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當前趣味

關燈
提供的個人信息,他非常善意地允許我使用這一信息。

     (24) 科林伍德,《曆史的觀念》(TheIdeaofHistory),紐約,1956年,第269&mdash270頁。

    &mdash&mdash布魯門伯格在《望遠鏡和無能為力的真相》第21頁,強調伽利略作為科學家的侵犯性和進取精神。

    作為&ldquo自然科學的奠基者&rdquo,布魯門伯格說道,他&ldquo不是那種隻是簡單地觀察事物,然後耐心地将自己交付給觀察對象的人;他所做的,總是預示着一個理論的背景,它包含組成這一理論的複雜命題&rdquo。

    (我自己的翻譯。

    ) (25) 科林伍德,《曆史的觀念》(TheIdeaofHistory),紐約,1956年,第243、266&mdash268頁。

     (26) 阿加莎·克裡斯蒂(AgathaChristie,1890&mdash1976),英國女偵探小說家、劇作家,三大推理文學宗師之一。

    代表作品有《東方快車謀殺案》和《尼羅河上的慘案》等。

    &mdash&mdash譯者注 (27) 科林伍德,《曆史的觀念》(TheIdeaofHistory),紐約,1956年,第281頁。

     (28) 麥克唐納:《瘋狂殺手》,紐約,1965年(埃文圖書),第39頁。

     (29) 科林伍德,《曆史的觀念》(TheIdeaofHistory),紐約,1956年,第304&mdash305頁。

     (30) 可參閱艾克頓公爵(LordActon)關于此主題的評論,轉引自巴特菲爾德:《人論其往昔》,第220頁。

    也可參見馬魯:《如何理解曆史學家的技能》,收錄于薩馬朗編:《曆史與方法》,第1521頁。

     (31) 小阿瑟·施萊辛格(ArthurSchlesinger,Jr.,1917&mdash2007),美國著名曆史學家和政治評論家。

    曾任美國總統肯尼迪的白宮特别助理,被稱為&ldquo最了解羅斯福和肯尼迪時代的人&rdquo,以《傑克遜時代》和《肯尼迪在白宮的一千天》兩次獲得普利策獎。

    他還提出了美國政壇30年左右就會來一次民主黨和共和黨的輪流坐莊理論。

    1965年曾被評為《時代》周刊封面人物。

    &mdash&mdash譯者注 (32) 拉特納(Ratner):《作為調查的曆史》(HistoryasInquiry),收錄于霍克編:《哲學與曆史》,第329頁。

     (33) 瓦萊裡:《曆史與政治》,第8頁。

    (也可參閱瓦萊裡:《著作集Ⅱ》,七星文庫,1960年,第917頁:&ldquoL&rsquohistoirealimentel&rsquohistoire&rdquo。

    ) (34) 弗雷德裡希·尼采:《曆史學對于生活的利與弊》(VomNutzenundNachteilderHistoriefuerdasLeben),見《不合時宜的沉思:第二編》(UnzeitgemaesseBetrachtungen,ZweitesStueck),萊比錫,1930年,第137頁。

     (35) 《曆史學對于生活的利與弊》(VomNutzenundNachteilderHistoriefuerdasLeben),見《不合時宜的沉思:第二編》(UnzeitgemaesseBetrachtungen,ZweitesStueck),萊比錫,1930年,第156頁。

     (36) 弗雷德裡希·尼采:《曆史學對于生活的利與弊》,見《不合時宜的沉思:第二編》,第177頁。

     (37) 參見本書第24頁。

     (38) 可參閱阿隆(Aron):《曆史意識的緯度》(Dimensionsdelaconsciencehistorique),巴黎,1961年,第13頁。

     (39) 布克哈特:《曆史斷想》(HistorischeFragmenteausdemNachlass),收錄于《雅各布·布克哈特全集》,第Ⅶ卷,第225頁。

     (40) 譬如,德羅伊森在《曆史知識的理論》(慕尼黑,1960年,第285頁)中将&ldquo說教性陳述&rdquo看作一種合理的曆史叙事形式,并稱其為曆史叙事之目标,&ldquo是要從當下視角理解過去的本質和要旨,并且&hellip&hellip借助過去的發展去解釋和深化當前之事&rdquo。

     (41) 邁内克:《曆史主義及其問題》(HistoricismanditsProblems),收錄于斯特恩編:《史學集錦》,第267&mdash288頁。

    引用請參見第411頁,注釋14。

     (42) 馬克·布洛赫:《曆史學家的技藝》(TheHistorian&rsquosCraft),紐約,1959年,第65&mdash66頁。

    原文如下:&ldquoNaturellementillefaut,cechoixraisonnedesquestions,extrêmementsouple....L&rsquoitinérairequel&rsquoexplorateurétablit,audepart,ilsaitbiend&rsquoavancequ&rsquoilnelesuivrapasdepointenpoint.&rdquo布洛赫:《為曆史學辯護》,第5版,第26頁。

     (43) 馬克斯·韋伯的&ldquo理想類型&rdquo也引發了同樣的疑慮。

     (44) 為了反對克羅齊&mdash科林伍德學派的追随者,赫克斯特在前引書第8頁十分清晰地定義了這一差異:&ldquo我并非要暗示當前的困境沒有為曆史調查提出問題。

    很明顯,這種困境是曆史研究的衆多且完全合法的起點之一。

    然而,真正的問題與曆史研究的起源無關,而是與曆史問題的處理方式有關。

    &rdquo (45) 參見布克哈特:《世界曆史沉思錄》,收錄于《雅各布·布克哈特全集》,第Ⅶ卷,第13頁。

     (46) 譬如,可參閱戈耶爾:《與曆史學家辯論》(DebateswithHistorians),紐約,1958年(子午線平裝本),第196和221頁;伯裡:《古希臘曆史學家》(TheAncientGreekHistorians),紐約,1958年(多佛平裝本),第246&mdash247頁;馬魯:《如何理解曆史學家的技能》,收錄于薩馬朗編:《曆史與方法》,第1505、1506頁;雷蒙·阿隆(RaymondAron):《曆史意識的緯度》,巴黎,1961年,第24頁,及第11、13、172頁。

     (47) 布克哈特在前引書第206頁高度評價了&ldquo我們已經消失的未實現的渴望&rdquo(&ldquounsereunerfuellteSehnsuchtnachdemUntergegangenen&rdquo)。

     (48) 赫伊津哈:《曆史的魔咒》(ImBannderGeschichte),巴塞爾,1943年,第92頁。

     (49) 參見約翰·布魯克(JohnBrooke)關于納米爾的評論,轉引自梅塔(Mehta):《鈎爪鳥的飛行》(TheFlightofCrook-TalonedBirds),《紐約客》(TheHewYorker),1962年12月15日,第93頁。

     (50) 哈納克:《教義史》(HistoryofDogma),紐約,1961年(多佛系列著作),第一卷,第39頁。

     (51) 洛夫喬伊:《現在的立場和過去的曆史》(PresentStandpointsandPastHistory),收錄于邁耶霍夫編:《我們時代的曆史哲學》,第174頁。

     (52) 《現在的立場和過去的曆史》(PresentStandpointsandPastHistory),收錄于邁耶霍夫編:《我們時代的曆史哲學》,第180頁。

    &mdash&mdash戈耶爾(同前引,第196頁)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

     (53) 電影領域裡此類類似現象可參見克拉考爾的《電影的理論》,第151&mdash152頁,名為《重溫音樂》(Musicrecaptured)。

     (54) 羅斯托夫采夫:《羅馬帝國社會經濟史》(SocialandEconomicHistoryoftheRomanEmpire),牛津,1926年,第541頁。

     (55) 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RemembranceofThingsPast),紐約,1932年和1934年,第一卷,第543&mdash545頁。

     (56) 格雷夫斯(Graves):《希臘神話》(TheGreekMyths),巴爾的摩,馬裡蘭,1955年,第一卷,第1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