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飛天蜈蚣的絕命書
關燈
小
中
大
到了黃牛峽大覺寺。
飛天蜈蚣在大覺寺呆了幾天,無住禅師替他寫了一封八行,命他拿着這封信,投奔雲南哀牢山隐居的滇南大俠葛乾孫。
把我留在大覺寺,拜托無住禅師傳授内家宗派的武功。
其實照飛天蜈蚣的輩份來說,無住禅師還是我的師祖輩了,可是那位無住禅師真不愧有道高僧,知道我身世可憐,留在寺内,非常愛護,文武兩道,早晚盡心指點,也不教我落發,說我不是沙門中人。
這樣過了三四年,得略窺内家門徑,可是年紀也到二十左右了,可是飛天蜈蚣從未見面。
有時想起飛天蜈蚣待我好處,也曾問過無住禅師,老和尚隻是搖頭歎息,不說所以,似乎知道他的蹤迹,卻不願我知道。
&ldquo這是以前的事。
三四年後,無住禅師忽然動了雲遊天下,廣結功德的志願。
有一天,在方丈室内,對我說道:&lsquo飛天蜈蚣秉性魯莽,事事任性,可是一生口直心快,功罪足以相抵,唯獨對于你,卻是非常愛惜,期望至深,對待自己親生也不過如此。
這幾年,他有時寫信來,有時托人到此,探望你身體怎樣,功夫怎樣,可見愛你之心,時時在念,大約也是你們前生緣分。
現在咱們也要分手,你的功夫略有小成,年紀也不小了,應該到江湖閱曆閱曆,才是正理。
而且有一件要緊的事,似乎應該你去做的,如果你本心不願意,老僧也決不強人所難。
&rsquo &ldquo當時聽得莫名其妙,我說:&lsquo師祖遠遊,應該有人伺候,讓我跟着您去吧。
&rsquo &ldquo無住禅師長髯一拂,搖頭歎道:&lsquo唉,癡孩子!天下事哪能讓咱們順順當當去做呢?孩子,現在你隻知道跟着老僧,這幾年沒有見着你義父,難道心裡一點不念記麼?&rsquo &ldquo我心裡一動,忙問道:&lsquo你老人家不讓我跟去,我别無親人,自然找我義父去了。
&rsquo &ldquo無住禅師忽然一聲長歎,從大寬袖裡,摸索出幾封信來,交我細看一遍再說。
我一看三封信的信皮,就知道是飛天蜈蚣的親筆,三封信非但發信的地點不一樣,連信的日子,全差得很遠。
&ldquo第一封,是我初到大覺寺的年終寄來的,信内大意是這樣說的:&lsquo奉命到雲南哀牢山尋找滇南大俠葛師叔,到此師叔早已遠赴朔北。
幸逢瞿塘舊友,同在就近阿迷州碧虱寨普土司府内存身,容後再行續禀,小兒務乞慈悲教導。
&rsquo &ldquo第二封是從江北徐州紅花鋪發出的,日子卻是第三年春初,信内說:&lsquo葛叔迄未回滇,普府難以存身。
在到滇第二年春仲,因有要事,從廣西海道,遠走台灣。
又從台灣泛海,直達山東海口登陸。
在江湖上混了一年多,又承同道邀請,于徐州開設勝遠镖局,水路專走長江上下流,旱路專走淮南、淮北一帶,開設迄今,生意興隆,諸事托福,茲托便友帶奉紋銀百兩,明珠一串,乞笑納,小兒武功有進步否?念念。
&rsquo &ldquo第三封同第二封隻差七個月,是那時半月前從紅花鋪托镖趟手專程送來的,字迹歪斜,頗難辨認,大意說:&lsquo目前護镖走長江上流,原拟交镖後,便道晉谒。
不幸狹路逢仇,身受重傷,同道救回镖局,已難醫治。
不報此仇,死難瞑目。
奇寶一件,舉世無雙,還有半生性命換來的積蓄,應付小兒承受。
藏金吼峰般若庵秘&hellip&hellip&rsquo秘字下面,似乎還有一點一撇小半個字,又有一大墨點,好像寫這封信時,定已力竭神危,勉強寫到秘字下面,一個字頭的兩筆,便落筆氣斷,所以最後留下一個大墨點。
&ldquo當時我看最後一封絕命書,宛如有人重重的當頭打下一記悶棍,天旋地轉,不知自己一個身子,放在何處。
兩隻手捧那紙絕命書,瑟瑟直抖,眼淚像開閘一般直流下來。
我從小賣身為奴,本身父母和姓名,可以說無從查考,原是個十足苦命人。
飛天蜈蚣幾年養育之恩不算,隻看他先後三封信,每一次信内都流露出對我的深情,臨死時還留着積蓄叫我承受,可見平時對我的情意,已到甚麼地步,老和尚說得不錯,就是親生,也不過如此。
這樣一想,叫我怎能不傷心?當時我大恸之下,我跳着腳問老和尚:&lsquo為甚麼信到了半個月以後,才叫我知道?我義父愛我一場,這樣慘死,連個披麻帶孝的人都沒有,叫我心裡如何下得去?&rsquo說着又大哭起來,逼着老和尚說出仇人姓名,立志要替義父報仇,不報此仇,誓不為人。
&ldquo無住禅師凄然說道:&lsquo你這樣孝心,實在難得,不枉飛天蜈蚣結識你一場,老僧教導你這些年!你要知道,這半個月内,老僧特地晝夜加工,傳授你三十六手少林鞭法,你還說這雙鞭輕重模樣,同你義父常使的一模一樣。
你
飛天蜈蚣在大覺寺呆了幾天,無住禅師替他寫了一封八行,命他拿着這封信,投奔雲南哀牢山隐居的滇南大俠葛乾孫。
把我留在大覺寺,拜托無住禅師傳授内家宗派的武功。
其實照飛天蜈蚣的輩份來說,無住禅師還是我的師祖輩了,可是那位無住禅師真不愧有道高僧,知道我身世可憐,留在寺内,非常愛護,文武兩道,早晚盡心指點,也不教我落發,說我不是沙門中人。
這樣過了三四年,得略窺内家門徑,可是年紀也到二十左右了,可是飛天蜈蚣從未見面。
有時想起飛天蜈蚣待我好處,也曾問過無住禅師,老和尚隻是搖頭歎息,不說所以,似乎知道他的蹤迹,卻不願我知道。
&ldquo這是以前的事。
三四年後,無住禅師忽然動了雲遊天下,廣結功德的志願。
有一天,在方丈室内,對我說道:&lsquo飛天蜈蚣秉性魯莽,事事任性,可是一生口直心快,功罪足以相抵,唯獨對于你,卻是非常愛惜,期望至深,對待自己親生也不過如此。
這幾年,他有時寫信來,有時托人到此,探望你身體怎樣,功夫怎樣,可見愛你之心,時時在念,大約也是你們前生緣分。
現在咱們也要分手,你的功夫略有小成,年紀也不小了,應該到江湖閱曆閱曆,才是正理。
而且有一件要緊的事,似乎應該你去做的,如果你本心不願意,老僧也決不強人所難。
&rsquo &ldquo當時聽得莫名其妙,我說:&lsquo師祖遠遊,應該有人伺候,讓我跟着您去吧。
&rsquo &ldquo無住禅師長髯一拂,搖頭歎道:&lsquo唉,癡孩子!天下事哪能讓咱們順順當當去做呢?孩子,現在你隻知道跟着老僧,這幾年沒有見着你義父,難道心裡一點不念記麼?&rsquo &ldquo我心裡一動,忙問道:&lsquo你老人家不讓我跟去,我别無親人,自然找我義父去了。
&rsquo &ldquo無住禅師忽然一聲長歎,從大寬袖裡,摸索出幾封信來,交我細看一遍再說。
我一看三封信的信皮,就知道是飛天蜈蚣的親筆,三封信非但發信的地點不一樣,連信的日子,全差得很遠。
&ldquo第一封,是我初到大覺寺的年終寄來的,信内大意是這樣說的:&lsquo奉命到雲南哀牢山尋找滇南大俠葛師叔,到此師叔早已遠赴朔北。
幸逢瞿塘舊友,同在就近阿迷州碧虱寨普土司府内存身,容後再行續禀,小兒務乞慈悲教導。
&rsquo &ldquo第二封是從江北徐州紅花鋪發出的,日子卻是第三年春初,信内說:&lsquo葛叔迄未回滇,普府難以存身。
在到滇第二年春仲,因有要事,從廣西海道,遠走台灣。
又從台灣泛海,直達山東海口登陸。
在江湖上混了一年多,又承同道邀請,于徐州開設勝遠镖局,水路專走長江上下流,旱路專走淮南、淮北一帶,開設迄今,生意興隆,諸事托福,茲托便友帶奉紋銀百兩,明珠一串,乞笑納,小兒武功有進步否?念念。
&rsquo &ldquo第三封同第二封隻差七個月,是那時半月前從紅花鋪托镖趟手專程送來的,字迹歪斜,頗難辨認,大意說:&lsquo目前護镖走長江上流,原拟交镖後,便道晉谒。
不幸狹路逢仇,身受重傷,同道救回镖局,已難醫治。
不報此仇,死難瞑目。
奇寶一件,舉世無雙,還有半生性命換來的積蓄,應付小兒承受。
藏金吼峰般若庵秘&hellip&hellip&rsquo秘字下面,似乎還有一點一撇小半個字,又有一大墨點,好像寫這封信時,定已力竭神危,勉強寫到秘字下面,一個字頭的兩筆,便落筆氣斷,所以最後留下一個大墨點。
&ldquo當時我看最後一封絕命書,宛如有人重重的當頭打下一記悶棍,天旋地轉,不知自己一個身子,放在何處。
兩隻手捧那紙絕命書,瑟瑟直抖,眼淚像開閘一般直流下來。
我從小賣身為奴,本身父母和姓名,可以說無從查考,原是個十足苦命人。
飛天蜈蚣幾年養育之恩不算,隻看他先後三封信,每一次信内都流露出對我的深情,臨死時還留着積蓄叫我承受,可見平時對我的情意,已到甚麼地步,老和尚說得不錯,就是親生,也不過如此。
這樣一想,叫我怎能不傷心?當時我大恸之下,我跳着腳問老和尚:&lsquo為甚麼信到了半個月以後,才叫我知道?我義父愛我一場,這樣慘死,連個披麻帶孝的人都沒有,叫我心裡如何下得去?&rsquo說着又大哭起來,逼着老和尚說出仇人姓名,立志要替義父報仇,不報此仇,誓不為人。
&ldquo無住禅師凄然說道:&lsquo你這樣孝心,實在難得,不枉飛天蜈蚣結識你一場,老僧教導你這些年!你要知道,這半個月内,老僧特地晝夜加工,傳授你三十六手少林鞭法,你還說這雙鞭輕重模樣,同你義父常使的一模一樣。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