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話八·談詩
關燈
小
中
大
康熙末年,有葉先生者名景高,号菊,太倉諸生。
笃學好古,能文章,尤刻意于詩。
喜遊覽,遍曆滇、黔、閩、廣。
老年倦遊,買田于張泾之上,築學耕草堂,因自号學耕老人。
今無有知其人者。
其詩和平淵雅,可以直接盛唐。
《明月山次韻》雲:“窈窕如螺髻,青青倚遠天。
虹飛深澗曲,寺聳小山巅。
秋雨浮岚濕,晴波落澗圓。
吟懷堪寄托,待照我歸船。
”《清平道中》雲:“細雨迷征騎,涼ざ動客衣。
午晴雲氣薄,秋老樹聲微。
參錯山邱稻,青蔥石徑薇。
前頭沽酒店,買醉興先飛。
”《懷俞心在符又魯兼寄柴胥山二首》雲:“俞子真同氣,符生實妙才。
如何一别後,不見尺書來。
異地仍留滞,伊人切溯洄。
窮愁應似我,時命豈須哀。
”“蹤迹千山隔,心期萬裡通。
翦燈同聽雨,揮翰各臨風。
夢别江城近,思深雲樹窮。
西泠富篇什,早晚遺詩筒。
”《華蓋洞》雲:“徑通雲外寺,春鎖洞中天。
白石炊香飯,紅漿醉老禅。
鳥随疏磬下,人趁夕陽還。
仙杏初經眼,一枝紅欲燃。
”《客舍對雨感懷》雲:“春光三月暮,亻孱亻愁負花期。
好約尋芳侶,來吟對雨詩。
園林紅剩萼,鬓發白添絲。
堪笑支離态,衰羸隻自知。
”《過洞庭湖同青崖弟作》雲:“連天一色碧玻璃,帆影湖光望眼迷。
銅柱山高人迹少,洞庭水闊雁行低。
芳洲蘭杜秋風老,遠岸蒹葭綠樹齊。
騷雅吾宗推令弟,題詩直到夜郎西。
”《早春感興》雲:“萬裡江天客未還,小樓搔首對蠻山。
吟邀春色千峰冷,寺度鐘聲半榻閑。
細雨綠萌愁外草,殘杯紅駐醉中顔。
茫茫歸思情應劇,鬓落邊城幾點斑。
”《便水驿早發》雲:“曉烏啼向驿門前,便水茫茫早放船。
仰面人家看不見,午雞聲出亂山巅。
”《漫興》雲:“細數殘花到夕陽,獨傾村酒問春光。
可能借得東風力,吹落侬頭兩鬓霜。
”鈔錄數首,以存其人。
餘十三歲遊虎丘,于肆中見舊扇一柄,以百文購得之,上有七律二首,雲:“長夏成詩未附書,今來把讀是冬初。
琴中雅調惟孤澹,筆下陳言早破除。
寒雨平添津岸闊,衰楊遠映水亭疏。
相思一見為經歲,又待梅開訪佛廬。
”“自恨摧頹逼暮年,況兼多病少安眠。
幾枝晚菊經霜後,百種秋悲在雁先。
匿影不成鍵戶計,取譏真待買山錢。
何妨旨酒看君飲,但對清淮易惘然。
”後題“先著稿為大瓢先生正”,因問先著為何如人,皆不知也。
比長,讀《國朝别裁集》,始知著字遷夫,四川泸州人,流寓金陵,有《之溪老生集》,或雲是明季遺老也。
華氏為吾邑望族,至今猶盛。
幼時在表兄華性焉家見華碩宣詩一卷,寫作俱妙,求問其族中,無有知之者。
己卯春日,偶于友人破書中得一冊,始知碩宣字養聖,鵝湖人,康熙間諸生,年七十餘卒,自号東籬居士。
讀其詩,五律最工。
《題友人園亭》雲:“小築深林裡,幽懷獨往還。
亂雲封竹徑,野鶴護花關。
松老鱗方密,梅欹藓自斑。
《南華》初讀罷,蘿月照人間。
”《聞笛》雲:“橫笛秋江上,江空夜更清。
韻随風暗度,愁向月明生。
楊柳離亭淚,梅花故國情。
無端添别恨,進作斷腸聲。
”《登塔》雲:“孤塔倚霄漢,登臨象外幽。
亂山排檻入,遠水接雲流。
日月檐前過,樓台天際浮。
遙看霞五色,極目是神洲。
”《和友》雲:“雨過江臯淨,移舟落照間。
興同孤鶴曠,心與野雲閑。
古澗聞寒水,疏林見遠山。
欣然載尊酒,訪菊扣花關。
”《湖上》雲:“何處堪栖隐,湖濱煙柳莊。
溪聲常到枕,花影半侵床。
拂石眠蒼藓,敲詩倚夕陽。
忽驚鷗鹭起,漁笛響滄浪。
”《貞女》雲:“秦樓引鳳曲,幻作斷腸音。
未識生前面,難移死後心。
惟知因義重,非是為情深。
空負絲蘿約,蘭閨淚滿襟。
”《僧舍梨花》雲:“拟入羅浮窟,疏香一徑通。
澹煙疑遠近,明月悟真空。
雪影幽窗外,詩情曉夢中。
朝來輕帶雨,寂寞淚東風。
”《歸鴉》雲:“遠水殘村外,争飛噪晚晴。
梁園朝見影,楚幕夜聞聲。
落葉愁霜冷,驚栖妒月明。
孤琴幽韻遠,猶似隔林鳴。
”《喜晴》雲:“夢回禽語碎,知是報新晴。
雲散春衣薄,花迎曉日明。
紅橋煙柳色,紫陌管弦聲。
好聽香風曲,芳郊踏草行。
”《春遊》雲:“紅杏依江岸,青山到郭門。
舟橫春水渡,人醉落花村。
嬌鳥酬歌韻,香風散霧痕。
勝遊應不倦,歸院欲黃昏。
徐荔村有《歲暮寄内詩》雲:“雙手空空歲又闌,西風心與鼻俱酸。
依人自笑馮老,作客誰憐範叔寒。
寫到家書千點淚,算來歸計十分難。
此身隻當從軍死,累爾青鸾鏡影單。
”時荔村方客如臯,吾鄉陶學博國果正為校官,其夫人顧氏偶見此詩,讀之淚下,謂學博曰:“邑有斯人,可令其流落不歸耶?盍為謀焉。
”于是夫人自典簪珥為倡,同學諸生聞之,亦醵金以贈,俾其早歸,事傳遠近。
又閨秀宋蘅臯,名之淑,李輪霞室也。
輪霞久客未歸,宋寄以《秋夕感懷》雲:“銀鴨燒殘啟碧窗,閑庭風起露華涼。
梧桐影裡秋如水,蟋蟀聲中夜漸長。
千裡關山添别夢,十年羁旅憶他鄉。
低頭怕見團栾月,隻恐天涯也斷腸。
”嗚呼!安得有顧夫人之賢者為厚贈之,團聚其天倫樂事也。
“人從絕如魚貫,馬入寒林列雁行”,此和緻齋公相随圍詩也。
案庾子山《遊獵》詩有“石關魚貫上,山梁雁翅行”,似即本此。
然餘以為和相未必有此詩在胸中而用其典故,亦偶爾相同耳。
和相有《嘉樂堂集》,其子驸馬公豐殷德所刻。
聞驸馬亦工詩,古文,惟不自收拾。
樊學齋主人嘗為餘言。
餘于癸酉秋日以事往雲間,道出昆山,風阻泊舟,遂登岸散步草堂寺,見壁間所挂扇面,有沈師濂七律四首,中一聯雲:“文壇恥說為偏将,酒國甘居是附庸。
”可想見其抱負。
遍訪斯人,無有知者。
有人詠雁來紅詩雲:“漢使傳書托便鴻,上林一箭堕西風。
至今血染階前草,一度秋來一度紅。
”此詩甚妙,不知誰作。
近友人張映山亦有詩雲:“塞鴻嘹唳菊離披,庭際幽叢故出奇。
是草獨無遲暮感,不花能放豔陽時。
粗枝大葉風流在,綠意紅情夕照知。
欲寫秋容傳晚節,畫圖猶覺不如詩。
”又蔣伯寅之“秋深忘歲晚,葉老代花開”一聯,亦妙。
邑侯邵公名風,山陰人,以中書舍人出宰吾邑,去官後改名無恙,字夢餘。
陳雲伯少時嘗從學詩,其詩秀骨天成,非時輩所能及。
《登徐州城樓》雲:“霜引邊聲來朔塞,日搖河色上城樓。
”《北固山看雪》雲:“雲痕四合沈諸島,雪色中開見大江。
”《栖霞放舟》雲:“青山入夢成知己,明月同舟當故人。
”《秋夜》雲:“鶴影倦依涼月立,雁聲寒帶夜霜飛。
”皆名句也。
邵殁後,雲伯為刻其詩。
徐湘浦司馬公子德泉名珠,性沖澹,詩情幽逸,如花開絕塞,雁唳清秋。
七古尤雄健,有《讀友人侯貞友焦山詩題後》一首雲:“文章擅變幻,造化多雄奇。
陰陽無軌範,山川有殊姿。
長江西來一萬裡,發源岷蜀東注此。
奔沖直下少歸束,金焦兩山相對峙。
海門扼鎖氣不洩,萬古中流作砥柱。
金山如貴人,焦山如隐士。
蒼岩翠壁睨欲無,青螺點點浮春水。
山靈奇氣自鐘秀,侯生蘊蓄天所授。
憑軒句挾海濤飛,拾級語侵山骨瘦。
焦先不可作,江月投山坳。
眼前名士獨醉倒,狂歌喚起春江潮。
情于此放,詩于此豪,幻想欲跨雲中橋,橫空萬丈連金焦。
安得爾我相招要,看君落筆青天高。
” 古者奴婢皆有罪者為之,謂之臧獲,然婢之中亦有等級,有素敏慧通音律,或善炊爨能持家,即漁童樵青,亦不過供驅使盡執役而已,未聞有以美麗而得名者。
近來士大夫家喜蓄美婢,而青樓尤多,題以雅号,如惜花、采香、待月、繡春之類,然而甘蔗旁生,荔支側出,似掃眉人不可無此陪襯。
馬藥庵有《贈婢改子詩》四首,雲:“阿母傳呼兩字妍,新題錦瑟改麼弦。
曾聞丫角依蘭姊,不信蟠根是李仙。
綽約二分籠靥淺,<立令><立屏>六寸稱膚圓。
多情也似雕梁燕,相傍烏衣已十年。
”“碗脫嬌姿絕代誇,管城分蔭托琅邪。
儉妝未肯依時世,清韻真堪拟大家。
綠绮窗前金可鑄,白團扇底玉無瑕。
阿誰空學夫人樣,那比芳名豔榜花
笃學好古,能文章,尤刻意于詩。
喜遊覽,遍曆滇、黔、閩、廣。
老年倦遊,買田于張泾之上,築學耕草堂,因自号學耕老人。
今無有知其人者。
其詩和平淵雅,可以直接盛唐。
《明月山次韻》雲:“窈窕如螺髻,青青倚遠天。
虹飛深澗曲,寺聳小山巅。
秋雨浮岚濕,晴波落澗圓。
吟懷堪寄托,待照我歸船。
”《清平道中》雲:“細雨迷征騎,涼ざ動客衣。
午晴雲氣薄,秋老樹聲微。
參錯山邱稻,青蔥石徑薇。
前頭沽酒店,買醉興先飛。
”《懷俞心在符又魯兼寄柴胥山二首》雲:“俞子真同氣,符生實妙才。
如何一别後,不見尺書來。
異地仍留滞,伊人切溯洄。
窮愁應似我,時命豈須哀。
”“蹤迹千山隔,心期萬裡通。
翦燈同聽雨,揮翰各臨風。
夢别江城近,思深雲樹窮。
西泠富篇什,早晚遺詩筒。
”《華蓋洞》雲:“徑通雲外寺,春鎖洞中天。
白石炊香飯,紅漿醉老禅。
鳥随疏磬下,人趁夕陽還。
仙杏初經眼,一枝紅欲燃。
”《客舍對雨感懷》雲:“春光三月暮,亻孱亻愁負花期。
好約尋芳侶,來吟對雨詩。
園林紅剩萼,鬓發白添絲。
堪笑支離态,衰羸隻自知。
”《過洞庭湖同青崖弟作》雲:“連天一色碧玻璃,帆影湖光望眼迷。
銅柱山高人迹少,洞庭水闊雁行低。
芳洲蘭杜秋風老,遠岸蒹葭綠樹齊。
騷雅吾宗推令弟,題詩直到夜郎西。
”《早春感興》雲:“萬裡江天客未還,小樓搔首對蠻山。
吟邀春色千峰冷,寺度鐘聲半榻閑。
細雨綠萌愁外草,殘杯紅駐醉中顔。
茫茫歸思情應劇,鬓落邊城幾點斑。
”《便水驿早發》雲:“曉烏啼向驿門前,便水茫茫早放船。
仰面人家看不見,午雞聲出亂山巅。
”《漫興》雲:“細數殘花到夕陽,獨傾村酒問春光。
可能借得東風力,吹落侬頭兩鬓霜。
”鈔錄數首,以存其人。
餘十三歲遊虎丘,于肆中見舊扇一柄,以百文購得之,上有七律二首,雲:“長夏成詩未附書,今來把讀是冬初。
琴中雅調惟孤澹,筆下陳言早破除。
寒雨平添津岸闊,衰楊遠映水亭疏。
相思一見為經歲,又待梅開訪佛廬。
”“自恨摧頹逼暮年,況兼多病少安眠。
幾枝晚菊經霜後,百種秋悲在雁先。
匿影不成鍵戶計,取譏真待買山錢。
何妨旨酒看君飲,但對清淮易惘然。
”後題“先著稿為大瓢先生正”,因問先著為何如人,皆不知也。
比長,讀《國朝别裁集》,始知著字遷夫,四川泸州人,流寓金陵,有《之溪老生集》,或雲是明季遺老也。
華氏為吾邑望族,至今猶盛。
幼時在表兄華性焉家見華碩宣詩一卷,寫作俱妙,求問其族中,無有知之者。
己卯春日,偶于友人破書中得一冊,始知碩宣字養聖,鵝湖人,康熙間諸生,年七十餘卒,自号東籬居士。
讀其詩,五律最工。
《題友人園亭》雲:“小築深林裡,幽懷獨往還。
亂雲封竹徑,野鶴護花關。
松老鱗方密,梅欹藓自斑。
《南華》初讀罷,蘿月照人間。
”《聞笛》雲:“橫笛秋江上,江空夜更清。
韻随風暗度,愁向月明生。
楊柳離亭淚,梅花故國情。
無端添别恨,進作斷腸聲。
”《登塔》雲:“孤塔倚霄漢,登臨象外幽。
亂山排檻入,遠水接雲流。
日月檐前過,樓台天際浮。
遙看霞五色,極目是神洲。
”《和友》雲:“雨過江臯淨,移舟落照間。
興同孤鶴曠,心與野雲閑。
古澗聞寒水,疏林見遠山。
欣然載尊酒,訪菊扣花關。
”《湖上》雲:“何處堪栖隐,湖濱煙柳莊。
溪聲常到枕,花影半侵床。
拂石眠蒼藓,敲詩倚夕陽。
忽驚鷗鹭起,漁笛響滄浪。
”《貞女》雲:“秦樓引鳳曲,幻作斷腸音。
未識生前面,難移死後心。
惟知因義重,非是為情深。
空負絲蘿約,蘭閨淚滿襟。
”《僧舍梨花》雲:“拟入羅浮窟,疏香一徑通。
澹煙疑遠近,明月悟真空。
雪影幽窗外,詩情曉夢中。
朝來輕帶雨,寂寞淚東風。
”《歸鴉》雲:“遠水殘村外,争飛噪晚晴。
梁園朝見影,楚幕夜聞聲。
落葉愁霜冷,驚栖妒月明。
孤琴幽韻遠,猶似隔林鳴。
”《喜晴》雲:“夢回禽語碎,知是報新晴。
雲散春衣薄,花迎曉日明。
紅橋煙柳色,紫陌管弦聲。
好聽香風曲,芳郊踏草行。
”《春遊》雲:“紅杏依江岸,青山到郭門。
舟橫春水渡,人醉落花村。
嬌鳥酬歌韻,香風散霧痕。
勝遊應不倦,歸院欲黃昏。
徐荔村有《歲暮寄内詩》雲:“雙手空空歲又闌,西風心與鼻俱酸。
依人自笑馮老,作客誰憐範叔寒。
寫到家書千點淚,算來歸計十分難。
此身隻當從軍死,累爾青鸾鏡影單。
”時荔村方客如臯,吾鄉陶學博國果正為校官,其夫人顧氏偶見此詩,讀之淚下,謂學博曰:“邑有斯人,可令其流落不歸耶?盍為謀焉。
”于是夫人自典簪珥為倡,同學諸生聞之,亦醵金以贈,俾其早歸,事傳遠近。
又閨秀宋蘅臯,名之淑,李輪霞室也。
輪霞久客未歸,宋寄以《秋夕感懷》雲:“銀鴨燒殘啟碧窗,閑庭風起露華涼。
梧桐影裡秋如水,蟋蟀聲中夜漸長。
千裡關山添别夢,十年羁旅憶他鄉。
低頭怕見團栾月,隻恐天涯也斷腸。
”嗚呼!安得有顧夫人之賢者為厚贈之,團聚其天倫樂事也。
“人從絕如魚貫,馬入寒林列雁行”,此和緻齋公相随圍詩也。
案庾子山《遊獵》詩有“石關魚貫上,山梁雁翅行”,似即本此。
然餘以為和相未必有此詩在胸中而用其典故,亦偶爾相同耳。
和相有《嘉樂堂集》,其子驸馬公豐殷德所刻。
聞驸馬亦工詩,古文,惟不自收拾。
樊學齋主人嘗為餘言。
餘于癸酉秋日以事往雲間,道出昆山,風阻泊舟,遂登岸散步草堂寺,見壁間所挂扇面,有沈師濂七律四首,中一聯雲:“文壇恥說為偏将,酒國甘居是附庸。
”可想見其抱負。
遍訪斯人,無有知者。
有人詠雁來紅詩雲:“漢使傳書托便鴻,上林一箭堕西風。
至今血染階前草,一度秋來一度紅。
”此詩甚妙,不知誰作。
近友人張映山亦有詩雲:“塞鴻嘹唳菊離披,庭際幽叢故出奇。
是草獨無遲暮感,不花能放豔陽時。
粗枝大葉風流在,綠意紅情夕照知。
欲寫秋容傳晚節,畫圖猶覺不如詩。
”又蔣伯寅之“秋深忘歲晚,葉老代花開”一聯,亦妙。
邑侯邵公名風,山陰人,以中書舍人出宰吾邑,去官後改名無恙,字夢餘。
陳雲伯少時嘗從學詩,其詩秀骨天成,非時輩所能及。
《登徐州城樓》雲:“霜引邊聲來朔塞,日搖河色上城樓。
”《北固山看雪》雲:“雲痕四合沈諸島,雪色中開見大江。
”《栖霞放舟》雲:“青山入夢成知己,明月同舟當故人。
”《秋夜》雲:“鶴影倦依涼月立,雁聲寒帶夜霜飛。
”皆名句也。
邵殁後,雲伯為刻其詩。
徐湘浦司馬公子德泉名珠,性沖澹,詩情幽逸,如花開絕塞,雁唳清秋。
七古尤雄健,有《讀友人侯貞友焦山詩題後》一首雲:“文章擅變幻,造化多雄奇。
陰陽無軌範,山川有殊姿。
長江西來一萬裡,發源岷蜀東注此。
奔沖直下少歸束,金焦兩山相對峙。
海門扼鎖氣不洩,萬古中流作砥柱。
金山如貴人,焦山如隐士。
蒼岩翠壁睨欲無,青螺點點浮春水。
山靈奇氣自鐘秀,侯生蘊蓄天所授。
憑軒句挾海濤飛,拾級語侵山骨瘦。
焦先不可作,江月投山坳。
眼前名士獨醉倒,狂歌喚起春江潮。
情于此放,詩于此豪,幻想欲跨雲中橋,橫空萬丈連金焦。
安得爾我相招要,看君落筆青天高。
” 古者奴婢皆有罪者為之,謂之臧獲,然婢之中亦有等級,有素敏慧通音律,或善炊爨能持家,即漁童樵青,亦不過供驅使盡執役而已,未聞有以美麗而得名者。
近來士大夫家喜蓄美婢,而青樓尤多,題以雅号,如惜花、采香、待月、繡春之類,然而甘蔗旁生,荔支側出,似掃眉人不可無此陪襯。
馬藥庵有《贈婢改子詩》四首,雲:“阿母傳呼兩字妍,新題錦瑟改麼弦。
曾聞丫角依蘭姊,不信蟠根是李仙。
綽約二分籠靥淺,<立令><立屏>六寸稱膚圓。
多情也似雕梁燕,相傍烏衣已十年。
”“碗脫嬌姿絕代誇,管城分蔭托琅邪。
儉妝未肯依時世,清韻真堪拟大家。
綠绮窗前金可鑄,白團扇底玉無瑕。
阿誰空學夫人樣,那比芳名豔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