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初過桐柏山 宛委得寶物
關燈
小
中
大
南方來,南方廣大之極,究竟在哪一處可以得到治水之方法?”
忽然外面有一個大漢進來說:“崇伯公子在此地嗎?”橫革忙問:“你從何處來?找祟伯公子做什麼?”那大漢道:“郁老師有書在此,叫我面交崇伯公子。
”文命聽見郁老師有信,喜不自勝。
忙出外問道:“郁老師叫你送來的嗎?老師此刻在何處?身體康健否?”那人道:“郁老師在梁州,授給我這函書,限我今日到此地投遞。
老師身體甚康劍”說着,将書函取出。
另有一小冊書随帶送上。
文命接來,先看那書信,大緻說:“前者我允以書贈汝,今特饬來使送閱,此人姓之,名交,忠誠可任,希留之以為輔佐。
汝大任将降,切宜努力!老夫靜聽汝之好音”等語。
文命看了,細看那大漢,虬須虎眉,威風凜凜,确是一表人才。
便問他道:“汝叫之交,是郁老師遣來輔佐我的嗎?”之交道:“是,願供差遣,敬乞錄用!”文命大喜。
那真窺、橫革二人聽說之交亦是郁華子遣來的,真是同門同志。
因此,非常投契。
當下文命留了之交,便進内将郁老師所贈的書拿來一看,原來是黃帝的記載。
遂細細看去,中間有幾句說:“欲知治水之理,自有專書,其書在于九山東南天柱,号曰‘宛委’。
赤帝在阙,其岩之巅。
承以文玉,覆以盤石。
其書金簡青玉為字,編以白銀,皆篆其文。
”文命拿看到這幾句,非常大喜,知道恒山神澄渭虩之言有驗了。
又知道郁老師在梁州,遂恭恭敬敬向着西方再拜稽首,以謝指示之恩。
于是與真窺、橫革、之交三人商量到宛委山的路程。
先到雲夢大澤,再順着江水一路東行。
這時文命求書心切,亦無暇賞玩風景。
但覺洪水之害雖亦不小,比到北方差好而已。
過了敷淺原,渡過彭蠡大湖,再繞過黟山,漸漸已到長江下流。
但是一片茫茫,全是大水。
又乘舟行了多日,才到宛委山。
文命與真窺三人徒步上山。
隻見那山上亂石幾突,有尖如笥,有圓如釜,有峻削如壁,有平衍如台,錯落不一。
各處遍尋,幾于岩縫石隙統統搜到。
足足搜了二十多日,終究尋不到。
真窺等都詫異道:“老師的話決不會欺诳的,究竟在何處呢?”橫革道:“我想總在石中埋着,何妨來掘呢?”真窺道:“這許多山石,掘不勝掘,從何處掘起?”之交道:“或者是山神吝惜,有意隐蔽,不使我們尋到,亦未可知。
我們何妨用些牲畜先祭他!”文命聽了,亦以為然。
于是四人重複下山,購到一匹純白的馬。
擇了一個吉日,再上山來,殺馬以祭,并将他的血灑在山上,以表誠敬之意。
哪知再尋了多日,依然了無消息。
大家益發詫異,然而并不灰心。
一日,文命又到山巅搜尋了一回,不覺仰天而歎。
心想:“父親此刻不知禍福如何?老師雖則有意提拔我,指示我,然而多日以來,竟尋不到。
想來總是我緣悭命薄,不應該得這種寶書,不應該建立這個大功,不應該扶助我父親的失敗了。
有何心情,再活于人世!”想到此際,愈想愈郁愈悶,心中仿佛一塊大石壓塞似的。
于是砉然長嘯一聲,以舒其氣。
不知不覺,疲倦起來,就席地而坐,斜倚在一塊圓如釜的岩石上,略事休息。
剛一合眼,忽見一個男子穿着大紅繡花的美麗衣服迎面走來,對着自己作揖,說道:“高密君請了。
”文命慌忙起身還禮,就問他是甚人,那男子道:“某乃玄夷蒼水使者。
昨聽見上帝叫高密君到此地來,所以某來恭候大駕。
”文命便将求書之事告訴了一遍,使者道:“高密君,你來的時候不對,手續又不合法,所以尋不到了。
”文命便問:“怎樣不對,怎樣不合法?”使者道:“時候太早,不是此刻之事。
手續上不應該如此之簡單。
不祭固然不可,僅僅殺一匹白馬祭祭,亦未免草率。
”一面說,一面亦倚在那岸石上,眼看他方。
文命聽了,自覺疏慢,慌忙稽首問道:“那麼手續究竟應該如何?”那使回轉臉來說道:“要想得我山神之書的人,應該先在黃帝岩嶽之下齋戒三月。
等到庚子這日,再登山将此岩石掘開,那麼書才可得了。
”文命聽了大喜,正要再問他住在何處,那知一轉眼,使者已經不見……徐徐醒來,乃是一夢。
文命定了一定神,知道這夢必定有驗。
就和真窺等說知,一同下山。
從第二日起,就在黃帝岩嶽之下齋戒起來。
凝神一志,向往黃帝。
足足齋戒了三個月又五日,适值遇到庚子日。
文命乃又備了豐盛的祭品,帶了真窺等再上山來。
祭過之後,文命當先,領了三人到山頂上。
指着那圓如覆釜的一塊岩石說道:“你們給我掘。
”橫革等兩鍬一鋤,同時下去,隻見那岩石已豁然而開,并不費力。
卻如天生的石蓋一般,揭開一看,隻見裡面端端正正的放着一個玉匮約有三尺高。
匮的左首,還放着一塊赤
”文命聽見郁老師有信,喜不自勝。
忙出外問道:“郁老師叫你送來的嗎?老師此刻在何處?身體康健否?”那人道:“郁老師在梁州,授給我這函書,限我今日到此地投遞。
老師身體甚康劍”說着,将書函取出。
另有一小冊書随帶送上。
文命接來,先看那書信,大緻說:“前者我允以書贈汝,今特饬來使送閱,此人姓之,名交,忠誠可任,希留之以為輔佐。
汝大任将降,切宜努力!老夫靜聽汝之好音”等語。
文命看了,細看那大漢,虬須虎眉,威風凜凜,确是一表人才。
便問他道:“汝叫之交,是郁老師遣來輔佐我的嗎?”之交道:“是,願供差遣,敬乞錄用!”文命大喜。
那真窺、橫革二人聽說之交亦是郁華子遣來的,真是同門同志。
因此,非常投契。
當下文命留了之交,便進内将郁老師所贈的書拿來一看,原來是黃帝的記載。
遂細細看去,中間有幾句說:“欲知治水之理,自有專書,其書在于九山東南天柱,号曰‘宛委’。
赤帝在阙,其岩之巅。
承以文玉,覆以盤石。
其書金簡青玉為字,編以白銀,皆篆其文。
”文命拿看到這幾句,非常大喜,知道恒山神澄渭虩之言有驗了。
又知道郁老師在梁州,遂恭恭敬敬向着西方再拜稽首,以謝指示之恩。
于是與真窺、橫革、之交三人商量到宛委山的路程。
先到雲夢大澤,再順着江水一路東行。
這時文命求書心切,亦無暇賞玩風景。
但覺洪水之害雖亦不小,比到北方差好而已。
過了敷淺原,渡過彭蠡大湖,再繞過黟山,漸漸已到長江下流。
但是一片茫茫,全是大水。
又乘舟行了多日,才到宛委山。
文命與真窺三人徒步上山。
隻見那山上亂石幾突,有尖如笥,有圓如釜,有峻削如壁,有平衍如台,錯落不一。
各處遍尋,幾于岩縫石隙統統搜到。
足足搜了二十多日,終究尋不到。
真窺等都詫異道:“老師的話決不會欺诳的,究竟在何處呢?”橫革道:“我想總在石中埋着,何妨來掘呢?”真窺道:“這許多山石,掘不勝掘,從何處掘起?”之交道:“或者是山神吝惜,有意隐蔽,不使我們尋到,亦未可知。
我們何妨用些牲畜先祭他!”文命聽了,亦以為然。
于是四人重複下山,購到一匹純白的馬。
擇了一個吉日,再上山來,殺馬以祭,并将他的血灑在山上,以表誠敬之意。
哪知再尋了多日,依然了無消息。
大家益發詫異,然而并不灰心。
一日,文命又到山巅搜尋了一回,不覺仰天而歎。
心想:“父親此刻不知禍福如何?老師雖則有意提拔我,指示我,然而多日以來,竟尋不到。
想來總是我緣悭命薄,不應該得這種寶書,不應該建立這個大功,不應該扶助我父親的失敗了。
有何心情,再活于人世!”想到此際,愈想愈郁愈悶,心中仿佛一塊大石壓塞似的。
于是砉然長嘯一聲,以舒其氣。
不知不覺,疲倦起來,就席地而坐,斜倚在一塊圓如釜的岩石上,略事休息。
剛一合眼,忽見一個男子穿着大紅繡花的美麗衣服迎面走來,對着自己作揖,說道:“高密君請了。
”文命慌忙起身還禮,就問他是甚人,那男子道:“某乃玄夷蒼水使者。
昨聽見上帝叫高密君到此地來,所以某來恭候大駕。
”文命便将求書之事告訴了一遍,使者道:“高密君,你來的時候不對,手續又不合法,所以尋不到了。
”文命便問:“怎樣不對,怎樣不合法?”使者道:“時候太早,不是此刻之事。
手續上不應該如此之簡單。
不祭固然不可,僅僅殺一匹白馬祭祭,亦未免草率。
”一面說,一面亦倚在那岸石上,眼看他方。
文命聽了,自覺疏慢,慌忙稽首問道:“那麼手續究竟應該如何?”那使回轉臉來說道:“要想得我山神之書的人,應該先在黃帝岩嶽之下齋戒三月。
等到庚子這日,再登山将此岩石掘開,那麼書才可得了。
”文命聽了大喜,正要再問他住在何處,那知一轉眼,使者已經不見……徐徐醒來,乃是一夢。
文命定了一定神,知道這夢必定有驗。
就和真窺等說知,一同下山。
從第二日起,就在黃帝岩嶽之下齋戒起來。
凝神一志,向往黃帝。
足足齋戒了三個月又五日,适值遇到庚子日。
文命乃又備了豐盛的祭品,帶了真窺等再上山來。
祭過之後,文命當先,領了三人到山頂上。
指着那圓如覆釜的一塊岩石說道:“你們給我掘。
”橫革等兩鍬一鋤,同時下去,隻見那岩石已豁然而開,并不費力。
卻如天生的石蓋一般,揭開一看,隻見裡面端端正正的放着一個玉匮約有三尺高。
匮的左首,還放着一塊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