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亞哈随魯,或時間之謎

關燈
體曆史過程,時間順序往往再次變得重要。

     我最初認為時序時間是空洞的,細心的讀者會注意到,上述對時間順序的辯護與這個看法直接抵觸。

    現在,我要說明的是,布克哈特解釋文藝複興,透出的看法和與之相對的反時序看法一樣有根據。

    庫布勒批評藝術史學家過分強調曆史分期,這原本沒錯,但是幾乎排除了各領域發生的事件序列存在彙合的可能性,因而言過其實。

    他指出,&ldquo瞬間的橫斷面&hellip&hellip就像馬賽克,由發展狀态不同的碎片拼成&hellip&hellip而不是一種将其意義賦予每個碎片的激進構思”(42)他堅持構成某個時期的&ldquo文化束很大程度上是随機拼置在一起的&rdquo。

    (43)這可能符合畢德麥雅(Biedermeier)時期(44)(已故的貝多芬是個例外),但未必對文藝複興和其他時代适用。

    缺少自身獨特&ldquo外貌&rdquo(physiognomy,潘諾夫斯基的表述)的時期确實讓人匪夷所思。

    因為涉及事件、行為和真實人物的情感,時期有了區别性的外貌。

    這有何不可呢?同時代人以多種方式相互交流;因此,很可能他們之間的交流在當時的成就和相互作用之間建立了橫向聯結。

    (45)也不要忘了&ldquo腦力經濟原則&rdquo,根據這一原則,【153】個人在某一方面的熱情投入有時會導緻他在其他方面的惰性(46),會退回到慣例(或自然)之中。

    你不可能處處都表現出原創性。

    顯然,該原理&mdash&mdash正是由于這一原理,&ldquo世界&rdquo這一約定俗成的概念才會頑強存在&mdash&mdash顯然也偏好建立關聯。

    結果,盡管同步事件通常在不同形狀的時間中發生,甚至&ldquo階段&rdquo也各不相同,但很有可能表現出共同的特征。

    同步性可能産生更緊密的關系;巧合可能轉化成統一的模式。

    同理,我們每個人據信成為自我的那些碎片難道不會聚集而形成一個整體,或者看起來如此嗎?布洛赫曾經評價了心智中令人驚奇的隔間,他的新評論同樣重要:&ldquo數學家帕斯卡和基督徒帕斯卡互不相識嗎?&hellip&hellip情況也許是這樣:如果正确看待相互對立的事物,那麼對立隻不過是更深層次相互統一的掩飾。

    &rdquo(47)無論怎樣,源自普遍的滲透過程的某個時期或者形勢産生某種精神,影響該時期或形勢的各個領域,從而表現出整體性特征。

    狄爾泰分析了啟蒙時代的統一結構,把它作為統一性的例子,認為&ldquo這不是可以用某個基本思想表達的統一性,而是通常在不同傾向之間逐漸形成的相互關聯。

    &rdquo(48)某時期多變的統一性與形成&ldquo格式塔&rdquo的任何實體之間有着相似之處。

    布洛赫自問:&ldquo以人類當前的知識水平,嘗試解釋貌似無法理解的事情&mdash&mdash某個文明的精神特質及其吸引力,這樣做是否有用?&rdquo(49) 但是時期整體而言難道不是構成曆史過程的不可或缺的部分,【154】從而間接地把同質時間轉變成内涵豐富的媒介嗎?不應該忘記,人類曾幻想的遙遠未來并未完全脫離時序時間;也不應該忘記,希臘人即使在縱向時代已經形成了文化發展的概念:德爾圖良(Tertullian)好像已經相信了世俗的進步;(50)在給異教徒西瑪庫斯(Symmachus)的答複中,聖安布羅斯(St.Ambrose)強調了&ldquo藝術的逐漸創生和人類曆史的進步&rdquo。

    (51)埃德爾斯坦(Edelstein)談及早期基督教作家信奉的教條時指出,&ldquo垂暮的異教開始維護老者的權威,特别是羅馬元老院對維多利亞的崇拜,此時新信條已經取代了由年輕的異教所開創的哲學。

    &rdquo(52)先思考以下事實:我們注明自己的生日,了解自己的輩分,用沙漏表示死神。

    兩極相通(Lesextrêmessetouchent):我們的本質存在和最空洞的生成模式相互交織。

    皮亞傑(Piaget)同樣把數學的根源追溯至物理學。

    順便提一句,史前史越來越清晰,我們因而深信日曆時間的作用無可争辯。

     因此,我們面前擺着兩個議題,既相互排斥又同等重要。

    一方面,可測時間消失了,代之以有形時間束,各種可理解的時間系列在其中演進。

    另一方面,記錄日期依然重要,因為當某些時間點對所有時間束适用,它們往往合并在一起。

    正因為如此,布克哈特對時序時間态度矛盾,既貶低又贊成。

    但是他從未打算揭露其内在矛盾。

    【155】本雅明熱衷于非辯證的研究方法;他闡明時序時間是無足輕重的,但是根本沒有考慮時序時間的另一面。

    極少有人承認時序時間存在兩個方面。

     如何應對我們陷入的這個困境?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後文将不再讨論不同的領域序列及其特别的時間表,而是重點關注相對一緻的時期或者這些時期彙合後産生的形勢。

    每個時期都自相矛盾,簡要地體現了互不相容的兩個時間概念。

    時期是事件的編排,其中事件來自時間進度不同的序列。

    時期并非源自同質時間流,而是确定自己的時間&mdash&mdash這意味着它對時間的體驗方式與較早或較晚的時期可能不完全相同。

    打個比方,你必須從一個時期跳躍到另一個時期。

    換言之,鄰近時期之間的轉換是有問題的。

    該過程可能中斷;就福西永而言,時期是意外&ldquo事件&rdquo,來自&ldquo無名之地&rdquo。

    狄爾泰引用布克哈特的話,談論了羅馬帝國時期這種看法在來世的傳播:&ldquo因為深層的原因,這些新趨勢變得強大;單從先前形勢無法推知這些趨勢。

    &rdquo(53)同理,用阿爾弗雷德·施密特的話講,馬克思的曆史概念&ldquo是關于世界中止的哲學,刻意放棄了同一原則連續推論的慣例&rdquo。

    (54)喬納斯相信,隻要認為諾斯替教因先前的觀念和信仰而産生,不是自成一類(suigeneris),有着&ldquo絕對起源或全新開始&rdquo,(55)【156】即造成現有觀念和動機的&ldquo第一因&rdquo(56),就會誤解諾斯替教。

    布魯門伯格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了類似的觀點,解釋說曆史學家之所以對不同時期之間的&ldquo臨界時間&rdquo越來越感興趣,是因為他們受到&ldquo曆史自身&rdquo觀點的影響,而這在古典時期卻&ldquo被種種表現掩蓋了起來&rdquo。

    (57)從這些陳述可知,所有突出&ldquo時間前進&rdquo的曆史都是幻影&mdash&mdash是屏風上的油畫,掩蓋了它們假裝要呈現的真相。

    每個時期都有可能産生一幅新圖;一幅接一幅的油畫一層層地掩蓋了不斷增加的屏風,克盧佐(Clouzot)的紀錄片《畢加索的秘密》(LemystèrePicasso)典型地說明了這一點,展示了創作中的藝術家。

    我們看到:畢加索一旦概述其心中的景象,就立刻在最初草圖上增加第二幅草圖,這幅圖常常與第一幅間接相關;這樣草圖一幅接一幅,對線條和色彩的每一次系統運用幾乎都與之前無關。

    (58) 事件呈現相同的組合,但并非有意為之,因而違背了曆史過程,這标志着時序時間的某一瞬間理應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

    因此,我們應該遵循曆史過程,并按照線性過渡、時間影響及長期發展思考。

    本章雖然批評了對曆史連續性的迷信,但意圖并非完全否認時序時間可能産生影響。

    為了能夠更加确信,必須證實時序時間在特殊情況下的确存在影響力。

    我認為這是曆史學家最困難的任務之一。

    【157】何況因為證據不足,時序時間的影響力撲朔迷離,有時雖發生作用但不留一點痕迹。

    時序時間的影響力非常隐蔽;講話人很早之前的一句話,自己都忘了,卻能夠改變聽話人的想法。

    兩三年前,朋友一句無心的話深深地影響了我;改變了我對人的看法乃至我對自己整個生活的看法。

    我們最近久别重逢,追憶過往時,我忍不住表達了對他的感激。

    他大吃一驚,已經忘記曾經對我講過那番話。

    重要的影響好像注定不為人知。

     我突然産生這樣的念頭:時序時間的影響飄忽不定,對于它們唯一能夠肯定的就是傳奇人物&mdash&mdash永世流浪的猶太人亞哈随魯(Ahasuerus)。

    他很可能直接獲悉各種曆史發展和轉換,因為整個曆史上僅他有機會體驗自己形成和衰減的過程。

    (他看上去一定非常了不起!其容顔一定不會衰老,但是我猜他有多副面孔,每一副都反映了他經曆的一個時期,所有面孔形成一個新模式,因為他從未停止流浪,旨在以影響他的時代為基礎重建一個他注定要實現的時間。

    ) 從某種意義上講,蘭克似乎意識到曆史過程的連續與斷裂之間的矛盾關系。

    第一章引用的那一段體現了這一點,其全文如下: 每一刻都出現新事物,它們隻能追溯自最初的也是普遍的起源&mdash&mdash人類做過什麼和不做什麼;【158】每個事物都是其自身存在的原因;沒有事物完全消解到其他事物中。

    然而,無法完全擺脫的事物和無處不在的事物之間關系密切。

    自由與需求如影随形。

    需求已經形成且無法消除,這是每個新生命和新活動的基礎。

    變化結果與變化過程關聯。

    但是不能随意假想這種關聯;确定是這樣,而非那樣&hellip&hellip一長串的事件&mdash&mdash既相互跟随又同時發生&mdash&mdash以這種方式相互關聯在一起,形成世紀或時代&hellip&hellip(59) 我刻意強調了時期的兩方面;充分描述時序時間的空虛和重要,這兩種企圖&mdash&mdash還有其他企圖嗎?&mdash&mdash使時期這一概念顯得尤為重要。

    時間序列否定時間流的存在,相關讨論可能有助于澄清二者之間的辯證關系。

     首先談論克羅齊,他的觀點完全錯誤。

    (60)他是地地道道的理想主義者,給了黑格爾先驗的形而上學緻命一擊,卻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

    他說黑格爾假想了一種絕對精神或者世界精神,既與生俱來又出類拔萃;這種精神在世界曆史的辯證過程中實現自我,同時超越曆史,成為曆史過程的目标。

    克羅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