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一曰遇十瑞 四嶽共舉舜

關燈
論、學問非常超卓,夢中不覺大喜,慌忙要将天下禅讓與他。

    哪知這長人一定不受,說道:“你要我接受你的天下,還有一件事沒有做呢!”帝堯問他何事,那長人也不答話,竟起身向帝堯宮中而去。

    帝堯急急跟進去,哪知長人已走進帝堯兩個女兒房中去了。

    帝堯夢中詫異之極,不覺遽然而醒,暗想:“這個夢荒唐得很,或者是心記夢吧!但是我這兩年精力差了,沒有出去巡守,訪求賢人,那賢人怎樣會得自己跑來呢?賢人不跑來,我這個志願怎樣能夠償到呢?”又想了一會,說道:“罷罷!我明朝問問群臣吧。

    ” 次日視朝,帝堯就向四嶽等說道:“朕在位已經七十載了。

     這七十載之中,所贻害百姓的事件不知道有多少。

    即如洪水一項,五十年來沒有平治,而且加甚,這都是朕之不德所緻。

    現在年已九旬,精力日差,再如此戀棧下去,贻誤蒼生,更非淺鮮,罪戾更甚。

    現在朕急求交卸,亦不再向外邊去求人,就是汝等百官之中,哪個自問能勝這個大任的,朕就将天下讓給他。

     這是以天下為公之意,并無絲毫私意存乎其間。

    汝等宜自己老實着想,不要客氣。

    ”帝堯說完,将眼睛四面一望,隻見群臣個個面面相觑,不作一聲。

    過了一會,大家才說道:“臣等實在沒有這個德行,可以擔任這個大位。

    ”帝堯道:“那麼汝等再想想,除出汝等之外,或是在職的官吏,或是在野的貴族,或竟是在草野中微賤之人,隻要他的才德可以治平天下,不拘資格,都可以保舉,待朕裁察。

    ”大衆聽到這話,便不約而同的說道:“有一個鳏夫,在畎畝之中,名字叫作虞舜……“剛說到此,帝堯不等他們說完,便道:“是呀是呀!我曾經聽見人說起過的,究竟這個人如何?”四嶽道:“是個瞽者的兒子。

     父是頑的,母是噐的,弟是傲的。

    他處在這種家庭之中,總是以和順事奉他的父母,以和氣接待他的兄弟。

    他自己雖曆盡困苦艱難,仍舊将他所得的财帛盡數獻之于父母,一次、兩次、十次、百次的奉養不倦。

    他又知道父母兄弟常有殺他之心,千方百計的避開,不使父母陷于不義之罪。

    這種用心,真是千難萬難的。

    “帝堯聽了,沉吟一會,說道:“原來如此,我姑且先試試他看。

    ”當下退朝,不提。

     且說帝堯要想用什麼方法去試舜呢?原來堯有十個兒子、兩個女兒,除出丹朱不肖、為帝所逐之外,其餘九男二女都在宮中。

    那兩個女兒大的名叫娥皇,小的名叫女英,年紀都在二十左右,相貌既美,德性亦良,是帝堯向來所鐘愛的。

    九個兒子雖則沒有怎樣傑出之才,亦沒有和丹朱那樣的不肖,不過尋常中人而已。

    那日帝堯退朝之後,心想:“虞舜這個人,我從前曾聽見方回來薦過。

    不過方回是個修道玩世之士,他的說話是否可信,殊不敢必,所以那時并沒有注意。

    現在四嶽百官既然都是這樣說,可見有大半可信了。

    不過有一點可怕的:有些人善于作僞,善于沽名,外面雖是做得切切實實,而裡面純然是假的,這種人如果拿天下讓給他,一定偾事。

    還有一種人,内行非常純笃,宅心非常仁厚,種種至行,确系出于本真,但是才幹不足,度量不宏,驟然加之以非分,他就要震驚局促,而手足無所措。

    這種人如果拿天下讓給他,亦是一定要偾事的。

     如今虞舜這個人究竟是怎樣一種人呢?我用什麼方法去試他呢?” 想了一會,說道:“有了。

    他不是一個鳏夫嗎?我這樣一來,他的内行,可以給我看到了;我那樣一來,他的外行,亦可以給我看到了;内外都看到,豈不是明确之至嗎!”主意決定,當下就進宮來與散宜氏商議。

    散宜氏聽了,很有點為難,躊躇半晌,方說道:“依妾的愚見,這兩事恐怕都不可行呢。

    ”帝堯道:“怎樣?”散宜氏道:“天子之子,雖說亦是個平民百姓,但是要叫他到畎畝之中去服侍一個農夫,似乎有點難堪,恐怕他們不肯。

    ”帝堯笑道:“這個真是勢利之見了。

    人的貴賤在品格、德行,不在職業。

    古人說得好:“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