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年 譜

關燈
煉久之,不決。

    子由請以出身官爵贖之,而上亦終憐之,促具獄。

    十二月二十四日,得旨,責檢校尚書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

    東坡自八月坐獄,至是逾百日矣。

     四十五歲公元一〇八〇年(宋神宗元豐三年庚申) 是年正月,東坡自京師赴黃州,過陳,子由自南都來,三日而别。

    二月一日到黃州,寓居定慧院,有初到黃州詩。

    五月,子由來齊安,以詩迎之。

    十二月,答秦太虛書曰:“初到黃,廪入既絕,人口不少,私甚憂之。

    但痛自節儉,日用不得過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錢,斷為三十塊,挂屋梁上,平旦用畫叉,挑取一塊,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貯用不盡者,以待賓客,此賈耘老法也。

    ” 又答李端叔書雲:“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間,與漁樵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辄自喜,漸不為人識。

     四十六歲公元一〇八一年(宋神宗元豐四年辛酉) 在黃州寓居臨臯亭。

    是年,馬正卿于郡中,請得故營地數十畝,使得躬畔其中。

    地既久荒,墾辟之勞,釋耒而歎。

    乃作《東坡八首》,自是始号東坡居士。

    案《東坡八首》序雲:“予至黃二年,日以困匮。

    故人馬正卿,哀餘乏食,于郡請故營地,使躬耕其中。

    ” 四十七歲公元一〇八二年(宋神宗元豐五年壬戌) 是年就東坡,築雪堂。

    案《雪堂問》雲:“蘇子得廢圃于東坡之脅,号其正曰雪堂,以大雪中為之,因繪雪于四壁之間,無容隙,其名蓋起于此。

    ” 七月十五日,遊赤壁,作《赤壁賦》。

    又作懷古《念奴嬌》。

    十月,又遊赤壁,作《後赤壁賦》。

    十二月十九日,東坡生日也,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府鵲巢,酒酣,笛聲起于江上。

    客有郭、古二生,頗知音,謂坡曰:“笛聲有新意,非俗工也。

    ”使人問之,則進士李委,聞坡生日,作新曲曰&lsquo鶴南飛&rsquo以獻,呼之使前,則青巾紫裘腰篴而已。

    既奏新曲,又快作數弄,嘹然有穿雲裂石之聲,坐客皆引滿醉倒委。

     四十八歲公元一〇八三年(宋神宗元豐六年癸亥) 在黃州為通判。

    七月二十七日,生小子遁,小名幹兒。

     四十九歲公元一〇八四年(宋神宗元豐七年甲子) 是年正月二十五日,特授汝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

    四月一日,将自黃移汝,留别雪堂鄰裡,作《滿庭芳》。

    五月,作《黃州安國寺記》。

    又作别黃過江行武昌詩。

    遊廬山,有記遊廬山說雲:“仆初入廬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欲見,應接不暇,不欲作詩,已而山中僧俗皆曰:&lsquo蘇子瞻來矣!&rsquo不覺作一絕。

    ” 六月九日,作《石鐘山記》。

    略雲:“餘自齊安舟行,适臨汝,而長子邁将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

    ”二十三日,舟過蕪湖。

    七月十八日,幼子遁病亡于金陵,作詩哭之。

    歲底到泗州。

    十二月十八日,《如夢令》兩阙,又作《滿庭芳》。

     五十歲公元一〇八五年(宋神宗元豐八年乙醜) 元日,雪中過淮谒客。

    四日離泗州,上表乞常州居住。

    略雲:“&hellip&hellip今雖至泗州,而赀用磬竭,去汝尚遠,難于陸行,二十餘口,饑寒朝夕。

    與其強顔忍恥,幹求于衆人;不若歸命投誠,控告于君父。

    臣有薄田,在常州宜興縣,粗給饘粥。

    欲望聖慈,許常州居住。

    ”朝奏,夕報可。

     哲宗即位,複朝奉郎。

    八月十七日,得旨,除知登州。

    十月十五日,到登州。

    二十日,召為禮部員外郎。

    十一月,到京,供禮部職。

    十二月,以七品服入侍延和賜绯魚,除起居舍人。

     五十一歲公元一〇八六年(宋哲宗元祐元年丙寅) 是年在京師。

    正月,除中書舍人。

    案《辭免狀》雲:“臣頃自貶所,起知登州。

    到任五日,而召以省郎,半月而擢為右史。

    &hellip&hellip今又昌榮直受躐衆,驟遷非次之升,既難以處,不試而用,尤非所安。

    ”十月十二日,除翰林學士,知制诰。

    十一月,供翰林學士職。

    尋除侍讀,召入院。

     五十二歲公元一〇八七年(宋哲宗元祐二年丁卯) 是年在翰苑,作《司馬溫公神道碑》《富鄭公神道碑》。

     五十三歲公元一〇八八年(宋哲宗元祐三年戊辰) 是年在翰苑。

    每時各有内制,是年省試,東坡知貢舉。

    開院日,有與李方叔詩,序雲:“仆與李廌方叔,相知久矣。

    仆領貢舉事,李不得第,愧甚,作詩謝之。

     五十四歲公元一〇八九年(宋哲宗元祐四年己巳) 是年二月,三上章,乞越州。

    三月,得旨,以龍圖閣學士左朝奉郎知杭州。

    案東坡到杭州任《謝表》雲:“江山故國,所至如歸。

    父老遺民,與臣相問。

    ”以先生去杭十六年,故有是語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