,未及數載,即賦歸田,遂蔔居陽羨為侍養計。
于其行也,餘為刻坡公《種橘帖》贈之。
其《留别梁溪詩》四首雲:“撫字催科兩弗堪,八年竽濫大江南。
政難言美差無惡,吏豈能廉隻不貪。
苗長但須除一莠,馬蕃焉用禁原蠶。
此生足傲東坡處,腹貯山泉百甕甘。
”“年年清興在春深,扃戶重将舊業尋。
校士可能持玉尺,論文誰與度金針?伫看骐骥骧雲路,莫遣鸱集泮林。
畢竟詞章總餘事,讀書須得聖賢心。
”“可憐秋旱稻苗枯,火急符書尚索逋。
拙吏甘同道州考,流民終賴鄭公圖。
聖恩浩蕩如天大,鄉俗敦龐自古無。
推解不緣諸父老,哀鴻安得命全蘇(自注雲:甲戌大旱,自恩赈外,邑之殷富捐赀接濟,不下十四萬缗,全活饑民無算)。
”“一橋一墓五年修,點綴青山與碧流。
俗變荊蠻思泰伯(自注雲:泰伯墓在鴻山,歲久傾圮,予募赀修葺),名題豐樂憶滁州(自注雲:望亭橋舊名龍彙,久圮,子以赈餘之錢興修,改名豐樂)。
平川日落漁樵渡,寒食花開士女遊。
俯仰之間已陳迹,他時還念故侯不?” 袁簡齋先生通、遲兩公子,雖不以科第起家,而皆能詩。
遲子名壽芝者,年未弱冠,稿已筍束,記其《遊栖霞寺》一聯雲:“清靜尚嫌禽作語,玲珑誰與石争能?”頗有乃祖家法。
又鉛山蔣心餘先生曾孫名志伊者,号小榭,能詩。
道光壬午九月,餘偶至邗江,相晤于王古靈席上,有《題小紅雪樓詩卷後》一律雲:“續書香海記前回,曾見山陽舊雨來。
小草每依庭際長,寒花獨向畫圖開。
春風自掃元卿徑,尊酒誰傾杜叟醅。
赢得詞人題妙筆,欲招黃鶴醉江梅。
”俱可謂善承家學者。
東鄉吳蘭雪舍人有姬人綠春,本蘇州人,生長盛京,性修潔,愛貞靜,善畫蘭,法陳古白,又能詩,舍人甚愛寵。
死時年二十二耳,舍人悼痛不已,賦詩雲:“冷暖相依僅五年,不應草草賦遊仙。
早知一病無醫法,何苦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