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響應打開一條生路
關燈
小
中
大
楊振聲先生在本刊第一期有一篇《我們要打開一條生路》,并引了“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作題辭,我一看到題目就自己振作了起來,我覺得我要來響應這個号召。
首先要認定我們都是“生于憂患”的,今日要來說話必是不得已,不得已而為國家民族說話。
那麼我說“打開一條生路”,一定是有一條生路了。
這一條生路是什麼呢?很簡單,我們要自信。
從态度上說,我們不妨自居于師道;從工作上說,我們要發揚民族精神,我們的民族精神表現于孔子,再說簡單些,我們現在要講孔子。
一句話,“我們現在要講孔子”就是了,何以先要委曲地說幾句呢?這裡又有一個很大的緣故,即是說我們要講孔子是經過新文化運動來的。
當初胡适之先生提倡新文化運動,聲明是“但開風氣不為師”,那時我在學校裡做學生,很喜歡這個口号,覺得我們真是抱着一個開風氣的使命似的,不知道什麼叫作“為師”,師正是偶像,是要打倒的。
于今則我感覺得要為師,所以我說我們要自居于師道不是偶然說出來的,是很有一番考慮。
接着我說發揚民族精神,我們的民族精神表現于孔子,當然都是經過了考慮,是以為師的資格而說話。
老實說,我們今日而不為師的話,便是自私,便是不憑良心,那樣自己便不說話了。
為師便要講孔子。
這裡是講文藝的,所以我在這裡隻說文藝。
我在民國二十三年寫了一篇《讀論語》,佩服孔子“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的話,以為“思無邪”是了解文藝一個很透徹的意見。
那時我對于這三個字的解釋傾向于聖保羅“凡物本來沒有不潔淨的,惟獨人以為不潔淨,在他就不潔淨了”,一方面,雖然解釋得不算錯,卻還是由于解放的态度來的,即今思之恐不是孔子立言的本旨。
我們當時對于文藝都是從西方文藝得到啟示,懂得西方文藝的“嚴肅”,若中國不是“正經”便是“下流”,即是一真一僞,最表現這個真與僞的莫過于男女問題,戀愛問題,中國人在這些事情上面都缺乏誠意,就男子說自己不尊重自己的人格,也不尊重女子的人格,隻是好色而已,西洋人好色也不失其誠,因之也不失其美,意大利鄧南遮的小說TheChildofPleasure,真正的意思便是“登徒子”,其藝術的價值還是一個美字,中國文學關于好色則是醜态百出,所以要我舉一部書給小孩子讀,我簡直不敢舉,《水浒》罷,《紅樓夢》罷,《西廂記》罷,都有醜态,在我由西方文學而回頭讀中國文學的時候真是痛恨之。
西方文藝關于性欲的描寫也都是嚴肅,中國人隻是下流。
在下流的對面是“正經”,而正經亦是下流,下流是下流的言行一緻,正經則是言行不一緻,隻有這個區别。
我們讨厭正經,反而甚于讨厭下流,對于那些假道學家認為“不潔淨的”,隻看得出假道學家自己的不潔淨,文藝的材料則沒有什麼叫作不潔淨。
因此我佩服孔子思無邪的話,我當時解釋這三個字的意思是,“做成詩歌的材料沒有什麼要不得的,隻看作意如何”。
這是我們自己解放自己。
然而作我們自己生活的準則呢?我們是不是犧牲了自己的生活呢?在别的主義上做了犧牲,犧牲是應當的,若自己犧牲自己的生活則不健康,正如少年人手淫不健康是一樣。
這裡不是道德問題,而是衛生問題。
正确的說,也隻有衛生問題才是道德問題了。
我們那時有逛窯子的朋友,有愛一個女子又愛一個女子的朋友,自己如果患了梅毒,或是博得許多女子的歡喜,便以外國作家如叔本華據說也害了性病引來安慰自己,或以凱沙諾伐
首先要認定我們都是“生于憂患”的,今日要來說話必是不得已,不得已而為國家民族說話。
那麼我說“打開一條生路”,一定是有一條生路了。
這一條生路是什麼呢?很簡單,我們要自信。
從态度上說,我們不妨自居于師道;從工作上說,我們要發揚民族精神,我們的民族精神表現于孔子,再說簡單些,我們現在要講孔子。
一句話,“我們現在要講孔子”就是了,何以先要委曲地說幾句呢?這裡又有一個很大的緣故,即是說我們要講孔子是經過新文化運動來的。
當初胡适之先生提倡新文化運動,聲明是“但開風氣不為師”,那時我在學校裡做學生,很喜歡這個口号,覺得我們真是抱着一個開風氣的使命似的,不知道什麼叫作“為師”,師正是偶像,是要打倒的。
于今則我感覺得要為師,所以我說我們要自居于師道不是偶然說出來的,是很有一番考慮。
接着我說發揚民族精神,我們的民族精神表現于孔子,當然都是經過了考慮,是以為師的資格而說話。
老實說,我們今日而不為師的話,便是自私,便是不憑良心,那樣自己便不說話了。
為師便要講孔子。
這裡是講文藝的,所以我在這裡隻說文藝。
我在民國二十三年寫了一篇《讀論語》,佩服孔子“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的話,以為“思無邪”是了解文藝一個很透徹的意見。
那時我對于這三個字的解釋傾向于聖保羅“凡物本來沒有不潔淨的,惟獨人以為不潔淨,在他就不潔淨了”,一方面,雖然解釋得不算錯,卻還是由于解放的态度來的,即今思之恐不是孔子立言的本旨。
我們當時對于文藝都是從西方文藝得到啟示,懂得西方文藝的“嚴肅”,若中國不是“正經”便是“下流”,即是一真一僞,最表現這個真與僞的莫過于男女問題,戀愛問題,中國人在這些事情上面都缺乏誠意,就男子說自己不尊重自己的人格,也不尊重女子的人格,隻是好色而已,西洋人好色也不失其誠,因之也不失其美,意大利鄧南遮的小說TheChildofPleasure,真正的意思便是“登徒子”,其藝術的價值還是一個美字,中國文學關于好色則是醜态百出,所以要我舉一部書給小孩子讀,我簡直不敢舉,《水浒》罷,《紅樓夢》罷,《西廂記》罷,都有醜态,在我由西方文學而回頭讀中國文學的時候真是痛恨之。
西方文藝關于性欲的描寫也都是嚴肅,中國人隻是下流。
在下流的對面是“正經”,而正經亦是下流,下流是下流的言行一緻,正經則是言行不一緻,隻有這個區别。
我們讨厭正經,反而甚于讨厭下流,對于那些假道學家認為“不潔淨的”,隻看得出假道學家自己的不潔淨,文藝的材料則沒有什麼叫作不潔淨。
因此我佩服孔子思無邪的話,我當時解釋這三個字的意思是,“做成詩歌的材料沒有什麼要不得的,隻看作意如何”。
這是我們自己解放自己。
然而作我們自己生活的準則呢?我們是不是犧牲了自己的生活呢?在别的主義上做了犧牲,犧牲是應當的,若自己犧牲自己的生活則不健康,正如少年人手淫不健康是一樣。
這裡不是道德問題,而是衛生問題。
正确的說,也隻有衛生問題才是道德問題了。
我們那時有逛窯子的朋友,有愛一個女子又愛一個女子的朋友,自己如果患了梅毒,或是博得許多女子的歡喜,便以外國作家如叔本華據說也害了性病引來安慰自己,或以凱沙諾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