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澄傳
關燈
小
中
大
元、凱。
”李沖答道:“臣等既然遇到了唐堯那樣的賢明君主,自然不敢推辭與元、凱相提并論的榮譽。
”孝文帝說:“夕陽西下,天色已晚,皇族宗室自然留宴宮中,卿等就要離去,為什麼沉默不語,一言不發?”于是命黃門侍郎崔光、郭祚,通直郎邢巒、崔休等人賦詩言志。
掌燈之後,公卿大臣告退。
李沖再三拜别,并祝孝文帝萬壽無疆。
孝文帝說:“你剛剛因掌燈已拜辭過了,又祝朕萬壽無疆,朕用《南山》這首詩來回報吧。
”孝文帝說:“宮中掌燈,外臣告退,這是庶姓的禮節;在宮中設夜宴款待皇親國戚,則是盡宗族之義。
你們回去吧,朕要與諸王宗室乘興夜飲。
” 元澄又曾随孝文帝巡視邺城,回到洛陽後,因随同出巡有功,增加食邑五百戶。
後因公事被免去官職,不久兼任吏部尚書。
恒州刺史穆泰在恒州謀反,推舉朔州刺史、陽平王元頤為盟主。
元頤向朝廷密報穆泰的罪狀。
孝文帝在凝閑堂召見元澄,說道:“剛剛得到陽平王的報告,穆泰圖謀不軌,引誘皇族宗室叛亂。
如果真是這樣,遷都剛剛不久,北方人留戀故土,南北之間動蕩紛擾,朕在洛陽就不能立足了。
處理此事非你莫屬,可為朕帶病去北方一趟。
如果他們力量薄弱,就直接加以擒獲、鏟除;如果他們勢力強大,可代朕征發并、肆二州的兵馬加以剿滅。
朕雖然知道你正在患病,既然是國家大事,當然義不容辭。
”元澄說:“穆泰等人愚昧昏愦,隻因留戀故土,才有此一舉,并無深謀遠慮。
臣雖怯懦無能,但足以對付他們,雖身患疾病,豈敢推辭!定當盡心竭力,死而後已,願陛下不要憂慮。
”孝文帝笑道:“任城王肯去一趟,朕還有什麼可憂慮的呢?”于是賜給元澄節杖、銅制虎符、竹使符及皇帝的儀仗與禦前侍衛,任命元澄為行恒州事。
元澄行至雁門,雁門太守深夜報告說,穆泰已率領部衆向西投奔陽平王去了,恒州城下隻剩下一堆弓箭甲仗。
元澄聞訊,便命令加速前進。
當時,右丞孟斌說:“事态的發展難以預料,應遵照陛下的吩咐,征調并、肆二州的軍隊,然後再徐徐推進。
”元澄說:“穆泰既然舉兵謀反,理應據守堅城,而如今卻去迎接陽平王,從他的所做所為推測,似乎力量薄弱。
穆泰既然沒有公開舉兵抗拒朝廷,我們無故征調大軍,并不合适。
隻要迅速前往鎮壓,民心自會安定。
”于是加緊趕路,以出其不意,攻其無備。
又派治書侍禦史李煥先行一步,一到平城便擒獲了穆泰,人心安定、平靜。
追查穆泰的黨羽,将其一網打盡,钜鹿公陸睿、安樂侯元隆等一百多人全都被捕入獄。
元澄将整個過程上奏朝廷,孝文帝看了奏章極為高興,召集公卿以下文武百官,讓他們傳閱元澄的奏章,說道:“朕的任城王堪稱是國家棟梁之臣,看他審理罪案,就是臯陶斷案,又豈能超過他。
”轉過頭對鹹陽王等人說:“你們如果身當此任,就辦不成這個樣子。
”不久,孝文帝抵達平城,慰勞元澄說:“任城王此行,深孚重望。
”元澄答道:“陛下威鎮四方,罪犯無處逃避,臣何功之有。
”孝文帝審問罪犯時,并無一人喊冤,世人莫不贊歎元澄的明察秋毫。
孝文帝回過頭,對左右的人說:“昔日孔子說:‘審理訴訟,我與别人差不多,一定要使訴訟完全消滅才好。
’然而聖人審理案件,大概非平常人可比,完全消滅訴訟,朕今天算是看到了。
”于是任命元澄為尚書。
孝文帝再次率軍南征,命元澄留守洛陽,兼任右仆射。
元澄上書朝廷,請求捐獻封地内一年的租稅布帛作為軍用物資,孝文帝下诏表示隻接受一半。
孝文帝抵達邺城時,正逢高車、樹者部落叛亂,孝文帝準備親率大軍征讨,元澄上書勸阻禦駕親征,剛好江陽王元繼平息了叛亂,孝文帝才未成行。
孝文帝返回洛陽後,召見公卿大臣,說道:“治國之本,禮教是首位的。
朕離開京城以來,禮教的推行是否天天都有進展?”元澄答道:“臣認為是天天都有進展。
”孝文帝說:“朕昨日入城,看見車上的婦女仍頭戴帽子、身穿小襖,出現這樣的情況,尚書為什麼不糾察?”元澄說:“穿鮮卑服裝的還是少于不穿的。
”孝文帝說:“真是奇怪!任城王想讓全部的人都穿上鮮卑服裝嗎?一句話可以讓國家滅亡,難道說的不就是這種情況嗎?可命史官将這件事載入史冊。
”又說道:“君主不能期望天降輔佐之臣,都是選拔人才加以任用。
朕在選拔人才時犯了錯誤,任用了一批具有婦人之見的人擔當重任,應當重新選拔才行。
任城王任職,是建立天下的法度呢,還是僅僅應付各種事務而已?”元澄答道:“臣隻是處理事務而已。
”孝文帝說:“如果是這樣,要一位令、史級的官員就足夠了,還要你任城王幹什麼呢?”又說道:“我派舍人宣讀的诏書的内容,為什麼要讓小人知道?”元澄答道:“世上雖有能幹的官吏,但與文告相比,他們的作用還差得遠。
”孝文帝說:“遠了則不知道,知道了就不算遠。
既然知道了诏書的内容,其中的道理也就明白了。
”于是留守洛陽的大臣們全都摘下官帽,向孝文帝謝罪。
不久,任命元澄為尚書右仆射。
南齊皇帝蕭寶卷派太尉陳顯達率軍入侵漢水以北地區。
當時孝文帝患病在身,在清徽堂召見元澄,下诏說:“陳顯達侵擾邊境,沔陽地區動蕩不安,朕不親率大軍征讨,就無法消除賊患。
朕患病已達一年之久,氣力疲憊困乏,如有意外,一切由任城王作主。
這段時間任城王必須跟随朕的左右。
”元澄痛哭流涕地說:“臣定當竭盡全力輔佐陛下,以死相報。
”于是随從孝文帝南征。
孝文帝駕崩,元澄受命輔政。
世宗宣武帝元恪即位之初,有個南齊投降北魏的名叫嚴叔懋的人,控告尚書令王肅派孔思達暗中勾結蕭寶卷,陰謀叛亂,說蕭寶卷派俞公喜送信給王肅,俞公喜南歸時,王肅還讓他帶回南齊豫州刺史裴叔業的坐騎作為信物。
元澄對此深信不疑,于是上書指控王肅謀反,立刻下令囚禁王肅。
結果鹹陽王、北海王聯名上書,彈劾元澄擅自囚禁宰輔首相,于是元澄被免除官職,歸家閑居。
不久,任
”李沖答道:“臣等既然遇到了唐堯那樣的賢明君主,自然不敢推辭與元、凱相提并論的榮譽。
”孝文帝說:“夕陽西下,天色已晚,皇族宗室自然留宴宮中,卿等就要離去,為什麼沉默不語,一言不發?”于是命黃門侍郎崔光、郭祚,通直郎邢巒、崔休等人賦詩言志。
掌燈之後,公卿大臣告退。
李沖再三拜别,并祝孝文帝萬壽無疆。
孝文帝說:“你剛剛因掌燈已拜辭過了,又祝朕萬壽無疆,朕用《南山》這首詩來回報吧。
”孝文帝說:“宮中掌燈,外臣告退,這是庶姓的禮節;在宮中設夜宴款待皇親國戚,則是盡宗族之義。
你們回去吧,朕要與諸王宗室乘興夜飲。
” 元澄又曾随孝文帝巡視邺城,回到洛陽後,因随同出巡有功,增加食邑五百戶。
後因公事被免去官職,不久兼任吏部尚書。
恒州刺史穆泰在恒州謀反,推舉朔州刺史、陽平王元頤為盟主。
元頤向朝廷密報穆泰的罪狀。
孝文帝在凝閑堂召見元澄,說道:“剛剛得到陽平王的報告,穆泰圖謀不軌,引誘皇族宗室叛亂。
如果真是這樣,遷都剛剛不久,北方人留戀故土,南北之間動蕩紛擾,朕在洛陽就不能立足了。
處理此事非你莫屬,可為朕帶病去北方一趟。
如果他們力量薄弱,就直接加以擒獲、鏟除;如果他們勢力強大,可代朕征發并、肆二州的兵馬加以剿滅。
朕雖然知道你正在患病,既然是國家大事,當然義不容辭。
”元澄說:“穆泰等人愚昧昏愦,隻因留戀故土,才有此一舉,并無深謀遠慮。
臣雖怯懦無能,但足以對付他們,雖身患疾病,豈敢推辭!定當盡心竭力,死而後已,願陛下不要憂慮。
”孝文帝笑道:“任城王肯去一趟,朕還有什麼可憂慮的呢?”于是賜給元澄節杖、銅制虎符、竹使符及皇帝的儀仗與禦前侍衛,任命元澄為行恒州事。
元澄行至雁門,雁門太守深夜報告說,穆泰已率領部衆向西投奔陽平王去了,恒州城下隻剩下一堆弓箭甲仗。
元澄聞訊,便命令加速前進。
當時,右丞孟斌說:“事态的發展難以預料,應遵照陛下的吩咐,征調并、肆二州的軍隊,然後再徐徐推進。
”元澄說:“穆泰既然舉兵謀反,理應據守堅城,而如今卻去迎接陽平王,從他的所做所為推測,似乎力量薄弱。
穆泰既然沒有公開舉兵抗拒朝廷,我們無故征調大軍,并不合适。
隻要迅速前往鎮壓,民心自會安定。
”于是加緊趕路,以出其不意,攻其無備。
又派治書侍禦史李煥先行一步,一到平城便擒獲了穆泰,人心安定、平靜。
追查穆泰的黨羽,将其一網打盡,钜鹿公陸睿、安樂侯元隆等一百多人全都被捕入獄。
元澄将整個過程上奏朝廷,孝文帝看了奏章極為高興,召集公卿以下文武百官,讓他們傳閱元澄的奏章,說道:“朕的任城王堪稱是國家棟梁之臣,看他審理罪案,就是臯陶斷案,又豈能超過他。
”轉過頭對鹹陽王等人說:“你們如果身當此任,就辦不成這個樣子。
”不久,孝文帝抵達平城,慰勞元澄說:“任城王此行,深孚重望。
”元澄答道:“陛下威鎮四方,罪犯無處逃避,臣何功之有。
”孝文帝審問罪犯時,并無一人喊冤,世人莫不贊歎元澄的明察秋毫。
孝文帝回過頭,對左右的人說:“昔日孔子說:‘審理訴訟,我與别人差不多,一定要使訴訟完全消滅才好。
’然而聖人審理案件,大概非平常人可比,完全消滅訴訟,朕今天算是看到了。
”于是任命元澄為尚書。
孝文帝再次率軍南征,命元澄留守洛陽,兼任右仆射。
元澄上書朝廷,請求捐獻封地内一年的租稅布帛作為軍用物資,孝文帝下诏表示隻接受一半。
孝文帝抵達邺城時,正逢高車、樹者部落叛亂,孝文帝準備親率大軍征讨,元澄上書勸阻禦駕親征,剛好江陽王元繼平息了叛亂,孝文帝才未成行。
孝文帝返回洛陽後,召見公卿大臣,說道:“治國之本,禮教是首位的。
朕離開京城以來,禮教的推行是否天天都有進展?”元澄答道:“臣認為是天天都有進展。
”孝文帝說:“朕昨日入城,看見車上的婦女仍頭戴帽子、身穿小襖,出現這樣的情況,尚書為什麼不糾察?”元澄說:“穿鮮卑服裝的還是少于不穿的。
”孝文帝說:“真是奇怪!任城王想讓全部的人都穿上鮮卑服裝嗎?一句話可以讓國家滅亡,難道說的不就是這種情況嗎?可命史官将這件事載入史冊。
”又說道:“君主不能期望天降輔佐之臣,都是選拔人才加以任用。
朕在選拔人才時犯了錯誤,任用了一批具有婦人之見的人擔當重任,應當重新選拔才行。
任城王任職,是建立天下的法度呢,還是僅僅應付各種事務而已?”元澄答道:“臣隻是處理事務而已。
”孝文帝說:“如果是這樣,要一位令、史級的官員就足夠了,還要你任城王幹什麼呢?”又說道:“我派舍人宣讀的诏書的内容,為什麼要讓小人知道?”元澄答道:“世上雖有能幹的官吏,但與文告相比,他們的作用還差得遠。
”孝文帝說:“遠了則不知道,知道了就不算遠。
既然知道了诏書的内容,其中的道理也就明白了。
”于是留守洛陽的大臣們全都摘下官帽,向孝文帝謝罪。
不久,任命元澄為尚書右仆射。
南齊皇帝蕭寶卷派太尉陳顯達率軍入侵漢水以北地區。
當時孝文帝患病在身,在清徽堂召見元澄,下诏說:“陳顯達侵擾邊境,沔陽地區動蕩不安,朕不親率大軍征讨,就無法消除賊患。
朕患病已達一年之久,氣力疲憊困乏,如有意外,一切由任城王作主。
這段時間任城王必須跟随朕的左右。
”元澄痛哭流涕地說:“臣定當竭盡全力輔佐陛下,以死相報。
”于是随從孝文帝南征。
孝文帝駕崩,元澄受命輔政。
世宗宣武帝元恪即位之初,有個南齊投降北魏的名叫嚴叔懋的人,控告尚書令王肅派孔思達暗中勾結蕭寶卷,陰謀叛亂,說蕭寶卷派俞公喜送信給王肅,俞公喜南歸時,王肅還讓他帶回南齊豫州刺史裴叔業的坐騎作為信物。
元澄對此深信不疑,于是上書指控王肅謀反,立刻下令囚禁王肅。
結果鹹陽王、北海王聯名上書,彈劾元澄擅自囚禁宰輔首相,于是元澄被免除官職,歸家閑居。
不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