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文明皇後馮氏傳

關燈
以億計,并賜給他們犯罪免死的诏書———金書鐵券。

    李沖雖然因為他的才幹受到太後的賞識、器重,但更因為在男女之事上博得了太後的寵愛,所以才得到太後多得不可勝數的賞賜。

    馮太後為人嚴厲精明,即使對她所寵愛的人,也不加以放縱。

    左右的侍從即使犯了很小的過錯,也動不動就被她下令責打,多者一百餘下,少的也有幾十下。

    然而太後生性不記仇,對前一天被責打的人,第二天仍像平常那樣對待,甚至有人因被責打而變得更加富貴,所以人們懷着對權勢财富的欲望,雖然經常受到太後的懲罰,卻到死都效忠于太後。

     馮太後曾與孝文帝遊覽靈泉池,宴請文武大臣、各屬國的使節、少數民族的酋長,命宮廷藝人表演各國及各民族的歌舞。

    孝文帝率文武百官向太後祝壽,太後非常高興,賦詩一首,孝文帝作詩相和,于是命群臣賦詩言志,共有九十人作詩唱和。

     馮太後對深孚衆望的元丕、遊明根等大臣,給予極為優厚的待遇,賜給他們金銀玉帛和車馬,每次表彰、賞賜王睿等人時,必定将元丕等人列入其中,以表示她沒有私心。

    馮太後因為自身行為不檢點,特别怕别人議論自己,别人隻要一句話不當心,被她懷疑是議論諷刺自己,立刻就會被殺掉。

    馮太後死後,孝文帝還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誰。

    像李讠斤、李惠一樣,因被太後猜疑而遭殺害的十幾戶人家的數百人,大多是清白無辜地送了命,天下的人都為他們感到冤枉。

     太和十四年(490),馮太後死于太和殿,終年四十九歲。

    當天,有許多雄性的野雞聚集在太華殿。

    孝文帝悲哀過度,一連五天不吃不喝,嚴重損害了身體的健康,其悲哀的程度,大大超過了喪禮的規定。

    孝文帝加給馮太後“文明太皇太後”的谥号。

    将馮太後安葬在永固陵,當天中午返回宮中,在鑒玄殿祭奠太後。

    孝文帝下诏說:“若遵照太後的遺旨,将喪禮從簡辦理,實在不足以表達我無窮的哀思;本着合情合禮的原則,隻好違背太後喪事從簡的遺願。

    這是我懷着失去太後的巨大悲痛,反複考慮的結果。

    陵墓的規模,按照過去的規定,墓穴内室面積一丈,外部土層的厚度才剛剛能遮蓋住墓室,這是不能滿足孝子的心願的,墓穴外室的面積可達到二丈,墳墓的邊長不能超過三十多步。

    如今,因為太後的陵墓要供萬世景仰,所以将陵墓的邊長增加到六十步。

    辜負了太後的遺願,心中非常悲恸。

    至于墓室的大小、棺椁的質樸節儉,不設置陪葬物品,甚至素絲制成的帳帷坐缛、瓷器、瓦器也不放置,則都遵從太後的遺願做到了。

    然而既有遵從也有違背,不通達的人或許會怪罪。

    棺椁、墓室之中,是太後安息的地方,所以一一遵從太後的遺願,一切從簡。

    其餘外面的事情,有的方面沒有遵從,以盡可能地表達哀悼思念之情。

    應将這一切廣泛地告知遠近百姓、各級官員,以宣揚太後提倡節儉的美德,表明我違背太後遺旨的過失。

    ”行卒哭禮時孝文帝繼續穿着大喪喪服,左右的侍臣們也跟着穿,三公以下的朝廷大臣,改穿一周年祭禮時所穿的白絹制成的喪服,七品以下的官員,全部脫下喪服,改穿平常的官服。

    舉行纎祭之禮,将太後的靈位供奉在太和殿,然後,公卿以下的各級官員才開始辦公。

    孝文帝因哀傷過度而身體消瘦,為表示對太後的哀悼,不食酒肉,三年不與後妃同房。

     最初,孝文帝出于對太後的孝心,在永固陵東北面一裡的地方,籌建自己的陵墓,想在死後與太後相伴相望。

    等到遷都洛陽之後,就指定鏶水西岸為自己的墓地,而方山那所空着的陵墓,至今猶存,被稱為“萬年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