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帝堯比神農 華封人三祝
關燈
小
中
大
,兒子一個一個的生出來,養呀,教呀,做父母的如何負擔得起?但是既然生了他出來,做牛做馬,總隻有做父母的去負擔,豈不更是可怕嗎!至于富這個字,固然是人人之所歡喜的,但是富不能夠突然而來。
未富之前,要費多少的經營;既富之後,還要嘔多少的心血。
田要去求,舍要去問,财帛要去會計,工人要去督率,一個不小心,富就不可保。
這種事情豈不是麻煩之至嗎!人生在世,不過百年,何苦來為了衣食耳目之欲,把可寶貴的光陰,可愛惜的精力,都用到這個上去,真覺犯不着呢!廣廈萬間,所居不過容膝;食前方丈,所吃不過充腸,真正富了,有什麼用處呢?況且天地間之财物,隻有這點點數目,我既然富了,必定有人憂貧,容易受人之怨恨、嫉妒。
萬一他想設計劫奪我,我更防不勝防,終日兢兢,如坐囹圄,何苦來呢!所以朕的意思,亦不要它。
并非以此鳴高,實在是怕受它的累呀!至于壽這個字,在表面上看來,固然是極好的。
但是朕亦以為有幾種可怕:第一種是生理上的變化,人到老來,康強壯健固然有的,但是頭童齒豁,目昏耳聾,行坐艱難,甚而至于智慧減,神明衰,亦是常事。
到那時候,遇着孝子順孫,能夠服侍奉養,還可以享福。
假使遇着不孝的子孫,那麼反要受辱了。
他們不體諒你是個老者,倒反憎嫌你為什麼老而不死,要增重他們的累。
甚至偶然弄錯一點事情,就罵你是個昏瞶糊塗。
這種話語,聽了豈不傷心!第二種可怕的,是家門中之不幸。
人到老來,筋力漸衰,無他希望,隻望家庭中怡怡之樂。
假使不幸,妻子先亡,剩了孫輩,隔了一層,已經不甚親熱了。
假使壽長得很,不幸連孫輩都亡故了,剩了曾孫、玄孫輩,隔得疏遠了,猶如路人一般,那麼孤家寡人,獨來獨往,有什麼趣味呢?第三種可怕的,是時勢的改變。
享高壽的人最好是處常,萬不可以處變。
萬一變故發生起來,照理不能不死,而又不能死。
如若死了,大家都要說他命裡應該橫死,所以有這樣大年。
如果不死,到後來自己固然懊悔,人家亦要嘲笑。
朕記得從前有兩個人,都享上壽,遇變應死而不死。
一個人到後來臨死,有‘艾灸眉頭瓜噴鼻’的詩句。
一個是死後人家嘲笑他,說道:“可憐某某人,享壽八十三,何不七十九?‘照此看起來,人的長壽豈不是亦是取辱之一道嗎!第四種可怕的,是民情的淡保遇到老年的人,總說他是思想頑固,頭腦陳舊,非盡量的排斥他不可。
卻不知道年老的人,在他年輕的時候,亦大用氣力,有功效于社會過的。
然而一班少年淡薄的人,總以為他是過時之人,用不着了。
你想,壽長了,要受這種恥辱,長壽有什麼好處呢?所以朕的意思,這三項都非所以養德,因此推辭不要。
” 那封人聽了帝堯這番話,不覺大發他的議論,并且大掉他的文言道: 始吾以汝為聖人耶,今然,君子也。
天生萬民,必授之職。
多男子而授之職,則何懼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則何事之有?夫聖人鹑居而鷇食,烏行而無彰。
天下有道,則與物皆昌。
天下無道,則修德就閑。
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雲,至于帝鄉。
三患莫至,身常無殃,則何辱之有? 這幾句文言說完之後,封人竟掉轉頭去了。
帝堯知道他是個有道君子,慌忙随在他後面,叫道:“慢點,慢點,朕還要請問,朕還要請問。
”哪知封人頭也不回,說道:“去了,去了。
”竟飄然而去。
帝堯不勝怅怅,立了一會,隻能與和氏兄弟回轉。
過了幾日,赤将子輿等回來了,卻同了一個道者同來。
帝堯便問:“他是何人?” 赤将子輿道:“這是野人的舊同僚,姓伯名成,字子高,大家亦叫他作柏成子高。
他在黃帝的時候曾有官職。
”帝堯猛然想到道:“是否就是為先高祖皇考制造貨币的那位柏高先生嗎?”赤将子輿道:“是呀,是呀,‘上有丹矸,下有黃銀;上有慈石,下有銅金;上有陵石,下有赤銅青金;上有黛赭,下有鑒鐵;上有蔥,下有銀沙’,這幾句歌訣,此刻婦人、豎子都能知道,其實就是這位柏先生創出來的。
所以這位柏先生,算得是發明礦學的祖師呢。
後來黃帝乘龍上天,他也在龍背上跟了上去。
我們足足有幾百年不見了,不料此次在華山上遇到,所以特地邀他來,和帝相見。
” 帝堯忙向柏成子高施禮,口中說道:“原來是柏先生,失敬,失敬。
”當下就請他坐了,大家亦各就坐。
帝堯便問柏成子高天上一切的情形。
最後又問道:“先生既已上仙,此刻何以又到人世間來遊戲?”柏成子高道:“不瞞帝說,某已被谪,不能再在天上了。
”帝堯忙問:“何故?”柏成子高道:“神仙是有劫數的,逢到劫數,不能不堕落人間。
某适逢劫數,所以如此。
”帝堯道:“怎樣叫劫數?”柏成子高道:“凡項事件,一成一敗,叫做一劫。
不過劫數有大有小,時間有遲有速;有的幾百年一劫,有的幾年一劫,有的幾萬年、幾十萬年、幾百萬年,乃至幾千萬年、萬萬年一劫,都是有的。
最大的就是天地之劫。
天地之外,四上下更有天地,亦無終極,但是都有成敗。
那個一成一敗,就最大最大的劫數了。
最小的就是蜉蝣
未富之前,要費多少的經營;既富之後,還要嘔多少的心血。
田要去求,舍要去問,财帛要去會計,工人要去督率,一個不小心,富就不可保。
這種事情豈不是麻煩之至嗎!人生在世,不過百年,何苦來為了衣食耳目之欲,把可寶貴的光陰,可愛惜的精力,都用到這個上去,真覺犯不着呢!廣廈萬間,所居不過容膝;食前方丈,所吃不過充腸,真正富了,有什麼用處呢?況且天地間之财物,隻有這點點數目,我既然富了,必定有人憂貧,容易受人之怨恨、嫉妒。
萬一他想設計劫奪我,我更防不勝防,終日兢兢,如坐囹圄,何苦來呢!所以朕的意思,亦不要它。
并非以此鳴高,實在是怕受它的累呀!至于壽這個字,在表面上看來,固然是極好的。
但是朕亦以為有幾種可怕:第一種是生理上的變化,人到老來,康強壯健固然有的,但是頭童齒豁,目昏耳聾,行坐艱難,甚而至于智慧減,神明衰,亦是常事。
到那時候,遇着孝子順孫,能夠服侍奉養,還可以享福。
假使遇着不孝的子孫,那麼反要受辱了。
他們不體諒你是個老者,倒反憎嫌你為什麼老而不死,要增重他們的累。
甚至偶然弄錯一點事情,就罵你是個昏瞶糊塗。
這種話語,聽了豈不傷心!第二種可怕的,是家門中之不幸。
人到老來,筋力漸衰,無他希望,隻望家庭中怡怡之樂。
假使不幸,妻子先亡,剩了孫輩,隔了一層,已經不甚親熱了。
假使壽長得很,不幸連孫輩都亡故了,剩了曾孫、玄孫輩,隔得疏遠了,猶如路人一般,那麼孤家寡人,獨來獨往,有什麼趣味呢?第三種可怕的,是時勢的改變。
享高壽的人最好是處常,萬不可以處變。
萬一變故發生起來,照理不能不死,而又不能死。
如若死了,大家都要說他命裡應該橫死,所以有這樣大年。
如果不死,到後來自己固然懊悔,人家亦要嘲笑。
朕記得從前有兩個人,都享上壽,遇變應死而不死。
一個人到後來臨死,有‘艾灸眉頭瓜噴鼻’的詩句。
一個是死後人家嘲笑他,說道:“可憐某某人,享壽八十三,何不七十九?‘照此看起來,人的長壽豈不是亦是取辱之一道嗎!第四種可怕的,是民情的淡保遇到老年的人,總說他是思想頑固,頭腦陳舊,非盡量的排斥他不可。
卻不知道年老的人,在他年輕的時候,亦大用氣力,有功效于社會過的。
然而一班少年淡薄的人,總以為他是過時之人,用不着了。
你想,壽長了,要受這種恥辱,長壽有什麼好處呢?所以朕的意思,這三項都非所以養德,因此推辭不要。
” 那封人聽了帝堯這番話,不覺大發他的議論,并且大掉他的文言道: 始吾以汝為聖人耶,今然,君子也。
天生萬民,必授之職。
多男子而授之職,則何懼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則何事之有?夫聖人鹑居而鷇食,烏行而無彰。
天下有道,則與物皆昌。
天下無道,則修德就閑。
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雲,至于帝鄉。
三患莫至,身常無殃,則何辱之有? 這幾句文言說完之後,封人竟掉轉頭去了。
帝堯知道他是個有道君子,慌忙随在他後面,叫道:“慢點,慢點,朕還要請問,朕還要請問。
”哪知封人頭也不回,說道:“去了,去了。
”竟飄然而去。
帝堯不勝怅怅,立了一會,隻能與和氏兄弟回轉。
過了幾日,赤将子輿等回來了,卻同了一個道者同來。
帝堯便問:“他是何人?” 赤将子輿道:“這是野人的舊同僚,姓伯名成,字子高,大家亦叫他作柏成子高。
他在黃帝的時候曾有官職。
”帝堯猛然想到道:“是否就是為先高祖皇考制造貨币的那位柏高先生嗎?”赤将子輿道:“是呀,是呀,‘上有丹矸,下有黃銀;上有慈石,下有銅金;上有陵石,下有赤銅青金;上有黛赭,下有鑒鐵;上有蔥,下有銀沙’,這幾句歌訣,此刻婦人、豎子都能知道,其實就是這位柏先生創出來的。
所以這位柏先生,算得是發明礦學的祖師呢。
後來黃帝乘龍上天,他也在龍背上跟了上去。
我們足足有幾百年不見了,不料此次在華山上遇到,所以特地邀他來,和帝相見。
” 帝堯忙向柏成子高施禮,口中說道:“原來是柏先生,失敬,失敬。
”當下就請他坐了,大家亦各就坐。
帝堯便問柏成子高天上一切的情形。
最後又問道:“先生既已上仙,此刻何以又到人世間來遊戲?”柏成子高道:“不瞞帝說,某已被谪,不能再在天上了。
”帝堯忙問:“何故?”柏成子高道:“神仙是有劫數的,逢到劫數,不能不堕落人間。
某适逢劫數,所以如此。
”帝堯道:“怎樣叫劫數?”柏成子高道:“凡項事件,一成一敗,叫做一劫。
不過劫數有大有小,時間有遲有速;有的幾百年一劫,有的幾年一劫,有的幾萬年、幾十萬年、幾百萬年,乃至幾千萬年、萬萬年一劫,都是有的。
最大的就是天地之劫。
天地之外,四上下更有天地,亦無終極,但是都有成敗。
那個一成一敗,就最大最大的劫數了。
最小的就是蜉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