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 武昌起義(二)
關燈
小
中
大
準大家見财心動。
熊秉坤與楊金龍領隊,金兆龍和幾個同志在後面押隊,出營。
出營以後,向左轉了一個彎,遇見左隊隊官李子魁。
李子魁對大家放了三槍,未中。
楊金龍還他一槍,李子魁溜走。
大家走到右旗十五協二十九标與三十标的所在地,熊秉坤向内放了三槍。
這是原來約定的起義信号。
再走到千家口,大家不願意再走。
熊秉坤回頭一看,隻剩下四十人,中途逃走的不少。
所好,馬榮與羅炳順派人送了信來,說他們已經占領了楚望台軍械所。
熊秉坤、楊金龍等接到這個消息,“一個呼哨,已到目的地矣。
” 馬榮是文學社社員,也是共進會會員。
他在文學社裡面,是工程營的總代表。
熊秉坤于文學社、共進會決議聯合以後,把工程營的同志編為四個正隊,馬榮便受任為左隊正隊的副正隊長。
羅炳順是該正隊的正隊長。
在武昌起義的曆史上,有待考證的問題極多。
其中之一便是:在每一部隊之中,以文學社的總代表為負責人,抑以共進會的總代表為負責人?史料中,簡直找不出答案。
以常理來揣測,可能各部隊重新推舉一番,或由兩位總代表互推一人。
另一可能是:兩個團體在某一部隊的同志誰多?多的以其總代表為負責人。
就工程營而論,這個問題不成問題。
馬榮本人兼為共進會的會員,而共進會的領袖是熊秉坤。
共進會的會員人數,在工程營之中,似乎也比文學社的社員人數多。
馬榮與羅炳順所隸屬的左隊,這時候奉上級命令,負有守衛楚望台軍械所的任務。
監視官是前任工程營管帶李克果、馬祖荃等五人。
(現任管帶是王永泉,去了直隸永平參加秋操。
代理管帶是阮榮發,阮榮發不能分身。
阮榮發曾經在八月十一日拿了本營“革命黨名冊”向張彪報告。
張彪本想調三十标的兵換守楚望台軍械所。
黎元洪說,三十标的革命黨或許更多,不如加派該工程營前任管帶李克果,與督練公所工兵課課員馬祖荃等一共五人,到楚望台軍械所當“監視官”。
) 李克果在楚望台軍械所于熊秉坤等發難之時,聽到槍聲與吆喝聲,召集所中的官兵訓話,吩咐他們:如果有徒手的“匪人”來,你們應該開槍抵抗;如果有持槍的“軍隊”來,你們人少,“要避一避,再看情形。
” 馬榮向李克果說:“我們都沒有子彈,怎麼能抵抗&lsquo匪人&rsquo?”李克果叫人搬出兩箱子彈,發給大家。
同志們得到子彈,立刻向空發了一排槍,把李克果與其他監視官及左隊隊長吳兆麟等官長吓走。
楚望台軍械所于是入于革命黨的掌握。
熊秉坤率領四十多人來到,與馬榮等人會合,召集全體在場的兵演講。
熊秉坤演說已罷,在九點三十分鐘下令:“本軍應冠以革命二字,稱之曰&lsquo湖北革命軍&rsquo,其兵種隊号仍襲用原有舊制。
”“暫以楚王台為本軍大本營駐在地。
”“金兆龍帶(工程營)後隊(第)二排出中和門,經十字街去南湖,威脅八标炮隊響應後,并掩護該标進城。
”林振邦帶後隊第三排,占領千家街口,向十五協、鐵佛寺、伏龍庵方面警戒。
徐少斌帶前隊第三排,占領楚望台與中和門高地,向津水閘方面警戒。
金兆龍率領後隊第二排,到了中和門。
中和門的守兵已逃,金兆龍用雙手拉開一尺多長的鐵鎖,出城。
走到長虹橋,與三十二标隊官楚瑛的一隊兵相遇,打了幾分鐘,将楚瑛的兵打退。
然後,到了南湖閱兵亭。
再以後,與馬标(第八鎮馬隊第八标)的哨兵打了幾分鐘。
最後,到達第八鎮炮隊第八标的後營門,與守兵交鋒。
交鋒了一陣,炮标(炮隊第八标)的同志已在内部響應。
以上,是熊秉坤的記載。
張難先說,金兆龍走到馬标,已和炮标的同志相遇。
鄧玉麟寫炮标響應,寫得極簡單。
“八時聞知城内發動,玉麟即在炮團開槍,集合炮隊全标,率領進城,到達楚望台,即占領蛇山,用炮攻擊制台衙門。
” 胡祖舜在《武昌開國實錄》中,記載得相當詳細:鄧玉麟和李作棟于十九日午後,在漢口“一碼頭”乘小船,經鹦鹉洲到白沙洲登陸,向南湖走,中途遇到孟發成,一齊回炮标。
恰好,門口的守衛是同志王鶴年。
進去以後,鄧、李、孟三人和徐萬年、蔡漢卿、艾良臣等會議,(徐萬年曾經在上午偕鄧玉麟進城,進不了城,被鄧玉麟留在十字街,等候中和門開城。
大概是,等候了一陣,中和門仍舊未開,便回了炮标。
)鄧玉麟與李作棟、孟發成,把城内消息與新的起義計劃告訴徐萬年、蔡漢卿等,研究如何準備。
“同時,黃駕白、王華國,得劉複基(堯澂)等被捕消息,亦與李翊寰、童啟栩、塗吉祥、彭正卿、王蕙芳等集議發難。
”“衆乃準備一切,鄧亦易軍服,荷馬槍。
”“時至九時許(鄧玉麟說是“八時”),見塘角火起,城内亦有槍聲,蔡漢卿、孟華臣(發成)等即拖炮至操場。
其隊官柳柏順出而阻止,蔡以足仆之。
” 張難先說:“及睹塘角火起,鄧玉麟在南營門開槍。
蔡漢卿乃赤膊椎胸起,奔呼同志集合。
隊官柳百順出而阻止,漢卿腿擊之,辟易丈許!其他官佐皆望風靡。
” 為什麼蔡漢卿用腿而不用槍?他沒有槍,更沒有子彈! 張難先說,蔡漢卿集合了二十幾位同志,到本标(炮隊第八标)軍械庫取出炮彈,向天發炮。
“應者僅範鴻先等數十人。
玉麟曰,殆矣。
蔡漢卿、王鶴年乃炮擊右隊,右隊同志始脫官長之壓迫而出。
複擊(第)一營三炮,(第)一營亦來會。
”于是鄧玉麟、李作棟、徐萬年、蔡漢卿、孟華臣(發成)、陳國桢等率全标同志,炮十二尊,整隊向中和門出發。
出發以前,他們派金明山到同駐南湖的第八鎮第三十二标第二營左右隊,請該兩隊同志響應,一同出發,予以掩護。
結果,單道康、夏鬥寅、戴鴻炳、祝倪周等帶了若幹人出來,陪同炮标進城。
“路經馬标,見馬标無動态,亦擊三炮。
馬标同志馬骥雲、徐國鈞(祁國鈞?)、黃冠群等随起應。
(但是馬标的大部分,其後卻被标統喻化龍帶去了五裡界,潰散。
)迎炮隊之馬明熙、金兆龍、邝漢卿、張鵬程等适至。
” 來迎炮隊第八标的同志,可見除了金兆龍的一支以外,又有(一)馬明熙的一支,(二)張鵬程的一支。
(邝漢卿是工程營的同志,屬于金兆龍的一支。
) 馬明熙是第八鎮第三十标第三營的一個排長,于望見塘角火起以後和方維、謝湧泉等一百餘人起而響應。
他們走到楚望台,與工程營同志會合。
在他們之後,又來了第二十九标蔡濟民等同志一百多。
再其後,有方興、李翊東所率領的一批測繪學堂學生,約有八十人左右。
方興于熊秉坤等發難之時,已經進入工程營内,向熊秉坤領得軍刀兩柄,回到測繪學堂,恰好李翊東正集合同學站隊。
方興分給李翊東軍刀一柄,于是兩人便率領同學,整隊到了楚望台,成為第二批前來會師的同志。
吳兆麟給他們槍支、子彈,派他們當總預備隊,負責守衛楚望台。
吳兆麟是工程營的左隊隊長(連長),略有軍事學識,參加過日知會,其後便與革命同志沒有什麼來往。
工程營起義之時,他溜了出去,被汪長林遇到,連拉帶勸的引至回軍械所,受熊秉坤及一般同志的推戴,當了“臨時總指揮”。
熊秉坤的這種讓賢的風度,确實了不起。
吳兆麟以臨時總指揮的身份,頒發第一道命令之時,是十點三十分。
據熊秉坤說,當時“各标營尚無動靜”。
熊秉坤的話,我們可以解釋為:當時各标營(及學堂)尚未有人來到楚望台軍械所。
吳兆麟的第一道命令是:派工程營前隊排長伍正林,帶前隊的兵兩排,經津水閘、保安門正街,攻督署之前方;派工程營右隊排長邝名功(傑),帶右隊的兵兩排,經紫陽橋、王府口,攻督署的後方。
熊秉坤說,吳兆麟于方維、蔡濟民、方興這三批人先後來到以後,再派方維與馬明熙等第三十标的一批,出城迎接南湖炮隊第八标,以加強金兆龍等一支隊伍的力量;派蔡濟民第二十九标的一批,助攻督署後方,以加強邝名功等一支隊伍的力量;留方興、李翊東等測繪學堂的一批,作為總預備隊,以加強楚望台與軍械所的基本力量。
方維與馬明熙等一批,走到馬标(第八鎮馬隊第八标)營房附近,追上了金兆龍,也迎得了炮标(第八鎮炮隊第八标)的同志。
這時候,張鵬程的一排人也來了,于是會合在一起。
張鵬程是第八鎮第三十标的一個排長,文學社在第三十标的标代表。
他在八月十九日的晚上,奉上峰命令,帶了二十幾名兵士守衛通湘門。
看見塘角火起(或是聽到軍械所的排槍),便撇下通湘門不管,帶他的兵來到楚望台。
他的這一批,可說是第六批。
(第一批,方維等。
第二批,蔡濟民等。
第三批,方興等。
第四批,是混成協第四十一标第三營的阙龍、鄭繼周、王世龍,一共三個人,他們是翻了營牆出來的。
第五批,是第八鎮第三十标第一營的吳醒漢與第二營的徐達明等若幹人,他們是搶了子彈,推倒營牆出來的。
) 張鵬程的一批到了楚望台,便轉而前往津水閘,保安門正街,進攻總督衙門。
他們到了保安門正街的東頭,便被把守保安門的清軍消防隊截住,死傷了好幾位,退回楚望台。
張鵬程與吳醒漢等人商量了一下,撥得若幹同志,湊上一百多人,仍由張鵬程率領,出中和門,迎接第八鎮炮隊第八标。
這便是張鵬程何以能在馬标營地附近與炮标同志相遇的緣由。
炮标同志進了城,把十二尊炮分别架在中和門、楚望台與蛇山的幾處高地,使得革命的形勢頓然改觀。
這時候,雖則是李鵬升已經帶來了混成協辎工二隊的同志七十餘人,經通湘門城外繞到中和門外十字街長虹橋,轉向東北,進中和門,到了楚望台。
餘鳳齋也帶來了第八鎮辎重營的祁占鳌、劉德貴等四十幾位同志,劈開武勝門進城,占領了鳳凰山,分兵派胡廷佐率領,攻布政使衙門。
(李鵬升的一批,可算是第七批,餘鳳齋的一批雖不曾來到楚望台,卻是第八批的響應之師。
炮隊第八标,是第九批的響應之師。
) 這時候,吳兆麟派往進攻總督衙門的部隊,業已先後受到挫折。
吳兆麟曾經在十點半鐘,派伍正林帶兩排兵,經津水閘與保安門正街,攻督署之前,派邝名功(傑)帶兩排兵,經紫陽橋與王府口,攻督署之後。
其後不久,又派蔡濟民等一批同志,接在邝名功一路之後,為後勁。
伍正林的一路,走到津水閘,便被保安門城牆上的清軍武裝消防隊截住;其後續進,到了恤孤巷口,被巷内的清兵沖出,截為兩段,又隻得退回津水閘。
邝名功的一路,走到紫陽橋,遇到清軍,傷亡極重,邝名功率隊退回了工程營,架槍休息。
吳兆麟接到報告,便要執行軍法,将邝名功捉來槍斃。
同志們替他講情,于是邝和他的隊伍,又來到了楚望台。
蔡濟民雖同樣遇到阻礙,而并不撤退。
炮隊第八标的同志,在中和門城牆、楚望台與蛇山的中峰與其他幾處高地,對着總督衙門轟将起來。
熊秉坤說,吳兆麟這時候派了周定原、黃楚楠、楊金龍三位同志,各帶兵士三五人,分往三路放火:一路由王府口至小都司巷(北路),一路由水陸街進大金龍巷,至小菜場(中路);一路由保安門正街經望山門正街,至總督衙門的東轅門(南路)。
不到半個鐘點,三處的火都起了,使得炮标的同志易于瞄準。
(同時,吳兆麟也派了呂中秋與張靖川二人,帶了兵士十餘名,割斷各标營的軍用電話線。
) 熊秉坤繼續說,吳兆麟在夜半以後,八月二十日(10月11日)淩晨兩點鐘,發出第二次進攻督署的命令:(甲)派熊秉坤帶領工程營後隊全隊(三個排),經津水閘與保安門正街,攻督署之前;派伍正林帶領工程營前隊全隊,走上保安門城牆向望山門前進,以協助熊秉坤的一路兵:令陳國桢撥過山炮二尊,架在保安門城牆之上,對督署猛轟;派曹飛龍帶領工程營右隊士兵一個排,走上保安門城牆,作為炮手的掩護。
(乙)派黃楚楠帶領工程營左隊全隊,經王府口與小都司巷,攻督署之後;派姚金镛帶領第二十九标第三營右隊全隊,作為黃楚楠的預備隊。
(丙)派方興帶領測繪學堂的一百多名學生,作為“總預備隊”,“并鞏固楚望台及軍械所後防。
” 甲路,熊秉坤與伍正林帶了工程營的後隊與前隊出發。
第三十标的馬明熙與徐達明,也帶領他的兩排兵,加上吳醒漢、彭紀麟所帶來的若幹同志,自願參加熊秉坤的一路。
同時,第二十九标的杜武庫、楊選青、夏一青三位同志也領了他們所帶來的人,參加伍正林的一路;還有,第四十一标的阙龍、李宗(忠義)、嶽少武,也并入伍正林的一路。
于是,甲路的熊伍兩路,浩浩蕩蕩,向着督署的前方沖來。
熊秉坤與馬明熙、徐達明等人約定:(一)把同志分為三組,輪流向前沖進;(二)每到一個巷口,在驅走敵人以後,就留下幾個同志把守。
果然,同志們得到輪流的機會,愈戰愈勇。
若幹與保安門正街成為垂直線的巷子,如恤孤巷、崔家院巷及望山門正街,暫時都被肅清。
熊的主力,到達望山門正街的陳宏發醬園門口,離開督署東轅門僅有一百公尺左右。
忽然,後面的同志紛紛潰退,謠傳望山門城牆上的清軍已經走上城牆,将革命軍攔腰沖斷。
事實是:清軍并未如此,而是第八鎮司令張彪本人帶了機關槍手與辎重營的兵兩隊,與幾十名武裝消防隊,走上了望山門一段的城牆,一面對熊路的三個組射擊,一面在城牆上向東伸展,與革命軍的牆上部隊接觸。
牆上部隊,受到武裝消防隊的兩次沖鋒,死傷頗衆。
“督隊”阙龍受了重傷。
若幹同志因而氣餒,頗有退後與跳下城牆的,把保安
熊秉坤與楊金龍領隊,金兆龍和幾個同志在後面押隊,出營。
出營以後,向左轉了一個彎,遇見左隊隊官李子魁。
李子魁對大家放了三槍,未中。
楊金龍還他一槍,李子魁溜走。
大家走到右旗十五協二十九标與三十标的所在地,熊秉坤向内放了三槍。
這是原來約定的起義信号。
再走到千家口,大家不願意再走。
熊秉坤回頭一看,隻剩下四十人,中途逃走的不少。
所好,馬榮與羅炳順派人送了信來,說他們已經占領了楚望台軍械所。
熊秉坤、楊金龍等接到這個消息,“一個呼哨,已到目的地矣。
” 馬榮是文學社社員,也是共進會會員。
他在文學社裡面,是工程營的總代表。
熊秉坤于文學社、共進會決議聯合以後,把工程營的同志編為四個正隊,馬榮便受任為左隊正隊的副正隊長。
羅炳順是該正隊的正隊長。
在武昌起義的曆史上,有待考證的問題極多。
其中之一便是:在每一部隊之中,以文學社的總代表為負責人,抑以共進會的總代表為負責人?史料中,簡直找不出答案。
以常理來揣測,可能各部隊重新推舉一番,或由兩位總代表互推一人。
另一可能是:兩個團體在某一部隊的同志誰多?多的以其總代表為負責人。
就工程營而論,這個問題不成問題。
馬榮本人兼為共進會的會員,而共進會的領袖是熊秉坤。
共進會的會員人數,在工程營之中,似乎也比文學社的社員人數多。
馬榮與羅炳順所隸屬的左隊,這時候奉上級命令,負有守衛楚望台軍械所的任務。
監視官是前任工程營管帶李克果、馬祖荃等五人。
(現任管帶是王永泉,去了直隸永平參加秋操。
代理管帶是阮榮發,阮榮發不能分身。
阮榮發曾經在八月十一日拿了本營“革命黨名冊”向張彪報告。
張彪本想調三十标的兵換守楚望台軍械所。
黎元洪說,三十标的革命黨或許更多,不如加派該工程營前任管帶李克果,與督練公所工兵課課員馬祖荃等一共五人,到楚望台軍械所當“監視官”。
) 李克果在楚望台軍械所于熊秉坤等發難之時,聽到槍聲與吆喝聲,召集所中的官兵訓話,吩咐他們:如果有徒手的“匪人”來,你們應該開槍抵抗;如果有持槍的“軍隊”來,你們人少,“要避一避,再看情形。
” 馬榮向李克果說:“我們都沒有子彈,怎麼能抵抗&lsquo匪人&rsquo?”李克果叫人搬出兩箱子彈,發給大家。
同志們得到子彈,立刻向空發了一排槍,把李克果與其他監視官及左隊隊長吳兆麟等官長吓走。
楚望台軍械所于是入于革命黨的掌握。
熊秉坤率領四十多人來到,與馬榮等人會合,召集全體在場的兵演講。
熊秉坤演說已罷,在九點三十分鐘下令:“本軍應冠以革命二字,稱之曰&lsquo湖北革命軍&rsquo,其兵種隊号仍襲用原有舊制。
”“暫以楚王台為本軍大本營駐在地。
”“金兆龍帶(工程營)後隊(第)二排出中和門,經十字街去南湖,威脅八标炮隊響應後,并掩護該标進城。
”林振邦帶後隊第三排,占領千家街口,向十五協、鐵佛寺、伏龍庵方面警戒。
徐少斌帶前隊第三排,占領楚望台與中和門高地,向津水閘方面警戒。
金兆龍率領後隊第二排,到了中和門。
中和門的守兵已逃,金兆龍用雙手拉開一尺多長的鐵鎖,出城。
走到長虹橋,與三十二标隊官楚瑛的一隊兵相遇,打了幾分鐘,将楚瑛的兵打退。
然後,到了南湖閱兵亭。
再以後,與馬标(第八鎮馬隊第八标)的哨兵打了幾分鐘。
最後,到達第八鎮炮隊第八标的後營門,與守兵交鋒。
交鋒了一陣,炮标(炮隊第八标)的同志已在内部響應。
以上,是熊秉坤的記載。
張難先說,金兆龍走到馬标,已和炮标的同志相遇。
鄧玉麟寫炮标響應,寫得極簡單。
“八時聞知城内發動,玉麟即在炮團開槍,集合炮隊全标,率領進城,到達楚望台,即占領蛇山,用炮攻擊制台衙門。
” 胡祖舜在《武昌開國實錄》中,記載得相當詳細:鄧玉麟和李作棟于十九日午後,在漢口“一碼頭”乘小船,經鹦鹉洲到白沙洲登陸,向南湖走,中途遇到孟發成,一齊回炮标。
恰好,門口的守衛是同志王鶴年。
進去以後,鄧、李、孟三人和徐萬年、蔡漢卿、艾良臣等會議,(徐萬年曾經在上午偕鄧玉麟進城,進不了城,被鄧玉麟留在十字街,等候中和門開城。
大概是,等候了一陣,中和門仍舊未開,便回了炮标。
)鄧玉麟與李作棟、孟發成,把城内消息與新的起義計劃告訴徐萬年、蔡漢卿等,研究如何準備。
“同時,黃駕白、王華國,得劉複基(堯澂)等被捕消息,亦與李翊寰、童啟栩、塗吉祥、彭正卿、王蕙芳等集議發難。
”“衆乃準備一切,鄧亦易軍服,荷馬槍。
”“時至九時許(鄧玉麟說是“八時”),見塘角火起,城内亦有槍聲,蔡漢卿、孟華臣(發成)等即拖炮至操場。
其隊官柳柏順出而阻止,蔡以足仆之。
” 張難先說:“及睹塘角火起,鄧玉麟在南營門開槍。
蔡漢卿乃赤膊椎胸起,奔呼同志集合。
隊官柳百順出而阻止,漢卿腿擊之,辟易丈許!其他官佐皆望風靡。
” 為什麼蔡漢卿用腿而不用槍?他沒有槍,更沒有子彈! 張難先說,蔡漢卿集合了二十幾位同志,到本标(炮隊第八标)軍械庫取出炮彈,向天發炮。
“應者僅範鴻先等數十人。
玉麟曰,殆矣。
蔡漢卿、王鶴年乃炮擊右隊,右隊同志始脫官長之壓迫而出。
複擊(第)一營三炮,(第)一營亦來會。
”于是鄧玉麟、李作棟、徐萬年、蔡漢卿、孟華臣(發成)、陳國桢等率全标同志,炮十二尊,整隊向中和門出發。
出發以前,他們派金明山到同駐南湖的第八鎮第三十二标第二營左右隊,請該兩隊同志響應,一同出發,予以掩護。
結果,單道康、夏鬥寅、戴鴻炳、祝倪周等帶了若幹人出來,陪同炮标進城。
“路經馬标,見馬标無動态,亦擊三炮。
馬标同志馬骥雲、徐國鈞(祁國鈞?)、黃冠群等随起應。
(但是馬标的大部分,其後卻被标統喻化龍帶去了五裡界,潰散。
)迎炮隊之馬明熙、金兆龍、邝漢卿、張鵬程等适至。
” 來迎炮隊第八标的同志,可見除了金兆龍的一支以外,又有(一)馬明熙的一支,(二)張鵬程的一支。
(邝漢卿是工程營的同志,屬于金兆龍的一支。
) 馬明熙是第八鎮第三十标第三營的一個排長,于望見塘角火起以後和方維、謝湧泉等一百餘人起而響應。
他們走到楚望台,與工程營同志會合。
在他們之後,又來了第二十九标蔡濟民等同志一百多。
再其後,有方興、李翊東所率領的一批測繪學堂學生,約有八十人左右。
方興于熊秉坤等發難之時,已經進入工程營内,向熊秉坤領得軍刀兩柄,回到測繪學堂,恰好李翊東正集合同學站隊。
方興分給李翊東軍刀一柄,于是兩人便率領同學,整隊到了楚望台,成為第二批前來會師的同志。
吳兆麟給他們槍支、子彈,派他們當總預備隊,負責守衛楚望台。
吳兆麟是工程營的左隊隊長(連長),略有軍事學識,參加過日知會,其後便與革命同志沒有什麼來往。
工程營起義之時,他溜了出去,被汪長林遇到,連拉帶勸的引至回軍械所,受熊秉坤及一般同志的推戴,當了“臨時總指揮”。
熊秉坤的這種讓賢的風度,确實了不起。
吳兆麟以臨時總指揮的身份,頒發第一道命令之時,是十點三十分。
據熊秉坤說,當時“各标營尚無動靜”。
熊秉坤的話,我們可以解釋為:當時各标營(及學堂)尚未有人來到楚望台軍械所。
吳兆麟的第一道命令是:派工程營前隊排長伍正林,帶前隊的兵兩排,經津水閘、保安門正街,攻督署之前方;派工程營右隊排長邝名功(傑),帶右隊的兵兩排,經紫陽橋、王府口,攻督署的後方。
熊秉坤說,吳兆麟于方維、蔡濟民、方興這三批人先後來到以後,再派方維與馬明熙等第三十标的一批,出城迎接南湖炮隊第八标,以加強金兆龍等一支隊伍的力量;派蔡濟民第二十九标的一批,助攻督署後方,以加強邝名功等一支隊伍的力量;留方興、李翊東等測繪學堂的一批,作為總預備隊,以加強楚望台與軍械所的基本力量。
方維與馬明熙等一批,走到馬标(第八鎮馬隊第八标)營房附近,追上了金兆龍,也迎得了炮标(第八鎮炮隊第八标)的同志。
這時候,張鵬程的一排人也來了,于是會合在一起。
張鵬程是第八鎮第三十标的一個排長,文學社在第三十标的标代表。
他在八月十九日的晚上,奉上峰命令,帶了二十幾名兵士守衛通湘門。
看見塘角火起(或是聽到軍械所的排槍),便撇下通湘門不管,帶他的兵來到楚望台。
他的這一批,可說是第六批。
(第一批,方維等。
第二批,蔡濟民等。
第三批,方興等。
第四批,是混成協第四十一标第三營的阙龍、鄭繼周、王世龍,一共三個人,他們是翻了營牆出來的。
第五批,是第八鎮第三十标第一營的吳醒漢與第二營的徐達明等若幹人,他們是搶了子彈,推倒營牆出來的。
) 張鵬程的一批到了楚望台,便轉而前往津水閘,保安門正街,進攻總督衙門。
他們到了保安門正街的東頭,便被把守保安門的清軍消防隊截住,死傷了好幾位,退回楚望台。
張鵬程與吳醒漢等人商量了一下,撥得若幹同志,湊上一百多人,仍由張鵬程率領,出中和門,迎接第八鎮炮隊第八标。
這便是張鵬程何以能在馬标營地附近與炮标同志相遇的緣由。
炮标同志進了城,把十二尊炮分别架在中和門、楚望台與蛇山的幾處高地,使得革命的形勢頓然改觀。
這時候,雖則是李鵬升已經帶來了混成協辎工二隊的同志七十餘人,經通湘門城外繞到中和門外十字街長虹橋,轉向東北,進中和門,到了楚望台。
餘鳳齋也帶來了第八鎮辎重營的祁占鳌、劉德貴等四十幾位同志,劈開武勝門進城,占領了鳳凰山,分兵派胡廷佐率領,攻布政使衙門。
(李鵬升的一批,可算是第七批,餘鳳齋的一批雖不曾來到楚望台,卻是第八批的響應之師。
炮隊第八标,是第九批的響應之師。
) 這時候,吳兆麟派往進攻總督衙門的部隊,業已先後受到挫折。
吳兆麟曾經在十點半鐘,派伍正林帶兩排兵,經津水閘與保安門正街,攻督署之前,派邝名功(傑)帶兩排兵,經紫陽橋與王府口,攻督署之後。
其後不久,又派蔡濟民等一批同志,接在邝名功一路之後,為後勁。
伍正林的一路,走到津水閘,便被保安門城牆上的清軍武裝消防隊截住;其後續進,到了恤孤巷口,被巷内的清兵沖出,截為兩段,又隻得退回津水閘。
邝名功的一路,走到紫陽橋,遇到清軍,傷亡極重,邝名功率隊退回了工程營,架槍休息。
吳兆麟接到報告,便要執行軍法,将邝名功捉來槍斃。
同志們替他講情,于是邝和他的隊伍,又來到了楚望台。
蔡濟民雖同樣遇到阻礙,而并不撤退。
炮隊第八标的同志,在中和門城牆、楚望台與蛇山的中峰與其他幾處高地,對着總督衙門轟将起來。
熊秉坤說,吳兆麟這時候派了周定原、黃楚楠、楊金龍三位同志,各帶兵士三五人,分往三路放火:一路由王府口至小都司巷(北路),一路由水陸街進大金龍巷,至小菜場(中路);一路由保安門正街經望山門正街,至總督衙門的東轅門(南路)。
不到半個鐘點,三處的火都起了,使得炮标的同志易于瞄準。
(同時,吳兆麟也派了呂中秋與張靖川二人,帶了兵士十餘名,割斷各标營的軍用電話線。
) 熊秉坤繼續說,吳兆麟在夜半以後,八月二十日(10月11日)淩晨兩點鐘,發出第二次進攻督署的命令:(甲)派熊秉坤帶領工程營後隊全隊(三個排),經津水閘與保安門正街,攻督署之前;派伍正林帶領工程營前隊全隊,走上保安門城牆向望山門前進,以協助熊秉坤的一路兵:令陳國桢撥過山炮二尊,架在保安門城牆之上,對督署猛轟;派曹飛龍帶領工程營右隊士兵一個排,走上保安門城牆,作為炮手的掩護。
(乙)派黃楚楠帶領工程營左隊全隊,經王府口與小都司巷,攻督署之後;派姚金镛帶領第二十九标第三營右隊全隊,作為黃楚楠的預備隊。
(丙)派方興帶領測繪學堂的一百多名學生,作為“總預備隊”,“并鞏固楚望台及軍械所後防。
” 甲路,熊秉坤與伍正林帶了工程營的後隊與前隊出發。
第三十标的馬明熙與徐達明,也帶領他的兩排兵,加上吳醒漢、彭紀麟所帶來的若幹同志,自願參加熊秉坤的一路。
同時,第二十九标的杜武庫、楊選青、夏一青三位同志也領了他們所帶來的人,參加伍正林的一路;還有,第四十一标的阙龍、李宗(忠義)、嶽少武,也并入伍正林的一路。
于是,甲路的熊伍兩路,浩浩蕩蕩,向着督署的前方沖來。
熊秉坤與馬明熙、徐達明等人約定:(一)把同志分為三組,輪流向前沖進;(二)每到一個巷口,在驅走敵人以後,就留下幾個同志把守。
果然,同志們得到輪流的機會,愈戰愈勇。
若幹與保安門正街成為垂直線的巷子,如恤孤巷、崔家院巷及望山門正街,暫時都被肅清。
熊的主力,到達望山門正街的陳宏發醬園門口,離開督署東轅門僅有一百公尺左右。
忽然,後面的同志紛紛潰退,謠傳望山門城牆上的清軍已經走上城牆,将革命軍攔腰沖斷。
事實是:清軍并未如此,而是第八鎮司令張彪本人帶了機關槍手與辎重營的兵兩隊,與幾十名武裝消防隊,走上了望山門一段的城牆,一面對熊路的三個組射擊,一面在城牆上向東伸展,與革命軍的牆上部隊接觸。
牆上部隊,受到武裝消防隊的兩次沖鋒,死傷頗衆。
“督隊”阙龍受了重傷。
若幹同志因而氣餒,頗有退後與跳下城牆的,把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