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談用典故

關燈
作文用典故本來同用比喻一樣,有他的心理學上的根據,任何國的文學皆然。

    在外國文學裡頭用典故這件事簡直不成問題,隻看典故用得好不好,正如同比喻用得好不好。

    他們的作家,在他們的作品裡頭,典故不常用,正如同比喻不常用,若用之則是有必要,這時文章的意思格外顯豁,感人的效果格外大。

    中國的事情每不可以常理論,他沒有文章而有典故!于是典故确乎應該在排斥之列。

    我說中國是因為沒有文章而有典故,這話一點也不錯,隻看中國的文章裡頭沒有比喻便可以知道。

    若用比喻則非有意思不可了,有意思才叫做文章。

    隻看周秦的文章連篇累牍用的是比喻,而後來的文章則隻有典故,中國确乎是從周秦以後沒有文章了。

    有典故沒有文章,這樣的文學不應該排斥嗎?那麼照意義說起來,我們反對典故,并不是反對典故本身,乃是反對沒有意思的典故罷了。

     因為反對典故的緣故,我曾贊美宋儒的文章,我讀朱子《四書集注》,文章都很能達意,在他許多文字裡頭隻有兩個典故,即“枉尺直尋”與“膠柱鼓瑟”,實在這也不能算是典故,隻是成語罷了。

    其解釋“欲罷不能”雲:“如行者之赴家,食者之求飽。

    ”這樣有力量的文章要什麼典故呢?二程子稱大程子“蓋自孟子之後,一人而已。

    然學者于道不知所向,則孰知斯人之為功;不知所至,則孰知斯名之稱情也哉?”這是多麼能達意的文章,何暇用典故?這樣的文章,應該算是理想的“古文”。

    即是韓愈所提倡的古文的古文。

    那麼我平常反對古文也隻是反對他沒有意思罷了。

     我今天的本意是作典故贊的,開頭卻說了上面一段話無非是表示我很公平,我說話向來沒有偏見。

    那麼我來贊典故乃是典故真可贊了。

    中國的壞文章,沒有文章隻有典故。

    在另一方面,中國的好文章,要有典故才有文章!這真是一件奇事。

    我所贊美的,便是這種要有典故才有文章的文章了。

    那麼倘若沒有典故豈不就沒有文章了嗎?是不然。

    是必有文章的,因此也必有典故,正如外國文章裡必有風景,必有故事。

    換一句話說,中國的詩人是以典故寫風景,以典故當故事了。

     中國文學裡沒有史詩,沒有悲劇,也不大有小說,所有的隻是外國文學裡最後才發達的“散文”。

    于是中國的散文包括了一切,中國的詩也是散文。

    最顯明的征象便是中國的文章裡(包括詩)沒有故事。

    沒有故事故無須結構,他的起頭同他的收尾是一樣,他是世界上最自由的文章了。

    這正同中國的哲學一樣,他是不需要方法的,一句話便是哲學。

    所以在中國文章裡,有開門見山的話。

    其妙處全在典故。

    下面是庾信《謝滕王赉馬啟》的全文: 某啟:奉教垂赉烏骝馬一匹。

    柳谷未開,翻逢紫燕,陵源猶遠,忽見桃花。

    流電争光,浮雲連影。

    張敞畫眉之暇,直走章台;王濟飲酒之歡,長驅金埒。

    謹啟。

     第一句等于題目。

    接着是無頭無尾的文章,同時也是完完全全的文章,不多不少的文章。

    所用的全是馬的典故,而作者的想象随着奔流出來了。

    柳谷句,張掖之柳谷,有石自開,其文有馬;紫燕是馬名。

    接着兩句,“流電”“浮雲”俱系馬名,“争光”與“連影”則是想象,寫馬跑得快。

    争光猶可及,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