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六月金方慶回國。

    他拜見了忠烈王,詳細地上報了自己在上都的所見所聞,說元朝一定還會再征日本,而且主要是利用新投降的宋國将士之手來實行,高麗就算受到波及,估計也不會比第一次嚴重。

    金方慶實際上就是這麼想的。

     但沒想到的是,在金方慶歸國幾天之後,元朝中書省就下達了制作弓箭的命令。

    一月時曾一度通知中止,沒過半年又回到了原點。

    但這次隻限于制作弓箭,其他的武器、舟艦都不涉及。

    這成了高麗君臣們議論的焦點。

    他們總覺得其中有不好的征兆,但也可能是好的。

    關鍵是看怎麼想了,大部分人還是較為樂觀,他們認為,由于公主忽都魯揭裡迷失下嫁,高麗和元已是一家,所以忽必烈隻讓高麗負責制作弓箭。

     還有人說,在上一次戰役中,高麗犧牲太大了,所以忽必烈這次決定免除高麗再征日本的課役,隻象征性地安排了弓箭制作的任務。

    忠烈王想,不管怎樣,弓箭制作任務也無法完成。

    金方慶也這麼認為。

    對現在的高麗來說,就算隻是制作弓箭也絕非易事。

    但無論如何都要拼命完成。

     十月三日元使入國,帶來了忽必烈的诏令,催促忠烈王和公主以明年五月為期入朝。

    對于公主忽都魯揭裡迷失來說,這将是她嫁到高麗以來第一次回到祖國。

    國王和王妃攜手入朝,這在高麗群臣們看來是一件好事。

    忠烈王立即派出使者向忽必烈回報,願遵旨入朝。

    緊随其後又派出使者向忽必烈進獻栗子。

    曾經兩度出使日本的趙良弼在第一次回國時帶回了栗樹苗。

    元宗把它種在了和日本氣候相似的義安縣的山村裡,今年第一次結果,忠烈王立刻想着進獻給忽必烈。

     高麗百姓往北部遷移一事在這一年秋天漸漸趨于停止了。

    因為沒有什麼大事發生,自然災害也少,就算不豐收,米的産量也是近幾年以來的最高值,高麗的農村又難得地看到了希望。

    在所有人的眼中,高麗的一切都在逐漸向好。

     在至元十三年眼看就要到來的十二月十六日夜,突然發生了一件事。

    有一封書信被投到了副達魯花赤石抹天衢的府中。

    信寫得很工整。

     &mdash&mdash貞和宮主失寵,使巫女詛咒公主。

    又齊安公淑、中贊金方慶,其餘李昌慶、李汾禧、李汾成等四十三人欲謀不軌,複入江華島。

     不到一刻鐘,書中提到的王族齊安公淑、金方慶等六位政府要員就被元兵逮捕。

    第二天天沒亮,根據公主忽都魯揭裡迷失的指示,忠烈王以前的妃子貞和宮主等也被移至别宮,幽禁在王宮的一間裡,其府庫也被查封。

    前去逮捕貞和宮主的那支隊伍的指揮官就是公主的怯憐口[14]封侯、張舜龍、車信等人。

    公主下嫁時他們跟随來到高麗,之後依仗其特殊的身份四下活動。

    民間對他們的評價褒貶不一。

     事件發生的第二天正是高麗的宰相們每月一次集中到達魯花赤府辦理政務的日子。

    出席這次集會的宰相們還不知道事情的起因。

    天衢對此一句也沒提。

     &ldquo春天已經近了。

    餘也想和宰相們比試一番,試作應景的詩歌一篇。

    &rdquo 和金方慶同年、已經六十六歲的老宰相贊成事[15]柳璥開口了。

    隻有他知道此事。

     &ldquo王妃和宰相的首班都在缧绁[16],這豈是嘯詠的時候?&rdquo 他的聲音因憤怒而顫抖。

    石抹天衢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柳璥一出了達魯花赤的府邸就前往王宮參見了國王。

    忠烈王不把忽都魯揭裡迷失稱作王妃,而是以&ldquo蒙古的客人&rdquo來稱呼她,&ldquo蒙古的客人和我的孩子一起回老家去了&rdquo,說完他就大笑起來。

    等他漸漸恢複平靜,這個小國的國王又自嘲似的笑了起來。

    這是忠烈王無奈之下的神色。

    據說他平生都對公主任性的行為束手無策。

    柳璥知道那不單單隻是傳言。

     柳璥從國王那裡得到了谒見公主的許可,當即趕赴敬成宮,在元成殿見到了公主。

    他膝行向前跪到公主的面前說道: &ldquo近來權臣一執掌國政,就流行中傷,國家為此長期紊亂。

    如不确定讒言的虛實,加以誅戮,恰如收割草菅,百姓和官員都心覺戰栗,朝不保夕。

    近時聖光普射,蕩除不逞之輩,将公主遠降至東方此國。

    臣等悅不複前日之禍,深信不疑。

    然則如今又有此事。

    對投來的匿名書信,柳璥無論如何也想申辯幾句。

    我國百姓貧衰,到處都駐屯着陛下的軍隊,試問誰敢逃竄或是企圖不軌?匿名信函本不足為信。

    若是以此為憑而去怪罪他人,衆人擔心明日自己也會遭此命運,如此誰還會盡力為陛下辦事?公主下嫁到我國後,國人們安居樂業,深感帝德。

    如果宮主要以私怨詛咒公主,則違背神德的災禍一定也會降臨到她的頭上。

    生于高麗之人,怎會不清楚這個道理?&rdquo 涕泗橫流之下,柳璥再也說不出話來了。

    但他每一句話都打動了在場的人們的心。

     十八歲的年輕王妃闆着她那暴躁而神經質的臉,一眼不眨地看着老宰相的臉,然後說道: &ldquo放了他們,就留下貞和吧。

    &rdquo 她的臉色蒼白,眼神發直,但聲音卻很清脆。

    柳璥擡起臉來的時候,公主正從座位上起身向裡屋走去。

    柳璥突然站起身來,追着公主進了裡屋,又再次匍匐在地,抓住了公主的衣腳,再次為宮主辯解,想求她釋放宮主。

    忽都魯揭裡迷失站在那裡俯視着柳璥,就是在這種場合下她也沒有露出什麼表情: &ldquo把宮主也放了吧。

    &rdquo 她隻說了這麼一句。

    小巧而稚氣未脫的臉上似乎隻有小小的嘴在動。

    柳璥意識到從公主的嘴裡說出的是&ldquo放了她&rdquo 而不是&ldquo殺了她&rdquo時,公主已經走到裡面去了。

    他嘴裡千恩萬謝,長時間把額頭抵在地上恸哭起來。

     那一天齊安公淑、金方慶等數人被從牢裡放了出來,貞和宮主也恢複了自由。

     這件事就這樣解決了,沒有後續和牽連,但了解曾發生過此事的人都會對高麗的前途抱有一種無法言述的不安。

    不知是何人投書給達魯花赤的,從這種近似兒戲的舉動引起了國家的動蕩一事來看,現在的高麗确實潛伏着内憂外患。

    那種不确切的不安就仿佛一條暗渠,潛藏在這個國家不為人知的某個角落。

     通過這件事,高麗的臣僚們了解了副達魯花赤石抹天衢是一個怎樣的人。

    僅憑一封匿名書信,他就會毫不猶豫地抓捕昨日前還和他高談闊論的高麗要員。

    且齊安公淑是王族,金方慶是獲忽必烈賜予金符的重臣。

    原本石抹天衢是副達魯花赤,應該是位居正達魯花赤張國綱之下的,但以前一直有傳言說,作為駐紮官[17],實權不在張國綱,而是由石抹天衢掌控,沒想到通過這件事證明了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