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外篇
關燈
小
中
大
,則行道于當時。
故素貧賤,則行乎貧賤;素富貴,則行乎富貴。
君子之達者,豈必窮之為尚哉?惟不忘此心,思以救民之窮,振士之窮而已。
某公遭盛時,居重地,位尊祿厚,固不可與窮者同日語,顧能屏省驺從,儉節自奉,而于窭人貧士,辄揮斥金币,以相濟援,是可謂救民之窮。
人有寸長片言,必加轸念,延譽而汲引之,惟恐不及,是可謂振士之窮矣。
然獨有大者焉。
聞四方水旱盜賊,則為蹙然而不甯,有所推蔫,一切付之公議,而不侵其職。
茲方佐天子,出政令,以宣德布澤,任賢使能,俾家給人足,民安而吏稱。
啼饑号寒之聲不聞于野,歎老嗟卑之氣不形于朝,天下之人無不獲其所者。
然則,公之達,施厚報,雖欲辭之不可得,何窮之足雲乎?是固公之所以自警,而尤有自玉于成者也。
” 《苦說》雲:“‘苦’之為義,為困悴、為勤勞、為辛楚、為陵侮。
今姑就‘勤’與‘困’言之。
天下之味有五,而苦居其一。
酸堿之類各有所偏,惟苦與甘正相對,于是有勞困之象焉。
《書·五行》曰:‘炎上作苦,火之味也。
’惟人之情□然,其為苦正與樂對者也。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是以味喻志也。
張良曰‘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以味喻言也。
楊雄曰‘顔苦孔之卓,是以味喻學也。
蓋以安居快适之時,寓勤勞困悴之義,君子固有擇焉。
天下之物,甘者常少,而苦者常多。
天下之情,苦者常多,而樂者常少。
處樂者易,而處苦者難。
故為學者,必攻苦食淡,疲精力而不敢逸;立身者,必餐米齧蘖,絕嗜欲,戒遊逸,而不于便安是圖;莅政治事者,必勞心焦思,鞠躬盡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而後學可成,身可立,而政事可行也。
苦之義其盡于是乎?公入為天子股肱心膂之臣,凡政之黜陟予奪,無所不得聞。
出為爪牙之将,凡令之生殺賞罰,無所不得行。
然都重位而不忘乎勤,飨厚祿而不忘乎儉。
甯勤吾之身,而不忍勤吾之民;甯困吾之心,而不忍困吾之事。
通達民隐,奉宣德意,如古所謂問民疾苦者。
暑不張蓋,險不乘輿,手撫瘡痍,口問疾病,如古所謂與士卒同甘苦者。
公之心,蓋以天下為心,而不以一人之心為心也。
予故以公之所自處者為說,公有味于斯言也哉。
嗚呼!為是說者,亦為之窮且苦矣。
” 元禮部郎中陳孚,使交趾,以至元癸巳二月三日宿丘溫驿,未昏見新月,乃在天心。
我太宗永樂八年,親征北虜,學士金幼孜從。
三月八日次鳴銮戍,夜仰視北鬥,正直頭上。
以此推之,就謂天高而星辰遠耶。
談天衍謂:“中國天下八分之一,合赤縣神州而分為九州。
”妄可知矣。
月令出土牛,以示農耕之早晚。
謂于國城之南立土牛,其言立春在十二月望,策牛人近前,示其農早也。
立春在十二月晦及正月朔,則策牛人當中,示其農中也。
立春在正月望,策牛人在後,示其農晚也。
為國之大計,不失農時,故聖人急于養民,務成東作。
唐李涪刊誤雲雲。
今天下州郡,立春日,制一土牛,飾以文彩,即以彩杖鞭之。
既而碎之,各持其土,以祈稔。
何謂乎?勝國至元中,春牛經式,至今襲而為之。
以策牛人立處,為芒神忙閑之異。
牛頭、角、身、蹄、尾,籠索芒神貌像,服色、蓑束一就。
年月幹支,為其施設,尤是可笑。
續述征記,堯即位,至永嘉三年,二千七百二十有一載。
記于《堯碑》。
春按,堯即位甲辰,晉武帝泰始元年乙酉,去堯即位二千七百二年。
泰始二十年甲辰,是為二千七百二十一年。
懷帝永嘉三年己巳,則二千七百四十六年。
《堯碑》誤矣。
自堯即位,至我大明洪武元年,三千七百二十五年,凡六十三甲子。
唐堯元年甲辰,至我太祖洪武元年戊申,計三千七百二十五年,六十三甲子。
邵氏《經世書》謂,堯得天地之中數。
蓋堯之時,在日甲月巳,星癸辰申,而當乾之九五,值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之中,故謂中數也。
考之天開甲子,至我太祖洪武十七年甲子,計六萬八千八百八十一年。
勝國元明善有曰:“夏禹即位後八年,而得甲子,入午會之初運,當妒之初六。
”故推勝國至元甲子,為午會第十運,則今已入第十一運之中,乃妨之九三也。
欲複二帝之盛,以跻三代之長,是望于今日。
洪武十七年,欽天監博士元統言:“曆日之法,其來尚矣。
今曆,雖
故素貧賤,則行乎貧賤;素富貴,則行乎富貴。
君子之達者,豈必窮之為尚哉?惟不忘此心,思以救民之窮,振士之窮而已。
某公遭盛時,居重地,位尊祿厚,固不可與窮者同日語,顧能屏省驺從,儉節自奉,而于窭人貧士,辄揮斥金币,以相濟援,是可謂救民之窮。
人有寸長片言,必加轸念,延譽而汲引之,惟恐不及,是可謂振士之窮矣。
然獨有大者焉。
聞四方水旱盜賊,則為蹙然而不甯,有所推蔫,一切付之公議,而不侵其職。
茲方佐天子,出政令,以宣德布澤,任賢使能,俾家給人足,民安而吏稱。
啼饑号寒之聲不聞于野,歎老嗟卑之氣不形于朝,天下之人無不獲其所者。
然則,公之達,施厚報,雖欲辭之不可得,何窮之足雲乎?是固公之所以自警,而尤有自玉于成者也。
” 《苦說》雲:“‘苦’之為義,為困悴、為勤勞、為辛楚、為陵侮。
今姑就‘勤’與‘困’言之。
天下之味有五,而苦居其一。
酸堿之類各有所偏,惟苦與甘正相對,于是有勞困之象焉。
《書·五行》曰:‘炎上作苦,火之味也。
’惟人之情□然,其為苦正與樂對者也。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是以味喻志也。
張良曰‘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以味喻言也。
楊雄曰‘顔苦孔之卓,是以味喻學也。
蓋以安居快适之時,寓勤勞困悴之義,君子固有擇焉。
天下之物,甘者常少,而苦者常多。
天下之情,苦者常多,而樂者常少。
處樂者易,而處苦者難。
故為學者,必攻苦食淡,疲精力而不敢逸;立身者,必餐米齧蘖,絕嗜欲,戒遊逸,而不于便安是圖;莅政治事者,必勞心焦思,鞠躬盡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而後學可成,身可立,而政事可行也。
苦之義其盡于是乎?公入為天子股肱心膂之臣,凡政之黜陟予奪,無所不得聞。
出為爪牙之将,凡令之生殺賞罰,無所不得行。
然都重位而不忘乎勤,飨厚祿而不忘乎儉。
甯勤吾之身,而不忍勤吾之民;甯困吾之心,而不忍困吾之事。
通達民隐,奉宣德意,如古所謂問民疾苦者。
暑不張蓋,險不乘輿,手撫瘡痍,口問疾病,如古所謂與士卒同甘苦者。
公之心,蓋以天下為心,而不以一人之心為心也。
予故以公之所自處者為說,公有味于斯言也哉。
嗚呼!為是說者,亦為之窮且苦矣。
” 元禮部郎中陳孚,使交趾,以至元癸巳二月三日宿丘溫驿,未昏見新月,乃在天心。
我太宗永樂八年,親征北虜,學士金幼孜從。
三月八日次鳴銮戍,夜仰視北鬥,正直頭上。
以此推之,就謂天高而星辰遠耶。
談天衍謂:“中國天下八分之一,合赤縣神州而分為九州。
”妄可知矣。
月令出土牛,以示農耕之早晚。
謂于國城之南立土牛,其言立春在十二月望,策牛人近前,示其農早也。
立春在十二月晦及正月朔,則策牛人當中,示其農中也。
立春在正月望,策牛人在後,示其農晚也。
為國之大計,不失農時,故聖人急于養民,務成東作。
唐李涪刊誤雲雲。
今天下州郡,立春日,制一土牛,飾以文彩,即以彩杖鞭之。
既而碎之,各持其土,以祈稔。
何謂乎?勝國至元中,春牛經式,至今襲而為之。
以策牛人立處,為芒神忙閑之異。
牛頭、角、身、蹄、尾,籠索芒神貌像,服色、蓑束一就。
年月幹支,為其施設,尤是可笑。
續述征記,堯即位,至永嘉三年,二千七百二十有一載。
記于《堯碑》。
春按,堯即位甲辰,晉武帝泰始元年乙酉,去堯即位二千七百二年。
泰始二十年甲辰,是為二千七百二十一年。
懷帝永嘉三年己巳,則二千七百四十六年。
《堯碑》誤矣。
自堯即位,至我大明洪武元年,三千七百二十五年,凡六十三甲子。
唐堯元年甲辰,至我太祖洪武元年戊申,計三千七百二十五年,六十三甲子。
邵氏《經世書》謂,堯得天地之中數。
蓋堯之時,在日甲月巳,星癸辰申,而當乾之九五,值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之中,故謂中數也。
考之天開甲子,至我太祖洪武十七年甲子,計六萬八千八百八十一年。
勝國元明善有曰:“夏禹即位後八年,而得甲子,入午會之初運,當妒之初六。
”故推勝國至元甲子,為午會第十運,則今已入第十一運之中,乃妨之九三也。
欲複二帝之盛,以跻三代之長,是望于今日。
洪武十七年,欽天監博士元統言:“曆日之法,其來尚矣。
今曆,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