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述洪水之來源 說黃河之成因

關燈
一種是部分的改變。

     部分改變,是因為地心的熱力作用。

    地球表面,雖然冷卻,但是裡面,卻非常熾熱。

    熱力所沖動則漲。

    熱力所不及,則地殼因之而縮。

    所以地面的土地,時有升降。

    有些地方,本在海底,漸漸能升至地面。

    有些地方,本在水平線上,漸漸能沒入海中。

     但是同一土地,到處都有升降,并不限于海邊,不過在海邊上有水作标準,容易看得出。

    若在大陸之中,無論土地已經升到如何之高,降到如何之低,總不能看出。

    隻有火山、地震之後,往往發現急激升降,那卻是看得出了。

    或則平地陷成深谷,或則平地突起高山,或則海中湧現新島,或則島嶼漸漸沉沒。

    古人所謂“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就是這種。

    至于全部的改變,最為可怕。

    到那個時候,全球震動,海水橫溢,不但所有人民财産,一概蕩盡,就是各大陸形勢位置,亦大大改變。

    或則竟沉下去,或則新升上來,古人所謂“滄海桑田”,這個才叫最大的滄海桑田了。

    所以查考中西各國,以及苗蠻的古史,無不是從洪水為患而來。

    這個洪水從哪裡來的呢?就是從地形大改變而來。

    地殼陡然之間,大形改變,其中所有極繁盛的人民,極文明的文化,以及一切種種,無不随洪水而去。

    幸而有幾個孑遺之人,因為某種機緣,得以不死,于是再慢慢生息起來,再慢慢創造起來,就是各地人類的初祖,于是又變成一個新世界。

    大約從有這個地球到現在,這種的變化,不知經過幾次,所以現在最古的古國,不過幾千年。

    我想起來,或者就是這個原故。

     至于帝堯以前,中國的地形,究竟如何,雖然古書簡略,考它不清,但從各處搜羅起來,約略亦可以得到幾點。

    第一點,現在蒙古沙漠之地,當時是個大海。

    第二點,現在綏遠、甯夏二省,當時是陽纡大澤。

    第三點,現在陝西南部和山西西南部,當時是個山海。

    第四點,現在新疆南部,當時亦全是沮洳薮澤,直通青海和後藏。

    這四點雖則是在下個人的推想,但是亦有來源。

     第一點,蒙古沙漠,亦叫作翰海。

    從古書上考起來,是群鳥解羽之所,所以稱為翰。

    後人在翰字旁加了三點水是錯的。

     現在北冰洋、南冰洋等處,常有鳥類大集群栖數以千萬計,想起來當時的翰海亦是如此。

    既然是海,那地勢必定很低。

    現在蒙古高原,高出海面三千尺至八千尺,必定不是當時的地勢了。

     這個地勢何時升高的呢?海中之水,又是何時漸漸涸去的呢? 在下根據這兩個疑問,所以假定它是帝堯時候開始改變的,就算它作為洪水之第一個原因。

     第二點,河套之内是陽纖大澤,系根據《周禮職方氏》:“冀州之薮曰陽纡。

    ”注上說:“陽纡在山陝之交而近北。

    ” 又《穆天子傳》:“天子西至于陽纡之山,河伯無夷之所都居,是為河宗氏。

    ”注雲:“河宗在龍門之上流,岚、勝二州之地。

    ”岚州,在現在山西北部;勝州,在現在綏遠鄂爾多斯右翼後旗之地。

    照這個地勢看起來,現在河套平原,周圍千裡,在當時的确定是個大湖了,既是大湖,則那個湖水,又何時涸盡? 又何時變為黃河經過之地?在下亦假定它是地勢升高之所緻,作為洪水的第二個原因。

     第三點,山海之名,見于《法苑珠林》。

    現在這種地方,鹽池甚多。

    山西解州的鹽池,尤為有名。

    假使以前不是内海,鹹質何來?既是内海,那麼海水又是何時涸盡?又何以變為黃河經過之地?黃河流既然經過,則雖有水災,可遏之使它注入河中,何至水患如此難治?況以現在地勢看起來,冀州、雍州,地勢崇高,但苦旱,不苦水,又何至鬧水災呢?所以在下的推想,種種地勢,都是那時改變的,作為洪水之第三個原因,亦即是古時沒有黃河的一個證據。

     第四點,黃河向來有重源之說。

    現在新疆的塔裡木河,是黃河的第一源。

    現在青海噶達素齊老峰之下所出的,是黃河第二源。

    它的解釋,是塔裡木河注入羅布泊之後,其水潛行地中,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