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對悖謬的憤慨
關燈
小
中
大
在一旁觀望,而這瞬間也就會具有重要的意義[8];可是當悖謬把理智變為荒謬的時候,理智視為重要的東西也就沒有任何标記了。
于是,冒犯處于悖謬之外,而其根據則在于&ldquo正因其荒謬&rdquo[9]。
不過發現它的并不是理智,而是悖謬,它現在從冒犯中獲得了見證。
理智認為,悖謬是荒謬的,可是這種認識卻隻是一種滑稽模仿,因為悖謬就是悖謬,&ldquo正因其荒謬&rdquo。
冒犯處于悖謬之外,它有一種概率上的可能性,但悖謬出現的幾率卻是最小的[10]。
再說一遍,理智并沒有發現這一切,它隻是在重複着悖謬,盡管這一點看上去十分奇怪。
悖謬認為,喜劇、小說和謊言從概率上講是可能的[11],可是&ldquo我&rdquo如何可能呢?冒犯處于悖謬之外,這一點毫不奇怪,因為悖謬就是奇迹。
理智并沒有發現這一切,相反,正是悖謬使之成為衆矢之的,并且這樣回答:如你所說,令人驚訝之處在于,你認為這是一個反駁;但是對于我來說,從僞君子口中說出的真理比從天使和使徒那裡聽到的更可愛[12]。
當理智與悖謬相比而炫耀自身的時候,這悖謬是最低下、最被人瞧不起的,這一切并非理智的首創,悖謬自身才是,它把所有的光彩都移交給了理智,甚至包括光彩奪目的惡[13]。
當理智對悖謬表示同情并且想幫它找到一個解釋的時候,悖謬無法容忍此事,但會認為理智如是為之是正常的,因為,這不正是我們的哲學家們存在的理由嗎&mdash&mdash把超自然的東西變成日常的、乏味的東西[14]。
當理智無法讓悖謬進入自己的頭腦之時,那是因為理智沒有發現悖謬,但悖謬本身,它悖謬性十足,厚顔無恥地把理智稱為笨蛋和傻瓜[15],他們充其量可以就同一件事既說是又說否,而這不是好的神學[16]。
冒犯的情形亦然。
冒犯就悖謬所說的一切是它從悖謬中學到的,盡管它利用了一個幻聽而堅持說是這一切是它自己的發明。
***** 可是也許有人會說:&ldquo你真無聊,我們聽到的還是老一套。
你放入悖謬口中的所有說法根本就不屬于你&rdquo。
&ldquo它們怎麼會屬于我,既然它們原本隸屬于悖謬呢?&rdquo &ldquo你可以把這些詭辯省下來,你知道得很清楚我指的是什麼。
這些說法并不屬于你,它們家喻戶曉,而且每個人都知道它們屬于誰。
&rdquo &ldquo親愛的朋友,你所說的這一切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樣會刺痛我,相反,它使我感到異常高興。
我承認,當我寫下這些的時候,我曾顫抖不已,我簡直認不出我自己了,我這麼一個焦慮而膽小的人竟然敢寫出這樣的話。
不過,假如這些說法并非出自我,你能否告訴我,它們出自誰人之口呢? &ldquo再沒有比這更簡單的了。
第一個來自德爾圖良;第二個來自哈曼;第三個還是哈曼;第四個是拉克坦修,它總是被重複;第五個來自莎士比亞的喜劇《皆大歡喜》,第二幕第五場;第六個出自路德;第七個則是李爾王的一句台詞。
你看,我是懂行的,我知道如何捉髒。
&rdquo &ldquo的确如此,我看得很清楚。
不過,可否告訴我,是不是所有這些人并未談及悖謬與冒犯的關系,而且請你注意,他們并不是感覺受到了冒犯的人們,而是與悖謬緊緊相連,隻是他們說起話來仿佛受到了冒犯似的。
冒犯再找不出比這更鮮明的表現方式了。
這一點難道不奇怪嗎?以此方式,悖謬剝奪了冒犯的生計,把它變成了一樁沒有利益的營生,它不會因自己的麻煩而收取任何報酬。
這一切如此奇特,就像一個競争對手于漫不經心之中沒有攻擊作者反而為他辯護一樣。
你不這樣認為嗎?不過冒犯倒也有一個好處,它使差别更為清晰地顯現了出來。
這是因為隻有在那種幸福的激情當中,這激情我們至今尚未命名,差别和理智才會和諧相處。
為了與某個第三者相統一,差别是必需的。
但是,這差别恰恰就是這樣:理智放棄自身,并且悖謬奉獻自身(一半是她拽的,一半則是他自己沉下去的),[17]它們之間的相互理解就處于幸福的激情之中,這激情看來該有個名字,不過就整個問題而言它最無關緊要。
雖然我的幸福并無任何稱謂,但是當我感到幸福的時候,我别無他求。
&rdquo 題解 &ldquo憤慨&rdquo原文為Forargelse,有&ldquo醜聞&rdquo、&ldquo憤怒
于是,冒犯處于悖謬之外,而其根據則在于&ldquo正因其荒謬&rdquo[9]。
不過發現它的并不是理智,而是悖謬,它現在從冒犯中獲得了見證。
理智認為,悖謬是荒謬的,可是這種認識卻隻是一種滑稽模仿,因為悖謬就是悖謬,&ldquo正因其荒謬&rdquo。
冒犯處于悖謬之外,它有一種概率上的可能性,但悖謬出現的幾率卻是最小的[10]。
再說一遍,理智并沒有發現這一切,它隻是在重複着悖謬,盡管這一點看上去十分奇怪。
悖謬認為,喜劇、小說和謊言從概率上講是可能的[11],可是&ldquo我&rdquo如何可能呢?冒犯處于悖謬之外,這一點毫不奇怪,因為悖謬就是奇迹。
理智并沒有發現這一切,相反,正是悖謬使之成為衆矢之的,并且這樣回答:如你所說,令人驚訝之處在于,你認為這是一個反駁;但是對于我來說,從僞君子口中說出的真理比從天使和使徒那裡聽到的更可愛[12]。
當理智與悖謬相比而炫耀自身的時候,這悖謬是最低下、最被人瞧不起的,這一切并非理智的首創,悖謬自身才是,它把所有的光彩都移交給了理智,甚至包括光彩奪目的惡[13]。
當理智對悖謬表示同情并且想幫它找到一個解釋的時候,悖謬無法容忍此事,但會認為理智如是為之是正常的,因為,這不正是我們的哲學家們存在的理由嗎&mdash&mdash把超自然的東西變成日常的、乏味的東西[14]。
當理智無法讓悖謬進入自己的頭腦之時,那是因為理智沒有發現悖謬,但悖謬本身,它悖謬性十足,厚顔無恥地把理智稱為笨蛋和傻瓜[15],他們充其量可以就同一件事既說是又說否,而這不是好的神學[16]。
冒犯的情形亦然。
冒犯就悖謬所說的一切是它從悖謬中學到的,盡管它利用了一個幻聽而堅持說是這一切是它自己的發明。
***** 可是也許有人會說:&ldquo你真無聊,我們聽到的還是老一套。
你放入悖謬口中的所有說法根本就不屬于你&rdquo。
&ldquo它們怎麼會屬于我,既然它們原本隸屬于悖謬呢?&rdquo &ldquo你可以把這些詭辯省下來,你知道得很清楚我指的是什麼。
這些說法并不屬于你,它們家喻戶曉,而且每個人都知道它們屬于誰。
&rdquo &ldquo親愛的朋友,你所說的這一切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樣會刺痛我,相反,它使我感到異常高興。
我承認,當我寫下這些的時候,我曾顫抖不已,我簡直認不出我自己了,我這麼一個焦慮而膽小的人竟然敢寫出這樣的話。
不過,假如這些說法并非出自我,你能否告訴我,它們出自誰人之口呢? &ldquo再沒有比這更簡單的了。
第一個來自德爾圖良;第二個來自哈曼;第三個還是哈曼;第四個是拉克坦修,它總是被重複;第五個來自莎士比亞的喜劇《皆大歡喜》,第二幕第五場;第六個出自路德;第七個則是李爾王的一句台詞。
你看,我是懂行的,我知道如何捉髒。
&rdquo &ldquo的确如此,我看得很清楚。
不過,可否告訴我,是不是所有這些人并未談及悖謬與冒犯的關系,而且請你注意,他們并不是感覺受到了冒犯的人們,而是與悖謬緊緊相連,隻是他們說起話來仿佛受到了冒犯似的。
冒犯再找不出比這更鮮明的表現方式了。
這一點難道不奇怪嗎?以此方式,悖謬剝奪了冒犯的生計,把它變成了一樁沒有利益的營生,它不會因自己的麻煩而收取任何報酬。
這一切如此奇特,就像一個競争對手于漫不經心之中沒有攻擊作者反而為他辯護一樣。
你不這樣認為嗎?不過冒犯倒也有一個好處,它使差别更為清晰地顯現了出來。
這是因為隻有在那種幸福的激情當中,這激情我們至今尚未命名,差别和理智才會和諧相處。
為了與某個第三者相統一,差别是必需的。
但是,這差别恰恰就是這樣:理智放棄自身,并且悖謬奉獻自身(一半是她拽的,一半則是他自己沉下去的),[17]它們之間的相互理解就處于幸福的激情之中,這激情看來該有個名字,不過就整個問題而言它最無關緊要。
雖然我的幸福并無任何稱謂,但是當我感到幸福的時候,我别無他求。
&rdquo 題解 &ldquo憤慨&rdquo原文為Forargelse,有&ldquo醜聞&rdquo、&ldquo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