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述洪水之來源 說黃河之成因
關燈
小
中
大
青海,再出而為黃河。
這個說法奇妙之極,但是亦有三層可疑之點:第一層,塔裡木河長到幾千裡,兩岸彙進去的大川亦複不少,統統歸到羅布泊中去,何以能夠滿而不溢,且反減少?第二層,羅布泊并無出口,應該是個鹽湖。
但是據調查所得,其水并不甚鹹,似乎地下确有去路。
第三層,凡川水從山谷中出來,其色必清。
黃河從噶達素齊老峰出來,顔色已黃,所以叫阿爾坦河,就是蒙古語黃金之義。
假使不是潛行地中,混雜泥沙,何以如此?這三層是主張重源的證據了。
不過有些人駁它,說道:“羅布泊與噶達素齊老峰,中間相去,何止千裡!又加以重重大山阻隔,怎樣會得相通?就使說地層之中,水有通路,但相去既如此之遠,又安見得噶達素齊老峰下所出之水,一定是從羅布泊來?這種理由,無論如何說不過去。
況且據人測量羅布泊之地,實較青海高原為低,尤其無逆流相通之理。
”這兩項駁論,可算允當。
不過在下有一種推想,就是說地形是有改變的,不能拿了現在的地形去判斷當時。
《爾雅》上說:“河出昆侖墟。
”查古書上所說,昆侖共有四個。
一個在海外,《大荒經》上說:“西海之南,流沙之濱,有大山名曰昆侖,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此山與條支大秦相近。
”《禹本紀》上說去嵩高五萬裡者是也。
依着這個方位,推想起來,大概現在波斯國之西的那座阿拉拉山就是。
因為這種昆侖山,大概都是地球全體變動時,人類逃避悻生之所,所以曆來傳述,多重視之。
阿拉拉山,就是外國史上所說亞當、夏娃避難得脫洪水之所。
所以在下說,一個昆侖是在此地。
又一個在西藏。
杜佑《通典》上說:“吐蕃自雲昆侖山在國中西南,河之所自出。
”《唐書吐蕃傳》雲:“劉元鼎使還,言自湟水入河處,西南行二千三百裡,有紫山,直大羊同國。
”古所謂昆侖,釋氏《西域記》謂之阿褥達山,即今西藏之岡底斯山也。
又一個在酒泉,《漢志》:“金城臨羌縣西,有弱水,昆侖山祠。
”崔鴻《十六國春秋》上說:“張駿時,酒泉太守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昆侖之體,周穆王見西王母樂而忘返,謂此山也。
”《禹貢》:“昆侖,在臨羌之西。
即此明矣。
”《括地志》上說:“在酒泉縣西南八十裡,今肅州西南昆侖山是也。
”又一個就是現在的蔥嶺。
《山海經》上說:“昆侖墟在西北,河水出其東北隅。
”《水經注》雲:“自昆侖至積石一千七百四十裡。
”《涼州異物志》曰:“蔥嶺之水分流東西,西入大海,東為河源,《夏禹本紀》所謂河源是也。
”照這樣看起來,四個昆侖除出極西的那一個與黃河無涉外,其餘三個,都可說與黃河有關。
蔥嶺的昆侖,固然是古書上衆口一詞,說是黃河之所出,就是西藏岡底斯山的昆侖,既然吐蕃人說是河之所出,當然亦不會無因。
試看後藏千餘裡之地,純是湖泊,有大湖地方之稱,人迹不到之處極多。
在下想來,決不是從古如此的。
大概從前地勢,沒有如此之高,北面與新疆,東北面與青海,都是汪洋大水,連成一片。
後來地勢漸漸升高,水氣蒸發,中間又隆起幾座大山脈,所以各自為界,化為沙漠及多數湖泊,這亦是地理上當有之事。
中國地理古書上嘗說有一個西海,便是在下編這部書的第二回上說的“窮桑在西海之濱”。
究竟西海在哪裡呢?在下的推想,以為就在新疆南部,青海省之大部以及西藏西部等處。
漢朝時候,王莽在青海地方,設立西海郡,可見當時還記得此處是古代西海遺迹。
再查青海省的那個青海,現在雖不甚大,但古書上說,南北朝的時候,周圍有七、八百裡。
在周朝時周圍有一千幾百裡,從周朝上溯帝堯,還有二千年,它的面積,一定還要廣大,安見得不是與新疆南部、西藏西部的沙漠、湖泊相連呢?因有以上所說這許多證據和理由,所以在下敢暫時假定,說黃河這條水上古是沒有的。
自從帝堯時,地盤發生了變化,蒙古沙漠與陝、甘二省之間,隆起了賀蘭山、
這個說法奇妙之極,但是亦有三層可疑之點:第一層,塔裡木河長到幾千裡,兩岸彙進去的大川亦複不少,統統歸到羅布泊中去,何以能夠滿而不溢,且反減少?第二層,羅布泊并無出口,應該是個鹽湖。
但是據調查所得,其水并不甚鹹,似乎地下确有去路。
第三層,凡川水從山谷中出來,其色必清。
黃河從噶達素齊老峰出來,顔色已黃,所以叫阿爾坦河,就是蒙古語黃金之義。
假使不是潛行地中,混雜泥沙,何以如此?這三層是主張重源的證據了。
不過有些人駁它,說道:“羅布泊與噶達素齊老峰,中間相去,何止千裡!又加以重重大山阻隔,怎樣會得相通?就使說地層之中,水有通路,但相去既如此之遠,又安見得噶達素齊老峰下所出之水,一定是從羅布泊來?這種理由,無論如何說不過去。
況且據人測量羅布泊之地,實較青海高原為低,尤其無逆流相通之理。
”這兩項駁論,可算允當。
不過在下有一種推想,就是說地形是有改變的,不能拿了現在的地形去判斷當時。
《爾雅》上說:“河出昆侖墟。
”查古書上所說,昆侖共有四個。
一個在海外,《大荒經》上說:“西海之南,流沙之濱,有大山名曰昆侖,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此山與條支大秦相近。
”《禹本紀》上說去嵩高五萬裡者是也。
依着這個方位,推想起來,大概現在波斯國之西的那座阿拉拉山就是。
因為這種昆侖山,大概都是地球全體變動時,人類逃避悻生之所,所以曆來傳述,多重視之。
阿拉拉山,就是外國史上所說亞當、夏娃避難得脫洪水之所。
所以在下說,一個昆侖是在此地。
又一個在西藏。
杜佑《通典》上說:“吐蕃自雲昆侖山在國中西南,河之所自出。
”《唐書吐蕃傳》雲:“劉元鼎使還,言自湟水入河處,西南行二千三百裡,有紫山,直大羊同國。
”古所謂昆侖,釋氏《西域記》謂之阿褥達山,即今西藏之岡底斯山也。
又一個在酒泉,《漢志》:“金城臨羌縣西,有弱水,昆侖山祠。
”崔鴻《十六國春秋》上說:“張駿時,酒泉太守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昆侖之體,周穆王見西王母樂而忘返,謂此山也。
”《禹貢》:“昆侖,在臨羌之西。
即此明矣。
”《括地志》上說:“在酒泉縣西南八十裡,今肅州西南昆侖山是也。
”又一個就是現在的蔥嶺。
《山海經》上說:“昆侖墟在西北,河水出其東北隅。
”《水經注》雲:“自昆侖至積石一千七百四十裡。
”《涼州異物志》曰:“蔥嶺之水分流東西,西入大海,東為河源,《夏禹本紀》所謂河源是也。
”照這樣看起來,四個昆侖除出極西的那一個與黃河無涉外,其餘三個,都可說與黃河有關。
蔥嶺的昆侖,固然是古書上衆口一詞,說是黃河之所出,就是西藏岡底斯山的昆侖,既然吐蕃人說是河之所出,當然亦不會無因。
試看後藏千餘裡之地,純是湖泊,有大湖地方之稱,人迹不到之處極多。
在下想來,決不是從古如此的。
大概從前地勢,沒有如此之高,北面與新疆,東北面與青海,都是汪洋大水,連成一片。
後來地勢漸漸升高,水氣蒸發,中間又隆起幾座大山脈,所以各自為界,化為沙漠及多數湖泊,這亦是地理上當有之事。
中國地理古書上嘗說有一個西海,便是在下編這部書的第二回上說的“窮桑在西海之濱”。
究竟西海在哪裡呢?在下的推想,以為就在新疆南部,青海省之大部以及西藏西部等處。
漢朝時候,王莽在青海地方,設立西海郡,可見當時還記得此處是古代西海遺迹。
再查青海省的那個青海,現在雖不甚大,但古書上說,南北朝的時候,周圍有七、八百裡。
在周朝時周圍有一千幾百裡,從周朝上溯帝堯,還有二千年,它的面積,一定還要廣大,安見得不是與新疆南部、西藏西部的沙漠、湖泊相連呢?因有以上所說這許多證據和理由,所以在下敢暫時假定,說黃河這條水上古是沒有的。
自從帝堯時,地盤發生了變化,蒙古沙漠與陝、甘二省之間,隆起了賀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