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話八·談詩

關燈
生種夙緣。

    嫁日歡娛如夢裡,殓時明麗倍生前。

    定情詩扇教随殉,誰誦新詞遍九泉?”“深春妍暖似秋涼,池館蕭閑接洞房。

    瓶水浸開紅芍藥,鬓花簪遍白丁香。

    蟲聲嗚咽吟幽砌,樹影玲珑畫粉牆(即用綠春舊句)。

    佳句而今零落盡,但思清景亦沾裳。

    ”“缟衣一換淚先傾,奉母艱難百事并。

    望遠魂消歸棹影,追逋夢怯打門聲。

    賣文辛苦憐何補,投绂蹉跎悔未成。

    孤負同心謀養急,勸抛微祿辦歸耕。

    ”“津門迢遞隔江關,旅泊經春苦未還。

    廿四花風蝴蝶瘦,一雙人影鹭鸶閑。

    衣香小立飄隋苑,泉味同嘗愛惠山。

    輸與梁溪唐孝女,白頭賣畫尚人間(孝女以賣畫養親五十餘年)。

    ”“帶圍寬盡舊湘裙,支枕哀吟未忍聞。

    雙頰斷紅疑中酒,一梳濃綠怕消雲。

    翻書風過微嫌冷,沈水香多重怯熏。

    為愛梅花猶強坐,寒香禁受兩三分。

    ”“夜半天風沸海潮,仙舟彩伴似相邀(殁前一日,夢中買舟與姊偕行)。

    買山隻道成偕隐,臨水何堪誦《大招》。

    心力無多愁易盡,聰明太過福難消。

    他生合作癡兒女,莫憶前身是翠翹。

    ”其餘妙句甚多,不能盡錄。

     漁家曬網,每于古戍沙灘、斜日西風之下,鱗次栉比,而青山每為所掩。

    亡友蔣敬齋有《漁家樂詩》雲:“莫教曬網如城堞,留得青山一面看。

    ”此言未經人道。

    敬齋名溶,長洲諸生。

    年二十許,辄喜講道學,言語坐立不苟。

    嘗自制寝衣,長六尺餘,本《論語》所謂長一身有半也。

    餘笑謂之曰:“古之寝衣,似即今之衾被,恐泥古太甚。

    ”敬齋愕然曰:“吾過矣,吾過矣!”至于下拜,其風趣如此。

     鐘祥彭毓圃名志傑,以孝廉作宰浙江,任烏程十年,有惠政。

    嘗捐俸刻陳無軒《湖州詩錄》三十六卷,為一時所稱。

    毓圃能詩,而尤工于五字。

    《道場山》雲:“斷山雲為補,淺澗月能添。

    ”《梅雨》雲:“竹翠搖新影,溪流沒舊樁。

    ”《送友人》雲:“雙鶴去不返,孤雲還幾時?”《晚晴》雲:“古樹含雲潤,新花借月明。

    ”皆名句也。

    其子慶長,字五雲,亦能詩,餘為書“題裙室”三字贈之。

     揚州阮梅叔明經為雲台宮保之弟,年未弱冠,即能詩歌,為藝林傳誦。

    所刻有《珠湖草堂詩》四卷。

    餘最愛其“萬樹紅連斜照外,一峰青插白雲中”之句,此吳澹川《南野堂筆記》、楊芸士《述鄭齋詩話》所未采也。

     鄒君春帆與餘同庚同月先後一日而生,自幼相愛,工于帖括,屢困小試。

    偶過其書齋,有詠落花詩,尚未脫藁,起句雲:“花落客心驚,小園鳥亂鳴。

    春光原是夢,流水本同行。

    ”讀未畢,愀然曰:“子正在盛年,何作此種語耶?”春帆笑而不答。

    即于是年十月死,不意竟成詩谶。

     顧西軒名銑,同鄉東湖蕩人。

    餘十七八歲時嘗與同寓吳門之石榴亭,有鮑子知我之感,記其《櫻桃花詩》雲:“頻年作客緣何事,每到春來不在家。

    ”暗中用典,令人不覺。

     張鐵琴彰,長洲人。

    年十五六,貌如美人,世所希見。

    餘長其一二歲,每與談論古今,辄以張良自命。

    一日,同往城南看菜花,鐵琴有詩雲:“嫣紅姹紫彌天下,關系蒼生隻此花。

    ”其抱負如此,不數年而死,惜哉! 餘姊夫楊廷錫,吳縣光福人。

    少工詩,語能動人,句必有味。

    《月下獨酌》雲:“杯中有影人成耦,天上無雲月不孤。

    ”《春閨》雲:“春來心事憑誰問,惟有簾前雙燕知。

    ”《初夏》雲:“新篁未慣經風雨,卻傍疏籬護落花。

    ”皆妙。

    死時年三十,惜無存藁。

     ◎紀存 先曾祖奉麓公,當明鼎革時,年僅十三,随先高祖避難陽山白龍廟,至本朝順治三年,始回故裡。

    嘗築歸鶴庵以自寄,即今西莊橋西岸之觀音庵也。

    庵門正對陽山。

    《蘇州府志》雲:“陽山一名四飛山,又名秦餘杭山,實一山也。

    ”公有詩雲:“一巢重結古荊蠻,真似蘇耽化鶴還。

    忍棄先人栖隐處,故教門對四飛山。

    ”其二雲:“烽火驚心事已非,翻身雲外作孤飛。

    故園猶有前朝樹,留得清陰待我歸。

    ”今刻石庵中,留示子孫。

     餘有一扇,畫折枝杏花,秋帆先生書一絕于上雲:“上林佳處午橋邊,半染紅霞半著煙。

    記得曲江春日裡,一枝曾占百花先。

    ”一日過京口,王夢樓太守見之,又書《桃花》詩于後雲:“桃花一枝豔猩唇,獨占名藍似海春。

    誤入溪流原有路,重來門巷竟無人。

    迷離夕照紅如夢,怅望天涯綠少鄰。

    我願大千花世界,有花開處盡诠真。

    ”《随園詩話》載嚴海珊《詠桃花》雲:“怪他去後花如許,記得來時路也無。

    ”謂其暗中用典,絕世聰明,餘以為不如太守之“誤入溪流”一聯更妙。

     古英雄不得志,辄以醇酒婦人為結局者,不一其人。

    随園先生入翰林時年才弱冠,散館後改為知縣,簡發江蘇,曆知沭陽、江甯諸縣事,有政聲,三十五而緻仕,享清福者五十年,著作如山,名滿天下,而于好色兩字不免少累其德。

    餘有吊先生詩雲:“英雄事業知難立,花月因緣有自來。

    ”實為先生補過也。

     團扇之名甚古,漢時已有之。

    有明中葉,乃行折扇,至本朝為尤盛,遂不複知有古制矣。

    阮雲台先生于嘉慶丙辰提學浙江,嘗得一古團扇,有馬和之畫,楊妹子題,因依式仿制,以賞諸生之高等者。

    時錢塘陳雲伯大令尚為秀才,歲試賦此題,有雲:“江南三月春風歇,櫻桃花底莺聲滑。

    合歡團扇剪輕纨,分明采得天邊月。

    南渡丹青待诏多,傳聞舊譜出宣和。

    入懷休說班姬怨,羞見曾憐晉女歌。

    班姬晉女今何有?攜來合付纖纖手。

    闌前撲蝶影香遲,花間障面徘徊久。

    樓台花鳥院中春,馬畫楊題竟逼真。

    歌得合歡詞一曲,不知誰是合歡人?”先生閱此卷,大為稱賞,拔置第一,刻入《浙江詩課》及《定香亭筆談》。

    不二十年,團扇之制遂行滿天下。

    餘亦有團扇詩贈先生雲:“用舍行藏要及時,制成團扇寄相思。

    時來畢竟如公少,明月清風一手持。

    ” 餘年十七,嘗受業于金安安先生之門。

    先生時年八十,精神尚健,日以賦詩作書自課。

    偶命諸公子分賦瓶菊詩,餘亦分得堂字韻,有雲:“寄人籬下非長策,喜帶新霜入畫堂。

    ”先生為之擊節歎賞,謂諸公子曰:“此生出筆,頗有作意,将來必能自立者。

    ”嗚呼!餘一生坎坷不遇,豈能自立耶?追憶師言,辄呼負負。

     黃野鴻《賣書祀母忌辰》一首雲:“母沒悲今日,兒貧過昔時。

    人間鮮樂歲,地下共長饑。

    白水當花薦,黃粱對雨炊。

    莫言無長物,亦足慰哀思。

    ”所謂窮而益工,其信然耶。

    程山溪者名亮,閨秀張文英子也,有《春日感懷》雲:“一年佳日是春光,底事逢春更感傷。

    雨際孤花難著力,風前歸雁不成行。

    袍已敝還思典,土竈生塵久絕糧。

    多少閑愁何處寫,滿庭芳草易斜陽。

    ”又王坦庵《春感》雲:“韶華如繡豔陽天,春到貧家亦枉然。

    破屋正愁連日雨,荒廚已斷昨宵煙。

    鷗團窮海剛三載,燕返空巢又幾年。

    滿地蓬蒿人過少,臨風獨立聳吟肩。

    ”嗚呼!安得廣廈千萬間,留此輩人暖衣飽食,飲酒賦詩,快樂以終其身耶? 一官匏系,垂老離家,此人間最苦之境,顧甘心受之者不一其人,或者此人之心思,反以為樂,亦未可知也。

    陳石橋大令官富平,著《雁宕山人稿》,《閩中别兄》一首雲:“十載離家音信稀,間關執手見還疑。

    風塵到老境非昔,兒女來前名不知。

    舊裡半凋聞欲淚,餘生相見語多悲。

    饑驅明日又将别,立馬斜陽塗路岐。

    ”真令人不堪回首。

     途中遇沽酒者,或賣花者,其香撲鼻可愛,拟将此意采入詩中而未得也。

    偶見市中挂一楹帖,有“沽酒客來風亦醉,賣花人去路還香”,不知何人所作,真先得我心矣。

     詩有無心譏刺,而拈來恰合者。

    餘中年常出門,每于四五月夜,獨宿舟中,聽蛙聲喧雜,終夜不寝,偶書絕句雲:“信宿扁舟夜未央,蛙聲閣閣最凄涼。

    荒江月落天将曉,不辨官私鬧一場。

    ”一日在長安,有某冢宰見之,笑曰:“此詩當為江南吏治而作也。

    ”餘大驚,遂謂草茅下賤,何敢妄議時事,偶然得句,實出無心。

    此所謂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也。

     唐守之嘗題《漁翁失網圖》雲:“一網複一網,終有一網得。

    笑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