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話六·耆舊

關燈
◎安安先生 先生姓金氏,諱祖靜,字會川,一号定濤,吳縣人。

    雍正七年己酉,以國子生薦舉引見,授戶部南司主事,除廣西司員外,遷南司郎中。

    從大學士忠勇公傅經略金川,佐理軍務。

    奏凱,知四川叙州府事,以親老改近省,補山東濟南府知府,擢濟東泰武道,調運河兵備道,又調浙江金衢嚴道,升貴州按察使。

     年七十五緻仕歸。

    所居授經堂在金阊門内之臯橋裡,築安安室以自居,蘆簾幾,瓦枕藤床,宴如也。

    先生好讀書,老而彌笃,案頭嘗置五色筆,見載籍中有人地事迹年月先後可疑者,必厘而點乙之。

    時作蠅頭小楷,撮記大要,以便翻閱。

    書法自幼模虞永興,繼從外舅楊大瓢先生遊,專攻晉帖。

    四十後,由二王稍降趙集賢,而尤近文待诏。

    群從子弟以時相見問字,必博征古今,緣起根末,終日無倦。

    平居多禮而好儉,常語人曰:“惟儉可以惜福,惟儉可以養廉。

    ”起居飲食,澹泊寡營,溽暑祁寒,不爐不扇。

    每日早起晚罷,向夜硯火熒熒,為苦志明經所不逮也。

    所著有《定濤詩文集》十二卷,趙秋谷、沈歸愚兩先生為之序,藏于家。

    年八十一卒。

    泳年十七曾受業于先生之門,得與吳中賢士大夫遊,自此始也。

     ◎随園先生 錢塘袁簡齋先生名枚,字子才。

    少聰穎,年十二能為文,嘗作高帝、郭巨二論,莫不異之。

    乾隆元年,先生遊廣西,省其叔父于巡撫金公幕。

    金公奇其狀貌,命為詩,下筆千言,遂大為賞歎。

    适是年有诏旨舉博學鴻詞科,金公專摺奏聞雲:“有袁枚者,年未弱冠,經史通明,足應是選。

    ”乃送入京師。

    當是時,海内老師宿儒賢達之士計九十有八人,而先生年最少,天下駭然,無不想望其豐采也。

    居無何,報罷,旋中戊午科順天鄉試。

    其明年成進士,入翰林,散館以知縣用,分發江南,年二十五耳。

    越十年,乃緻仕,築随園于石頭城下,擁書萬卷,種竹澆花,享清福者四十餘年。

    著作如山,名聞四裔。

    年八十二而卒,學者稱随園先生雲。

     ◎抱經學士 盧抱經先生名文召,餘姚人。

    乾隆壬申恩科進士,以第三人及第,官至翰林學士。

    邃于經學,所著有《儀禮新校》、《群經拾補》、《鐘山劄記》諸書。

    平生最喜校正古籍,為鐘山書院山長,其所得館谷大半皆以刻書,如《春秋繁露》、《賈子新書》、《白虎通》、《方言》、《西京雜記》、《釋名》、《顔氏家訓》、《獨斷》、《經典釋文》、《孟子音義》、《封氏見聞錄》、《三水小牍》、《荀子》、《韓詩外傳》之類,學者皆稱善本。

     ◎覃溪閣學 大興翁覃溪先生名方綱,字正三。

    乾隆壬申恩科進士,曆官至内閣學士,降鴻胪少卿。

    先生之學,無所不通,而尤邃于金石文字,著有《兩漢金石記》、《粵東金石考》諸書。

    所居京師前門外保安寺街,圖書文籍,插架琳琅,登其堂者,如入萬花谷中,令人心搖目眩,而無暇談論者也。

    嘗得宋闆施注蘇詩,海内無第二本,每至十二月十九日必為文忠作生日會,即請會中人各為題名以及詩文歌詠,盡海内賢豪,垂三十年如一日也。

    嘉慶十六年,重赴鹿鳴。

    其明年,又重赴瓊林。

    卒年八十六。

    世之言金石者,必推先生為歐、趙焉。

     ◎山舟侍講 錢塘梁山舟先生名同書,字叔穎。

    乾隆壬申恩科進士,官翰林侍講。

    引疾歸,以重宴鹿鳴,加四品銜。

    家居六十年,博學多文,而尤工于書。

    日得數十紙,求者接踵。

    至于日本、琉球、朝鮮諸國,皆欲得其片缣以為快。

    餘少時遊幕杭州,嘗修士相見禮谒先生于竹竿巷裡第,必縱談古今書法源流以啟迪後生,有董思翁老年風度。

    年九十餘尚為人書碑文墓志,終日無倦容。

    蓋先生以書法見道者也。

     ◎響泉觀察 吾邑顧響泉先生名光旭,乾隆壬申恩科進士,以監察禦史出為甯夏府知府,旋調平涼府知府,擢鞏秦道,俱有惠政。

    總督文公绶知其賢,奏請署四川按察使,以失出罷官。

    歸田後,為東林書院山長,善誘恂恂,培養後進。

    能詩工書,著有《響泉詩鈔》十二卷。

    求書必事潤筆,亦甚廉,即取以市大布制棉衣,以施寒者。

    凡邑中同仁堂施藥施粥施棺諸善事,先生必力為調度,以得宜而後已,鄉裡稱善人焉。

     ◎西莊光祿 王西莊先生名鳴盛,字鳳喈,嘉定人。

    乾隆甲戌進士第二人,以内閣學士降光祿卿。

    尋丁艱歸,遂不出,遷居蘇州阊門外之聞德橋。

    餘年十六七時,始識于金安安先生坐上。

    先生勤于著述,嘗與元和惠棟、吳江沈彤研精經學,有《尚書後案》、《周禮軍賦說》、《十七史商确》、《蛾術編》諸書,選生平交遊之能詩者十二家為《苔岑集》,自刻所為詩文曰《西莊始存稿》。

    年六十餘,雙瞽。

    越十年,雙目又明。

    嘉慶二年,卒于吳門。

    世之言學者,以先生為圭臬雲。

     ◎竹汀宮詹 家竹汀先生名大昕,字曉征,嘉定人。

    乾隆甲戌進士,官至詹事府少詹。

    自廣東學政銜恤歸裡,掌教蘇州紫陽書院者十餘年。

    其學無所不通,所著有《廿二史考異》、《金石文跋尾》、《十駕齋養新錄》、《潛研堂詩文全集》、《三統曆述》諸書,精深純粹,貫綜百家,是合惠、戴兩家之學而集為大成者也。

    餘嘗谒先生于書院中,聽其言論,娓娓不倦,大江南北學者,莫不推尊先生為第一人。

    其弟可廬先生名大昭,為太學生。

    嘉慶元年,舉孝廉方正。

    著有《廣雅疏義》、《詩古訓》、《兩漢書辯疑》、《後漢書補表》、《說文統釋》諸書。

     ◎蘭泉司寇 青浦王蘭泉先生名昶,字琴德,與王西莊、吳竹嶼、錢竹汀、趙樸庵、曹習庵、黃芳亭為吳中七子。

    中乾隆甲戌進士,官至刑部侍郎。

    自亻暴值内廷,參與戎幕,以至秉臬開藩,跻秩卿貳,<辶>曆中外者三十餘年,并著懋績,與千叟宴,予告歸田。

    年八十三而卒。

    先生嘗東至興京,西南至滇、蜀,所至訪求金石,延覽人材。

    從征緬甸有功,賞戴花翎。

    而謙恭下士,著作等身。

    聞人有一才一藝者,即錄其姓名籍貫,細書小摺,盛以錦囊,各分門類。

    每與人坐談,一聞佳士,辄從錦囊中取出補之。

    自古憐才愛士之誠,未有如先生者也。

    著有《述庵文鈔》二十卷、《金石萃編》一百六十卷,又類集所知識之詩與文為《湖海詩傳》、《湖海文傳》若幹卷。

     ◎二林居士 吳門彭尺木先生名紹升,自号二林居士,前兵部尚書啟豐第四子。

    乾隆丁醜科,與其兄紹觀同中進士,未殿試。

    迨尚書公殁後,遂閉關城東文星閣,精心禅理,闡揚淨業,不複與人閑事。

    著書甚多,如《居士傳》、《善女人傳》諸作,大半皆釋氏勸世普濟衆生之言。

    古文宗法歸震川。

    有《二林居集》二十四卷,内有《國朝名臣小傳》二十篇,曾以上諸史館。

    餘嘗谒先生于文星閣,必從門外擊磬三聲,而後延入,揮麈談文,終日不倦。

    嘉慶元年七月,忽作《辭世偈》,一病而殁。

     ◎秋帆尚書 鎮洋畢秋帆先生,負海内重望,文章政績,自具國史。

    乾隆五十二年,先生為河南巡撫。

    六月廿四日夜,湖北荊州府江水暴漲,堤潰城決,淹沒田廬,人民死者以數十萬計。

    七月朔日,得襄陽飛信,先生即于是日先發藩庫銀四十萬兩,星夜解楚赈濟,一面奏聞。

    高宗皇帝大加獎賞,以為有督撫才。

    不數日即擢授兩湖總督,兼理巡撫事務。

    泳時在幕中,親見其事。

    先生為人仁而厚,博而雅,見人有一善,必咨嗟稱道之不置。

    好施與,重然諾,笃于朋友。

    如蔣莘畲、程魚門、曹習庵諸公身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