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話十四·祥異

關燈
◎日月合璧五星連珠 乾隆二十五年八月,欽天監奏稱:明年元日午時,日月合璧,五星連珠。

    并繪圖進呈禦覽,宣付史館。

    案《漢書》,高祖元年,五星聚東井;《宋史》,開寶元年,五星聚奎。

    殆千有餘年,始一遇也。

    本朝雍正三年二月初二日,乾隆二十六年正月初一日,嘉慶四年四月初一日,道光元年二月十六日,三月廿八日,俱有日月合璧、五星連珠之瑞。

    距宋時又已七八百年。

    今雍正三年乙巳,至道光辛巳,甫九十六年,而瑞應已五見,實我朝億萬年無疆之祥瑞也。

     ◎彩雲 嘉慶庚辰七月初九日申初,東月将升,忽見西南方彩雲滿天,綿亘西北,五色陸離,不可名狀。

    十三、十四五更時,俱有白雲如龍,從天河而下,若煙非煙,淩空夭矯,日出始散。

     ◎水牛 國初安東縣長樂北鄉名團墟,鄉民張姓者,畜水牛百頭,入水辄失其一。

    一夕,張夢牛雲:“我已成龍,與桑墟河龍鬥,不勝,君可于吾角上系二刀以助之乎?”張旦起,視群牛中誰可系刀者。

    有一牛最大,腹下起鱗,如龍然,遂以取刃系之。

    次日大風雨,桑墟河龍傷一目遁去,此牛遂入大河,化為龍。

    今過大河,諱“牛”字,過桑墟,諱“瞎”字,否則風濤立至矣。

    丁醜秋日,餘遊海州雲台山,聞之舟人所述如此。

    亦載《海州志》。

     ◎聚寶珠 順治間,福建漳州平和縣範某妻夜起,見地上有紅光,從暗中取所帶冠子罩住,以火燭之,得一大珠,藏妝匣中。

    匣惟一簪,明日啟視,得簪無數,珠在其底,始知為聚寶珠也。

    因試以金銀,無不然者,其妻常以佩身,家日殷富。

    後改葬其親,與妻同在墓上。

    及啟圹,有無眼白蛇一條,見風化水。

    是日取視,珠遂無光,試之亦不驗矣。

     ◎道士鵝 嘉興紫虛觀,國初有道士薛存素者,為含山盜所劫,索金不與,盜殺之。

    視其首,乃鵝也,存素仍無恙,盜異而釋之。

    王澹人有《化鵝堂記》。

     ◎邱三近 邱三近者,是勝國遺老,削發為僧,名正詣。

    學問淹博,工書法,何義門先生總角時業師也。

    年八十一,盥漱而逝,有白蛾從鼻孔中飛出。

     ◎烏城 順治十六年,嘉定縣東南鄉有烏數千,營一巨巢,四圍戶牖,俨如城堞。

    土人毀之,計柴三百餘擔。

    明日複營,謂之烏城。

     ◎銀變蝦蟆 常熟桂村有何太素者,作面店生理。

    适有人還銀十兩,即置于麥囤中。

    一傭工人見而竊之,随逃出。

    行不半裡許,覺身畔蠕蠕而動,乃走至荒墳,取銀解視,則盡變蝦蟆,躍入草中。

    于是仍歸供作。

    迨後太素尋覓此銀,其人直言所以,乃與共迹之,則銀固俨然在也。

    此康熙初年事。

     ◎一産四子 康熙二年,山陰縣寶盆陳姓婦一産四子,腹上微見鱗甲。

    十年五月,單港民家有豬生十二隻,皆四耳。

    載縣志。

    袁簡齋《詩話》載:直隸完縣亦有一産四男者。

    又金陵伍少西之妻,十六乳而産三十二男,不雜一女。

    又有王殿臣者,紹興潞家莊人,其婦六胎而得十二男。

    此乾隆中年事。

     ◎珠光 康熙五年,寶山縣民見海中一蚌,長約四五丈許,中銜一珠,如小兒拳,時時吐納,白光亘天。

    俄有五龍盤旋其上,霎時間風雨晦冥,一白龍奮爪攫珠,為蚌所銜齧,良久始脫,忽沉入海。

    餘四龍悉散。

    須臾天霁,蚌仍浮海面,珠光照耀如雪。

    聞此蚌至今尚在上海、崇明之間。

    海上珠光一現,數日内必有風雨。

    其光紫赤,上燭霄漢,忽開忽阖,難以言狀。

    或謂珠光現,兩三年内,其地必有漲沙,屢試屢驗。

    友人陳雲伯嘗為崇明令,親見之,作《神珠引》以紀其事。

     ◎小蛇 康熙中,嘉興王店鎮西偏有關帝廟僧,偶焚香殿上,見小蛇,長尺許,蟠伏神座前,驅之不去。

    谛視之,首有二角。

    僧知其異,以果餅飼之,辄食,葷腥則不食也。

    夏夜每就河中飲水,人有見之者,約長十餘丈。

    居人逐之,則歸廟中,而不知即此小蛇也。

    一二年後,有估舶過此,舟人見有小蛇蟠伏柁上,驅之又來,如是者數次,舟人遂載以行。

    行至雙闆橋,忽天黑作雷雨,急泊舟,俄見一龍自船尾上升,水随之湧,而估舶竟無恙。

    自此以後,廟中小蛇不複見矣。

     ◎搏虎 康熙丁卯,吾邑揚名、開化兩鄉之間有虎患,夜行晝伏。

    報之縣官,饬獵戶捕捉,絕無音響。

    至癸酉三月,忽于石塢見之,虎卧草中,莫敢撄者。

    少年沈二業販柴,适見之,以堅木幹直前擊其頭,虎大吼跳起,齧其左臂,少年以右手托虎腮,旋以膝踢其咽喉,臂得出。

    呼獵人前,放鳥槍斃之。

    少年以藥敷其臂,不十日而痊矣。

    又己巳歲,虎入董塢民居,傷一行路人。

    有朱伯卿者,持鳥槍偕衆逐虎,利獨擒得之,揮衆人退,挺身而追。

    虎迫撲,朱槍不能發,被傷面額。

    朱即以槍直入虎口,兩手相持,槍為之屈,虎亦負痛而遁。

    朱猶縱步回家雲。

     ◎魚鬥 康熙三十四年,有巨魚鬥于海中,其聲如雷。

    一魚死,流入嘉定縣地方之小練祈港。

    龍首人身,長五六丈,腥聞數裡。

     ◎牛腹中人 康熙四十四年,嘉定縣大場民家有一牛,病且死。

    破其腹,有一兒不啼亦不動,稱之,重二十七斤。

     句容某鄉有夫婦二人,喜于為善,老而無子。

    家有一牛,忽孕,及彌月,生出一兒,甚肥白,能啼哭,遂撫育之如己子。

    後知為牧童與牛頑耍而成胎者也。

    異哉!亦為善之報。

     ◎魚味珠 康熙中恩免田賦,例業主得七,佃戶得三。

    時吳門蔣懷民吏部家居,次子手槐甫十齡,謂公曰:“窮佃無告,盍盡與之?”公從其言。

    佃甚感德,相率至蔣門叩謝。

    中有佃網得一魚,重十餘斛,以獻。

    蔣受之,給錢二千文。

    忽見魚口中吐出一珠,蔣謂佃曰:“此汝物也,汝其持歸。

    ”佃喜甚歸舟。

    至太湖,珠漸大,從掌中躍入河。

    忽起祥光,湧出一塔,塔頂現樓台,閃爍絢爛,五色氤氲,頃刻而滅。

    蔣即以此魚饋其内兄韓東籬太史孝基,畜之池,三日化小魚數百頭。

    亦異事也。

     ◎塔裂 西安府城南十裡有雁塔,嘉靖乙卯地震,塔裂為二。

    癸卯複震,塔合無痕。

    康熙辛未,塔又裂,辛醜複合。

    不知其理。

     ◎天然大士像 嘉善武塘地方有劉姓,世業醫。

    其祖墓上古柏一株,偶為暴風雨所摧,遂伐去。

    柏幹中空,其脂膏凝結成普門大士像,長五寸許。

    妙相端嚴,纖悉畢具,因送招提供奉焉。

     ◎錫杖禦盜 康熙中,谛輝和尚駐錫靈隐寺。

    一夕,忽呼侍者曰:“取吾錫杖橫山門間,今夜有兇人來,當慎之!”三更後,果有大盜數十人,各持器械,号呼而來,僧衆皆驚。

    但見錫杖空中自舞,盜皆退避。

    少頃又來,複如之,凡三次而天明矣。

    自後寺中儲粟富有,而盜終不敢犯也。

     ◎莺粟雞 吾邑龍尾陵潘姓者,以訓蒙為業,而喜植花卉。

    所種莺粟結一瓶,其大如拳。

    既老而采之,中有三卵,若鹁鴿子,潘藏之書箧。

    未一月,聞箧中啾啾有聲,啟視之,出三雛。

    試與家雞領之,不十日而大逾于鴨,觀者如市。

    未幾,俱生子,每月伏百卵,碩如鵝卵。

    人來購者,十倍其價。

    潘姓不十年,家饒裕矣。

    吾鄉張介軒翁所目擊,作文記之甚詳。

     ◎鼻中人 有唐與鳴者,東鄉人。

    偶晝卧椅上,ぴぴ睡熟。

    忽鼻中出兩小人,可二寸許,行地上疾如飛。

    家人驚異,将攫之,仍躍入鼻中而寤。

    詢之,具述夢狀,始知短人者即唐之元神也。

     ◎見祥為禍 吾鄉蕩口鎮華某,同其子赴江陰科試。

    舟過錫山,泊王婆墩,忽水中有鯉魚躍起,正落其舟。

    華大喜,以為祥,遂将此鯉烹而食之。

    舟将發,忽起大風,舟為之覆。

    華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