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再傳弟子
關燈
小
中
大
能像對同時代人那樣說:你所愛的隻是能夠行奇迹的全能者,而不是将自身降格為與你們平等的人。
這裡我想暫停一下。
雖然過去的我是個比現在的我更為出色的辯證法家,但過去的我仍有個界限。
從根本上講,恰恰是&lsquo絕對&rsquo與那些&lsquo絕對的差别&rsquo[41]之間的不可動搖的界限才使一個人成為優秀的辯證法家,而這一點在我們這個時代卻通過消解、而且是消解矛盾律的辦法被完全忽略了,人們并未認識到,亞裡士多德提出的&lsquo矛盾律被消解&rsquo的命題本身就建立在矛盾律之上,否則,其反命題&lsquo矛盾律沒有被消解&rsquo也将同時為真。
我隻想就你所暗示的許許多多的東西發表一個評論,這些暗示都認為,我把借來的言論混在這個研究課題裡面了。
這是事實,對此我并不否認;我這樣做也是有意的,對此我并不想隐瞞。
同時,我盤算着在這篇小東西的下一部分&mdash&mdash假如我真的寫出了這部分的話,我将指名道姓并且給該論題披上曆史的外衣。
[42]假如我真會寫下這一部分的話!一個像我這樣的小冊子作者根本就沒有什麼嚴肅性可言,你可能會聽到些風言風語,我怎麼會在行将結束之際為了取悅衆人而以許願的辦法裝出那種嚴肅性呢?換言之,寫出一篇小東西是輕率的,可許諾造創造一個體系則是莊嚴的,這一點使很多人在他們自己和他人的眼中成為了極其嚴肅的人。
不過,人們不難看出,在接下來的部分當中,&lsquo曆史的外衣&rsquo究竟指什麼。
衆所周知,基督教其實就是唯一一個這樣的曆史現象,盡管它是曆史事件,而且正因為它是曆史事件,它才會成為單一者的永恒意識的出發點,才會不僅僅在曆史的方面令人關切,也才會将他的至福建立在他與某種曆史性事件的關聯之上。
沒有任何一種哲學(因為它隻為思想而在)、沒有任何一種神話(因為它隻為想象而在)、也沒有任何一種曆史知識(它為記憶而在)會生出這樣一種念頭,對此人們會因各種各樣的模棱兩可而認為,它不會自人心中産生[43]。
與此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我倒是希望能夠将之忘卻,利用假說所有的無所約束的良好狀态而指出,所有這一切都隻是我的一個怪念頭而已,在我徹底思考它之前我并不想放棄它。
僧侶們永遠都不會完成對世界曆史的陳述,因為他們總是以創世為開端。
倘若人們在讨論基督教與哲學的關系的時候要從那些先前說過的東西開始講起,那麼人們如何能夠開始,更别提結束了。
曆史持續地發展着。
如果有人以&lsquo那個偉大的思想家和智者,《新約》的執法人,彭提烏斯﹒彼拉多&rsquo為開端[44],這人就是以自己的方式分别得益于基督教和哲學,即使他本人并沒有發明沉思。
而如果有人在以他為出發點之前要等某一本決定性的著作出現(或許是個體系呢),為這書教會已多次做出公告介紹,那麼這人如何能夠開始呢?&rdquo *** [1]&ldquo突襲&rdquo原文為法文coupdemains,直譯為&ldquo用手打擊&rdquo,指&ldquo突然的武力襲擊&rdquo。
&ldquo谷堆論證&rdquo參第三章注[26]。
[2]&ldquo界限&rdquo原文為拉丁文confinium,原是大學某些系科(比如神學系)的學業評價等級術語。
[3]&ldquo真正的思辨的悲慘秘密&rdquo參第一章注[7]。
[4]&ldquo做出區分的激情&rdquo很可能指蘇格拉底針對智者的相對主義觀點而設定的絕對觀念。
蘇格拉底在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可理解的與不可理解的事物之間做出了區分。
[5]&ldquo當對立物被放置一處時,它們會顯得格外鮮明&rdquo一說源自拉丁語成語oppositajuxtasepositamagisillucescunt。
[6]&ldquo時段&rdquo原文為拉丁文spatium。
[7]&ldquo兩面性的&rdquo原文為拉丁文anceps,原文有&ldquo兩面性&rdquo、&ldquo模棱兩可&rdquo的意思,同時還具有&ldquo危險的&rdquo、&ldquo可疑的&rdquo意思。
[8]埃及國王托勒密二世(PtolemaiosIIFiladelfos,公元前285-前246BC)統治時期,72位猶太學者應邀将《希伯來聖經》中的律法書譯成希臘語,這項工作曆經72天才完成。
後來,數字72變成了70,因此這份法律文件被稱為Septuaginta(拉丁語,表示數字70;通常寫成LXX)即《七十子希臘文本聖經》。
根據後世的傳說,這些譯者當時被關起來,他們被要求獨自将整個《舊約》譯成希臘語。
當工作結束之時,人們發現他們的譯文完全一緻。
[9]這種把或然性證明用于在概率上不可能的東西之上的想法[45](不管現在它在具體的層面上要得到怎樣更詳盡的理解),從根本上說,(為了證明&ldquo從概率上這是可能的&rdquo,&ldquo或然性&rdquo這個概念定會有所改變;或者為了證明&ldquo從概率上這是不可能的&rdquo,使用&ldquo或然性&rdquo一詞就是矛盾的),作為正論,這想法愚蠢到人們認為它不可能出現的地步;而作為玩笑,在我看來它出奇的好玩兒:訓練講廢話,這真是好的消遣。
曾有一位高貴之士想用一個或然性的證明服務于人類,為的是幫助人類進入在概率上不可能的領域。
他大獲全勝了。
于是,他激動地接受了祝賀和感謝,不僅從那些确實知道如何消受那個證明的大人物那裡,而且還從教堂會衆那裡。
唉,這位高貴之士恰恰毀掉了一切!或者有這麼一個人,他擁有一種堅定的信念,其主旨是荒謬,是概率不可能性。
這人極其虛榮。
如今的人就這德性。
于是人們極其溫和、極其友善地要把他從那個信念中拽出來。
既然他未曾感到不妥,他就尖銳地提出了這一信念。
而當他完成之時,人們以一種十分刺激的方法沖着他的虛榮心忙碌了起來。
他變得局促、尴尬,于是自責起來:&ldquo他本該假設荒謬的&rdquo,而沒有從容地回答說:&ldquo尊敬的先生,他是個傻子;它本就是荒謬之物,而且就該如此,不管有多少反對意見,對此我本人已徹底地思考過了,思考的駭人程度超過了任何一個人所能達到的,盡管我選擇的是在概率不可能的東西。
&rdquo可惜,他并沒有這樣回答,而是試圖弄出一個或然性的證明。
現在人們都來幫助他,他們被折服了,這事幾乎是這樣結束的:&ldquo啊,現在我明白了,它是萬事萬物當中從概率上講最為可能的。
&rdquo人們擁抱他,如果人們把玩笑開得再過分的話,那就親吻他,并且&ldquo為了更好的信息&rdquo[46]而感謝他。
再一次直視他那雙浪漫的眼睛與他告别,像他的朋友和生死兄弟[47]一樣地與他分手,好像他們出于同樣的心智從來就理解了一切似的。
這樣的玩笑是公正的。
因為假如這人并不虛榮的話,那麼相對于其信念的誠實的嚴肅性,我可就要出醜了。
伊壁鸠魯就單一者與死亡的關系說過的話(盡管他的思考隻是一種極其舒适的安慰的根據)也适用于概率上可能與不可能的情況。
他說,當我在的時候,它(死亡)不在;而當它(死亡)在的時候,我不在。
[48] [10]&ldquo把直接的确定性當作信仰&rdquo很可能指雅各比在《緻摩西·門德爾松先生的信:關于斯賓諾莎的學說》中所表達的觀點。
關于雅各比,參&ldquo間奏曲&rdquo一章注[48]。
[11]&ldquo自然化&rdquo(naturaliseret)指事物當中那些在本質上仿佛是發自其本性(nature)的屬性。
[12]&ldquo最大限度的&rdquo原文為拉丁文nonplusultra。
[13]&ldquo出生在&lsquo新宿舍&rsquo的東西&rdquo典出賀伯格創作于1731年的喜劇《愛管閑事的人》(DenStundesløse)。
在該劇第1幕第6場中,理發師對愛管閑事的維格斯瑞講起在哥本哈根為海軍士兵修建的&ldquo新宿舍&rdquo,說那裡有位婦人一下子生出了32個小孩子,而維格斯瑞則表現要先确證那是否是真的。
接着理發師保證說,這事就跟他站在此處一樣地真實。
[14]&ldquo兩種本性&rdquo指&ldquo肉體&rdquo與&ldquo靈魂&rdquo。
[15]塔那的阿波羅尼烏斯(AppolloniusafTyana),大約生活于公元1世紀,新畢泰戈拉學派哲學家,該學派持有&ldquo靈魂先在說&rdquo,他本人認為,他前世曾是一艘埃及大船上的大副。
[16]這裡的&ldquo命運女神&rdquo指羅馬神話中的三位命運女神(與希臘神話相對應),其中克羅斯(Klotho)紡績生命之線;拉奇西斯(Lachesis)決定生命的長度和進程;阿特波斯(Atropos)則負責剪斷生命之線。
[17]此處&ldquo跑開&rdquo(løbe)、&ldquo帶着跑&rdquo(løbemed)、&ldquo跟風跑&rdquo(enVinderletnokatløbemed)是克爾凱郭爾利用成語atløbemedenhalvvind所做的文字遊戲,該成語意為&ldquo一知半解但仍滔滔不絕地講&rdquo。
[18]這裡的&ldquo格&rdquo、&ldquo各種格&rdquo對應于拉丁語法詞casus(單數)和casibus(複數),&ldquo變化&rdquo是指語法中詞的變格變位。
[19]&ldquo絕對狀況&rdquo原文為拉丁文statusabsolutus。
[20]&ldquo那個無稽之談&rdquo(HiinMeningsløshed)指一個人在他人面前充當上帝。
[21]&ldquo對理智來說是愚拙的,對人心而言是絆腳石&rdquo語出參《哥林多前書》第1章第23節。
保羅說:&ldquo我們卻是傳釘在十字架的基督,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是愚拙;&hellip&hellip&rdquo。
[22]&ldquo向空說話&rdquo語出《哥林多前書》第14章第9節。
保羅向哥林多人強調用悟性講話的重要性時說過:&ldquo舌頭若不說容易明白的話,怎能知道所說的是什麼呢?這就是向空說話了。
&rdquo [23]&ldquo因為山上的很多正直之士信了&rdquo很可能指賀伯格喜劇ErasmusMontanusellerRasmusBerg(1731年)中第4幕第2場的場景。
在反駁&ldquo地球是圓的&rdquo的命題之時,劇中主角PerDegn列舉了一長串住在同一座城市當中的&ldquo勇士&rdquo的名字,其中包括他自己在内。
然後他自信地說:&ldquo現在就請挨個問問城中這些好漢,看看誰會跟你們一樣認為地球是圓的。
我知道,人們會更相信衆人而不是個人說的話。
因此,難道你們不是錯了嗎?&
這裡我想暫停一下。
雖然過去的我是個比現在的我更為出色的辯證法家,但過去的我仍有個界限。
從根本上講,恰恰是&lsquo絕對&rsquo與那些&lsquo絕對的差别&rsquo[41]之間的不可動搖的界限才使一個人成為優秀的辯證法家,而這一點在我們這個時代卻通過消解、而且是消解矛盾律的辦法被完全忽略了,人們并未認識到,亞裡士多德提出的&lsquo矛盾律被消解&rsquo的命題本身就建立在矛盾律之上,否則,其反命題&lsquo矛盾律沒有被消解&rsquo也将同時為真。
我隻想就你所暗示的許許多多的東西發表一個評論,這些暗示都認為,我把借來的言論混在這個研究課題裡面了。
這是事實,對此我并不否認;我這樣做也是有意的,對此我并不想隐瞞。
同時,我盤算着在這篇小東西的下一部分&mdash&mdash假如我真的寫出了這部分的話,我将指名道姓并且給該論題披上曆史的外衣。
[42]假如我真會寫下這一部分的話!一個像我這樣的小冊子作者根本就沒有什麼嚴肅性可言,你可能會聽到些風言風語,我怎麼會在行将結束之際為了取悅衆人而以許願的辦法裝出那種嚴肅性呢?換言之,寫出一篇小東西是輕率的,可許諾造創造一個體系則是莊嚴的,這一點使很多人在他們自己和他人的眼中成為了極其嚴肅的人。
不過,人們不難看出,在接下來的部分當中,&lsquo曆史的外衣&rsquo究竟指什麼。
衆所周知,基督教其實就是唯一一個這樣的曆史現象,盡管它是曆史事件,而且正因為它是曆史事件,它才會成為單一者的永恒意識的出發點,才會不僅僅在曆史的方面令人關切,也才會将他的至福建立在他與某種曆史性事件的關聯之上。
沒有任何一種哲學(因為它隻為思想而在)、沒有任何一種神話(因為它隻為想象而在)、也沒有任何一種曆史知識(它為記憶而在)會生出這樣一種念頭,對此人們會因各種各樣的模棱兩可而認為,它不會自人心中産生[43]。
與此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我倒是希望能夠将之忘卻,利用假說所有的無所約束的良好狀态而指出,所有這一切都隻是我的一個怪念頭而已,在我徹底思考它之前我并不想放棄它。
僧侶們永遠都不會完成對世界曆史的陳述,因為他們總是以創世為開端。
倘若人們在讨論基督教與哲學的關系的時候要從那些先前說過的東西開始講起,那麼人們如何能夠開始,更别提結束了。
曆史持續地發展着。
如果有人以&lsquo那個偉大的思想家和智者,《新約》的執法人,彭提烏斯﹒彼拉多&rsquo為開端[44],這人就是以自己的方式分别得益于基督教和哲學,即使他本人并沒有發明沉思。
而如果有人在以他為出發點之前要等某一本決定性的著作出現(或許是個體系呢),為這書教會已多次做出公告介紹,那麼這人如何能夠開始呢?&rdquo *** [1]&ldquo突襲&rdquo原文為法文coupdemains,直譯為&ldquo用手打擊&rdquo,指&ldquo突然的武力襲擊&rdquo。
&ldquo谷堆論證&rdquo參第三章注[26]。
[2]&ldquo界限&rdquo原文為拉丁文confinium,原是大學某些系科(比如神學系)的學業評價等級術語。
[3]&ldquo真正的思辨的悲慘秘密&rdquo參第一章注[7]。
[4]&ldquo做出區分的激情&rdquo很可能指蘇格拉底針對智者的相對主義觀點而設定的絕對觀念。
蘇格拉底在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可理解的與不可理解的事物之間做出了區分。
[5]&ldquo當對立物被放置一處時,它們會顯得格外鮮明&rdquo一說源自拉丁語成語oppositajuxtasepositamagisillucescunt。
[6]&ldquo時段&rdquo原文為拉丁文spatium。
[7]&ldquo兩面性的&rdquo原文為拉丁文anceps,原文有&ldquo兩面性&rdquo、&ldquo模棱兩可&rdquo的意思,同時還具有&ldquo危險的&rdquo、&ldquo可疑的&rdquo意思。
[8]埃及國王托勒密二世(PtolemaiosIIFiladelfos,公元前285-前246BC)統治時期,72位猶太學者應邀将《希伯來聖經》中的律法書譯成希臘語,這項工作曆經72天才完成。
後來,數字72變成了70,因此這份法律文件被稱為Septuaginta(拉丁語,表示數字70;通常寫成LXX)即《七十子希臘文本聖經》。
根據後世的傳說,這些譯者當時被關起來,他們被要求獨自将整個《舊約》譯成希臘語。
當工作結束之時,人們發現他們的譯文完全一緻。
[9]這種把或然性證明用于在概率上不可能的東西之上的想法[45](不管現在它在具體的層面上要得到怎樣更詳盡的理解),從根本上說,(為了證明&ldquo從概率上這是可能的&rdquo,&ldquo或然性&rdquo這個概念定會有所改變;或者為了證明&ldquo從概率上這是不可能的&rdquo,使用&ldquo或然性&rdquo一詞就是矛盾的),作為正論,這想法愚蠢到人們認為它不可能出現的地步;而作為玩笑,在我看來它出奇的好玩兒:訓練講廢話,這真是好的消遣。
曾有一位高貴之士想用一個或然性的證明服務于人類,為的是幫助人類進入在概率上不可能的領域。
他大獲全勝了。
于是,他激動地接受了祝賀和感謝,不僅從那些确實知道如何消受那個證明的大人物那裡,而且還從教堂會衆那裡。
唉,這位高貴之士恰恰毀掉了一切!或者有這麼一個人,他擁有一種堅定的信念,其主旨是荒謬,是概率不可能性。
這人極其虛榮。
如今的人就這德性。
于是人們極其溫和、極其友善地要把他從那個信念中拽出來。
既然他未曾感到不妥,他就尖銳地提出了這一信念。
而當他完成之時,人們以一種十分刺激的方法沖着他的虛榮心忙碌了起來。
他變得局促、尴尬,于是自責起來:&ldquo他本該假設荒謬的&rdquo,而沒有從容地回答說:&ldquo尊敬的先生,他是個傻子;它本就是荒謬之物,而且就該如此,不管有多少反對意見,對此我本人已徹底地思考過了,思考的駭人程度超過了任何一個人所能達到的,盡管我選擇的是在概率不可能的東西。
&rdquo可惜,他并沒有這樣回答,而是試圖弄出一個或然性的證明。
現在人們都來幫助他,他們被折服了,這事幾乎是這樣結束的:&ldquo啊,現在我明白了,它是萬事萬物當中從概率上講最為可能的。
&rdquo人們擁抱他,如果人們把玩笑開得再過分的話,那就親吻他,并且&ldquo為了更好的信息&rdquo[46]而感謝他。
再一次直視他那雙浪漫的眼睛與他告别,像他的朋友和生死兄弟[47]一樣地與他分手,好像他們出于同樣的心智從來就理解了一切似的。
這樣的玩笑是公正的。
因為假如這人并不虛榮的話,那麼相對于其信念的誠實的嚴肅性,我可就要出醜了。
伊壁鸠魯就單一者與死亡的關系說過的話(盡管他的思考隻是一種極其舒适的安慰的根據)也适用于概率上可能與不可能的情況。
他說,當我在的時候,它(死亡)不在;而當它(死亡)在的時候,我不在。
[48] [10]&ldquo把直接的确定性當作信仰&rdquo很可能指雅各比在《緻摩西·門德爾松先生的信:關于斯賓諾莎的學說》中所表達的觀點。
關于雅各比,參&ldquo間奏曲&rdquo一章注[48]。
[11]&ldquo自然化&rdquo(naturaliseret)指事物當中那些在本質上仿佛是發自其本性(nature)的屬性。
[12]&ldquo最大限度的&rdquo原文為拉丁文nonplusultra。
[13]&ldquo出生在&lsquo新宿舍&rsquo的東西&rdquo典出賀伯格創作于1731年的喜劇《愛管閑事的人》(DenStundesløse)。
在該劇第1幕第6場中,理發師對愛管閑事的維格斯瑞講起在哥本哈根為海軍士兵修建的&ldquo新宿舍&rdquo,說那裡有位婦人一下子生出了32個小孩子,而維格斯瑞則表現要先确證那是否是真的。
接着理發師保證說,這事就跟他站在此處一樣地真實。
[14]&ldquo兩種本性&rdquo指&ldquo肉體&rdquo與&ldquo靈魂&rdquo。
[15]塔那的阿波羅尼烏斯(AppolloniusafTyana),大約生活于公元1世紀,新畢泰戈拉學派哲學家,該學派持有&ldquo靈魂先在說&rdquo,他本人認為,他前世曾是一艘埃及大船上的大副。
[16]這裡的&ldquo命運女神&rdquo指羅馬神話中的三位命運女神(與希臘神話相對應),其中克羅斯(Klotho)紡績生命之線;拉奇西斯(Lachesis)決定生命的長度和進程;阿特波斯(Atropos)則負責剪斷生命之線。
[17]此處&ldquo跑開&rdquo(løbe)、&ldquo帶着跑&rdquo(løbemed)、&ldquo跟風跑&rdquo(enVinderletnokatløbemed)是克爾凱郭爾利用成語atløbemedenhalvvind所做的文字遊戲,該成語意為&ldquo一知半解但仍滔滔不絕地講&rdquo。
[18]這裡的&ldquo格&rdquo、&ldquo各種格&rdquo對應于拉丁語法詞casus(單數)和casibus(複數),&ldquo變化&rdquo是指語法中詞的變格變位。
[19]&ldquo絕對狀況&rdquo原文為拉丁文statusabsolutus。
[20]&ldquo那個無稽之談&rdquo(HiinMeningsløshed)指一個人在他人面前充當上帝。
[21]&ldquo對理智來說是愚拙的,對人心而言是絆腳石&rdquo語出參《哥林多前書》第1章第23節。
保羅說:&ldquo我們卻是傳釘在十字架的基督,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是愚拙;&hellip&hellip&rdquo。
[22]&ldquo向空說話&rdquo語出《哥林多前書》第14章第9節。
保羅向哥林多人強調用悟性講話的重要性時說過:&ldquo舌頭若不說容易明白的話,怎能知道所說的是什麼呢?這就是向空說話了。
&rdquo [23]&ldquo因為山上的很多正直之士信了&rdquo很可能指賀伯格喜劇ErasmusMontanusellerRasmusBerg(1731年)中第4幕第2場的場景。
在反駁&ldquo地球是圓的&rdquo的命題之時,劇中主角PerDegn列舉了一長串住在同一座城市當中的&ldquo勇士&rdquo的名字,其中包括他自己在内。
然後他自信地說:&ldquo現在就請挨個問問城中這些好漢,看看誰會跟你們一樣認為地球是圓的。
我知道,人們會更相信衆人而不是個人說的話。
因此,難道你們不是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