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話十七·報應
關燈
小
中
大
遂死。
道光元年,阊門崇真宮橋左右失火。
時有鄉人搶劫一箱,未至家,适其弟自賭博場見之,遂奪去。
計值百金,一夕而盡。
鄉人恚憤緻病,醫藥半年,賣田去屋始得就痊。
枉費老心,轉破其産。
東台姜又白言其鄰有翟姓者,以胥吏起家,造孽不少,而其子甚樸誠,娶一妻,美而賢,事翁姑惟謹。
初生一子,頭頂尖出數寸,如牛角然,每一哭,則更高,以為怪而斃之。
繼又生一子,鼻止一孔甚小,人中間缺寸許,可望其喉,亦以為怪而斃之。
後生二女,皆嬌美如其母。
嗚呼!豈天将斬翟姓嗣,故隐其惡,而顯其報耶? 道光庚寅五月十九日大雷雨,高郵新工汛震死三人在太平船上,行人聚觀。
詢之,乃分發廣東候補知府卓齡阿與其妻關氏,并本船舵工一人。
其仆言,主人在京,伉俪甚笃,獨不孝于其母,分院而居,有黃泉相見之誓。
母知子将出守,使人謂卓曰:“吾母子不見久,譬如與汝為鄰,今日遠遊,亦當來一面。
”而卓與關竟驅車早行矣。
一事如此,其他可知。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惟舵工同時震死,不知其故。
或言卓在京時,負人七萬餘金,債主十三人皆山、陝放賬者,跟随坐索。
卓不得已,即與其妻同謀,差舵工郭元良買砒霜,欲藥之也。
時州刺史某為驗其屍下棺,交其仆從回旗,而以放賬者提解回籍雲。
◎忤逆報 吳門蔣榮祿公茔在陽抱山,乾隆四十八年六月十八日大風潮,墓前華表倒地,中一逆子腦,即時隕命。
公之曾孫古愚封公曰:“先榮祿生平純孝,見重于湯文正公。
殁後猶不容此不孝之人偷息人世也。
” 乾隆己酉十一月,常熟東南任陽鄉有不孝婦,欲殺其姑,置毒藥于餅中,而自往他所避之。
其姑将食,忽有一乞人來求其餅,姑不肯,乞人袖中出一紅绫衫與之換。
婦歸家,姑喜示其衣,婦又奪之。
初著身,忽然堕地,姑急扶之,不能起,忽變成豬。
鄰人鹹集,不孝婦猶語曰:“我本應天誅,以今生無他罪過,故變豬以示人耳。
”言訖而竟成豬叫矣。
獨其前腳猶似人手。
太倉毛稼夫親見其事,為餘言之甚詳。
嘉慶己卯五月十日,有蘇州營兵遣擔夫挑火藥百斤往教場,偶過都亭橋周啞子巷打鐵鋪門首,鋪中正在打鐵,有火星爆入藥内,忽轟然一聲,滿街如焚。
死者五六人,中有不孝子乳名和尚者,須發俱燒去,尚未死。
其人系遊手棍徒,日以賭博為事,有老母年七十餘,和尚既不能養,亦從未一呼其母。
至是而母憐其創楚,猶百計醫治之。
和尚乃痛哭,大呼其母者一日夜而死。
陝西城固縣鄉民有不孝婦,平時待其姑如虐奴婢,非一日矣。
嘉慶庚辰正月初一日早起,不孝婦忽向姑詈罵,喃喃不絕口,姑竟不理,而往别家拜年。
有頃,不孝婦入房關門而卧,久之不開,但聞房中有聲如牛馬走。
姑聞之,欲入房視,不得也。
急呼他人打門,惟見不孝婦卧于地,一腿變成驢,越數月死。
山東定陶縣一農家婦,素虐其姑,姑雙瞽,欲飲糖湯,婦詈不絕口,乃以雞矢置湯中與之,姑弗知也。
忽雷電大作,霹靂一聲,婦變為豬,入廁上食糞,一時觀者日數千人。
其後是豬終日在污穢中遊行,見人糞則食之,歲餘猶未死。
案《南部新書》,有河南酸棗縣下裡婦,事姑不孝,忽雷震若有人截婦人首,而以犬頭續之,其事相類。
◎刻薄 有某公子最刻薄,在河南節署,胸無墨水,而善于罵人。
偶将阖署賓客出具考語,每人定以八字,無不形容絕倒。
嘗謂人曰:“吾見世之所謂經濟文章、遊山玩水、吟詩作賦、征歌度曲、掃地焚香,以及書畫琴棋風流儒雅之輩,一應著即處斬。
”其議論類如此。
其治家也,事事親裁,不經奴仆。
而一錢如命,恐人侵蝕不利于己也。
自此家道日富,積有良田萬畝,大屋一區,計每日進門可得百金,而猶以為未足。
後以奸事為人告發,自詣縣中,觌面行賄。
縣官怒,立坐堂皇,取賄置庫。
一面通禀上司,關提收禁。
自此花消二十餘萬兩,事始平。
又有一孝廉,才調有餘,而言語尖辛,必欲勝人以為快。
後官縣令,積資數萬金。
惟有一子,亦聰明絕世。
遂将所有宦囊,揮攉殆盡,至于客死他鄉。
一孫癡呆,不識丁字矣。
可畏哉!故凡人出一言,行一事,甯忠厚毋刻薄,刻薄之至者,必有奇禍雲。
◎殘忍 有某公,平生好食鵝掌。
以鵝置鐵楞上,其下漫火烤炙,鵝跳号不已,遂以醬油旨酒飲之,少焉鵝斃,僅存皮骨,掌大如扇,味美無倫。
康熙二十八年,賊匪夏包子起兵謀反,以鐵楞炙死,慘酷異常。
山西省城外有晉祠,地方人煙輻辏,商賈雲集。
其地有酒館,所烹驢肉最香美,遠近聞名,來飲者日以千計,群呼曰“鲈香館”,蓋借“鲈”為“驢”也。
其法以草驢一頭,養得極肥,先醉以酒,滿身排打。
欲割其肉,先釘四樁,将足捆住,而以木一根橫于背,系其頭尾,使不得動。
初以百滾湯沃其身,将毛刮盡,再以快刀零割。
要食前後腿、或肚當、或背脊、或頭尾肉,各随客便。
當客下箸時,其驢尚未死絕也。
此館相沿已十餘年。
至乾隆辛醜歲,長白巴公延三為山西方伯,聞其事,遂命地方官查拿。
始知業是者十餘人,送按司治其獄,引謀财害命例,将為首者論斬,其餘俱邊遠充軍,勒石永禁。
張味石大令為餘言。
浙中有紳寓吳門,禦下最殘忍,性好淫,家中婢妪無不污狎之者。
然稍有不遂,則褫其下衣,使露雙股,仰天而卧,一棰數十,有号呼者,則再笞如數。
或以烙鐵燙其胸,或以繡針刺其背,或以剪刀剪其舌,或以木枷枷其頸。
其有強悍者,則以青石一大塊鑿穿,将鐵鍊鎖其足于石上,又使之掃地,一步一攜,千态萬狀,難以盡述。
後有傳其事于鄰近者,鹹為憤憤,率衆詈其門,主人大怒,皆縛之,自此人益衆,打毀殆盡,因成訟。
大吏知其事,下太守窮治之,乃下獄,卒以無證據,僅辦提解回籍,而案始結,然其家已破矣。
有仆人某深知其事,言之甚确。
将來又不知作何報應也。
◎折福 戴堯垣《春水居筆記》載杭州餘秋室學士廁上看書折去狀元一事甚詳。
乾隆壬子七月,餘初次入京,見學士即問此事,學士曰有之,可見堯垣之言非妄。
大凡人有以廁上看書最為可笑。
雲間蔡禮齋者,為侍郎鴻業之孫、左都禦史馮公光熊外孫,通才也。
最喜在窬桶上看書,鄉試十餘科不第,以援例作江西縣丞,候補南昌,窮苦殊甚。
有長子甚聰慧,未婚而死,禮齋亦旋殁。
餘嘗勸之,不聽。
其一生困頓者,又安知不如餘學士之折福耶? 廣陵有鹾商女,甚美。
嘗遊平山堂,遇江都令,令已醉,認此女為娼也,不由分辨,遂笞之。
女号泣,即回家,其父兄怒,欲白太守。
是夜夢神語之曰:“汝平日将舊書冊夾繡線,且看小說曲文,随手置床褥間,坐卧其上。
陰司以汝福厚,特假醉令手以示薄懲,否則當促壽也。
”事遂止。
後痛自悔改,以夫貴受封。
雍正初年事。
道光元年,阊門崇真宮橋左右失火。
時有鄉人搶劫一箱,未至家,适其弟自賭博場見之,遂奪去。
計值百金,一夕而盡。
鄉人恚憤緻病,醫藥半年,賣田去屋始得就痊。
枉費老心,轉破其産。
東台姜又白言其鄰有翟姓者,以胥吏起家,造孽不少,而其子甚樸誠,娶一妻,美而賢,事翁姑惟謹。
初生一子,頭頂尖出數寸,如牛角然,每一哭,則更高,以為怪而斃之。
繼又生一子,鼻止一孔甚小,人中間缺寸許,可望其喉,亦以為怪而斃之。
後生二女,皆嬌美如其母。
嗚呼!豈天将斬翟姓嗣,故隐其惡,而顯其報耶? 道光庚寅五月十九日大雷雨,高郵新工汛震死三人在太平船上,行人聚觀。
詢之,乃分發廣東候補知府卓齡阿與其妻關氏,并本船舵工一人。
其仆言,主人在京,伉俪甚笃,獨不孝于其母,分院而居,有黃泉相見之誓。
母知子将出守,使人謂卓曰:“吾母子不見久,譬如與汝為鄰,今日遠遊,亦當來一面。
”而卓與關竟驅車早行矣。
一事如此,其他可知。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惟舵工同時震死,不知其故。
或言卓在京時,負人七萬餘金,債主十三人皆山、陝放賬者,跟随坐索。
卓不得已,即與其妻同謀,差舵工郭元良買砒霜,欲藥之也。
時州刺史某為驗其屍下棺,交其仆從回旗,而以放賬者提解回籍雲。
◎忤逆報 吳門蔣榮祿公茔在陽抱山,乾隆四十八年六月十八日大風潮,墓前華表倒地,中一逆子腦,即時隕命。
公之曾孫古愚封公曰:“先榮祿生平純孝,見重于湯文正公。
殁後猶不容此不孝之人偷息人世也。
” 乾隆己酉十一月,常熟東南任陽鄉有不孝婦,欲殺其姑,置毒藥于餅中,而自往他所避之。
其姑将食,忽有一乞人來求其餅,姑不肯,乞人袖中出一紅绫衫與之換。
婦歸家,姑喜示其衣,婦又奪之。
初著身,忽然堕地,姑急扶之,不能起,忽變成豬。
鄰人鹹集,不孝婦猶語曰:“我本應天誅,以今生無他罪過,故變豬以示人耳。
”言訖而竟成豬叫矣。
獨其前腳猶似人手。
太倉毛稼夫親見其事,為餘言之甚詳。
嘉慶己卯五月十日,有蘇州營兵遣擔夫挑火藥百斤往教場,偶過都亭橋周啞子巷打鐵鋪門首,鋪中正在打鐵,有火星爆入藥内,忽轟然一聲,滿街如焚。
死者五六人,中有不孝子乳名和尚者,須發俱燒去,尚未死。
其人系遊手棍徒,日以賭博為事,有老母年七十餘,和尚既不能養,亦從未一呼其母。
至是而母憐其創楚,猶百計醫治之。
和尚乃痛哭,大呼其母者一日夜而死。
陝西城固縣鄉民有不孝婦,平時待其姑如虐奴婢,非一日矣。
嘉慶庚辰正月初一日早起,不孝婦忽向姑詈罵,喃喃不絕口,姑竟不理,而往别家拜年。
有頃,不孝婦入房關門而卧,久之不開,但聞房中有聲如牛馬走。
姑聞之,欲入房視,不得也。
急呼他人打門,惟見不孝婦卧于地,一腿變成驢,越數月死。
山東定陶縣一農家婦,素虐其姑,姑雙瞽,欲飲糖湯,婦詈不絕口,乃以雞矢置湯中與之,姑弗知也。
忽雷電大作,霹靂一聲,婦變為豬,入廁上食糞,一時觀者日數千人。
其後是豬終日在污穢中遊行,見人糞則食之,歲餘猶未死。
案《南部新書》,有河南酸棗縣下裡婦,事姑不孝,忽雷震若有人截婦人首,而以犬頭續之,其事相類。
◎刻薄 有某公子最刻薄,在河南節署,胸無墨水,而善于罵人。
偶将阖署賓客出具考語,每人定以八字,無不形容絕倒。
嘗謂人曰:“吾見世之所謂經濟文章、遊山玩水、吟詩作賦、征歌度曲、掃地焚香,以及書畫琴棋風流儒雅之輩,一應著即處斬。
”其議論類如此。
其治家也,事事親裁,不經奴仆。
而一錢如命,恐人侵蝕不利于己也。
自此家道日富,積有良田萬畝,大屋一區,計每日進門可得百金,而猶以為未足。
後以奸事為人告發,自詣縣中,觌面行賄。
縣官怒,立坐堂皇,取賄置庫。
一面通禀上司,關提收禁。
自此花消二十餘萬兩,事始平。
又有一孝廉,才調有餘,而言語尖辛,必欲勝人以為快。
後官縣令,積資數萬金。
惟有一子,亦聰明絕世。
遂将所有宦囊,揮攉殆盡,至于客死他鄉。
一孫癡呆,不識丁字矣。
可畏哉!故凡人出一言,行一事,甯忠厚毋刻薄,刻薄之至者,必有奇禍雲。
◎殘忍 有某公,平生好食鵝掌。
以鵝置鐵楞上,其下漫火烤炙,鵝跳号不已,遂以醬油旨酒飲之,少焉鵝斃,僅存皮骨,掌大如扇,味美無倫。
康熙二十八年,賊匪夏包子起兵謀反,以鐵楞炙死,慘酷異常。
山西省城外有晉祠,地方人煙輻辏,商賈雲集。
其地有酒館,所烹驢肉最香美,遠近聞名,來飲者日以千計,群呼曰“鲈香館”,蓋借“鲈”為“驢”也。
其法以草驢一頭,養得極肥,先醉以酒,滿身排打。
欲割其肉,先釘四樁,将足捆住,而以木一根橫于背,系其頭尾,使不得動。
初以百滾湯沃其身,将毛刮盡,再以快刀零割。
要食前後腿、或肚當、或背脊、或頭尾肉,各随客便。
當客下箸時,其驢尚未死絕也。
此館相沿已十餘年。
至乾隆辛醜歲,長白巴公延三為山西方伯,聞其事,遂命地方官查拿。
始知業是者十餘人,送按司治其獄,引謀财害命例,将為首者論斬,其餘俱邊遠充軍,勒石永禁。
張味石大令為餘言。
浙中有紳寓吳門,禦下最殘忍,性好淫,家中婢妪無不污狎之者。
然稍有不遂,則褫其下衣,使露雙股,仰天而卧,一棰數十,有号呼者,則再笞如數。
或以烙鐵燙其胸,或以繡針刺其背,或以剪刀剪其舌,或以木枷枷其頸。
其有強悍者,則以青石一大塊鑿穿,将鐵鍊鎖其足于石上,又使之掃地,一步一攜,千态萬狀,難以盡述。
後有傳其事于鄰近者,鹹為憤憤,率衆詈其門,主人大怒,皆縛之,自此人益衆,打毀殆盡,因成訟。
大吏知其事,下太守窮治之,乃下獄,卒以無證據,僅辦提解回籍,而案始結,然其家已破矣。
有仆人某深知其事,言之甚确。
将來又不知作何報應也。
◎折福 戴堯垣《春水居筆記》載杭州餘秋室學士廁上看書折去狀元一事甚詳。
乾隆壬子七月,餘初次入京,見學士即問此事,學士曰有之,可見堯垣之言非妄。
大凡人有以廁上看書最為可笑。
雲間蔡禮齋者,為侍郎鴻業之孫、左都禦史馮公光熊外孫,通才也。
最喜在窬桶上看書,鄉試十餘科不第,以援例作江西縣丞,候補南昌,窮苦殊甚。
有長子甚聰慧,未婚而死,禮齋亦旋殁。
餘嘗勸之,不聽。
其一生困頓者,又安知不如餘學士之折福耶? 廣陵有鹾商女,甚美。
嘗遊平山堂,遇江都令,令已醉,認此女為娼也,不由分辨,遂笞之。
女号泣,即回家,其父兄怒,欲白太守。
是夜夢神語之曰:“汝平日将舊書冊夾繡線,且看小說曲文,随手置床褥間,坐卧其上。
陰司以汝福厚,特假醉令手以示薄懲,否則當促壽也。
”事遂止。
後痛自悔改,以夫貴受封。
雍正初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