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話六·耆舊
關燈
小
中
大
皆為料理得宜,雖千金不顧也。
家蓄梨園一部,公餘之暇,便令演唱。
餘少負戆直,一日同坐觀劇,謂先生曰:“公得毋奢乎?”先生笑曰:“吾嘗題文山遺像,有雲:‘自有文章留正氣,何曾聲妓累忠忱。
’所謂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
”餘始服其言。
時和公相,聲威赫奕,欲令天下督撫皆欲奔走其門以為快,而先生澹然置之。
五十四年夏,和相年四十,自宰相而下皆有币帛賀之。
惟先生獨賦詩十首,并檢書畫銅瓷數物為公相壽。
餘又曰:“公将以此詩入《冰山錄》中耶?”先生默然,乃大悟,終其身不交和相。
六十年二月,貴州苗民石柳鄧、湖南苗民石三保等聚衆劫掠,人民震恐。
先生聞之,即馳赴常德籌辦滅賊之計。
事既平,尚駐辰州,以積勞成疾,卒于當陽旅館,年六十七。
後二年,和相果伏法。
先生著作甚多,一時不能盡記,尤好法書名畫,嘗命餘集刻《經訓堂帖》十二卷,海内風行,至今子孫尚食其利雲。
◎夢樓太守 丹徒王夢樓太守名文治,字禹卿。
乾隆二十五年進士第三人,以翰林侍講出知臨安府。
其未第時,嘗為侍讀全公魁幕客,冊封琉球,有《海天遊草》。
太守既工書法,詩亦深純精粹,遠過時流。
有《夢樓詩集》二十四卷,袁簡齋太史謂其細筋入骨,高唱淩雲,非虛語也。
其書亦天然秀發,得松雪、華亭用筆。
至老年則全學張即之,未免流入輕挑一路,然較劉文清、梁侍講兩公,似有過之無不及耳。
◎竹嶼中舍 長洲吳竹嶼先生名泰來,字企晉,為吳中七子之一,中乾隆庚辰進士,與秋帆尚書同年。
二十七年,召試,進内閣中書。
先生意緻蕭閑,才情明秀,作詩一本漁洋,著有《硯山堂集》十卷。
五十二年,尚書為河南巡撫,延先生為大梁書院山長。
餘時亦在幕中,與洪稚存、方子雲、徐朗齋輩飲酒賦詩,殆無虛日。
未幾卒。
◎穆堂侍禦 許穆堂先生名寶善,青浦人。
乾隆庚辰進士,曆官浙江道監察禦史。
丁艱歸,遂不出。
常寓吳門,以詩文自娛。
尤工于詞曲,善戲谑,舉座莫不傾倒。
著《南北宋填詞譜》,吳中諸樂部莫不宗仰之者。
◎蘇潭中丞 南康謝蘊山先生名啟昆,乾隆庚辰進士,通于史學,嘗補《西魏書》,以正魏收之陋。
先生官浙江布政使時,餘時在轉運使幕中,蒙先生垂ツ,往來甚密。
著有《禮史亭詩》、《浙東小草》、《蓬巒軒草》諸刻。
所交皆一時名士,如胡べ君、沈磐谷皆在幕下,唱和甚多。
後擢廣西巡撫,又著《粵西金石記》十二卷。
卒于任。
◎耘松觀察 陽湖趙耘松觀察名翼,幼聰穎,年十二學為文,一日成七藝,莫不異之。
以直隸商籍入學。
乾隆庚午中順天舉人,辛巳成進士,以第三人及第,由編修出守廣西,民淳訟簡,人民悅服。
适緬甸用兵,奉命赴滇,贊畫軍事。
調廣州監司。
未幾,擢貴州貴西兵備道,而以廣州谳事镌級。
遂乞養,歸田十年,母既終,不複出。
五十二年,台灣林爽文作亂,李公侍堯奉命赴閩,過常時邀先生為參贊。
事既平,李公欲入奏起用,先生固辭之。
遂由建甯分道,遊武彜九曲,過常玉山,遍曆浙東山水之勝,與當世賢士大夫相唱酬以為樂,年八十八而卒。
所著有《廿二史劄記》三十六卷、《陔餘叢考》四十三卷、《檐曝雜記》六卷、《皇朝武功紀略》四卷、《瓯北詩抄》、《瓯北詩話》、《瓯北集》共若幹卷,學者稱瓯北先生。
◎筠心學士 吳門褚筠心先生名廷璋,字左莪,為先外祖華ㄍ山先生受業弟子。
始以明經教授太和,旋入為中書舍人,登癸未進士,入翰林至侍讀學士。
嘗奉敕纂修《西域圖志》暨《西域同文志》,于回部山川風土最為熟悉。
三典省試,四校禮闱。
舟車所及,山水之勝,人物之奇,莫不發之于詩,王蘭泉司寇謂過于宋之範文穆公雲。
著有《筠心詩鈔》十二卷。
◎秋室學士 仁和餘秋室先生名集,乾隆丙戌進士,官至翰林學士。
先生為人端雅修潔,工書畫,尤精于人物。
曆典鄉會試,以病告歸,為大梁書院山長,既又為婁東書院山長。
年八十餘尚能作蠅頭小楷,沒于吳門。
◎杜芗宮保 元和姜杜芗宮保名晟,字光宇,為前明給事中采四世孫。
家赤貧,忍饑勵學,中乾隆丙戌進士,除刑部主事,曆官刑部尚書、湖廣直隸兩省總督,加太子少保。
吳中科第官刑部而洞悉刑名者,首推宮保與韓桂ぎ兩尚書雲。
宮保官湖南巡撫時,偶見餘筆墨,遂大稱賞,屢囑屬吏馳書來聘,時餘以母老辭不赴也。
前後二十年中,南北往來,雖未一面,而有知己之感雲。
◎榕臯先生 吳縣潘榕臯先生名奕隽,字守愚,少聰穎,年十六以商籍補仁和縣學生。
中乾隆壬午鄉榜,己醜成進士,及殿試名列第七,以引見不到降附三甲末,迨禦試保和殿,欽定第十名,以内閣中書用。
補官十餘年,除戶部主事,遂拂衣歸。
自此林居四十餘年,讀畫評詩,遊心物外,怡然樂也。
道光壬午歲,重赴鹿鳴。
己醜歲,又将重赴瓊林,時年已九十矣。
以兩江總督、大學士蔣公攸奏陳,奉旨加四品卿銜,著加恩免其進京,以示體恤耆儒之至意。
是年适遇覃恩,胞侄世恩以所得一品封典封光祿大夫,先生生一子名世璜,中乙卯探花,亦授戶部主事,兩孫俱補博士弟子員。
嘗賦《紀恩詩》十首,海内名公卿和者甚衆,莫不榮之。
所著有《三松堂詩文集》若幹卷,行于世。
泳自束發遊吳門,與先生為忘年交,往還最密,相知亦最深。
嗚呼!若先生者,可謂五福兼備者矣。
◎二雲學士 邵二雲先生名晉涵,餘姚人。
乾隆辛卯科會元。
五十七年,餘初入京師,谒見先生于橫街寓第。
時官翰林侍講,為人樸野,德行恂恂,今之召伯春也。
而經學之修明,文章之通達,實鮮其匹。
是時蕭山王南陔中丞尚為秀才,常在先生坐中遇之,劇談古今,每至竟日。
所著《爾雅正義》可補邢之陋略,又有《公羊傳》、《孟子義疏》諸書,未傳于世。
◎黼堂少宰 嘉善家黼堂少宰名樾,中乾隆壬辰進士,曆官至吏部左侍郎。
少工書法,曆踐清華。
年七十餘,自營生圹,一切饬終之具,皆自經理。
一日早起,命家人将書籍、筆硯、字畫、什物及生平玩好之具,盡行點檢,關鎖封固,若将有遠行者。
遂坐後堂,倏然而逝。
餘見少宰為翰林時,其貌絕似趙榮祿畫像。
過五十後,兩耳下忽添長須。
至七十餘,須發俱白,惟兩耳下須尚黑,亦罕見者。
少宰殁後二十年,其令子熙屬餘刻神道碑,立于墓左,裴回丙舍者三日而去,時道光壬辰四月也。
◎芝岩太史 吳縣範芝岩太史名來宗,字翰尊,為宋文正公後。
中乾隆乙未進士,入翰林,告歸,時年五十餘矣。
範氏故有義莊,積逋累累,不能資族中,鹹推先生為主奉,清厘整頓,一秉至公,不三十年增置良田一千八百餘畝,市廛百餘所,每歲可息萬金。
文正公墓故在河南洛陽縣之萬安山,文正祖墓在蘇州之天平山,俱煥然一新。
而子孫之窮困者,例給錢米,一切喪葬助恤、考試之費俱倍加。
自此義莊又複振興,皆先生力也。
年八十一卒。
著有《洽園詩稿》十八卷。
◎魚山比部 馮魚山先生名敏昌,廣東欽州人。
中乾隆戊戌進士,入翰林,改戶部主事。
丁外艱回籍,為南海書院山長,卒于羊城。
先生之學,經經緯史,而詩歌、古文、金石、書畫亦靡不貫綜。
欽州在中華極南地,接連交趾,有明至今從無科第,得之自先生始也。
京師士
家蓄梨園一部,公餘之暇,便令演唱。
餘少負戆直,一日同坐觀劇,謂先生曰:“公得毋奢乎?”先生笑曰:“吾嘗題文山遺像,有雲:‘自有文章留正氣,何曾聲妓累忠忱。
’所謂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
”餘始服其言。
時和公相,聲威赫奕,欲令天下督撫皆欲奔走其門以為快,而先生澹然置之。
五十四年夏,和相年四十,自宰相而下皆有币帛賀之。
惟先生獨賦詩十首,并檢書畫銅瓷數物為公相壽。
餘又曰:“公将以此詩入《冰山錄》中耶?”先生默然,乃大悟,終其身不交和相。
六十年二月,貴州苗民石柳鄧、湖南苗民石三保等聚衆劫掠,人民震恐。
先生聞之,即馳赴常德籌辦滅賊之計。
事既平,尚駐辰州,以積勞成疾,卒于當陽旅館,年六十七。
後二年,和相果伏法。
先生著作甚多,一時不能盡記,尤好法書名畫,嘗命餘集刻《經訓堂帖》十二卷,海内風行,至今子孫尚食其利雲。
◎夢樓太守 丹徒王夢樓太守名文治,字禹卿。
乾隆二十五年進士第三人,以翰林侍講出知臨安府。
其未第時,嘗為侍讀全公魁幕客,冊封琉球,有《海天遊草》。
太守既工書法,詩亦深純精粹,遠過時流。
有《夢樓詩集》二十四卷,袁簡齋太史謂其細筋入骨,高唱淩雲,非虛語也。
其書亦天然秀發,得松雪、華亭用筆。
至老年則全學張即之,未免流入輕挑一路,然較劉文清、梁侍講兩公,似有過之無不及耳。
◎竹嶼中舍 長洲吳竹嶼先生名泰來,字企晉,為吳中七子之一,中乾隆庚辰進士,與秋帆尚書同年。
二十七年,召試,進内閣中書。
先生意緻蕭閑,才情明秀,作詩一本漁洋,著有《硯山堂集》十卷。
五十二年,尚書為河南巡撫,延先生為大梁書院山長。
餘時亦在幕中,與洪稚存、方子雲、徐朗齋輩飲酒賦詩,殆無虛日。
未幾卒。
◎穆堂侍禦 許穆堂先生名寶善,青浦人。
乾隆庚辰進士,曆官浙江道監察禦史。
丁艱歸,遂不出。
常寓吳門,以詩文自娛。
尤工于詞曲,善戲谑,舉座莫不傾倒。
著《南北宋填詞譜》,吳中諸樂部莫不宗仰之者。
◎蘇潭中丞 南康謝蘊山先生名啟昆,乾隆庚辰進士,通于史學,嘗補《西魏書》,以正魏收之陋。
先生官浙江布政使時,餘時在轉運使幕中,蒙先生垂ツ,往來甚密。
著有《禮史亭詩》、《浙東小草》、《蓬巒軒草》諸刻。
所交皆一時名士,如胡べ君、沈磐谷皆在幕下,唱和甚多。
後擢廣西巡撫,又著《粵西金石記》十二卷。
卒于任。
◎耘松觀察 陽湖趙耘松觀察名翼,幼聰穎,年十二學為文,一日成七藝,莫不異之。
以直隸商籍入學。
乾隆庚午中順天舉人,辛巳成進士,以第三人及第,由編修出守廣西,民淳訟簡,人民悅服。
适緬甸用兵,奉命赴滇,贊畫軍事。
調廣州監司。
未幾,擢貴州貴西兵備道,而以廣州谳事镌級。
遂乞養,歸田十年,母既終,不複出。
五十二年,台灣林爽文作亂,李公侍堯奉命赴閩,過常時邀先生為參贊。
事既平,李公欲入奏起用,先生固辭之。
遂由建甯分道,遊武彜九曲,過常玉山,遍曆浙東山水之勝,與當世賢士大夫相唱酬以為樂,年八十八而卒。
所著有《廿二史劄記》三十六卷、《陔餘叢考》四十三卷、《檐曝雜記》六卷、《皇朝武功紀略》四卷、《瓯北詩抄》、《瓯北詩話》、《瓯北集》共若幹卷,學者稱瓯北先生。
◎筠心學士 吳門褚筠心先生名廷璋,字左莪,為先外祖華ㄍ山先生受業弟子。
始以明經教授太和,旋入為中書舍人,登癸未進士,入翰林至侍讀學士。
嘗奉敕纂修《西域圖志》暨《西域同文志》,于回部山川風土最為熟悉。
三典省試,四校禮闱。
舟車所及,山水之勝,人物之奇,莫不發之于詩,王蘭泉司寇謂過于宋之範文穆公雲。
著有《筠心詩鈔》十二卷。
◎秋室學士 仁和餘秋室先生名集,乾隆丙戌進士,官至翰林學士。
先生為人端雅修潔,工書畫,尤精于人物。
曆典鄉會試,以病告歸,為大梁書院山長,既又為婁東書院山長。
年八十餘尚能作蠅頭小楷,沒于吳門。
◎杜芗宮保 元和姜杜芗宮保名晟,字光宇,為前明給事中采四世孫。
家赤貧,忍饑勵學,中乾隆丙戌進士,除刑部主事,曆官刑部尚書、湖廣直隸兩省總督,加太子少保。
吳中科第官刑部而洞悉刑名者,首推宮保與韓桂ぎ兩尚書雲。
宮保官湖南巡撫時,偶見餘筆墨,遂大稱賞,屢囑屬吏馳書來聘,時餘以母老辭不赴也。
前後二十年中,南北往來,雖未一面,而有知己之感雲。
◎榕臯先生 吳縣潘榕臯先生名奕隽,字守愚,少聰穎,年十六以商籍補仁和縣學生。
中乾隆壬午鄉榜,己醜成進士,及殿試名列第七,以引見不到降附三甲末,迨禦試保和殿,欽定第十名,以内閣中書用。
補官十餘年,除戶部主事,遂拂衣歸。
自此林居四十餘年,讀畫評詩,遊心物外,怡然樂也。
道光壬午歲,重赴鹿鳴。
己醜歲,又将重赴瓊林,時年已九十矣。
以兩江總督、大學士蔣公攸奏陳,奉旨加四品卿銜,著加恩免其進京,以示體恤耆儒之至意。
是年适遇覃恩,胞侄世恩以所得一品封典封光祿大夫,先生生一子名世璜,中乙卯探花,亦授戶部主事,兩孫俱補博士弟子員。
嘗賦《紀恩詩》十首,海内名公卿和者甚衆,莫不榮之。
所著有《三松堂詩文集》若幹卷,行于世。
泳自束發遊吳門,與先生為忘年交,往還最密,相知亦最深。
嗚呼!若先生者,可謂五福兼備者矣。
◎二雲學士 邵二雲先生名晉涵,餘姚人。
乾隆辛卯科會元。
五十七年,餘初入京師,谒見先生于橫街寓第。
時官翰林侍講,為人樸野,德行恂恂,今之召伯春也。
而經學之修明,文章之通達,實鮮其匹。
是時蕭山王南陔中丞尚為秀才,常在先生坐中遇之,劇談古今,每至竟日。
所著《爾雅正義》可補邢之陋略,又有《公羊傳》、《孟子義疏》諸書,未傳于世。
◎黼堂少宰 嘉善家黼堂少宰名樾,中乾隆壬辰進士,曆官至吏部左侍郎。
少工書法,曆踐清華。
年七十餘,自營生圹,一切饬終之具,皆自經理。
一日早起,命家人将書籍、筆硯、字畫、什物及生平玩好之具,盡行點檢,關鎖封固,若将有遠行者。
遂坐後堂,倏然而逝。
餘見少宰為翰林時,其貌絕似趙榮祿畫像。
過五十後,兩耳下忽添長須。
至七十餘,須發俱白,惟兩耳下須尚黑,亦罕見者。
少宰殁後二十年,其令子熙屬餘刻神道碑,立于墓左,裴回丙舍者三日而去,時道光壬辰四月也。
◎芝岩太史 吳縣範芝岩太史名來宗,字翰尊,為宋文正公後。
中乾隆乙未進士,入翰林,告歸,時年五十餘矣。
範氏故有義莊,積逋累累,不能資族中,鹹推先生為主奉,清厘整頓,一秉至公,不三十年增置良田一千八百餘畝,市廛百餘所,每歲可息萬金。
文正公墓故在河南洛陽縣之萬安山,文正祖墓在蘇州之天平山,俱煥然一新。
而子孫之窮困者,例給錢米,一切喪葬助恤、考試之費俱倍加。
自此義莊又複振興,皆先生力也。
年八十一卒。
著有《洽園詩稿》十八卷。
◎魚山比部 馮魚山先生名敏昌,廣東欽州人。
中乾隆戊戌進士,入翰林,改戶部主事。
丁外艱回籍,為南海書院山長,卒于羊城。
先生之學,經經緯史,而詩歌、古文、金石、書畫亦靡不貫綜。
欽州在中華極南地,接連交趾,有明至今從無科第,得之自先生始也。
京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