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忠傳
關燈
小
中
大
于祚之弟于忠,字思賢,本來字千年。
年輕時被授予侍禦中散之職。
文明太後臨朝執政,刑政頗為嚴峻,其左右侍臣,不少人由于對她稍有指責而被治罪。
于忠為人樸直少言,所以始終沒有犯什麼過失。
太和年間,被授予武騎侍郎之職,因此賜名為登。
又轉任太子翊軍校尉。
世宗即位,于忠遷任長水校尉。
不久任左中郎将,領直寝。
元禧陰謀反叛之際,世宗在外,由于事變發生非常倉猝,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于忠向皇帝進言說:“臣世代蒙受朝廷特殊的恩寵,忠心于王室。
我父親任領軍,被委付留守京城之重任,早已有所防備,皇上您不用有什麼擔憂的。
”世宗立即派于忠騎馬馳赴京城觀察動靜,而于烈已分兵嚴加防備,果然如他所料。
世宗回宮後,撫着于忠的背說:“你真是善知人意。
”賜給他帛五百匹。
又對他說:“先帝賜給你名為登,實在是一個美稱,我贊賞你的忠誠,現在給你改名為忠。
既表示忠貞堅強的誠心,也是要使得名實相副。
” 于忠因為父親去世居喪而去職。
沒過多久,又被起用而官複原職。
後改授司空長史。
當時太傅、錄尚書、北海王元詳因是皇帝的叔父權勢很大,将作大匠王遇經常随元詳心之所欲而給他營造各種東西。
後來有一回因為公事,于忠當着北海王元詳的面對王遇說:“殿下是我們魏國的周公,輔佐王室,他所需要的各種材料用具,你自然應當向朝廷禀報,為什麼要阿谀附勢,損公而惠私。
”王遇聽了坐立不安,元詳也感到慚愧自責。
于忠又遷任征虜将軍,其餘官職仍予保留。
因為平定元禧反叛有功,被封為魏郡開國公,食邑九百戶。
不久遷任散騎常侍,兼武衛将軍。
于忠每每由于其耿直的氣質和正直的言辭,被北海王元詳所忿恨。
元詳當面斥責于忠道:“我擔心你會死在我前面,而不擔心我會死在你前面。
”于忠說:“人生于世,生死自有定分,如果我應當死于你北海王之手,想要逃避也不能幸免;如果天命不是這樣,你北海王也不能殺死我。
”元詳借于忠上表辭讓之機,暗中勸世宗把于忠作為列卿,令其解除在皇帝左右的職務,聽任他辭讓爵位。
于是世宗诏令停止于忠的封賜,優厚地讓他進為太府卿。
正始二年(505)秋,世宗令于忠以本官任使持節,兼侍中,為西道大使,凡是刺史、鎮将當中有貪贓之罪和明顯暴虐行為的人,就寫具罪狀申報朝廷,太守縣令以下的官吏有違法的,可以立即進行處置。
于忠和撫軍将軍、尚書李崇分别出使兩路。
于忠彈劾并州刺史高聰貪贓枉法的罪行二百餘條,朝廷論罪處以極刑。
于忠返回京都,授任為平西将軍、華州刺史。
剛好遇上繼母去世,未能成行。
服喪完畢,被授任為安北将軍、相州刺史。
又任衛尉卿、河南邑中正。
世宗令于忠與吏部尚書元晖、度支尚書元匡、河南尹元苌等人推定代郡這個地方的姓氏宗族。
高肇畏懼于忠的為人,想要秘密地把他逐出京師,就向世宗進言,說中山是一個要鎮,加強保衛需要人才,憑于忠的才識和能力,最适合擔當此任。
于是于忠出任為安北将軍、定州刺史。
世宗不久就後悔這樣做,再次任命他為衛尉卿,兼左衛将軍、恒州大中正。
秘密派遣中使傳令給他說:“你離開朝廷,我好比手足被剝奪,心裡無所寄托。
地方的責任雖然很重要,但比較朝中來說還是輕的。
所以停止你現在的外任,委付以朝廷内務。
你應當早晚勤奮無所懈怠,不辜負我的期望。
”延昌初年(512),授于忠都官尚書之職,擔任安南将軍,兼左衛、中正如故。
又任散騎常侍。
有一次趁于忠侍奉皇帝飲宴,世宗賜給他劍杖,并舉酒囑咐于忠道:“你父子兩代保持貞節,所以長期以來把宮中禁衛的重任都委托給你們。
過去因為你行為盡忠,特賜名叫忠。
現在憑你的才幹可以抵禦敵侮,就把我所用的劍杖相賜予你。
就其名而求其義,我的期望很高。
你在宮禁中出入周旋,可以常用它來防身。
”于忠跪拜行禮表示感謝。
皇帝又授予他侍中、領軍将軍之職,于忠當面推辭說:“臣沒有學識,不能同時受文武之重任。
”世宗說:“當今有學識有才華的人為數不少,但秉性剛直這方面卻不如你。
你在下面勤勞辛苦,我在上面就無所憂慮了。
” 世宗駕崩之時,于忠連夜與侍中崔光派右衛将軍侯剛到東宮迎奉肅宗即位。
于忠與門下省計議,因為肅宗尚在幼年,不能親自處理朝廷政務;太尉、高陽王元雍輩分高、名望重,應當入宮居于西柏堂,處理決斷各種政務;任城王元澄是有德才的皇親,可以任尚書令,總領朝中文武百官。
于是把這樣的安排進奏皇帝,請求立即敕令授任。
禦史中尉王顯想要施逞奸計,與中常侍、給事中孫伏連等人聲色俱厲,拒
年輕時被授予侍禦中散之職。
文明太後臨朝執政,刑政頗為嚴峻,其左右侍臣,不少人由于對她稍有指責而被治罪。
于忠為人樸直少言,所以始終沒有犯什麼過失。
太和年間,被授予武騎侍郎之職,因此賜名為登。
又轉任太子翊軍校尉。
世宗即位,于忠遷任長水校尉。
不久任左中郎将,領直寝。
元禧陰謀反叛之際,世宗在外,由于事變發生非常倉猝,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于忠向皇帝進言說:“臣世代蒙受朝廷特殊的恩寵,忠心于王室。
我父親任領軍,被委付留守京城之重任,早已有所防備,皇上您不用有什麼擔憂的。
”世宗立即派于忠騎馬馳赴京城觀察動靜,而于烈已分兵嚴加防備,果然如他所料。
世宗回宮後,撫着于忠的背說:“你真是善知人意。
”賜給他帛五百匹。
又對他說:“先帝賜給你名為登,實在是一個美稱,我贊賞你的忠誠,現在給你改名為忠。
既表示忠貞堅強的誠心,也是要使得名實相副。
” 于忠因為父親去世居喪而去職。
沒過多久,又被起用而官複原職。
後改授司空長史。
當時太傅、錄尚書、北海王元詳因是皇帝的叔父權勢很大,将作大匠王遇經常随元詳心之所欲而給他營造各種東西。
後來有一回因為公事,于忠當着北海王元詳的面對王遇說:“殿下是我們魏國的周公,輔佐王室,他所需要的各種材料用具,你自然應當向朝廷禀報,為什麼要阿谀附勢,損公而惠私。
”王遇聽了坐立不安,元詳也感到慚愧自責。
于忠又遷任征虜将軍,其餘官職仍予保留。
因為平定元禧反叛有功,被封為魏郡開國公,食邑九百戶。
不久遷任散騎常侍,兼武衛将軍。
于忠每每由于其耿直的氣質和正直的言辭,被北海王元詳所忿恨。
元詳當面斥責于忠道:“我擔心你會死在我前面,而不擔心我會死在你前面。
”于忠說:“人生于世,生死自有定分,如果我應當死于你北海王之手,想要逃避也不能幸免;如果天命不是這樣,你北海王也不能殺死我。
”元詳借于忠上表辭讓之機,暗中勸世宗把于忠作為列卿,令其解除在皇帝左右的職務,聽任他辭讓爵位。
于是世宗诏令停止于忠的封賜,優厚地讓他進為太府卿。
正始二年(505)秋,世宗令于忠以本官任使持節,兼侍中,為西道大使,凡是刺史、鎮将當中有貪贓之罪和明顯暴虐行為的人,就寫具罪狀申報朝廷,太守縣令以下的官吏有違法的,可以立即進行處置。
于忠和撫軍将軍、尚書李崇分别出使兩路。
于忠彈劾并州刺史高聰貪贓枉法的罪行二百餘條,朝廷論罪處以極刑。
于忠返回京都,授任為平西将軍、華州刺史。
剛好遇上繼母去世,未能成行。
服喪完畢,被授任為安北将軍、相州刺史。
又任衛尉卿、河南邑中正。
世宗令于忠與吏部尚書元晖、度支尚書元匡、河南尹元苌等人推定代郡這個地方的姓氏宗族。
高肇畏懼于忠的為人,想要秘密地把他逐出京師,就向世宗進言,說中山是一個要鎮,加強保衛需要人才,憑于忠的才識和能力,最适合擔當此任。
于是于忠出任為安北将軍、定州刺史。
世宗不久就後悔這樣做,再次任命他為衛尉卿,兼左衛将軍、恒州大中正。
秘密派遣中使傳令給他說:“你離開朝廷,我好比手足被剝奪,心裡無所寄托。
地方的責任雖然很重要,但比較朝中來說還是輕的。
所以停止你現在的外任,委付以朝廷内務。
你應當早晚勤奮無所懈怠,不辜負我的期望。
”延昌初年(512),授于忠都官尚書之職,擔任安南将軍,兼左衛、中正如故。
又任散騎常侍。
有一次趁于忠侍奉皇帝飲宴,世宗賜給他劍杖,并舉酒囑咐于忠道:“你父子兩代保持貞節,所以長期以來把宮中禁衛的重任都委托給你們。
過去因為你行為盡忠,特賜名叫忠。
現在憑你的才幹可以抵禦敵侮,就把我所用的劍杖相賜予你。
就其名而求其義,我的期望很高。
你在宮禁中出入周旋,可以常用它來防身。
”于忠跪拜行禮表示感謝。
皇帝又授予他侍中、領軍将軍之職,于忠當面推辭說:“臣沒有學識,不能同時受文武之重任。
”世宗說:“當今有學識有才華的人為數不少,但秉性剛直這方面卻不如你。
你在下面勤勞辛苦,我在上面就無所憂慮了。
” 世宗駕崩之時,于忠連夜與侍中崔光派右衛将軍侯剛到東宮迎奉肅宗即位。
于忠與門下省計議,因為肅宗尚在幼年,不能親自處理朝廷政務;太尉、高陽王元雍輩分高、名望重,應當入宮居于西柏堂,處理決斷各種政務;任城王元澄是有德才的皇親,可以任尚書令,總領朝中文武百官。
于是把這樣的安排進奏皇帝,請求立即敕令授任。
禦史中尉王顯想要施逞奸計,與中常侍、給事中孫伏連等人聲色俱厲,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