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一、雷紋壺一、子爵一、内言卣一、康侯鼎一、明簋一、雷紋觚一、召仲簠一、素洗一、犧首罍一,皆周時法物,命陳設殿庭。
乾隆五十年,建辟雍宮于國子監集賢門内。
宮四面出向,周以環池,有橋四,前有碑亭二。
是年二月上丁,高宗親行釋奠,臨雍講學,舉行盛典,有《禦制國學新建辟雍圜水工成碑記》、《禦制上丁釋奠後臨新建辟雍講學詩》四首、《禦制三老五更說》,皆勒石。
諸臣皆有《聖主臨雍禮成恭紀詩》。
乾隆九年,诏編内廷秘笈為《天祿琳琅》。
乾隆四十年,重為補緝,以經史子集為綱,以宋金元明刊版朝代為次。
其一書而載數本,用《遂初堂書目》例,詳其題跋、姓名、收藏印記;兼用《鐵網珊瑚》例,至各冠禦題,品評甲乙。
則自來冊府儲藏,未聞斯盛矣。
襲封簡親王德沛,貝子福存之子。
應襲封鎮國将軍,讓與從子,而己托疾入山讀書。
世宗朝召見,問所欲。
曰:“願得側身孔廟,分特豚之饋。
”世宗重之,授兵部侍郎。
高宗登極,熙朝新語。
遷湖廣總督。
調任江南,尋内擢尚書,襲封簡親王。
常詣成均講《大學》,橋門俯聽者千餘人,皆悅服。
助教河間王仲穎之銳前曰:“猶未盡。
”王請益,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節,聖經畢矣。
其本亂以下數語,乃重申之。
以見吾儒所以異于二氏之義。
”王欣然揖謝。
賢王之虛己好學,從可想見矣。
昆山朱以載厚章天資超絕,五官并用。
嘗于座間手錄《孝子傳》,而令二人左右隅坐,各操紙筆,口授令書,一成骈體序文,一成長律。
已而各書竟,合座傳觀,詩文俱工,所錄《孝子傳》精楷,無一訛字,真奇才也。
著有《多師集》。
丹徒餘文圻京,工詩植品,沈歸愚宗伯與訂車笠交。
伯鄉魏念廷觀察愛其詩,欲令往見。
文圻曰:“往役義也,以詩為羔雁,非禮也。
”卒不往,以布衣終。
著有《江幹詩鈔》。
元和蔣震牧曾荦有至性,父子宣病肢體卷曲,中夜含淚拊摩,跪中庭籲天求代,風露所侵,得濕氣病。
又迎醫至數百裡外,觸炎暑,犯霜雪,如是者數載,竟以瘵疾卒。
士林以其少年死孝,鹹惋惜焉。
錢唐諸生徐爾熾之配汪氏,年二十二歸于徐,事舅姑以孝聞。
甫七月而夫卒,汪誓欲殉,雉經者再,繩辄中斷。
将自刭,小婢瞷知之,以告舅姑,亟救之。
時汪已孕四五月矣,舅姑谕以宗祀為重,乃泣受命。
閱五月,遺嗣維康生。
及長,躬親課讀。
維康有聲庠序,娶婦藍氏。
七年甫有娠,而維康遘疾。
藍禱于神,請以身代,剜臂肉以和藥,卒罔效,藍絕粒欲死。
姑從容谕之曰:“餘延未亡之命以至于今,為遺嗣故也。
汝歸我家七年未生子,今複有娠,若男也,則徐氏血食又綿延矣。
” 語未竟,婦姑皆哭失聲。
逾三月而生子承恩。
家益落,藍養姑訓子,衣食膏火之資,盡給于十指間,因積勞成疾。
汪六十六歲卒,守節四十四年。
藍五十八歲卒,守節三十年。
承恩既成熙朝新語。
立,白于有司,請旌如例。
杭人至今稱,徐氏兩世遺腹,不絕如線,實有天幸。
傳曰:“明德之後,必有達人。
”吾知其嗣之必昌矣。
會稽吳鑒南璜,征士樸存之子也,少負詩名,力學不倦。
乾隆庚辰成進士,榜下授主事。
改官四川重慶府通判,殉木果木之難。
箧中有《黃琢山房集》,令家人懷之脫出,曰:“我死,弗令此詩失。
”其同年友畢制府沅為序而刻之。
汜水縣東南四十裡,有山名曰五雲,高絕千尋,形勢嶕峣,與三峰蘭若東西相峙,中忽聳起,關一邑旺氣。
上有古清涼觀,汜水人士或讀書其中,每見白雲入戶,因名五雲觀。
有浮屠九級,不知建自何代。
明宣德中,有雷姓者利其磚,毀之以為觀中階基。
其中得石徑尺,泐曰:“逢雷必破。
”土人神之。
至今以塔山名。
絕頂有泉曰野狐窦,水從石罅出,不溢不涸,宛轉層崖怪石間,亦水之奇者。
乾隆癸未,挑賈魯河,查探水源得之,始纂入縣志。
打箭爐,在成都西南九百二十裡。
相傳蜀漢諸葛武侯南征,遣偏将郭達造箭于此。
乾隆五十年,建辟雍宮于國子監集賢門内。
宮四面出向,周以環池,有橋四,前有碑亭二。
是年二月上丁,高宗親行釋奠,臨雍講學,舉行盛典,有《禦制國學新建辟雍圜水工成碑記》、《禦制上丁釋奠後臨新建辟雍講學詩》四首、《禦制三老五更說》,皆勒石。
諸臣皆有《聖主臨雍禮成恭紀詩》。
乾隆九年,诏編内廷秘笈為《天祿琳琅》。
乾隆四十年,重為補緝,以經史子集為綱,以宋金元明刊版朝代為次。
其一書而載數本,用《遂初堂書目》例,詳其題跋、姓名、收藏印記;兼用《鐵網珊瑚》例,至各冠禦題,品評甲乙。
則自來冊府儲藏,未聞斯盛矣。
襲封簡親王德沛,貝子福存之子。
應襲封鎮國将軍,讓與從子,而己托疾入山讀書。
世宗朝召見,問所欲。
曰:“願得側身孔廟,分特豚之饋。
”世宗重之,授兵部侍郎。
高宗登極,熙朝新語。
遷湖廣總督。
調任江南,尋内擢尚書,襲封簡親王。
常詣成均講《大學》,橋門俯聽者千餘人,皆悅服。
助教河間王仲穎之銳前曰:“猶未盡。
”王請益,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節,聖經畢矣。
其本亂以下數語,乃重申之。
以見吾儒所以異于二氏之義。
”王欣然揖謝。
賢王之虛己好學,從可想見矣。
昆山朱以載厚章天資超絕,五官并用。
嘗于座間手錄《孝子傳》,而令二人左右隅坐,各操紙筆,口授令書,一成骈體序文,一成長律。
已而各書竟,合座傳觀,詩文俱工,所錄《孝子傳》精楷,無一訛字,真奇才也。
著有《多師集》。
丹徒餘文圻京,工詩植品,沈歸愚宗伯與訂車笠交。
伯鄉魏念廷觀察愛其詩,欲令往見。
文圻曰:“往役義也,以詩為羔雁,非禮也。
”卒不往,以布衣終。
著有《江幹詩鈔》。
元和蔣震牧曾荦有至性,父子宣病肢體卷曲,中夜含淚拊摩,跪中庭籲天求代,風露所侵,得濕氣病。
又迎醫至數百裡外,觸炎暑,犯霜雪,如是者數載,竟以瘵疾卒。
士林以其少年死孝,鹹惋惜焉。
錢唐諸生徐爾熾之配汪氏,年二十二歸于徐,事舅姑以孝聞。
甫七月而夫卒,汪誓欲殉,雉經者再,繩辄中斷。
将自刭,小婢瞷知之,以告舅姑,亟救之。
時汪已孕四五月矣,舅姑谕以宗祀為重,乃泣受命。
閱五月,遺嗣維康生。
及長,躬親課讀。
維康有聲庠序,娶婦藍氏。
七年甫有娠,而維康遘疾。
藍禱于神,請以身代,剜臂肉以和藥,卒罔效,藍絕粒欲死。
姑從容谕之曰:“餘延未亡之命以至于今,為遺嗣故也。
汝歸我家七年未生子,今複有娠,若男也,則徐氏血食又綿延矣。
” 語未竟,婦姑皆哭失聲。
逾三月而生子承恩。
家益落,藍養姑訓子,衣食膏火之資,盡給于十指間,因積勞成疾。
汪六十六歲卒,守節四十四年。
藍五十八歲卒,守節三十年。
承恩既成熙朝新語。
立,白于有司,請旌如例。
杭人至今稱,徐氏兩世遺腹,不絕如線,實有天幸。
傳曰:“明德之後,必有達人。
”吾知其嗣之必昌矣。
會稽吳鑒南璜,征士樸存之子也,少負詩名,力學不倦。
乾隆庚辰成進士,榜下授主事。
改官四川重慶府通判,殉木果木之難。
箧中有《黃琢山房集》,令家人懷之脫出,曰:“我死,弗令此詩失。
”其同年友畢制府沅為序而刻之。
汜水縣東南四十裡,有山名曰五雲,高絕千尋,形勢嶕峣,與三峰蘭若東西相峙,中忽聳起,關一邑旺氣。
上有古清涼觀,汜水人士或讀書其中,每見白雲入戶,因名五雲觀。
有浮屠九級,不知建自何代。
明宣德中,有雷姓者利其磚,毀之以為觀中階基。
其中得石徑尺,泐曰:“逢雷必破。
”土人神之。
至今以塔山名。
絕頂有泉曰野狐窦,水從石罅出,不溢不涸,宛轉層崖怪石間,亦水之奇者。
乾隆癸未,挑賈魯河,查探水源得之,始纂入縣志。
打箭爐,在成都西南九百二十裡。
相傳蜀漢諸葛武侯南征,遣偏将郭達造箭于此。