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話十四·祥異

關燈
,餘人皆無恙。

    此所謂見祥而不為祥,反為禍者也。

     ◎梁中出血 吳門徐太守忠亮,于雍正初任南昭通府知府。

    一日,其吳門舊居梁上忽有鮮血自空而下,家人異之,遂将屋脊拆開,并無他異。

    不數月,忠亮以任内虧缺銅斤,遂落職,監追而死。

     ◎抉目魚 海州通潮之港,每歲逢閏,必有一巨魚或龜鼈之屬随潮而上,遂膠于灘。

    若有人抉其目者,大者或至數丈。

    海濱人候之,屢驗。

    大凡東海有巨魚流入内地者,必無目,無日,故随潮而進也。

    相傳此魚在海中作風浪翻船至傷人者,必有海神抉其目,使其自殉,或為人所殺,亦如人間殺人案罪之例,亦奇矣哉!案崔豹《古今注》:鲸魚眼精為明月珠。

    《異物志》:鲸魚死沙中,得之者皆無目。

    任《述異記》:南海有珠,即鲸目瞳,夜可以鑒,謂之夜光珠。

    桂未谷雲:“鲸為陰精,神明在目,其身将死,而神明早已銷亡矣。

    ”曆參衆說,以未谷為長。

     ◎貓作人言 新城王阮亭先生家子孫至今繁盛,舊第猶在。

    有一貓能作人言。

    一日貓眠榻上,有問其能言否,貓對雲:“我能言,何關汝事!”遂不見。

    又江西某總戎署亦有兩貓對談,總戎偶見,欲擒之。

    一貓躍上屋去,獨擒其一,曰:“我活十二年,恐人驚怪,不敢言。

    公能恕我,即大德也。

    ”遂放去,亦無他異。

     ◎失金钏 吳江城外地名盛莊者,有某家開油酒鋪。

    一日,友來假貸,不能應手,因将其女金钏付之,暫置質庫。

    閱兩月,其友來,将金钏送還,某随手放店櫃中。

    是夜寐未熟,聞櫃中有聲似鬼嘯。

    舉火燭之,見一紙人,手持剪刀,觸手即仆,取夾賬簿中。

    乃查櫃内銀錢,俱無所失,惟金钏無有也。

    明晨取紙人出視,胸前有鮮血一點,焚之啾啾作聲,不知其何怪也。

    拟托人到龍虎山控告,友笑曰:“控亦多費,是又失一金钏矣。

    ”遂止。

    究未明其故。

     ◎食鼈食鼋 吾鄉葛友匡為裡中富翁,一生好食鼈,常買數十頭,養于甕中,以備不時。

    一日獨坐中堂,聞甕中作人語雲:“友匡,汝欲滅盡我族耶?汝月内當死,還欲害如許性命!”友匡駭之,遂大怒,曰:“見怪不怪,其怪自滅。

    ”盡烹而大啖之,不十日死。

    蘇州有某富翁者,至赀巨萬。

    其子某好食異味,一日宴客,市得巨鼋,庖人将殺之,見鼋垂淚以白某,請放之河。

    某怒,遂持刀自斷其首,首堕地,忽躍至梁上,鹹異之。

    遂烹而食,味極美。

    以半饋其姻家,以半宴客。

    某坐席,僅嘗數脔,即目眩神迷,但見屋梁上皆鼋首。

    扶至寝室,則床帳皆滿矣。

    某自言曰:“有數百鼋來齧我足,痛不可忍。

    ”叫号三日而死。

    諸人食鼋者皆無恙。

     ◎食橘化蛇 廣西太平府城東十餘裡有大橘樹一株,廣蔭數畝。

    浙江缙雲縣有某明經者,宦遊過此,時值九秋,紅黃實滿。

    方停輿,渴甚,采擇其巨而紅者一枚,啖之。

    忽兩目發赤,遍體腫痛,先脫兩臂,複堕兩股,化巨蛇入橘林中。

    亦奇事也。

     ◎背生 歙縣槐塘地方有程姓者,産二男背脊相聯,啼聲甚響。

    乃将琴弦作弓鋸之,分而為兩,以藥敷之,不數日平複生肌矣。

    後兩弟兄皆壽至九十餘。

    此乾隆初年事。

     ◎雞作人言 乾隆十年,東鄉黃渡地方有勞姓家畜一雄雞,忽作人言雲:“大家要活命。

    ”其家以為妖而殺之,未幾以訟獄破家。

    後見《三岡志略》載,明嘉靖間有高橋鎮民家一雞作人言雲:“燒香望和尚,一事兩勾當。

    ”後倭寇至,适值婦女燒香,大肆焚掠而去。

    其事相同。

     ◎大石 五台山清涼寺有大石一,相傳為文殊菩薩遺迹。

    其石方廣四丈,上可容數百人。

    而一人挽之即動,不解其理。

    高宗庚午西巡,駕臨,試之果然,上為霁顔。

     ◎蟲荒 乾隆二十年,江以南蟲荒,四府不登。

    其冬,蘇州葑門、盤門外紅燈四集,有人馬之聲。

    其次年春,瘟疫大作,死者枕藉。

     ◎牛背書 朱明經雲翔有佃戶蔡鳴臯者,家畜黃牛忽生黑毛排八大字,左曰“主皮字”,三字可辨,又一字模糊;右則“天下太平”四字,一時觀者甚衆。

    汛兵牽入城,報城守營。

    用醋噴濕,其毛不落。

    撫軍某亦見之,拟奏聞,不果,仍發還。

    是歲田禾大熟,并無他異,殆豐年佳兆也。

    此乾隆辛巳六月事。

    見明經自撰年譜。

     ◎紅雞蛋 乾隆廿五年,餘時才周歲。

    有雞生蛋甚紅,如胭脂新染,連生八九子皆然。

    一兩年間,合家康安,并無祥瑞,亦無災異。

     ◎失印 諸城劉文正公為東閣大學士時,閣中有銀印一顆,忽失去,遍索無蹤,已三日矣。

    公謂中書舍人某曰:“綸扉重地,豈有穿窬耶?宜仔細再尋,三日後如不見,奏請交部議處。

    ”至第三日暮,舍人某如廁,于路上似有物礙足,審視之,乃銀印柄也。

    取之,竟如鐵鑄,不可拔。

    急禀劉公,用畚锸掘地始出。

    不知何緣入地也。

    此乾隆辛卯年事。

     ◎潮來 上海縣城内化龍橋為喬氏世居,廳事前有小池。

    一夕潮忽至,直通堂上,高一二尺許。

    潮退,荇{艹滲}浮萍淋漓滿壁,莫不驚異。

    未幾,喬公光烈為湖南巡撫,其弟照為浙江提督。

    後三十年,陸氏竹素堂上小池亦通潮,陸耳山先生錫熊為工部侍郎,著《四庫全書提要》,海内聞名。

     ◎螢火城 乾隆癸巳夏六月,嘉定南翔鎮西郊,忽一夕螢火團聚,至數十萬,周圍三四裡,望如火城,其光燭天,觀者如市,五日後方滅。

     ◎腌蛋有光 乾隆己亥年,幹将坊黃天禽家夏日切腌蛋一盤,暗中有光如螢火,移燈視之,則無有也,惡而棄之。

    未幾,天禽夫婦、寡媳、兩孫相繼死,家道亦落。

    餘謂天禽家本應敗壞,未必此為祟也。

    案沈括《夢溪筆談》載,鹽鴨卵通明如玉,屋中盡明。

    前古已有之。

     ◎古樹自焚 乾隆庚子六月,偶閱邸抄,見太常寺奏:社稷壇外圍街牆内有年久老槐樹一株,于五月十四日巳時忽于樹節内生煙,即率領步軍衙門人等立時上樹,以水灌滅。

    事甚奇。

    憶餘乙未歲八月同吳鏡江母舅遊虎丘,見鐵華岩上大楓樹亦如之,并有火心爆出。

    遊人聚觀,寺僧亦以水灌滅之。

    歸而問家君,家君曰:“木能生火,此理之常,何異為!”并言曰:“雍正年間,詹橋之東楊巷蕩中,一夕有火光甚盛。

    裡人王氏素富,疑為盜舟也。

    遂令家人備器械,鼓噪而前,并無一舟,但見火浮水面而已。

    ”觀此,則知水亦能生火也。

     ◎異僧 吳門東禅寺有林酒仙像,即宋異僧遇賢也。

    好酒,喜食鴿,每食後,鴿仍從喉吐出,飛集梁間。

    至今塑之,以示靈異。

    乾隆四十九年春,一僧至漁舟,以十文買蝦。

    視其錢,皆“太平通寶”。

    啖後悉吐于河,蝦皆紅色,跳躍而去。

     ◎陰兵 乾隆乙巳歲大旱。

    是年十一月初,中石湖中,每夜聞人聲喧噪,如數萬人臨陣,響沸數裡。

    左近居民驚起聚觀,則寂無所有,第見紅光數點,隐見湖心而已。

    自鎮江、常州以至松江、嘉、湖之間,每夜俱有燈光照徹遠近。

    村人鼓噪,其光漸息,俄又起于前村矣。

     ◎黑土 乾隆五十年,江南旱。

    其次年三月,米至石五千文,饑民載道。

    吾鄉鬥山田中,忽生一種黑土,其色微黃而帶白星,可以做餅煮粥,頗清香,食之亦飽。

    一時哄動,近鄉居民來取土者,日以萬計。

    同時安徽太和、宿松兩縣地方,亦有掘蕨得米者,其色純黑,至數萬石,活人無算。

    當事奏聞,有禦制詩。

     ◎風龍陣 乾隆丙午四月初八日未刻起風龍陣,吾鄉石家橋至沈渎、官塘一帶,拔木發屋者不計其數。

    最奇者,有夫婦二人在田中種豆,俱随風飛去,至數裡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