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帝堯開鑿堯門山 果老事堯為待中
關燈
小
中
大
是左半,兩隻遇着之後,頓時兩身配合,淩空飛翔而去。
大家才悟到,這就是比翼鳥。
篯铿首先歎息道:“這個是不祥之鳥呢! 某從前看見一種書上說:崇吾之山,有鳥曰‘蠻蠻’,比而後飛,現則天下大水。
現在天下正在大水,它竟出現,豈非是不祥之鳥嗎?”張果老聽了,就反問道:“究竟天下大水之後,此鳥才出現,還是此鳥出現之後,天下才大水?”篯铿道:“洪水已好多年了,此山此鳥究竟何時出現,可惜不能知道。
以理想起來,當然此鳥出現之後才有洪水。
”張果老道:“這個很容易證明。
此山居民不少,回來下山之時,找土人一問就是了。
” 正說着,湊巧有四五個百姓扛了柴木邪許而來。
篯铿就過去問他們道:“這山上有一種異鳥,要兩隻合起來才能飛,汝等見過嗎?”那些人聽了,連忙說道:“看見過的,真是稀奇。
”篯铿又問道:“這鳥是向來有的呢,還是近幾年來才有的呢?”那人道:“向來沒有的,今年春初方才看見。
我們正想得稀奇,世界上竟有這樣古怪的鳥兒。
”篯铿道:“不要是向來有的,你們沒有看見吧?”那四五個人齊聲說道:“沒有,沒有,向來一定沒有。
我們都是居住在山裡的人,以砍柴為業,每日至少要在山上跑四五次。
這山上有幾顆樹、幾根草,我們大概都知道,何況是隻鳥兒。
”篯铿聽了不信,還要再問,張果老忙止住他道:“不必問了。
小道從前在此山上亦不知道跑過多少次,有時看見此鳥,有時就不見此鳥。
可是計算起來,看見此鳥之後,天下必定大水。
古書上所說是一點不錯的。
” 篯铿道:“那麼現在天下已經大水多年,何以這鳥方才出現呢?”張果老道:“現在的大水,不過是雍、冀二州,哪裡算得來天下大水?恐怕這鳥出現之後,天下的大水方才開始呢。
” 二人正在談論,忽見赤将子輿從遠處喘籲而來,一手拿着一株樹枝,一手按着左肩。
衆人問他:“為什麼如此?”赤将子輿氣籲籲說道:“上當!上當!今日吃虧了。
諸位與帝在此觀覽地勢,請求水利,我是向來歡喜研究草木的,趁便向左右尋覓尋覓,不料走了許多路,忽然見岩石下有這一種樹,從來未曾見過,甚為稀希,我便想去采它一枝,以便研究。
不料采了一枝,剛要采第二枝,竟有一塊石子從耳畔飛過。
我正在疑心這石子是從哪裡來的?哪知又是一塊,擊在我的袖上,接連又是一大塊,打在肩上,非常疼痛。
我亦不敢再去細查,急忙轉身就走。
可是後面的石子還是不絕的打來,正不知是什麼東西。
不瞞諸位說,野人遊曆天下二三百年,所遇到的奇怪東西也不少,但是從來沒有同今朝這樣的吃虧。
”說着,兀自用手揉他的左肩。
衆人聽了,都疑惑起來。
有的說:“不要遇着什麼妖怪了?”那時扛柴的四五個土人還未去,聽了這話,就同聲說道:“是了,是了。
這位老先生遇着舉父了。
”衆人忙問:“怎樣叫舉父?”那土人道:“這座山上一種獸名叫‘舉父’,有些人叫它‘誇父’,它的形狀和猕猴類中之禺類相像,不過它四隻手上的毛文,俨如虎豹,力氣亦很大,善于拿石投入,往往人偶不小心,要就受它的傷。
這位老先生一定是遇着舉父了。
” 共工聽了,忙叫人趕去,将那舉父殺死,以除民害。
土人忙止住道:“這可不必。
一則,這舉父乎日亦不亂投人。
想來它剛才在樹上,這位老先生去攀樹,它以為有害它之心,所以投石了。
二則,它走得很快,既打傷了人,必定早已跑去,不知去向,何必再去追呢。
”共工聽了,方才罷休。
這裡土人看見赤将子輿所采的樹枝,又說道:“這個花結的實,吃了宜子孫的。
”赤将子輿道:“叫什麼名字?”那土人道:“名字卻不知道。
”衆人細看那樹枝,花是紅的,葉是圓的,樹是白的,理是黑的。
都說道:“可惜還沒有結實,假使有實,那沒有兒子的人,大可以帶回去試試呢。
” 不言衆人談論,且說帝堯見了蠻蠻之後,又聽了張果老和篯铿一番辯論,心中早又憂愁起來。
原來帝堯這次巡守,目的正在設法消弭水災。
共工任職多年,成績不佳,徒耗巨款,本想加以懲處。
後來見了蠻蠻,知道洪水之患正在開始,此是天數,非人力所能挽回。
共工一人亦不能獨負其責。
因此将懲罰共工的念頭取消了,這真是共工的運氣。
不過洪水之患既然方在開始,那麼以後的天下如何?民生如何?真是大大難題,所以帝堯又憂心如焚,兩眼不住的望着大海出神。
那些土人此刻已知道是天子了,便都過來獻殷勤,說道:“帝望那邊嗎?那邊圓圓兒隐隐隆起的,就是冢遂山,從前是沒有的。
自從那些山隆起之後,山的南面才變成這個大海。
” 又指着東面說道:“這個叫(蟲焉)淵。
”又指着南面道:“這叫窯之澤,統統是近幾十年來滿起的。
”又指西面道:“這面過去,遠接昆侖。
那隐約的遙山便是帝之搏獸之丘了,但是路很遠,小民沒有去過,不知道是不是。
”嚴帝堯聽到“昆侖”二字,忽又感觸到西王母身上,連忙謝了那些百姓的指點,即率同群臣下山。
大家才悟到,這就是比翼鳥。
篯铿首先歎息道:“這個是不祥之鳥呢! 某從前看見一種書上說:崇吾之山,有鳥曰‘蠻蠻’,比而後飛,現則天下大水。
現在天下正在大水,它竟出現,豈非是不祥之鳥嗎?”張果老聽了,就反問道:“究竟天下大水之後,此鳥才出現,還是此鳥出現之後,天下才大水?”篯铿道:“洪水已好多年了,此山此鳥究竟何時出現,可惜不能知道。
以理想起來,當然此鳥出現之後才有洪水。
”張果老道:“這個很容易證明。
此山居民不少,回來下山之時,找土人一問就是了。
” 正說着,湊巧有四五個百姓扛了柴木邪許而來。
篯铿就過去問他們道:“這山上有一種異鳥,要兩隻合起來才能飛,汝等見過嗎?”那些人聽了,連忙說道:“看見過的,真是稀奇。
”篯铿又問道:“這鳥是向來有的呢,還是近幾年來才有的呢?”那人道:“向來沒有的,今年春初方才看見。
我們正想得稀奇,世界上竟有這樣古怪的鳥兒。
”篯铿道:“不要是向來有的,你們沒有看見吧?”那四五個人齊聲說道:“沒有,沒有,向來一定沒有。
我們都是居住在山裡的人,以砍柴為業,每日至少要在山上跑四五次。
這山上有幾顆樹、幾根草,我們大概都知道,何況是隻鳥兒。
”篯铿聽了不信,還要再問,張果老忙止住他道:“不必問了。
小道從前在此山上亦不知道跑過多少次,有時看見此鳥,有時就不見此鳥。
可是計算起來,看見此鳥之後,天下必定大水。
古書上所說是一點不錯的。
” 篯铿道:“那麼現在天下已經大水多年,何以這鳥方才出現呢?”張果老道:“現在的大水,不過是雍、冀二州,哪裡算得來天下大水?恐怕這鳥出現之後,天下的大水方才開始呢。
” 二人正在談論,忽見赤将子輿從遠處喘籲而來,一手拿着一株樹枝,一手按着左肩。
衆人問他:“為什麼如此?”赤将子輿氣籲籲說道:“上當!上當!今日吃虧了。
諸位與帝在此觀覽地勢,請求水利,我是向來歡喜研究草木的,趁便向左右尋覓尋覓,不料走了許多路,忽然見岩石下有這一種樹,從來未曾見過,甚為稀希,我便想去采它一枝,以便研究。
不料采了一枝,剛要采第二枝,竟有一塊石子從耳畔飛過。
我正在疑心這石子是從哪裡來的?哪知又是一塊,擊在我的袖上,接連又是一大塊,打在肩上,非常疼痛。
我亦不敢再去細查,急忙轉身就走。
可是後面的石子還是不絕的打來,正不知是什麼東西。
不瞞諸位說,野人遊曆天下二三百年,所遇到的奇怪東西也不少,但是從來沒有同今朝這樣的吃虧。
”說着,兀自用手揉他的左肩。
衆人聽了,都疑惑起來。
有的說:“不要遇着什麼妖怪了?”那時扛柴的四五個土人還未去,聽了這話,就同聲說道:“是了,是了。
這位老先生遇着舉父了。
”衆人忙問:“怎樣叫舉父?”那土人道:“這座山上一種獸名叫‘舉父’,有些人叫它‘誇父’,它的形狀和猕猴類中之禺類相像,不過它四隻手上的毛文,俨如虎豹,力氣亦很大,善于拿石投入,往往人偶不小心,要就受它的傷。
這位老先生一定是遇着舉父了。
” 共工聽了,忙叫人趕去,将那舉父殺死,以除民害。
土人忙止住道:“這可不必。
一則,這舉父乎日亦不亂投人。
想來它剛才在樹上,這位老先生去攀樹,它以為有害它之心,所以投石了。
二則,它走得很快,既打傷了人,必定早已跑去,不知去向,何必再去追呢。
”共工聽了,方才罷休。
這裡土人看見赤将子輿所采的樹枝,又說道:“這個花結的實,吃了宜子孫的。
”赤将子輿道:“叫什麼名字?”那土人道:“名字卻不知道。
”衆人細看那樹枝,花是紅的,葉是圓的,樹是白的,理是黑的。
都說道:“可惜還沒有結實,假使有實,那沒有兒子的人,大可以帶回去試試呢。
” 不言衆人談論,且說帝堯見了蠻蠻之後,又聽了張果老和篯铿一番辯論,心中早又憂愁起來。
原來帝堯這次巡守,目的正在設法消弭水災。
共工任職多年,成績不佳,徒耗巨款,本想加以懲處。
後來見了蠻蠻,知道洪水之患正在開始,此是天數,非人力所能挽回。
共工一人亦不能獨負其責。
因此将懲罰共工的念頭取消了,這真是共工的運氣。
不過洪水之患既然方在開始,那麼以後的天下如何?民生如何?真是大大難題,所以帝堯又憂心如焚,兩眼不住的望着大海出神。
那些土人此刻已知道是天子了,便都過來獻殷勤,說道:“帝望那邊嗎?那邊圓圓兒隐隐隆起的,就是冢遂山,從前是沒有的。
自從那些山隆起之後,山的南面才變成這個大海。
” 又指着東面說道:“這個叫(蟲焉)淵。
”又指着南面道:“這叫窯之澤,統統是近幾十年來滿起的。
”又指西面道:“這面過去,遠接昆侖。
那隐約的遙山便是帝之搏獸之丘了,但是路很遠,小民沒有去過,不知道是不是。
”嚴帝堯聽到“昆侖”二字,忽又感觸到西王母身上,連忙謝了那些百姓的指點,即率同群臣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