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章 向一本書求教是輕率的
關燈
小
中
大
上帝把利劍交給了人。
《聖經》上寫着:&lsquo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②&rsquo&rdquo 埃比尼澤教士把他坐的椅子悄悄地移近雅克曼教士的椅子,用隻有他聽得見的聲音對他說: &ldquo這個人的話是受指使說的。
&rdquo &ldquo受誰?受什麼東西?&rdquo雅克曼·埃羅德教士用同樣的聲調問道。
埃比尼澤聲音很低地回答道: &ldquo受他的良心。
&rdquo 埃羅德聖師在他的口袋裡尋找,從裡面取出一本精裝的十八開的、裝有搭扣的厚書,放到桌子上,高聲說道: &ldquo良心,它就在這兒。
&rdquo 那本書是《聖經》。
-------- ②見《聖經·舊約》的《出埃及記》第二十一章,但全段文字是:&ldquo凡用棍子擊打奴隸,無論男奴或女奴,以緻奴隸立刻死亡的,必須受罰。
如果奴隸過一兩天才死,主人就不必受罰;他在财産上的損失就是他的懲罰。
&rdquo ①是英國的一種地方官員。
②&ldquo以眼還眼,以牙還牙&rdquo是古代以色列民族律法書中的一句,源出《聖經·舊約》的《出埃及記》第二十一章。
該律法規定,如果有人因打架而使孕婦受到傷害,&ldquo那人就得以命償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rdquo,等等。
接着埃羅德聖師态度變得溫和了。
他原來希望對他極其尊重的梅斯萊希埃裡有些用處。
他是本堂牧師,有權利和義務提供意見,不過梅斯萊希埃裡有他的自由。
梅斯萊希埃裡又被沮喪吞沒,一心想着别的事,不再聽他說了。
坐在他身旁的黛呂舍特,低着頭,也陷入了沉思。
她的沉默使這場本來就沒有生氣的談話更增添了尴尬的氣氛。
一個一句話不說的旁觀者是一種難以形容的負擔。
可是埃羅德聖師好像沒有感覺到這一點。
萊希埃裡什麼也不回答,而埃羅德聖師卻随心所欲地繼續說下去。
勸告來自人,啟示來自上帝。
在教士的勸告裡包含着啟示。
接受勸告是有益的,拒絕勸告則很危險。
索梭司因為輕視拿但業的勸告,被十一個魔鬼捉去①。
梯比裡安因為把使徒安得烈趕出他家的門,他染上了麻風②。
巴爾耶稣雖然是魔法師,因為嘲笑聖保羅說的話,眼睛變瞎了③。
艾爾克塞和他的姊妹馬大和馬爾丹娜因為無視瓦朗西阿呂斯的警告,目前都在地獄裡,瓦朗·西阿呂斯的警告明明白白地向他們說明,他們的身高三十八裡的耶稣基督是一個魔鬼①。
奧利巴瑪,又叫猶滴②,接受了勸告。
呂便和弗裡埃聽從上帝那兒來的旨意,僅僅他們的名字就足以表明這一點。
呂便的意思是&ldquo夢幻之子&rdquo,弗裡埃的意思是&ldquo上帝之臉&rdquo③。
梅斯萊希埃裡用拳頭敲了一下桌子。
&ldquo天哪!&rdquo他叫道,&ldquo這是我的過錯。
&rdquo &ldquo您這是什麼意思?&rdquo雅克曼·埃羅德先生問道。
&ldquo我是說這是我的過錯。
&rdquo &ldquo您的過錯?為什麼?&rdquo &ldquo因為我要&lsquo杜蘭德号&rsquo星期五回來④&rdquo。
雅克曼·埃羅德先生在埃比尼澤·考德雷先生的耳朵邊低聲說:&ldquo這個人挺迷信。
&rdquo 他提高聲音,用教訓的口氣說道: &ldquo梅斯萊希埃裡,認為星期五不吉利的想法是幼稚的。
不應該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
星期五和其他的日子沒有什麼不同。
它常常是一個吉祥的日子。
梅倫德斯在星期五建立了聖奧古斯丁城。
亨利七世⑤是在星期五把任務交給約翰·卡伯特的⑥。
&lsquo五月花号&rsquo上的乘客在星期五抵達普羅文斯敦①。
華盛頓②生在一七三二年二月二十二日,那一天是星期五。
克裡斯托弗·哥倫布在一四九二年十月十二日發現美洲,那一天是星期五③。
&rdquo -------- ①據本書原版本注,這段故事查不到來源。
拿但業是耶稣的使徒之一,見《聖經·舊約》的《約翰福音》。
②據本書原版本注,這段故事查不到來源。
梯比裡安,羅馬皇帝。
安得烈是《聖經》中耶稣十二使徒之一。
③巴爾耶稣,魔法師,是與聖保羅同時的塞浦路斯總督的親信。
聖保羅,《聖經》故事人物。
耶稣升天後,向他顯現而直接揀選的使徒。
①艾爾克塞是公元1世紀時一猶太教派的領袖。
馬大是《聖經》故事人物,馬利亞和拉撒路的姐姐,因此這一故事似無根據。
②猶滴,見《聖經·舊約》的《創世記》,是以掃的妻子。
③呂便是雅各和利亞的大兒子,見《聖經·舊約》的《創世記》;至于弗裡埃,據本書原版本注,無法從工具書中查到此人。
據《聖經》現代中文譯本的注,&ldquo呂便&rdquo跟希伯來語&ldquo看哪,一個兒子&rdquo或&ldquo看到我的苦情&rdquo發音相近,與&ldquo夢幻之子&rdquo無關。
④耶稣受難日在星期五。
⑤亨利七世(1457&mdash1509),都铎王朝第一代英格蘭國王。
⑥約翰·卡伯特(約1450&mdash約1499),航海家和探險家。
生于熱那亞。
1496年3月5日英王亨利七世為卡伯特及其兒子頒發特許證書,授權他們航行探索尚未發現的土地。
①&ldquo五月花号&rdquo是1620年英國清教徒去北美殖民地時所乘的船隻,在今馬薩諸塞州普羅文斯敦登陸。
②華盛頓(1732&mdash1799),美國第一任總統。
③哥倫布在1492年10月12日淩晨登上巴哈馬群島的瓜納哈尼島。
說完,他站了起來。
他領來的埃比尼澤也站起來了。
格拉絲和杜絲料到兩位教士要告辭了,就打開了雙扉門。
梅斯萊希埃裡卻什麼沒有看見,也什麼沒有聽見。
雅克曼·埃羅德先生悄悄地向埃比尼澤·考德雷先生說: &ldquo他甚至不和我們招呼。
這不是因為悲傷,是糊塗。
應該相信他是瘋了。
&rdquo 這時候,他拿起他那本小開本《聖經》,伸長兩手,拿住它,好像抓住一隻害怕會飛走的小鳥一樣。
他的這個姿勢使得在場的每個人都等待他将有什麼行動。
格拉絲和杜絲把脖子伸得長長的。
他的嗓音盡力顯得十分莊嚴。
&ldquo梅斯萊希埃裡,我們分别的時候,不能不念一頁《聖經》。
生活中的各種處境都能從書本中得到啟發。
不敬神的人會有維吉爾筆下人物的遭遇④。
信教的人能得到《聖經》的提醒。
随便見到什麼書,信手翻開,它都會給人忠告;《聖經》呢,信手翻開,它都會給人啟示。
對于感到痛苦的人更加有幫助。
從《聖經》中得到的無疑能減輕他們的悲痛。
面對着痛苦中的人,隻要查看一下《聖經》,不用選擇章節,而且真誠地念恰好翻到的地方。
人沒有挑選何章何節,上帝挑選好了。
上帝知道我們需要什麼。
他的看不見的手指指着我們事先沒料到、正在念的章節。
不論是在哪一頁,它都肯定會發出光輝。
不要去别處尋找,這樣的光輝對我們就足夠了。
那是上帝那兒送來的話。
我們的命運在那些我們帶着信任和尊敬的心情提到的文字裡已經神秘地告訴我們了。
讓我們靜聽和服從吧。
梅斯萊希埃裡,您現在在痛苦當中,這是安慰人的書;您現在生了病,這是使人恢複健康的書。
&rdquo 雅克曼·埃羅德教士按了一下搭扣的彈簧,随便地将一隻手指插進兩頁紙當中,再把手在打開的書上放了一會兒,同時沉思了片刻,接着,很威嚴地低下眼睛,大聲念起來。
他念的是: &ldquo以撒在田間散步,那條路通向看顧我的永生者之井。
&rdquo &ldquo利百加一看見以撒,就問:&lsquo那從田間向我們這邊走過來的人是誰?&rsquo&rdquo &ldquo以撒就帶利百加進了他的帳篷,跟她成婚,以撒很愛利百加。
&rdquo① 埃比尼澤和黛呂舍特相互對視。
-------- ④指古羅馬詩人維吉爾寫的史詩《埃涅阿斯紀》中主人公的經曆。
①見《聖經·舊約》的《創世記》第二十五章,但教士所念的與原來文字略有不同。
《聖經》上寫着:&lsquo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②&rsquo&rdquo 埃比尼澤教士把他坐的椅子悄悄地移近雅克曼教士的椅子,用隻有他聽得見的聲音對他說: &ldquo這個人的話是受指使說的。
&rdquo &ldquo受誰?受什麼東西?&rdquo雅克曼·埃羅德教士用同樣的聲調問道。
埃比尼澤聲音很低地回答道: &ldquo受他的良心。
&rdquo 埃羅德聖師在他的口袋裡尋找,從裡面取出一本精裝的十八開的、裝有搭扣的厚書,放到桌子上,高聲說道: &ldquo良心,它就在這兒。
&rdquo 那本書是《聖經》。
-------- ②見《聖經·舊約》的《出埃及記》第二十一章,但全段文字是:&ldquo凡用棍子擊打奴隸,無論男奴或女奴,以緻奴隸立刻死亡的,必須受罰。
如果奴隸過一兩天才死,主人就不必受罰;他在财産上的損失就是他的懲罰。
&rdquo ①是英國的一種地方官員。
②&ldquo以眼還眼,以牙還牙&rdquo是古代以色列民族律法書中的一句,源出《聖經·舊約》的《出埃及記》第二十一章。
該律法規定,如果有人因打架而使孕婦受到傷害,&ldquo那人就得以命償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rdquo,等等。
接着埃羅德聖師态度變得溫和了。
他原來希望對他極其尊重的梅斯萊希埃裡有些用處。
他是本堂牧師,有權利和義務提供意見,不過梅斯萊希埃裡有他的自由。
梅斯萊希埃裡又被沮喪吞沒,一心想着别的事,不再聽他說了。
坐在他身旁的黛呂舍特,低着頭,也陷入了沉思。
她的沉默使這場本來就沒有生氣的談話更增添了尴尬的氣氛。
一個一句話不說的旁觀者是一種難以形容的負擔。
可是埃羅德聖師好像沒有感覺到這一點。
萊希埃裡什麼也不回答,而埃羅德聖師卻随心所欲地繼續說下去。
勸告來自人,啟示來自上帝。
在教士的勸告裡包含着啟示。
接受勸告是有益的,拒絕勸告則很危險。
索梭司因為輕視拿但業的勸告,被十一個魔鬼捉去①。
梯比裡安因為把使徒安得烈趕出他家的門,他染上了麻風②。
巴爾耶稣雖然是魔法師,因為嘲笑聖保羅說的話,眼睛變瞎了③。
艾爾克塞和他的姊妹馬大和馬爾丹娜因為無視瓦朗西阿呂斯的警告,目前都在地獄裡,瓦朗·西阿呂斯的警告明明白白地向他們說明,他們的身高三十八裡的耶稣基督是一個魔鬼①。
奧利巴瑪,又叫猶滴②,接受了勸告。
呂便和弗裡埃聽從上帝那兒來的旨意,僅僅他們的名字就足以表明這一點。
呂便的意思是&ldquo夢幻之子&rdquo,弗裡埃的意思是&ldquo上帝之臉&rdquo③。
梅斯萊希埃裡用拳頭敲了一下桌子。
&ldquo天哪!&rdquo他叫道,&ldquo這是我的過錯。
&rdquo &ldquo您這是什麼意思?&rdquo雅克曼·埃羅德先生問道。
&ldquo我是說這是我的過錯。
&rdquo &ldquo您的過錯?為什麼?&rdquo &ldquo因為我要&lsquo杜蘭德号&rsquo星期五回來④&rdquo。
雅克曼·埃羅德先生在埃比尼澤·考德雷先生的耳朵邊低聲說:&ldquo這個人挺迷信。
&rdquo 他提高聲音,用教訓的口氣說道: &ldquo梅斯萊希埃裡,認為星期五不吉利的想法是幼稚的。
不應該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
星期五和其他的日子沒有什麼不同。
它常常是一個吉祥的日子。
梅倫德斯在星期五建立了聖奧古斯丁城。
亨利七世⑤是在星期五把任務交給約翰·卡伯特的⑥。
&lsquo五月花号&rsquo上的乘客在星期五抵達普羅文斯敦①。
華盛頓②生在一七三二年二月二十二日,那一天是星期五。
克裡斯托弗·哥倫布在一四九二年十月十二日發現美洲,那一天是星期五③。
&rdquo -------- ①據本書原版本注,這段故事查不到來源。
拿但業是耶稣的使徒之一,見《聖經·舊約》的《約翰福音》。
②據本書原版本注,這段故事查不到來源。
梯比裡安,羅馬皇帝。
安得烈是《聖經》中耶稣十二使徒之一。
③巴爾耶稣,魔法師,是與聖保羅同時的塞浦路斯總督的親信。
聖保羅,《聖經》故事人物。
耶稣升天後,向他顯現而直接揀選的使徒。
①艾爾克塞是公元1世紀時一猶太教派的領袖。
馬大是《聖經》故事人物,馬利亞和拉撒路的姐姐,因此這一故事似無根據。
②猶滴,見《聖經·舊約》的《創世記》,是以掃的妻子。
③呂便是雅各和利亞的大兒子,見《聖經·舊約》的《創世記》;至于弗裡埃,據本書原版本注,無法從工具書中查到此人。
據《聖經》現代中文譯本的注,&ldquo呂便&rdquo跟希伯來語&ldquo看哪,一個兒子&rdquo或&ldquo看到我的苦情&rdquo發音相近,與&ldquo夢幻之子&rdquo無關。
④耶稣受難日在星期五。
⑤亨利七世(1457&mdash1509),都铎王朝第一代英格蘭國王。
⑥約翰·卡伯特(約1450&mdash約1499),航海家和探險家。
生于熱那亞。
1496年3月5日英王亨利七世為卡伯特及其兒子頒發特許證書,授權他們航行探索尚未發現的土地。
①&ldquo五月花号&rdquo是1620年英國清教徒去北美殖民地時所乘的船隻,在今馬薩諸塞州普羅文斯敦登陸。
②華盛頓(1732&mdash1799),美國第一任總統。
③哥倫布在1492年10月12日淩晨登上巴哈馬群島的瓜納哈尼島。
說完,他站了起來。
他領來的埃比尼澤也站起來了。
格拉絲和杜絲料到兩位教士要告辭了,就打開了雙扉門。
梅斯萊希埃裡卻什麼沒有看見,也什麼沒有聽見。
雅克曼·埃羅德先生悄悄地向埃比尼澤·考德雷先生說: &ldquo他甚至不和我們招呼。
這不是因為悲傷,是糊塗。
應該相信他是瘋了。
&rdquo 這時候,他拿起他那本小開本《聖經》,伸長兩手,拿住它,好像抓住一隻害怕會飛走的小鳥一樣。
他的這個姿勢使得在場的每個人都等待他将有什麼行動。
格拉絲和杜絲把脖子伸得長長的。
他的嗓音盡力顯得十分莊嚴。
&ldquo梅斯萊希埃裡,我們分别的時候,不能不念一頁《聖經》。
生活中的各種處境都能從書本中得到啟發。
不敬神的人會有維吉爾筆下人物的遭遇④。
信教的人能得到《聖經》的提醒。
随便見到什麼書,信手翻開,它都會給人忠告;《聖經》呢,信手翻開,它都會給人啟示。
對于感到痛苦的人更加有幫助。
從《聖經》中得到的無疑能減輕他們的悲痛。
面對着痛苦中的人,隻要查看一下《聖經》,不用選擇章節,而且真誠地念恰好翻到的地方。
人沒有挑選何章何節,上帝挑選好了。
上帝知道我們需要什麼。
他的看不見的手指指着我們事先沒料到、正在念的章節。
不論是在哪一頁,它都肯定會發出光輝。
不要去别處尋找,這樣的光輝對我們就足夠了。
那是上帝那兒送來的話。
我們的命運在那些我們帶着信任和尊敬的心情提到的文字裡已經神秘地告訴我們了。
讓我們靜聽和服從吧。
梅斯萊希埃裡,您現在在痛苦當中,這是安慰人的書;您現在生了病,這是使人恢複健康的書。
&rdquo 雅克曼·埃羅德教士按了一下搭扣的彈簧,随便地将一隻手指插進兩頁紙當中,再把手在打開的書上放了一會兒,同時沉思了片刻,接着,很威嚴地低下眼睛,大聲念起來。
他念的是: &ldquo以撒在田間散步,那條路通向看顧我的永生者之井。
&rdquo &ldquo利百加一看見以撒,就問:&lsquo那從田間向我們這邊走過來的人是誰?&rsquo&rdquo &ldquo以撒就帶利百加進了他的帳篷,跟她成婚,以撒很愛利百加。
&rdquo① 埃比尼澤和黛呂舍特相互對視。
-------- ④指古羅馬詩人維吉爾寫的史詩《埃涅阿斯紀》中主人公的經曆。
①見《聖經·舊約》的《創世記》第二十五章,但教士所念的與原來文字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