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年 譜

關燈
又到任有《谒文宣王廟祝文》雲:“昔自太史,通守是邦。

    今由禁林,出使浙右。

    ”是年,子由出使契丹,東坡有詩送之,有:“單于若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之句。

    東坡出牧杭州,子由代東坡為學士。

     五十五歲公元一〇九〇年(宋哲宗元祐五年庚午) 是年,東坡在杭州任,有《論西湖狀》及《高麗公案》。

    四月十八日,真覺院賞枇杷,作詩。

    十二月,遊靈隐,聽林道人彈琴。

     五十六歲公元一〇九一年(宋哲宗元祐六年辛未) 是年,在杭州任被召。

    案東坡作《别天竺觀音三絕序》雲:“以三月九日被旨赴阙。

    ”四月,到京師,除翰林,承旨,複侍迩英。

    案子由所作颍濱遺老傳雲:“先生召還,本除吏部尚書,複以臣故,改翰林承旨。

    臣之私意,元不遑安,乞寝臣新命,與兄同備從官,不報。

    ”又趙德麟《侯鲭錄》雲:“先生元祐中,再召入院,作承旨,乃益舊拟作《衣帶馬表》雲:“枯羸之質,匪伊垂之帶有餘,斂退之心,非敢後也,馬不進。

    ”八月,複以弟嫌,請郡,以舊職知颍州。

    案懷舊别子由詩雲:“元祐六年,予自杭州召還,寓居子由東府數月,複領汝陰,時予年五十六矣。

    ”到任後有《祭歐陽文忠公文》。

     五十七歲公元一〇九二年(宋哲宗元祐七年壬申) 是年在颍州。

    正月十五,夜,與趙德麟小酌聚星堂。

    案《侯鲭錄》有雲:“元祐七年正月,東坡在汝陰,州堂前梅花大開,月色鮮霁。

    先生王夫人曰:&lsquo春月色勝如秋月色,秋月令人慘凄,春月令人和悅,何如召趙德麟輩來,飲此花下。

    &rsquo先生大喜曰:&lsquo吾不知子亦能詩耶?此真詩家語耳!&rsquo”遂召與二人飲,東坡用是語,作《減字木蘭花》,有:“輕風薄霧總是少年行樂處,不似秋光隻與離人照斷腸”之句。

    已而改知揚州。

    九月,以兵部尚書召兼侍讀,郊祀為鹵簿使。

    尋除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守禮部尚書。

     五十八歲公元一〇九三年(宋哲宗元祐八年癸酉) 是年八月,東坡繼室王夫人卒。

    子過,王夫人所出也。

    案東坡作《西方阿彌陀贊序》雲:“蘇某之妻王氏,元祐八年八月一日,卒于京師。

    ”是月又以二學士出知定州。

    九月十四日,東府雨中别子由。

    有詩雲:“去年秋雨時,我自廣陵歸。

    今年中山去,白首歸無期。

    ”十二月二十三日,到定州。

     五十九歲公元一〇九四年(宋哲宗紹聖元年甲戌) 是年知定州。

    四月,奉命追一官落兩職,以承議郎知英州。

    南遷過湯陰,得豆麥粥,作詩。

    臨城道中作詩,叙雲:“始予赴中山,連日風埃,未嘗了了見太行也。

    今将适嶺表,頗以為恨。

    過内丘,天氣清澈,西望太行,草木可數,忽悟歎曰:&lsquo予南遷其速返乎?退之衡山之祥也!&rsquo”六月七日,泊金陵。

    及至太平當塗縣,忽奉告責授甯遠軍節度副使惠州安置。

    過南康、廬山、湖口、廬陵,作《秧馬歌》。

     八月七日,入贛,過惶恐灘,作詩。

    九月十三日,遊廣州清遠峽山寺。

    十二月二日,到惠州,寓合江樓,有《初到惠州》詩。

    十八日,遷于嘉祐寺松風亭,有詩。

    二十日,作《思無邪齋銘》,食槟榔,作詩。

    十一月,有戲贈朝雲詩。

    朝雲,東坡侍妾也。

    又與吳秀才書雲:“過廣州,買得檀香數斤,定居之後,杜門燒香,深念五十九年之非矣。

    ” 六十歲公元一〇九五年(宋哲宗紹聖二年乙亥) 是年東坡在惠州。

    有惠州上元夜詩,曰:“去年中山守,老病亦宵興。

    今年江海上,雲房寄山僧。

    ”以歲月考之,去年甲戌上元,東坡知定州。

    今年乙亥,寓嘉祐僧舍,故有“雲房寄山僧”之句。

    九月十九日,又遷居合江樓。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作詩。

    是年,與陳季常書雲:“自當塗聞命,便遣還骨肉陽羨,獨與幼子過,及老雲,并二庖婢過嶺,到惠将半年,風土食物不惡,吏民相得甚厚。

    孔子雲:雖蠻貊之邦行矣。

    豈欺我哉!”又與徐得之書雲:“到惠州已半年,凡百粗遣,既習其水土風氣,絕俗息念之外,浩然無疑,殊覺安健也。

    ” 六十一歲公元一〇九六年(宋哲宗紹聖三年丙子) 是年東坡在惠州。

    二月八日,過逍遙堂,作詩。

    二十一日,飲醉食飽,默坐思無邪齋,兀然如睡。

    案《和陶淵明移居詩》雲:“餘去歲三月,自水東嘉祐寺,遷居合江樓,迨今一年,得歸善後隙地數畝。

    父老雲,古白鶴觀也。

    意欣然居之,營白鶴新居,始于是矣。

    ”白鶴新居,殆即思無邪齋也。

    七月五日,朝雲亡,作《悼朝雲詩》。

    朝雲有子一名遁。

    八月三日,葬于栖禅寺之東麓,為亭名方如,作銘。

     重九作詩曰:“三年瘴海上,越峤真我家。

    登山作重九,蠻菊秋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