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後人語訛為“蝦蟆陵”。
今荊襄人呼“提”為“堤”,晉绛人呼“梭”為“”,關中人呼“稻”為“讨”,呼“釜”為“付”,皆訛謬所習,亦曰“坊中語”也。
風俗貴茶,茶之名品益衆。
劍南有蒙頂石花,或小方,或散牙,号為第一。
湖州有顧渚之紫筍,東川有神泉、小團,昌明、獸目,峽州有碧澗、明月、芳澀、茱萸簝,福州有方山之露牙,夔州有香山,江陵有南木,湖南有衡山,嶽州有浥湖之含膏,常州有義興之紫筍,婺州有東白,睦州有鸠沉,洪州有西山之白露。
壽州有霍山之黃牙,蕲州有蕲門團黃,而浮梁之商貨不在焉。
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荥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河東之乾和薄萄,嶺南之靈谿、博羅,宜城之九醞,浔陽之湓水,京城之西市腔,蝦蟆陵郎官清、阿婆清。
又有三勒漿類酒,法出波斯。
三勒者謂庵摩勒、毗梨勒、诃梨勒。
。
紙則有越之剡藤苔箋,蜀之麻面、屑末、滑石、金花、長麻、魚子、十色箋,揚之六合箋,韶之竹箋,蒲之白蒲、重抄,臨川之滑薄。
又宋亳間有織成界道絹素,謂之烏絲欄、朱絲欄,又有繭紙。
凡貨賄之物,侈于用者,不可勝紀。
絲布為衣,麻布為囊,氈帽為蓋,革皮為帶,内邱白甕瓯,端溪紫石硯,天下無貴賤通用之。
初,诙諧自賀知章,輕薄自祖詠,诨語自賀蘭廣、鄭涉。
近代詠字有蕭昕,寓言有李纡,隐語有張著,有警有李舟,張彧,歇後姚岘、叔孫羽,訛語影帶有李直方、獨孤申叔,題目人有曹著。
長安風俗,自貞元侈于遊宴,其後或侈于書法、圖畫,或侈于博奕,或侈于蔔祝,或侈于服食,各有所蔽也。
古之飲酒,有杯盤狼籍、楊觯絕纓之說。
甚則甚矣,然未有言其法者。
國朝麟德中,璧州刺史鄧弘慶,始創平、索、看、精四字令,至李梢雲而大備。
自上及下,以為宜然。
大抵有律令,有頭盤,有抛打,蓋工于舉場,而盛于使幕、衣冠。
有男女雜履舄者,有長幼同燈燭者,外府則立将校而坐婦人,其弊如此。
又有擊球、畋豬之樂,皆溺人者也。
今之博戲,有長行最盛。
其具有局、有子,子有黃黑各十五,擲采之骰有二。
其法生于握槊,變于雙陸。
天後夢雙陸而不勝,召狄梁公說之。
梁公對曰:“宮中無子之象是也。
”後人新意,長行出焉。
又有小雙陸、圍透、大點、小點、遊談、鳳翼之名,然無如長行也。
鑒險易者,喻時事焉;适變通者,方《易》象焉。
王公大人,頗或耽玩,至有廢慶吊,忘寝休,辍飲食者。
乃博徒是強名争勝。
謂之“撩零”,假借分畫謂之“囊家”,囊家什一而取,謂之“乞頭”。
有通宵而戰者,有破産而輸者,其工者近有渾鎬、崔師本首出。
圍棋次于長行,其工者近有韋延祐、楊芄首出。
如彈棋之戲甚古,法雖設,鮮有為之;其工者,近有吉逵、高越首出焉。
貞元中,董叔儒進博一局,并《經》一卷,頗有新意,不行于時。
洛陽令崔師本,又好為古之摴蒱。
其法:三分其子,三百六十,限以二關,人執六馬,其骰五枚,分上為黑,下為白。
黑者刻二為犢,白者刻二為雉。
擲之全黑者為盧,其采十六;二雉三黑為雉,其采十四;二犢三白為犢,其采十;全白為白,其采八。
四者貴采也—為十二,塞為十一,塔為五,秃為四,撅為三,枭為二。
六者雜采也。
貴采得連擲,得打馬,得過關,餘采則否。
新加進九退六兩采。
凡東南郡邑無不通水,故天下貨利,舟楫居多。
轉運使歲運米二百萬石輸關中,皆自通濟渠入河而至也。
江淮篙工不能入黃河。
蜀之三峽、河之三門、南越之惡谿、南康之贛石,皆險絕之所,自有本處人為篙工。
大抵峽路峻急,故曰“朝發白帝,暮徹江陵”。
四月、五月為尤險時,故曰“滟滪大如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幞,瞿塘不可觸。
”揚子、錢塘二江者,則乘兩潮發棹,舟船之盛,盡于江西,編蒲為帆,大者或數十幅,自白沙沂流而上,常待東北風,謂之潮信。
七月、八月有上信,三月有鳥信,五月有麥信。
暴風之候,有抛車雲,舟人必祭婆官而事僧伽。
江湖語雲:“水不載萬。
”言大船不過八九千石。
然則大曆、貞元間,有俞大娘航船最大,居者養生、送死、嫁娶悉在其間,開巷為圃,操駕之工數百,南至江西,北至淮南,歲一往來,其利甚博,此則不啻載萬也。
洪鄂之水居頗多,與屋邑殆相半。
凡大船必為富商所有,奏商聲樂,衆婢仆,以據舵樓之下,其間大隐,亦可知矣。
南海舶外國船也,每歲至安南、廣州。
師子國舶最大,梯而上下數丈,皆積寶貨。
至則本道奏報,郡邑為之喧阗。
有蕃長為主領,市舶使籍其名物,納舶腳,禁珍異,蕃商有以欺詐入牢獄者。
舶發之後,海路必養白鴿為信。
舶沒,則
今荊襄人呼“提”為“堤”,晉绛人呼“梭”為“”,關中人呼“稻”為“讨”,呼“釜”為“付”,皆訛謬所習,亦曰“坊中語”也。
風俗貴茶,茶之名品益衆。
劍南有蒙頂石花,或小方,或散牙,号為第一。
湖州有顧渚之紫筍,東川有神泉、小團,昌明、獸目,峽州有碧澗、明月、芳澀、茱萸簝,福州有方山之露牙,夔州有香山,江陵有南木,湖南有衡山,嶽州有浥湖之含膏,常州有義興之紫筍,婺州有東白,睦州有鸠沉,洪州有西山之白露。
壽州有霍山之黃牙,蕲州有蕲門團黃,而浮梁之商貨不在焉。
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荥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河東之乾和薄萄,嶺南之靈谿、博羅,宜城之九醞,浔陽之湓水,京城之西市腔,蝦蟆陵郎官清、阿婆清。
又有三勒漿類酒,法出波斯。
三勒者謂庵摩勒、毗梨勒、诃梨勒。
。
紙則有越之剡藤苔箋,蜀之麻面、屑末、滑石、金花、長麻、魚子、十色箋,揚之六合箋,韶之竹箋,蒲之白蒲、重抄,臨川之滑薄。
又宋亳間有織成界道絹素,謂之烏絲欄、朱絲欄,又有繭紙。
凡貨賄之物,侈于用者,不可勝紀。
絲布為衣,麻布為囊,氈帽為蓋,革皮為帶,内邱白甕瓯,端溪紫石硯,天下無貴賤通用之。
初,诙諧自賀知章,輕薄自祖詠,诨語自賀蘭廣、鄭涉。
近代詠字有蕭昕,寓言有李纡,隐語有張著,有警有李舟,張彧,歇後姚岘、叔孫羽,訛語影帶有李直方、獨孤申叔,題目人有曹著。
長安風俗,自貞元侈于遊宴,其後或侈于書法、圖畫,或侈于博奕,或侈于蔔祝,或侈于服食,各有所蔽也。
古之飲酒,有杯盤狼籍、楊觯絕纓之說。
甚則甚矣,然未有言其法者。
國朝麟德中,璧州刺史鄧弘慶,始創平、索、看、精四字令,至李梢雲而大備。
自上及下,以為宜然。
大抵有律令,有頭盤,有抛打,蓋工于舉場,而盛于使幕、衣冠。
有男女雜履舄者,有長幼同燈燭者,外府則立将校而坐婦人,其弊如此。
又有擊球、畋豬之樂,皆溺人者也。
今之博戲,有長行最盛。
其具有局、有子,子有黃黑各十五,擲采之骰有二。
其法生于握槊,變于雙陸。
天後夢雙陸而不勝,召狄梁公說之。
梁公對曰:“宮中無子之象是也。
”後人新意,長行出焉。
又有小雙陸、圍透、大點、小點、遊談、鳳翼之名,然無如長行也。
鑒險易者,喻時事焉;适變通者,方《易》象焉。
王公大人,頗或耽玩,至有廢慶吊,忘寝休,辍飲食者。
乃博徒是強名争勝。
謂之“撩零”,假借分畫謂之“囊家”,囊家什一而取,謂之“乞頭”。
有通宵而戰者,有破産而輸者,其工者近有渾鎬、崔師本首出。
圍棋次于長行,其工者近有韋延祐、楊芄首出。
如彈棋之戲甚古,法雖設,鮮有為之;其工者,近有吉逵、高越首出焉。
貞元中,董叔儒進博一局,并《經》一卷,頗有新意,不行于時。
洛陽令崔師本,又好為古之摴蒱。
其法:三分其子,三百六十,限以二關,人執六馬,其骰五枚,分上為黑,下為白。
黑者刻二為犢,白者刻二為雉。
擲之全黑者為盧,其采十六;二雉三黑為雉,其采十四;二犢三白為犢,其采十;全白為白,其采八。
四者貴采也—為十二,塞為十一,塔為五,秃為四,撅為三,枭為二。
六者雜采也。
貴采得連擲,得打馬,得過關,餘采則否。
新加進九退六兩采。
凡東南郡邑無不通水,故天下貨利,舟楫居多。
轉運使歲運米二百萬石輸關中,皆自通濟渠入河而至也。
江淮篙工不能入黃河。
蜀之三峽、河之三門、南越之惡谿、南康之贛石,皆險絕之所,自有本處人為篙工。
大抵峽路峻急,故曰“朝發白帝,暮徹江陵”。
四月、五月為尤險時,故曰“滟滪大如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幞,瞿塘不可觸。
”揚子、錢塘二江者,則乘兩潮發棹,舟船之盛,盡于江西,編蒲為帆,大者或數十幅,自白沙沂流而上,常待東北風,謂之潮信。
七月、八月有上信,三月有鳥信,五月有麥信。
暴風之候,有抛車雲,舟人必祭婆官而事僧伽。
江湖語雲:“水不載萬。
”言大船不過八九千石。
然則大曆、貞元間,有俞大娘航船最大,居者養生、送死、嫁娶悉在其間,開巷為圃,操駕之工數百,南至江西,北至淮南,歲一往來,其利甚博,此則不啻載萬也。
洪鄂之水居頗多,與屋邑殆相半。
凡大船必為富商所有,奏商聲樂,衆婢仆,以據舵樓之下,其間大隐,亦可知矣。
南海舶外國船也,每歲至安南、廣州。
師子國舶最大,梯而上下數丈,皆積寶貨。
至則本道奏報,郡邑為之喧阗。
有蕃長為主領,市舶使籍其名物,納舶腳,禁珍異,蕃商有以欺詐入牢獄者。
舶發之後,海路必養白鴿為信。
舶沒,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