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帝堯比神農 華封人三祝

關燈
第六十章帝堯比神農華封人三祝 且說帝堯所定的制度,是臨民以十二。

    這年正是應該巡守的年分。

    正月中旬,帝堯就商議預備,到了二月上旬,就啟身前行。

    這次目的地是在華山。

    但是帝堯的意思,還要乘便考察雍、冀二州水患的情形,兼到橋山祭黃帝的陵墓。

    所以預算旅行的期間是半年。

    朝内的政治仍歸大司農等處理,其餘和仲、和叔、赤将子輿、篯铿四人随行。

    一路沿着汾水,向西南而來。

     到了稷山,是大司農教民耕種之地,哪知汪洋一片,大半變成澤國。

    原來稷山之地,正當孟門山東南,山上冒下來的洪水,此地首當其沖,将大司農多年所辛苦經營的農田與一切建築物,毀壞不少,現在已将這試驗場移到稷山之南去了。

     帝堯看了,不禁歎息一會。

    逾過稷山,到了新設的那個試驗場,隻見規模狹隘了許多,而且又分作兩處,大概因限于經費及地畝之故。

    那時适值遇見姜嫄,原來姜嫄雖則貴為國母,但是她那歡喜稼穑的性情,至老不衰。

    原有的那個試驗場,大司農經營的時候姜嫄曾随時幫忙。

    後來移到稷山之南,姜嫄依舊随同料理。

    而且大司農教稼之外,更須與聞各種政事,在此地的時候少,反而姜嫄住在試驗場的時候多。

    這時帝堯遇見姜嫄,便上前問安,并說道:“母親如此操作,太辛苦了。

    ”姜嫄歎口氣道:“辛苦倒沒有什麼,我是歡喜的,隻有這洪水如此泛濫,如何是好?從前那個試驗場成績頗好,已給水根本破壞了,現在又經營這兩處起來。

    假使洪水再泛濫過來,我已和棄兒說過,隻好以生命殉之。

    ”帝堯見姜嫄如此說,忙勸慰道:“母親快不要如此。

    天心仁愛,洪水之患大約至多不過如此,不會再大了,請母親放心。

    ”說罷,就随着姜嫄各處參觀了一會。

    姜嫄道:“這兩處我用的心力已不少,而且地方的風景又好,我已和棄兒說過,我死之後必須葬在此地,這句話請帝代我記牢。

    ”帝堯聽了,唯唯答應。

    又談了一時,帝堯便辭了姜嫄,率領群臣徑向南方。

     到了山海的東岸,因為洪水的原故,範圍擴大了不少,低窪之地無不侵及,損失的人民财産不可數計。

    帝堯看了,惟有憂歎。

    那時百姓都聚集在丘陵高阜,跼跼蹐蹐,度他們的生涯。

     帝堯更加憐憫,一路的撫慰過去。

    那些百姓看見帝堯來,卻都是竭誠歡迎,異常熱烈。

    帝堯向他們說道:“朕之不德,至有這等洪水大災,使汝等流離失所,現在已多年了,還沒有平治的方法。

    朕對于汝等抱疚抱愧到萬分,汝等還要如此的歡迎,朕更不安之至了。

    ”那些百姓道:“洪水為災是天地之變,并不是聖天子之過。

    但是洪水雖則多年,而我們百姓的衣食仍舊一點沒有缺乏,這個就是聖天子給我們的恩惠。

    換一個尋常的君主,哪裡能夠如此呢?所以我們平常在這裡說,從前神農氏教百姓稼穑,使大家都有飯吃,現在聖天子亦教我們種田積儲,使我們雖則遇到這種大災,仍舊有所吃。

    聖天子的恩德,真個和神農一樣呢。

    ” 帝堯慌忙謙讓道:“朕哪裡可以比神農。

    從前神農帝夫負婦藏,以治天下,現在朕一無功德,而汰侈已極,哪裡可比神農!朕的比神農,譬如一個是昏,一個是旦呢。

    ”那些百姓聽了,齊聲道:“帝真太謙了,何嘗有一點汰侈呢!做了一個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之人,戴的是黃冠,穿的是純衣,乘的是彤車,駕的是白馬,不舒不驕,恭儉到如此,還說是自己汰侈,帝真太謙了。

    ” 帝堯聽了,又謙遜一會,方才雇了船隻,率領群臣對渡過來。

    已到雷首山北麓,沿着山麓向西走就是華山。

    那時西方諸侯都已齊集。

    帝堯到了華山,分班朝見,考校政績,分别慶讓,這些都是循例之事,不必細說。

     巡守禮畢,帝堯便要起程而西,哪知赤将子輿和篯铿兩人都說要上華山去走走,請一個假。

    赤将子輿為的是要去搜集百草花做糧食,是極緊要之事。

    篯铿呢,是年少好遊,跟了去玩玩,以擴眼界。

    帝堯都答應了,遂暫時不動身,以待他們,自己卻與和仲兄弟查訪闾閻風俗,順便來到華山下,望望嶽色。

     早有那華山的封人前來迎接,看見了帝堯,行過禮之後,便笑迷迷的說道:“嘻!你是個聖人。

    小人請恭祝聖人。

    第一項,願聖人壽比南山。

    ”帝堯聽了,慌忙推辭道:“多謝,多謝,不要,不要。

    ”封人又祝道:“第二項,願聖人富如東海。

    ”帝堯又連忙推辭道:“多謝,多謝,不要,不要。

    ”封人又祝道:“第三項,願聖人多生幾個男子。

    ”帝堯又慌忙推辭道:“多謝,多謝,不要,不要。

    ” 封人聽了非常懷疑,便問道:“小人的意思,壽、富、多男這三件事,是人人所歡喜而求不到的,所以拿來祝你。

    哪知你件件不要,究竟是什麼原故呢?” 帝堯道:“汝有所未知。

    多男子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要有好男子才算是好。

    若是不肖的男子,徒然給父親遺羞,有一個尚且不得了,何況多呢!既然多了之後,雖未見得個個不肖,亦未見得個個都肖。

    假使其中有一二個不肖,那麼做父母的将如之何?教誨他嗎,教他不好;聽他去嗎,于心不忍。

    豈不是倒反可怕!還有一層,現在世界不能算太平,生計很是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