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澄傳

關燈
命元澄為平西将軍、梁州刺史。

    元澄以母親年邁為由加以拒絕。

    朝廷又任命元澄為安東将軍、相州刺史,又被元澄堅決拒絕。

    朝廷隻好改授他為安西将軍、雍州刺史。

    不久,調他前去主持秋季軍事演習。

    任命他為都督淮南諸軍事、鎮南大将軍、開府、揚州刺史。

    到任之後,修整孫叔敖的墳墓,搗毀了蔣子文的廟。

    頻頻上書請求南征,宣武帝元恪卻不允許。

    元澄又以母親年邁為由,請求解除揚州刺史的職務,然而辭呈卻被壓下,并未上報皇帝。

    不久,加授元澄為散騎常侍。

     南梁将領張嚣之攻陷北魏夷陵戍,元澄派輔國将軍成興率步騎兵前往征讨,大破南梁軍,收複夷陵戍,張嚣之逃走。

    元澄又派長風守将奇道顯攻打南梁的陰山戍,攻破陰山戍,斬南梁守将龍骧将軍、都亭侯梅興祖。

    随機又攻克白槁戍,斬守将甯朔将軍、關内侯吳道爽。

    元澄上表說:“梁武帝蕭衍頻頻封鎖東關,想讓巢湖之水泛濫。

    巢湖方圓四百餘裡,東關與長江相距不過數十步,若敵人的陰謀得逞,湖水泛濫,則淮南地區的邊防堡壘定會像春秋時的晉陽城一樣,成為水島澤國。

    而且吳楚地區水路交通便利,南梁軍一面水灌一面艦攻,則淮南地區将不再屬于我國所有。

    壽陽距長江五百餘裡,現已人心惶惶,深恐遭受水淹之災。

    若順從民衆的心願,趁敵人毫無防備時發動進攻,預先命令各州調集兵馬,在初秋時大規模集結軍隊,那麼南方的河流就會成為我們飲馬的渡口,霍嶺定會成為我們流連忘返的遊玩之所,行事貴在随機應變,各項工作須及早進行。

    即使達不到統一天下的目的,至少可以确保長江以西地區的安全。

    若猶豫拖延,不及時征讨,敵人布好防線,決堤放水,平原地區的軍民定會成為水中的魚鼈。

    ”于是宣武帝下诏,征發冀、定、瀛、相、并、濟六州的二萬士兵、一千五百匹戰馬,命令他們于中秋節齊集淮南地區,連同壽陽已有的三萬兵馬,全部歸元澄指揮。

     先前,朝中的輿論已有南征之意,于是朝廷任命蕭寶夤為東揚州刺史,據守東城,任命陳伯之為江州刺史,駐守陽石,命元澄總督二鎮,節制蕭、陳二人。

    至此,北魏開始出兵南征。

    因為東關是水路要沖,大岘地勢險要,若從東關決堤放水,則陽石、合肥首當其沖;若不占領大岘,則曆陽可據險固守以待援軍;淮陵是陸路樞紐,九山是水路樞紐,都應搶先控制。

    于是元澄派統軍傅豎眼、王神念等進擊大岘、東關、九山、淮陵,分别部署諸将,日夜兼程搶占各自的目标,而自己則統率大軍主力相繼進發。

    王神念連克關要、颍川二城,斬南梁軍守将費尼。

    而南梁的甯朔将軍韋惠、龍骧将軍李伯由仍固守大岘。

    元澄派統軍黨法宗、傅豎眼等率軍攻克大岘,進圍白塔、牽城,數日之間,守軍潰散。

    南梁清溪戍守軍也望風而逃。

    南梁徐州刺史司馬明素率三千人馬馳援九山;徐州長史潘伯鄰增援淮陵;甯朔将軍王燮據險固守焦城。

    黨法宗進克焦城,攻破淮陵,生擒司馬明素,斬殺潘伯鄰。

    南梁濟陰太守王厚強、廬江太守裴邃随即棄城潰逃。

    宣武帝下诏給元澄說:“将軍文德内顯,武功外揚,奮力施展鴻圖偉略,将蕩平長江流域、吳越地區。

    大旗剛剛舒展,敵人便聞風喪膽,勁旅剛剛奔馳,便席卷了東關。

    料想江湖風平浪靜,隻在旦夕之間。

    所送被俘的敵軍将領一事,大家都已知曉。

    ” 先前,元澄率大軍出征之後,南梁将領姜慶真向壽陽發動襲擊,攻占壽陽外城,齊王蕭寶夤将其擊退。

    長史韋缵因此被撤職,元澄因領兵在外,沒有受到牽連,于是率軍進攻鐘離。

    宣武帝元恪下诏說:“鐘離如果絕糧,三月份以前本可攻克。

    若到了四月,淮河水位上漲,舟船暢通無阻,就應對此妥善考慮了。

    先前取得的勝利,全靠将軍指揮有方,然而怎能戰無不勝?如果因為水勢盛大難以進取,也可施行萬全之策,不要貪利冒進以緻一事無成,追悔莫及。

    ”南梁冠軍将軍張惠紹、遊擊将軍殷暹、骁騎将軍趙景悅、龍骧将軍張景仁等率兵五千,向鐘離運送糧食。

    元澄派統軍王足、劉思祖等截擊張惠紹等人所率援軍,大破南梁軍,生擒張惠紹、殷暹、張景仁及其屯騎校尉史文淵等二十七位将領。

    随後遇到大雨,淮河河水暴漲,元澄率領大軍撤回壽春。

    撤退時狼狽不堪,損失兵力四千餘人。

    元澄頻頻上書,請求解除揚州刺史的職務,宣武帝沒有答應。

    有關部門指責元澄指揮不當,緻使大軍在撤退途中迷路,于是将元澄免去開府,連降三級。

    其時,梁武帝蕭衍遣送被俘的北魏将士,請求換回張惠紹。

    元澄奏請朝廷加以拒絕,宣武帝元恪下诏,将此事交由八座會議商議。

    尚書令、廣陽王元嘉等人奏請應予放還,于是宣武帝下诏允許張惠紹南返。

    後來,張惠紹果然再次率軍侵犯北魏邊疆。

     朝廷改授元澄為鎮北大将軍、定州刺史。

    當初,定州民間有許多苛捐雜稅,百姓苦不堪言,先後幾任刺史均無法免除,元澄則多方減免百姓的捐稅負擔,得到定州民衆的衷心擁戴。

    同時元澄又公布升降賞罰的施行辦法;上表朝廷減少官府園林的占地面積,将所得土地分給無地的貧苦農民;禁止用布絹制作衣服以外的其他物品。

    元澄的母親孟太妃逝世,在守喪期間元澄哀傷過度,損害了身體健康,世人對此十分贊歎。

    服喪期滿後,元澄被任命為太子太保。

     當時,高肇把持朝政,猜忌賢能的皇族成員。

    元澄被高肇誣陷中傷,常恐性命難保,于是整日都喝得昏天黑地,以顯示自己的頹廢消沉、委靡不振。

    所作所為驚世駭俗,當時都稱他為狂人。

     世宗宣武帝元恪深夜駕崩,事情發生得十分倉猝,高肇擁兵在外,肅宗孝明帝元诩年齡幼小,朝野深為不安。

    元澄當時雖遭排斥而沒有參預國家機要,但在朝中仍是衆望所歸,領軍于忠、侍中崔光等人保舉元澄為尚書令,于是衆人心悅誠服。

    又加封元澄為散騎常侍、骠騎大将軍,不久升任司空,加授侍中,随即又下诏命他兼任尚書令。

     元澄獻上《皇诰宗制》與《訓诂》各一卷,想讓皇太後禦覽,起到勸誡的作用。

    又上奏利國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