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年時代

關燈
東坡黃州之谪,可以說是他一生之轉機。

    吾人處境,當得意時,猶舟子揚帆海上,一帆風順,笑容可掬,幾忘其身之在舟中。

    及一旦風急浪高,始知戒懼。

    吾人處世,亦複若是。

    當得意時,目空一切,似乎天地間無不可為之事。

    及一朝失意沉淪,始疑人生處世,決沒有永久得意的。

    于是由懷疑而反省,由反省而約束其身心,漸漸變為恬靜了。

    東坡在獄百日,當這生死關頭,早已将其驕浮之氣,傲岸之質,消磨殆盡了。

     元豐三年正月,東坡出京,赴黃州任。

    其時其弟子由,也從南都北往。

    相會于陳。

    夫人窮則呼天,憂則懷骨肉。

    今蘇氏兄弟二人,同為逐客,一旦相會,想當時握手無語,揮淚欷歔之情,真不堪其悲傷了,東坡有詩雲: 夫子自逐客,尚能哀楚囚。

    奔馳二百裡,徑來寬我憂。

     相逢知有得,道眼清不流。

    别來未一年,落盡驕氣浮。

     嗟我晚聞道,款啟如孫休。

    至言雖久服,放心不自收。

     悟彼善知識,妙藥應所投。

    納之憂患場,磨以百日愁。

     冥頑雖難化,镌發亦已周。

    平時種種心,次第去莫留。

     但餘無所還,永與夫子遊。

    此别何足道,大江東西州。

     畏蛇不下榻,睡足吾無求。

    便為齊安民,何必歸故丘。

     這是東坡在陳遇見子由後所寫的一首詩,不知當時子由怎樣去安慰他一顆破碎的心呢。

     自正月十二日與子由相會後,十四日又各自東西的分别了。

    到新息縣,遇鄉人任師中,以事犯罪坐獄中。

    他鄉遇故知,又不禁觸動他的心弦了,因作詩贈之: 昔年嘗羨任夫子,蔔居新息臨淮水。

    怪君便爾忘故鄉,稻熟魚肥信清美。

    竹陂雁起天為黑,桐柏煙橫山半紫。

    知君坐受兒女困,悔不先歸弄清泚。

     塵埃我亦失收身,此行蹭蹬尤可鄙。

    寄食方将依白足,附書未免煩黃耳。

    往雖不及來有年,诏恩倘許歸田裡。

    卻下關山入蔡州,為買烏犍三百尾。

     愁人多感,人情大抵如此。

    東坡宿淮南破驿中,作詩雲: 朝離新息縣,初亂一水碧。

    莫宿淮南村,已渡千山赤。

    麏鼯号古戍,霧雨暗破驿。

    回頭梁楚郊,永與中原隔。

    黃州在何許,想像雲夢澤。

    吾生如寄耳,初不擇所适。

    但有魚與稻,生理已自畢。

    獨喜小兒子,少小事安佚。

    相從艱難中,肝肺如鐵石。

    便應與晤語,何止寄衰疾。

    (時家在子由處,獨與兒子邁南來。

    ) 途中遊淨居寺,竄逐之客,猶不忘情于雲山,嘯傲煙霞翠微間,可謂曠達之至。

    其紀遊詩雲: 十載遊石山,自制山中衣。

    願言畢婚嫁,攜手老翠微。

    不悟俗緣在,失身蹈危機。

    刑名非夙學,陷阱損積威。

    遂恐死生隔,永與雲山違。

    今日複何日,芒鞋自輕飛。

    稽首兩足尊,舉頭雙涕揮。

    靈山會未散,八部猶光輝。

    願從二聖往,一洗千劫非。

    裴回竹溪月,空翠搖煙霏。

    鐘聲自送客,出谷猶依依。

    回首吾家山,歲晚将焉歸。

     又《看清溪梅花》雲: 春來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間。

    一夜東風吹石裂,半随飛雪渡關山。

     何人把酒慰深幽,開自無聊落更愁。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辭相送到黃州。

     東坡跋山涉川,不知更了幾許長亭短亭,好容易于二月二日到達黃州。

    口吟雲: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

    隻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東坡到黃州後,住定惠院之嘯軒,幅巾芒履,日和田野父老相遇從。

    其詩雲: 江城地瘴蕃草木,隻有名花苦幽獨。

    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

    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

    林深霧暗曉光遲,日暖風輕春睡足。

    雨中有淚亦凄怆,月下無人更清淑。

    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扪腹。

    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

    忽逢絕豔照衰朽,歎息無言揩病目。

    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裡不易緻,銜子飛來定鴻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為飲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哪忍觸。

     卯酒困三杯,午餐便一肉。

    雨聲來不斷,睡味清且熟。

    昏昏覺還卧,展轉無由足。

    強起出門行,孤夢猶可續。

    泥深竹雞語,村暗鸠婦哭。

    明朝看此詩,睡語應難讀。

     其間适可知。

    總之東坡此次到黃州,已灰心杜口,置世事于不聞不問了。

    所謂: 某寓一僧舍,随僧蔬食,甚自幸也,感恩念咎之外,灰心杜口,不曾看谒人。

    所雲出人,蓋往村寺沐浴,及尋溪傍谷釣魚采藥,聊以自娛耳。

     其往安國寺浴,口占雲: 老來百事懶,身垢猶念浴。

    衰發不到耳,尚煩月一沐。

    山城足薪炭,煙霧蒙湯谷。

    塵垢能幾何,翛然脫羁梏。

    披衣坐小閣,散發臨修竹。

    心困萬緣空,身安一床足。

    豈惟忘淨穢,兼以洗榮辱。

    默歸無多談,此理觀要熟。

     呀!是何等的閑靜無為,和從前談論風生,口角飛火的蘇東坡,已完全判若兩人了。

    五月,其家人及弟子由抵黃州,東坡迎至巴河口,喜可知也。

    作詩雲: 去年禦史府,舉動觸四壁。

    幽幽百尺井,仰天無一席。

    隔牆聞歌呼,自恨計之失。

    留詩不忍寫,苦淚漬紙筆。

    餘生複何幸,樂事有今日。

    江流鏡面靜,煙雨輕幂幂。

    孤舟如凫鹥,點破千頃碧。

    聞君在磁湖,欲見隔咫尺。

    朝來好風色,旗尾西北擲。

    行當中流見,笑眼青光溢。

    此邦疑可老,修竹帶泉石。

    欲買柯氏林,茲謀待君必。

     不久,又從定惠院移至臨臯。

    所謂: 已遷居江上臨臯亭,甚清曠,風晨月夕,杖屦野步,酌江水飲之。

     躬耕東坡 時在元豐四年,年四十六歲。

    先生《東坡八首序》雲:“餘至黃二年,日以困匮。

    故人馬正卿哀餘乏食,為于郡中請故營地數十畝,使得躬耕其中。

    地既久荒為茨棘瓦礫之場,而歲又大旱,墾辟之勞,筋力殆盡。

    ” 其明年,東坡請于上,就故營地址,自行墾辟,即名之曰東坡雲。

     餘至黃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馬正卿哀予乏食,為于郡中請故營地數十畝,使得躬耕其中。

    地既久荒,為茨棘瓦礫之場,而歲又大旱,墾辟之勞,筋力殆盡,釋耒而歎,乃作是詩,自憫其勤,庶幾來歲之人,以忘其勞焉。

     廢壘無人顧,頹垣滿蓬蒿。

    誰能捐筋力,歲晚不償勞。

    獨有孤旅人,天窮無所逃。

    端來拾瓦礫,歲旱土不膏。

    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

    喟焉釋耒歎,我廪何時高。

     荒田雖浪莽,高庳各有适。

    下隰種秔稌,東原莳棗栗。

    江南有蜀士,桑果已許乞。

    好竹不難栽,但恐鞭橫逸。

    仍須蔔佳處,規以安我室。

    家僮燒枯草,走報暗井出。

    一飽未敢期,瓢飲已可必。

     又明年(元豐五年),東坡就其地築雪堂居之,自号東坡居士。

    其《雪堂記》雲: 蘇子得廢圃于東坡之脅,築而垣之作堂,堂以大雪中為,因繪雪于四壁之間,無容隙也。

    起居偃仰,環顧睥睨,無非雪也。

    蘇子居之,真得其所趣者也。

     又為之歌曰: 雪堂之前後春草齊,雪堂之左右斜徑微。

    雪堂之上兮,有碩人之颀颀。

    考盤于此兮,芒鞋而葛衣。

    挹清泉兮,抱甕而忘其機。

    負頃筐兮,行歌而采薇。

    吾不知五十九年之非,而今日之是;亦不知五十九年之是,而今日之非。

    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