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訓大夏讨渠搜 堯締交狐不諧

關燈
第六十二章訓大夏讨渠搜堯締交狐不諧 且說帝堯下了崇吾山,次日就向和叔說道:“朕此次巡守,本想到了橋山之後即便回都。

    如今看到水患如此難平,而且以後恐猶有加甚,朕拟從洪喬仙人之言,親到昆侖山去拜求王母,請她出來拯救,因此往返行期遠近難必,汝可作速回都,告知大司農、大司徒和百官等,并囑咐他們慎理朝政。

    朕此行三年五載才能歸來,都不能定。

    ”和叔受命,自回平陽而去。

    帝堯又向共工道:“汝受命治水,曆久無功,本應治罪。

    姑念這次水患非比尋常,姑且從寬不究,仍責成汝督率僚屬,再往悉心辦理。

    倘再毫無功效,一定不再寬貸,汝其懔之。

    ”共工即頓首受命,唯唯而退。

     這裡帝堯便和衆臣商量到昆侖山的路。

    和仲道:“昆侖山離臣所司的昧谷地方不遠,從此地西去,可以使得。

    不過有流沙之險,路難走一點。

    ”張果老道:“這路恐走不得,還是泛山海,從梁州去為是。

    從前聖天子不是已經派人去過嗎?”帝堯道:“這兩路哪一路近?”和仲道:“從此地西去近,從山海走梁州遠得多。

    ”帝堯道:“那麼從此地去吧。

    流沙雖險,但朕為民請命,不應該怕險。

    就是為流沙所掩而死,亦是應該的。

    ”于是就一徑向西而行,果然一路非常困難。

     到了流沙之地,那沙怎樣會流呢?原來不是沙流,那邊遍地黃沙,一年之中幾乎無日不晴,而飓風極多,猛烈異常,紛紛向人吹來,向來沒有沙的地方,都漸漸有沙了,仿佛同水流來一般,所以叫作流沙。

    尤其危險的是旋風陡起之時,那地上的沙都卷了起來,成為無數直柱,從直柱之中冉冉上升,到了空際,布滿起來,天日全遮,昏暗如夜,驟然降落,則成為沙丘、沙阜。

    人畜遇着了,都被活埋在内,真是可怕之至。

    但是帝堯秉着至誠之心,冒險前進,眼中所看見的危險之景雖屬不少,而一行人等始終一個都未遇到災難,真是所謂至誠格天或吉人天相了。

     過了兩日,沙漠漸漸稀少,遠遠見一座大山,問之土人,知道它叫崆峒山。

    大衆到了山下,暫為休息,忽見有十幾個外國裝的人,由北面匆匆跑來。

    内中有一個人,見于帝堯及和仲等,臉上頓露驚喜之色,即忙回轉頭和另外許多人叽哩咕噜,不知道說了一篇什麼話,随即大家同到帝堯面前,跪下稽首行禮,嘴裡還是叽哩咕噜的說。

    帝堯出其不意,大為詫異,一面還禮,一面便問他們:“究竟是哪一國人,來此何事?”那第一個看見帝堯的人,就用中國話一一說明。

     原來他們都是渠搜國人,一個是渠搜國太子,其餘都是臣子。

    那第一個看見帝堯的人,就是從前陪着渠搜國王來的翻譯,所以認識帝堯與和仲。

    去年渠搜國王死了,他有兩個兒子,照理長子當位,但是那次子有奪位之心,暗中聯合了在朝的不肖臣子,又用許多珍重财貨送給鄰邦大夏國君,求他援助,共同起兵,驅逐太子。

    那太子手下雖有許多忠義的舊臣,盡力和他們抵抗,但是終究因為他們有大夏國援助,敵他們不過,隻得舍棄了王位,逃出國外。

    仔細計劃,隻有中國最強。

    而且他的父親曾經來朝,與帝堯有點交情。

    又,他父親臨終的時候,亦秘密吩咐他:“将來如有急難,切須傾向中國。

    ”因此他們決意東來求救。

    不想在此地遇到,真是運氣之至。

     當下帝堯知道這種情形,便和衆臣商議:“第一,路隔太遠;第二,時當水災。

    究竟能不能助他呢?可不可助他呢?應不應助他呢?”讨論了許久,結果篯铿道:“臣看起來,援助呢,總隻有援助的。

    講到理,除惡助善,是應該之事。

    講到情,渠搜國王從前曾經委托過。

    隻有講到勢,似乎在此時間,無法可想。

    但臣有一策,不妨試試。

    據這太子說,他所以敵不過叛逆的原故,因為叛逆有大夏國之助,其餘鄰國及國民,都不以叛逆為然的。

    果然如此,我們現在且不必出兵,最好先遣大臣借同這太子回去,聯絡他的鄰國沃民國之類,齊向大夏國警告,勸他不可以幫助叛逆。

    假使不聽,那麼中國為正義起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